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前部玻璃体切割器治疗外伤性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线性带灌注的玻璃体切割器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植入IOL的疗效。方法:经巩膜隧道切口,彻底清除脱入前房的玻璃体及混杂在一起的晶体皮质,尽量保护好残留的晶体后囊膜、前囊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18例18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18例18眼的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其中0.1以下为3眼,0.1-0.3为9眼,0.3-0.5为4眼,0.5-0.8为2眼,经配对t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视力恢复的情况与角膜穿通伤及眼后段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该手术具有安全性高、术后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伴有其它眼部损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传梅 《医学综述》2009,15(11):1750-1751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时机及方法。方法对71例外伤性白内障根据外伤情况及晶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及时处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使得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仍能获得较好的视力。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05者,9眼。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为0.05~0.25者,19眼。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为0.3~0.5者,18眼。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6者,25眼。结论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时机及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方法 28例(28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4眼同时行后囊膜切除术.术后随访2 ~ 25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眼,占39.29%;视力0.1 ~ 0.4者,14眼,占50%;视力<0.1者,3眼,占10.71%.结论一次完成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割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应证的选择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方法28例(28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4眼同时行后囊膜切除术。术后随访2~25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眼,占39.29%;视力0.1~0.4者,14眼,占50%;视力<0.1者,3眼,占10.71%。结论一次完成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割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应证的选择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报告43例50眼3~12岁儿童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IOL)植入的手术结果。先天性白内障18例24只眼,外伤性白内障25例26只眼,Ⅰ期植入34例39只眼,Ⅱ期植入9例11眼。术中前房发生纤维素性渗出反应占11.7%,术后前房发生絮状到膜性程度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占41%。外伤性白内障较先天性白内障反应重。术后虹膜后粘连占28.3%,瞳孔发生明显变形占18%,瞳孔上移占13.6%,瞳孔膜形成占6.7%,后束膜混浊占33.9%,人工晶体瞳孔夹持占6.7%,术后矫正视力>0.5者26%,视力在0.1~0.4者占46%,视力<0.1者占18%。伴有眼球震颤和斜视的患者术后视力在0.1~0.3以下。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有:发生白内障的年龄,视觉刺激阻断持续时间,外伤性视网膜震荡,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和角膜白斑等。我们认为,儿童IOL植入尚需慎重。儿童IOL植入的安全年龄,如何减轻术中和术后炎症反应和术后远期对眼球发育的影响均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时机,术式选择及其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7月~2005年7月收治的61例外伤性白内障,分别采用白内障一期和二期摘除、人工晶体一期或二期植入术共56眼,经随访3~12个月,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一期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7眼,术后矫正视力在0.06 ̄0.8之间,其中0.1以上31眼,0.3 ̄0.8者22眼,二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单纯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19眼,术后视力在0.12~1.0之间,其中0.3~1.0者17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组的并发症较一期手术组少而轻。结论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组效果较好,对于后囊裂开,眼后段情况不明者,不要一期植入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7.
黄经河  叶舒  黄贤  钟燕梅 《微创医学》2005,24(6):905-906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对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42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晶状体后囊破裂时间、玻璃体溢出及处理方法.结果42例一期植入人工晶体38眼,视力矫正0.1~0.4者22眼,0.5~1.0者18眼,>1.0者2眼.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虽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但只要经过恰当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并获得良好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与手术时机。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2004年外伤性白内障手术67例(67眼)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0.5者36例,0.3~0.5者17例,0.1~0.3者11例,<0.1者3例。结论: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应根据外伤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注意手术技巧,使患者重新恢复双眼单视及立体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对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42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晶状体后囊破裂时间、玻璃体溢出及处理方法.结果42例一期植入人工晶体38眼,视力矫正0.1~0.4者22眼,0.5~1.0者18眼,>1.0者2眼.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虽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但只要经过恰当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并获得良好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45例45眼复杂多样的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病例,对于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角膜穿通伤均在显微镜下予以清创缝合,并采用前房穿刺、注入粘弹剂等辅助措施。一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8例;外伤缝合后经抗炎治疗,稳定3个月后,再行二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7例。结果:45例匀获得良好的疗效。外伤缝合均使创口达到水密状态、维持正常的前房深度及眼压。并成功地进行了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体于后房,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1以下3例,0.1-0.3为19例,0.3-0.5为17例,0.5-0.8为5例,1.0为1例。结论:角膜穿通伤的缝合是本病治疗的基础;而外伤性白内障的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对病人术后视力的恢复程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托白内障3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22眼),女15例(18眼),右眼18眼,左眼19眼,双眼3眼。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6.1±4.2)岁,比较术前及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视力〈0.1者34眼,0.1~0.5者6眼,术后6个月视力〈0.1者下降为3眼,0.6~1.0者上升至32眼。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只眼中5只眼有局限的视网膜牵拉,出现视网膜水肿,11眼术后出现后囊浑浊。13只眼出现一过性角膜水肿,前房明显的纤维素渗出,16只眼出现继发玻璃体出血。17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经短暂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得以控制。1只眼随访2个月时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再次手术后复位。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0例(68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眼压、最佳视力、500μm房角开放距离、前房深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 术前最佳视力<0.1有12只眼,0.1≤视力<0.3有21只眼,0.3≤视力<0.5有25只眼,≥0.5有10只眼;术后最佳视力<0.1有2只眼,0.1≤视力<0.3有10只眼,0.3≤视力<0.5有20只眼,≥0.5有36只眼。手术后1个月患者最佳视力较手术前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26,P<0.001)。术后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500μm房角开放距离及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9%(7/68)。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增加房角开放距离,改善视力,减少用药。   相似文献   

13.
15例(15眼)老年性成熟期白内障施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兼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12个月以上。这些手术为美国眼科专家ZdenekGW和Jaffe NS所做。结果视力恢复至≥0.5者8眼(53%),0.4~0.2者6眼(40%),仅1眼(7%)视力为0.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讨论了手术操作的技术和方法,作者认为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一次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对白内障患者是一安全有效的恢复良好视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57例白内障病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46例,术后Ⅱ期植入11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结果:术后视力达0.5以上43例(占75.4%),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一过性眼压高,前房内玻璃体残留,瞳孔轻度上移,人工晶状体夹持。结论:对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者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方法简洁,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49眼)3~7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3例(26眼)和治疗组20例(23眼)。对照组患儿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观察2组患儿术后视力,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比较2组患儿术后眼压(IOP)、前房深度、后囊浑浊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随访49眼;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矫正视力≥0.5者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前房深度明显升高(P<0.05),后囊混浊程度明显减轻(P<0.05)。2组患儿IOP及角膜内皮水肿(CE)、前房闪辉(ACF)和前房纤维素样渗出(ACCE)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前房深度和后囊混浊程度,更有助于患儿术后视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6.
鄢秀菊  刘刚  李立  周希嫒 《重庆医学》2004,33(8):1196-1197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后囊不存在时,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及方法.方法对重庆市"视觉第一,中国行动"2 220眼白内障复明手术中98例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体缝袢固定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随访7d~42个月.矫正视力≥0.5者79例,占80.61%.结论在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手术中,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后囊不存在、伴有前节结构紊乱的术后无晶体眼及曾经行白内障囊内摘除等无晶体囊支持的患者,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治疗效果满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液辅助脱位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18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患者行全氟化碳液辅助脱位晶状体核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观察术后并发症,检测术后视力,随访6~24个月。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在0.1~0.4者4眼(22.2%),0.5~0.9者13眼(72.2%),1.0以上者1眼(5.6%)。主要手术后并发症:高眼压,前房积血,玻璃体腔积血,脉络膜脱离,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等,术后1~2周均得到控制,未出现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视力恢复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20例260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未发生麻醉并发症。术后1天视力≥0.5者148眼,占56.92%;术后1周视力≥0.5者206眼,占79.23%。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后囊破裂。结论: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具有简化操作过程,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的特点,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3,17(1):23-25,F003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术前采用B型超声检查晶状体后囊破损情况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外伤性白内障30例(30只眼)、术前B型超声检查评估晶状体后囊的完整状态。在显微镜下行白内障手术并在术中直接观察后囊情况。结果:12只外伤性白内障眼术前经B超检查后囊完整,手术证实有10只眼后囊完整、2只眼后囊有破损。术前B超检查有18只眼晶状体后囊破损(8只眼后囊小破损、10只眼为较大破损),手术证实18只眼后囊存在大小不等的破损。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术前行B型超声检查准确率高,且无创、无痛,操作简便,应作为术前了解眼球内部结构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