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骨折端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用螺钉或钢丝固定于骨折近端或远端的主干上,再将两折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及股骨近段外侧放置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于股骨大粗隆部向股骨颈及股骨头方向拧入适当长度的松质骨加压螺钉3枚,再固定股骨干远折端其余螺钉. 结果 本组29例,疗效满意,平均随访1年,骨折均愈合,患处无疼痛,颈干角正常,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断钉或断钢板现象.结论 采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对骨质损伤少,破坏血运少,固定牢靠,颈干角不变小,钢板、螺钉无松动,防旋作用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骨折端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用螺钉或钢丝固定于骨折近端或远端的主干上,再将两折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及股骨近段外侧放置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于股骨大粗隆部向股骨颈及股骨头方向拧入适当长度的松质骨加压螺钉3枚,再固定股骨干远折端其余螺钉。结果本组29例,疗效满意,平均随访1年,骨折均愈合,患处无疼痛,颈干角正常,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断钉或断钢板现象。结论采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对骨质损伤少,破坏血运少,固定牢靠,颈干角不变小,钢板、螺钉无松动,防旋作用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动力髋螺钉(DHS)、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73例。术后7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4个月。结果依据Harris评分标准判断疗效,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组总优良率88%,无内固定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功能恢复较好,手术时间短、出血较少,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上,相对于DHS及重建钉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选择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股骨粗隆间伴粗隆下骨折患者44例,分为解剖型锁定钢板组(n=20)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n=24),随访分析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0~36个月。解剖型锁定钢板组较DHS内固定组能够获得更高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且感染、疼痛、股骨头坏死和断钉断板的发生率明显为低。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伴粗隆下骨折具有安全有效、牢固固定、能早期活动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2006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4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和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粗隆间骨折30例,粗隆下骨折16例.术中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46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9.6个月(3~14月),骨折均I期愈合,无1例发生断钉及内固定失效.结论 高龄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手术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解剖锁定钢板起到内固定支架作用,其固定方式使内置物与骨折端形成了“角稳定复合体结构”,力学强度明显提高,使骨折稳定强度加大,提高骨折愈合机会,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下地活动,降低卧床并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C臂透视下复位,髋关节外侧切口切开,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 32例获得随访6-12个月,所有骨折达到愈合,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螺钉切割、退出现象。髋关节活动良好,无明显髋部不适表现。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可靠,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闫丹舟  张鹏贵 《河北医学》2016,(12):1964-1966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采用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视为对照组,其余50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随访期间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患肢功能的Harris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疗效肯定,并发症较少,骨折固定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外侧解剖型钢板在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5年8月在我院收住的20例患者在联合硬膜外麻醉情况下行患侧切开复位、股骨近端外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站立及行走等恢复情况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20例全部获得时间6个月-2年的随访,根据许学猛等对股骨粗隆下骨折资料的评定标准,20例患者中优1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达90%。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高位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具有安全可靠、能允许术后早期部分负重等特点,是治疗高位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锁定钢板在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髋外侧纵行切口,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术后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逐步下地负重。结果 32例获随访7-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退钉现象,无明显患髋部不适表现,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青年患者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相关环节的重点提示。方法29例患者,均硬膜外麻醉,平卧体位,采用股骨干近端和粗隆部的外侧手术人路,暴露粗隆部骨折处及股骨上段外侧,牵引复位,C臂X线机确认复位满意后,选择合适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术后常规进行预防感染、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结果随访3.0~18.0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O~20.0周,平均15.6周。优17例,良9例,可3例。结论中青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受伤能量高,手术期望值高,只要适应证选择好,操作掌握要领,锁定钢板较好选用器材治疗中青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操作技巧。方法采用硬膜外持续麻醉或全身麻醉进行手术,采用髋关节外侧,转子下小切口入路,闭合复位骨折,安放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注意近端3根锁钉的安放次序、螺钉长度、方向和最大偏移范围,确保3枚螺钉位于股骨颈内,发挥螺钉和钢板的锁扣作用。结果术后28例获得随访,平均8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Sander标准,优良率为96.43%。结论选择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只要掌握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其固定可靠,抗旋转能力较强,内固定失败机会少,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HS内固定应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先将DHS螺钉定位固定于股骨颈内,解剖复位粗隆下骨折;安装DHS铜板,钻孔拧入皮质骨螺钉固定。结果本组30例,随访12~17个月,骨折均愈合满意,髋膝关节运动恢复优良。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相对简化创伤小,骨折易于复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患肢功能恢复优良。  相似文献   

13.
邢建辉 《吉林医学》2010,(27):4790-4791
目的:探讨采用动力髁螺钉(DCS)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骨折部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再将两断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顶部之下1.5cm、前中1/3交界点部作为进针点,与股骨粗隆部成95°角,常规操作向股骨颈及股骨头下部拧入适当长度的动力髁螺钉,将钢板套筒套入动力髁螺钉上,使钢板贴附于股骨骨皮质,至少有1枚螺钉固定于股骨矩,再固定其余螺钉。结果:本组21例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满意,平均随访19个月,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固定牢固、颈干角不变小、内固定螺钉不松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治疗时取股外侧切口入路,将股骨大粗隆和骨折部位显露,现复位较大的骨折块,再对两个断端主干进行复位,进针点选择在大粗隆顶部下1.5 cm,前中1/3交界点部,与股骨粗隆部成95°角。采用常规操作将长度适当的动力髁螺钉拧进股骨颈与股骨头下部,在动力髁螺钉上套钢板铜套,确保钢板可以贴附在股骨骨皮质上,股骨距上最少有一枚用于固定的螺钉,然后固定其余螺钉。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经过20个月的平均随访,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获得了良好的恢复,骨折的愈合效果非常理想。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治疗,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动力髁螺钉治疗法,该方法的优点有固定牢固、不出现颈干角变小、螺钉不松动、髋关节功能的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和研究解剖型锁定钢板在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28例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评定术后患髋功能。结果:本组随访12~3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8个月。根据黄公怡临床评定标准:优20例,良7例,差1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符合股骨近端解剖形态,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简单实用,安全有效,对股骨头血供干扰小,内固定牢固,创伤小,能早期活动和负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勇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5):425-426
目的探讨塑形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后采用塑形加压钢板内固定,钢板近端2孔向股骨颈部拧入2枚6.5mm半牙拉力螺钉,股骨干部用4.5 mm的全牙螺钉固定,小粗隆部骨折块尽量进行复位固定.结果经临床应用57例,1~3年随访,按黄公怡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4.7%.结论采用塑形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确实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全身情况较差,必须尽早结束手术的病例.而且取材方便,价格低廉,不需特殊器材设备,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院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月,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钢板断裂和伤口感染病例。优良率为97.06%。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的优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股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结果所有病例得到6-18个月随访,平均9.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髋内翻及短缩畸形,疗效评定按Harris功能评分,优12例、良9例、中1例,优良率为9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的优点,特别适合老年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髋外侧切口,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结果除1例73岁男性术后第2天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6例随访7~17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5例,良1例。结论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材料,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髋外侧纵行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术后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逐步下地负重.结果27例获随访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退钉现象,无明显患髋部不适表现,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可早期下床活动,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