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7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成研究组45例、对照组42例。研究组行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30d两组腰部疼痛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腰椎功能ODI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能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一步减轻腰部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卢沙  陈广烈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9):1506-1508
  目的  探索网络静观认知团体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9月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40例)和干预组(药物+网络静观团体治疗,44例)。观察2组8周治疗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变化。  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2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心理弹性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干预组抑郁评分[(5.84±3.50)分]、焦虑评分[(8.07±2.65)分]、心理弹性评分[(80.68±6.66)分]和睡眠质量评分[(5.93±1.87)分]均优于对照组[(9.38±4.54)分、(11.23±4.88)分、(72.28±5.29)分、(7.73±2.03)分,均P<0.001]。患者基线抑郁评分与心理弹性评分呈负相关(r=-0.747, P<0.001),与睡眠质量评分呈正相关(r=0.892, P<0.001)。  结论  网络静观认知团体治疗可缓解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弹性,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术前术后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1例,研究组给予ERAS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术后12 h、48 h研究组患者VAS评分[(4.38±1.12)分,(2.71±1.09)分]明显少于对照组[(6.24±1.47)分,(5.87±2.10)分, 均P < 0.05]。术后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逐渐增加,术后2周、1个月研究组患者ROM[(96.62±7.31)°,(117.83±4.29)°]明显高于对照组[(83.28±6.74)°,(108.27±5.28)°,均P < 0.05]。术后2组患者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逐渐增加,术后1个月、6个月研究组评分[(65.84±7.73)分,(86.74±7.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28±6.13)分,(75.33±6.13)分, 均P < 0.05]。术后2周研究组患者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P < 0.05)。  结论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施ERAS干预,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模式用于提高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2组患者均进行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测定或评估患者咀嚼能力、牙齿咬合力、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患者口腔卫生健康状况,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11.59±1.27)d vs.(16.94±1.45)d]和骨折愈合时间[(41.28±4.09)d vs.(49.62±4.3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21.543、10.579,均P<0.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咀嚼功能、牙齿咬合力和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01),而2组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HAMA和HAMD评分、PI、DI、GI和SB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5.00%,3/60)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18.33%,11/60,χ2=5.175,P=0.023)。  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周期,提高术后早期下颌运动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口腔卫生健康状况,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9年1—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20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六味地黄丸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1年。检测治疗前后骨转换标志物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表达水平和腰髋部骨密度。应用SF-36量表评估,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变,2组组间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NP:t=-12.902,P<0.001;β-CTX:t=-3.646,P<0.001;腰椎:t=13.814,P<0.001;髋部:t=21.606,P<0.001),六味地黄丸组优于对照组。入组时,六味地黄丸组和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01),六味地黄丸组SF-36量表评分[(122.60±3.25)分]高于对照组[(115.62±2.96)分,t=11.743,P<0.001]。  结论  六味地黄丸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提升腰髋部骨密度,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RAS)麻醉管理相关措施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运城市中心医院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实施ERAS麻醉管理措施。记录手术及麻醉后恢复指标,比较术后VAS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等炎症及应激因子水平变化,统计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次数及镇痛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  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 022.86±26.74)mL]显著少于对照组[(1 350.41±28.29)mL, t=65.177,P<0.001],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12、24、36 h和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 h和48 h,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IL-6、NE和Co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补救镇痛、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ERAS麻醉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抑制应激及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反应,缩短康复周期,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融入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措施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应用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措施;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应激指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t=5.300,P<0.001)及术后48 h的疼痛评分(t=6.030,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68±1.01)d vs. (3.21±1.13)d]、术后排便时间[(3.56±1.02)d vs.(4.55±1.21)d]、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3.39±1.05)d vs.(4.14±0.99)d]、住院时间[(7.53±1.74)d vs.(9.28±2.13)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4天的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 vs. 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速康复理念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腹腔镜肝癌切除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黄振  张狄  宋双临  边振宇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2115-2118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结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1、IL-6、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7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结合温针灸治疗,2组疗程为4周。比较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量表(LKSS)评分、WOMAC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血清IL-1、IL-6、TNF-α水平。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36±0.17)分]、WOMAC评分[(2.72±0.34)分、(0.94±0.14)分、(15.40±2.22)分]以及LKSS评分[(76.13±8.4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81±0.43)分、(4.31±0.52)分、(1.65±0.22)分、(20.38±2.46)分、(62.01±7.75)分,均P<0.001],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 <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8.21±1.25)ng/L]、IL-6[(33.61±4.46)ng/L]、TNF-α[(12.09±1.77)ng/L]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12.13±1.65)ng/L、(54.81±6.03)ng/L、(15.40±2.51)ng/L, 均P<0.001]。  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19年5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88例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开窗减压术,48例)与对照组(传统颌骨囊肿刮治术,40例),记录2组手术情况,比较2组手术前后囊腔病变情况,记录囊腔体积减少量、囊腔面积减少量和骨密度的变化;统计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跟踪观察2组邻压牙髓坏死状况,比较随访复发率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9.83±2.18)min、(12.43±2.11)mL、(2.11±0.48)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51.52±10.28)min、(52.34±2.99)mL、(4.72±0.52)d,t=-14.254、-73.191、-24.454,均P < 0.001]。研究组术后3、6、12个月囊腔体积减少量、囊腔面积减少量均多于对照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均P < 0.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5.00%,χ2=8.041,P=0.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邻近牙髓坏死率(0.00%)低于对照组(12.50%,P=0.039)。研究组随访复发率为0.00%,略低于对照组的7.5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  结论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小颌骨囊肿,促进囊腔修复,提高骨密度,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邻近牙牙髓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鼻饲大黄辅助治疗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水平的改善作用。  方法  以2018年2月—2020年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8例AL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鼻饲大黄辅助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IL-6和IL-8水平,记录机械通气时间,统计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死亡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和IL-8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研究组治疗后呼吸频率[(24.81±2.6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27.64±2.79)次/min],而PaO2[(78.35±6.63)mm Hg,1 mm Hg=0.133 kPa]和氧合指数(314.20±42.17)高于对照组[(70.26±6.21) mm Hg,263.07±39.60,均P < 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4.27±1.39)d]显著短于对照组[(6.95±1.81)d,t=-4.971,P<0.001];研究组ARDS发生率和死亡率(18.75%、3.12%)显著低于对照组(39.06%、14.06%,χ2=6.425、4.873,P=0.011、0.027)。  结论  鼻饲大黄辅助治疗可有效抑制ALI患者炎症反应,促进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恢复,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收治并确诊的120例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开放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住院方面的差异,同时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49.3±23.2)min vs.(128.4±24.7)min,P<0.05],但其手术失血量、平均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4±8.2)分vs.(59.5±7.7)分,P<0.05];2组腰椎JOA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26.6±2.8)分vs.(18.5±2.4)分,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间隙内环Cage周围270°自体骨回植术对行腰椎融合术患者的疗效及椎体融合率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Cage置入融合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椎间隙融合采用环Cage周围270°自体骨植骨,对照组融合采用椎间隙前缘植骨结合填充自体骨的Cage。2组病例分别于术后拔除引流管复查X线,术后12个月复查腰椎动力位片及CT,通过Suk法及Siepe法对比2组患者椎间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变化,评估不同椎间融合方式下腰椎椎间融合的效果以及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12~18个月,术后1周、12个月复查,术后12个月见观察组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1周、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通过对比提示椎间隙内环Cage周围270°自体骨回植术,比单纯椎间Cage植入植骨融合率高,因此建议Cage植入前后在椎间隙内植入同种自体骨将Cage包裹,更有利于椎间隙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魏玉锋  王冰 《中外医疗》2016,(15):103-105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试验组(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各26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为(1.6±0.3)分、(20.5±1.9)分、(18.6±4.2)分,对照组为(2.4±0.5)分、(26.6±2.4)分、(16.1±3.7)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疗效优于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推荐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前护理干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情绪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因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手术的102例65岁以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医院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焦虑情绪、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为(6.20±1.60)分,对照组得分为(13.35±2.2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02,P < 0.001);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38.42±8.99)分,对照组得分为(44.63±8.9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5,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19.61%,χ2=4.320,P=0.038);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8%,对照组为80.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9,P < 0.001)。  结论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前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疾病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及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78例,其中37例行后正中入路PLIF术,41例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TLIF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结果:改良TLIF组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时间缩短,与PLI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提高,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传染病学实习生带教中的策略与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实习的160名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80例,采用CBL结合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和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带教法)。对比2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病例分析能力和临床技能能力成绩,分析观察组教学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入科理论考试成绩相近,分别为(86.66±4.57)分和(87.50±1.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6,P=0.118),实习结束后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为(36.25±1.71)分,高于对照组理论成绩[(32.50±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8,P < 0.001);观察组的案例分析能力成绩[(25.23±1.82)分]和临床操作考核成绩[(28.50±2.1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50±3.44)分、(24.65±4.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50、7.458,均P < 0.001)。观察组的问卷调查显示该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和实践运用能力。  结论  CBL联合阶段性目标教学方法能提高传染病学实习生的案例分析和临床操作能力,提升传染病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同学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大部分希望继续使用该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假饲(咀嚼口香糖)联合早期流质饮食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咀嚼组(36例)、对照组(38例)和空白组(38例)。咀嚼组:麻醉清醒后予以咀嚼口香糖(1次/2 h,每次2~3片,术后6 h流质饮食,3~5次/d);对照组:术后6 h予以流质饮食,3~5次/d;空白组:术后6 h进饮温开水,肛门排气后,给予流质食物。比较3组患者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术后胃肠道症状。  结果  咀嚼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9.76±1.59)h、(20.57±2.31)h、(56.82±8.27)h]均早于对照组[(11.08±1.96)h、(26.64±2.77)h、(64.33±10.39)h]及空白组[(15.26±2.09)h、(30.05±3.85)h、(72.94±11.6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1、10.207、3.428;12.688、12.756、6.822,均P<0.05);术后第1天咀嚼组患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咀嚼组患者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  结论  假饲联合早期流质饮食能够加快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金晶  陶亮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336-1338
  目的  评价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以2017年3月—2020年3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术,研究组实施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治疗指标,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IgM、IgA和IgG水平,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94.73±10.62)min,(196.49±24.62)mL,(2.25±0.36)d,(2.65±0.39)d,(2.84±0.41)d和(5.29±0.61)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28.52±12.03)min,(339.62±40.81)mL,(3.57±0.49)d,(3.86±0.51)d,(3.91±0.54)d和(7.46±0.82)d,均P < 0.05];术前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外周血IgM、IgA和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χ2=5.551,P=0.018)。  结论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可有效减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术后康复周期,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皮铎波  鲍骏侃  陈龙  张颖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685-1687
  目的  观察经皮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颈性眩晕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射频+银质针组,41例)、B组(射频组,39例)、C组(银质针组,39例)。A组患者用颈椎间盘射频联合银质针治疗,B组患者仅用颈椎间盘射频治疗,C组单用银质针治疗。采用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血流检测3组患者干预前及治疗1周、1个月后、3个月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并应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眩晕程度。  结果  干预后3组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均有所改善,干预3个月后,A组LVA-Vmax为(45.51±4.73)cm/s、RVA-Vmax为(45.48±4.70)cm/s、BA-Vmax为(45.54±4.76)cm/s, 高于B组[(43.11±4.82)cm/s、(43.01±4.79)cm/s、(43.62±3.95)cm/s]和C组[(43.06±4.98)cm/s、(43.08±4.81)cm/s、(43.11±3.06)cm/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分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干预1个月后3组各项指标水平最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颈椎间盘射频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颈椎间盘射频治疗及银质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