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肝纤维化定量评估肝癌病人肝功能储备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肝纤维化预测肝癌病人肝功能储备力的价值。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图像分析法定量检测 37例肝癌病人肝切除标本的纤维化程度 ,根据术后 1个月内恢复情况将病人分为手术耐受组和不耐受组 ,分析肝纤维化程度与手术耐受之间的关系。结果 手术耐受组肝纤维化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不耐受组 ,分别为 16 0± 9 5和 2 8 7± 4 8(P <0 0 0 1) ,若以肝纤维化面积百分比≤ 2 4 5作为预测可耐受手术的标准 ,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2 6 % ,85 7%和83 8%。结论 定量评估肝纤维化是预测肝癌病人肝储备功能的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肝脏外科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大的肝脏外科中心肝切除死亡率<3%,其主要死因是术后肝功能衰竭[1,2].因此,必须重视对肝切除术前的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基于此,对于肝癌合并明显肝硬化、肝脏大块切除术以及大于10 cm的巨大肝癌的切除等[3]复杂肝切除术均要求术前必须提供准确的肝储备功能评估以降低手术后肝衰的风险,并根据术前评估的肝脏储备功能状况,确立肝癌病人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超声衰减成像评估肝癌患者肝功能储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衰减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储备的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衰减成像(UAI)技术定量检测 3 7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前肝组织超声校正衰减值 ,分为手术耐受组和不耐受组 ,比较两组间差异 ,评价超声衰减成像技术对肝功能储备力的诊断价值。结果 手术耐受组校正衰减值为 1.83± 0 .2 8,不耐受组 2 .0 3± 0 .2 1(P <0 .0 5 )。以校正衰减值小于 1.91预测可耐受手术 ,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76.5 %、73 .7%和 75 .3 %。结论 UAI可用于无创性评估肝癌患者肝储备  相似文献   

4.
肝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患者最有效的方法.在我国约80%的肝癌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再生能力差,储备功能降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接受肝切除手术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术后主要死因是肝功能衰竭,因此,必须重视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本文主要对肝癌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综合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快速肝储备功能检测系统(DDG)中ICGR15在肝癌切除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作用.方法 从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收治66例肝癌切除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ChildPugh评分组和ICGR15组,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变化和分析Child-Pugh评分与ICGR15的关系.结果 Child-Pugh评分组术后出现腹水11例,黄疸8例,肝性脑病5例,死亡2例,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4.4%;ICGR15组术后出现腹水8例,黄疽4例,肝性脑病2例,死亡0例,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3.5%;两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CGR15组Child-PughB级病人ICGR15均值为(14.38±8.2)%,显著高于Chitd-Pugh A级病人(7.84±4.8)%(P<0.01).结论 Child-Pugh评分与ICGR15值有密切关系,但ICGR15较Child-Pugh评分能更准确,灵敏地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决定肝癌切除范围和手术预后的评估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的安伞性评价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间手术治疗的69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评估巨大肝癌肝切除的术前肝功能、肝储备功能、肝切除量、残肝体积等指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及牛存情况.结果 全组术前肝储备功能ICGR15均在≤15%.术前估计解剖性肝切除量在50%~70%.4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26例为姑息性切除.切除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4.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5%,经治疗后均顺利恢复.结论 肝储备功能评估结合计算机辅助的肝体积精确测量,为确定肝切除安全限量和适当肝切除范围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常肝脏有巨大的储备功能和再生能力,多数人可耐受70%或更多的肝切除.然而,原发性肝癌的肝硬变伴发率高达67~86%,慢性肝炎伴发率也达14~33%,使肝储备功能受损和再生能力低下,不恰当的肝切除可导致肝衰和死亡.肝外科术前估计肝功能状况的、常规运用的Child或Pugh分级法已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即便肝功为A级的肝硬变病人未必都能耐受巨量或半肝切除.寻求反映肝功能储备的敏感指标,以便在术前、术中预计肝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吲哚氰绿15 min潴留率(ICGR15)和Child-Pugh分级相结合评估肝储备功能时出现的交叉重叠部分引入D-山梨醇肝脏清除率(CLh-s)法补充评估,探讨评估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储备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186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患者分别给予Child-Pugh分级、ICGR-5及CLh-s检测评估肝储备功能,对前两种评估方法出现交叉重叠的患者,进一步分析其CLh-s值与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Child-Pugh分级与ICGR15值(以40%为界)交错重叠主要集中在B级和C级之间.Child-Pugh分级B级的63例患者中,|CGR15值>40%的患者有17例,术后8例出现明显并发症,其CLh-s值为(584.52±98.27)ml/min(<700 ml/min);9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其CLh-s值为(801.25±75.04)ml/min(>700 ml/min).结论 CLh-s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肝储备功能,可对ICGR15和Child-Pugh分级联合评估肝储备功能时出现的交叉重叠患者,以CLh-s值700 ml/min为界进一步分类预测并发症风险,使肝储备功能评估更为准确可靠,为确定手术时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山梨醇清除率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50例行断流手术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术前进行肝功能分级及D山梨醇肝清除率测定,分析D山梨醇肝清除率与肝功能分级及断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A级的病人比B级病人D山梨醇肝清除率高,断流术后无并发症病人比有并发症病人D山梨醇肝清除率高,在肝功能B级组中随着D山梨醇肝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结论D山梨醇肝清除率能够反映病肝储备功能,联合应用D山梨醇肝清除率和肝功能分级可以更客观地评估病肝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0.
合并肝功能不全外科病人的处理——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组织受到破坏,其储备功能受损,手术后尤其是肝切除术后饭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因此,术前正确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把握合适的肝切除范围,减少术后肝衰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较多,有传统生化指标、临床肝功能分级,定量肝功能试验、影像学检查等。  相似文献   

11.
Hepatic angiomyolipoma is a rare tumour of the liver. Its behaviour is benign and this paper reports the first case described in Australia.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the use of ultrasonograph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angiography should enabl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to be made with relative certainty, yet the difficulties with histological diagnosis, particularly on needle biopsy, may necessitate resection.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诊治过程,提高对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认识。方法 分析所收治的3例年龄分别为17个月、21个月和28个月的病儿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点。结果 经术前超声及CT检查、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证实本组3例患儿均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 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少见,是一种良性肿瘤样病变,腹部无痛性包块为其主要症状,B超及CT检查可帮助诊断,完整切除肿瘤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以便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 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雌二醇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清AST、ALT、HA、CIV,以及肝组织胶原纤维沉积的影响。结果 雌二醇降低AST、ALT,HA、CIV及肝组织胶原纤维组织的沉积(P〈0.05)。结论 雌二醇有抑制大鼠肝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An ex vivo isolated perfused porcine liver model was tested to assess its suitability for rapid, reliable and relatively cheap testing of organ preservation solutions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 model consists of a machine driven recirculat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an organ chamber. blood pump and membrane oxygenator. Autologous blood was used for perfusion for a period of 2 h at a temperature of 37°C. The model was tested with five groups of livers which had sustained varying degrees of injury ranging from minimally damaged to those known to be incapable of sustaining life when used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 groups of livers were: (i) controls; (ii) preserved i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 (UW) for 6 h; (iii) preserved in an albumin-based extracellular fluid (ALB) for 6 h; (iv) preserved in UW for 18 h; and (v) preserved in ALB for 18 h. Bile production was found to be a reliable parameter of preservation damage. Changes in perfusate levels of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potassium, glucose and calcium also occurred in relationship to preservation damage. In contrast, weight gain of the liver, sequestration of the white cells and platelets in the liver. urea production and oxygen consumption were unreliable predictors of liver damage. Histology of biopsy specimens revealed apparently well preserved livers in all cases after preservation but before perfusion, but serious abnormalities after perfusion in long preserved livers, with features in these suggestive of damage to the sinusoidal endothelium. We believe that the model is a worthwhile adjunct to research into liver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15.
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36例中,原发癌灶切除者17例,未切除者19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9例,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者17例。结果 原发癌灶切除组半年生存率,较未切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半年生存率,较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转移性肝癌患者,应尽可能切除原发癌灶,并给全身化疗,免疫治疗及原发癌灶的选择性动脉化疗药物灌注  相似文献   

16.
肝尾叶胆管结石4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尾叶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8月-200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尾叶胆管结石46例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结果 术前B超无1例发现肝尾叶结石,CT发现率为10/38(26.3%)。ERCP发现率为5/8(64.25%)。肝尾叶结石同时合并肝内或胆总管结石,同时作肝段或肝叶切除38例,作肝尾叶胆管成形术9例,直接切开4例。肝尾叶结石残留2例。结论 重视本病及解除胆管狭窄,合并清除结石,建立通畅引流是处理肝尾叶结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仓鼠到大鼠原位肝移植是研究异种肝移植的较好动物模型,因手术难度较大,限制了其使用。我们针对仓鼠自身的解剖特点,在大鼠同种原位肝移植技术基础上作了多项改进,采用三袖套法进行了38例仓鼠到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率高达89.5%(34/38),无肝期10.8±3.0分钟,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为广泛开展异种肝移植研究提供了简易而又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10例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术,9例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1例为暴发性肝炎。全组病例均为儿童,年龄:3个月~12岁,其中男3例,女7例。作者指出,现阶段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的适应证多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移植对象多为儿童,手术时机应遵循不同适应证各自的发展规律,采取个体化的原则。但一旦确定了肝移植的方针后,则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对我院小肝癌肝移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小肝癌行肝切除术者比较。结果 小肝癌5例行肝移植术,供肝等待时间平均为104d;在供肝等待期内行PEI治疗3例,行TACE治疗2例:5例小肝癌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全为ChildA级,HBsAg转阴,AFP(-),4例恢复了全日工作,术后存活6~20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对照组的5例小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肝功能A级3例,HBsAg( )5例,5例存活6~20个月,其中l例术后半年复发,带瘤生存。手术后小肝癌肝移植术组及小肝癌肝切除术组的生存质量指数(GIQL指数)均较术前提高,但肝移植术组提高的幅度大,术后肝移植组的生存质量指数明显高于肝切除术组。结论 小肝癌肝移植术后在无瘤生存及生存质量方面优于肝切除术,对合并严重肝硬化或肝功能严重失代偿的小肝癌患者是肝移植的最佳适应证,供肝等待期采用PEI及。TACE治疗可抑制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20.
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建立及移植肝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并观察术后移植肝功能与病理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观察1w生存率,并于术后1、2、4、7天检测肝功能、移植肝组织学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手术成功率97.5%,1w生存率60%,无肝期平均(124±2.5)min,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术后即第1天即明显增高,第2天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组织学检查术后2天即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移植肝PCNA表达于术后第2天最高。结论通过技术改进,简化了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模型的稳定性。大鼠小体积移植肝仍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