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报道1例氯乙酸灼伤合并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经过。目前氯乙酸的毒性机制尚不明确,亦无有效解毒剂。正确处理氯乙酸灼伤创面,多学科协作是本例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周学永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145-1146
氯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对皮肤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可经破损皮肤吸收,引起脑、肝、肾、肺、心脏等多种器官损害。该文介绍了氯乙酸烧伤中毒病理、致突变性以及氯乙酸烧伤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氯乙酸皮肤灼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 对10例氯乙酸皮肤灼伤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10例患者接触氯乙酸后皮肤均出现1%~2%浅Ⅱ度灼伤,表现为红肿、刺痛、脱屑、水疱,并呈进行性发展;其中4例同时伴有尿常规及血清酶异常;经局部和全身治疗,住院1周基本痊愈出院.结论 氯乙酸皮肤灼伤呈进行性损害,可通过皮肤吸收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且中毒程度与灼伤面积及深度有关;创面的早期正确处理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毒鼠强是一种毒性剧烈的神经毒性杀鼠剂,目前仍无特效解毒药.采取超大剂量安定迅速控制抽搐,并给予超大剂量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为进一步有效救治患儿赢得了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救治集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45例患者发生集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后给予及时正确的判断病因,医院科室间密切配合,设置救治专区,确保迅速应用亚甲蓝,并辅以氧疗及补充维生素C。结果45例病人均获成功救治,随访无后遗症。结论及时明确病因、尽早应用解毒剂是成功救治集体亚硝酸盐中毒的关键,医院多科室密切配合是成功救治集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三氯乙烯对接触工人外周血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空气中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 ,TCE)浓度和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及尿中三氯乙酸 (trichloroacticacid ,TCA)浓度的剂量 反应关系 ,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三氯乙烯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接触 反应关系。方法 选择接触三氯乙烯至少三个月的工人和无接触三氯乙烯及其它有毒物质的某防疫站就业前体检工人作为研究对象 ,测定空气中三氯乙烯浓度、个体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尿中三氯乙烯的浓度。结果 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 (P <0 0 1) ;个体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和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761,P <0 0 0 1) ,而个体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尿中三氯乙酸浓度与外周血微核发生率均无相关关系。结论 ①本现场研究表明三氯乙烯接触可导致微核生成增加 ;但不能确定三氯乙烯的遗传毒性作用 ;②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可以作为三氯乙烯接触水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沈骏  黄灵  刘新荣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217-2219
乙酸分子中碳链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则生成氯乙酸,依据取代程度的不同,可生成一氯乙酸(MCAA)、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工业上通称的氯乙酸(Chloroacetic acid)是指一氯乙酸。氯乙酸为无色易潮解的晶体,易溶于水、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氯乙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化学性质活泼。氯乙酸作为有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在氯产品及醋酸衍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在染料、医药、农药、香料、表面活性剂等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8.
急性百草枯中毒16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草枯(PQ)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有很强毒性,对人具有以肺为主的多系统损害.因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高达80%以上。对16例口服PQ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氯乙酸烧伤后果严重,小面积即可引起死亡。本项目根据对4例氯乙酸烧伤病人诊治资料的整理分析,认为氯乙酸烧伤处理的关键是立即给予大量清水反复冲洗被污染的皮肤,随后给予中和药物冲洗和湿敷创面,住院后可削痂处理的要及时给予削痂处理,同时给予纠正酸中毒、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院急性四乙基铅中毒病例,分析总结我国近20年报道的70例四乙基铅(TEL)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救治过程。TEL中毒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精神症状,中毒性脑病常出现持续性抽搐。由于四乙基铅及代谢毒物毒性大,缺少特效解毒药,早期识别四乙基铅中毒及正确综合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