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了让选择PMMA硬性人工晶体的患者也能达到或接近折叠人工晶体的良好效果,设计了一种新的手术切口。方法:采用角膜内3.0mm长的隧道切口,在植入人工晶体之前,沿角膜切口的两侧向后侧方巩膜扩大隧道,使其形成外口5.5mm的阶梯样隧道。选取病例156例实施该手术,并另设两个对照组:折叠晶体组和巩膜切口组。结果:术后观察,所有术眼切口完全闭合,未发现浅前房及低眼压,术后散光小,视力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对比发现,改良切口组与折叠晶体组的术后散光无统计学差异,与反眉式巩膜切口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普南扑灵滴眼剂在减轻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中的疗效和其副作用,及预防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从将术中无并发症的680眼分为两组,每组340眼。试验组:普南普灵滴眼液术前3 d,术后4 w;对照组:典必殊滴眼液术前使用3 d术后使用4 wk。在术后不同时间观察随访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测量眼压,散瞳检查眼底以及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析(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果:各组综合得分在术后同一时间内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并发症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滴眼液比应用激素滴眼液抗炎对白内障后黄斑囊样水肿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整混浊的作用。方法:对20例于术中发现后囊混浊,进行人工晶体手术行后囊环形撕囊。结果:术后全部术眼均获得视轴透明区,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后囊膜环形撕囊是一种治疗后囊混浊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线性带灌注的玻璃体切割器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植入IOL的疗效.方法经巩膜隧道切口,彻底清除脱入前房的玻璃体及混杂在一起的晶体皮质,尽量保护好残留的晶体后囊膜、前囊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18例18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18例18眼的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其中0.1以下为3眼,0.1~0.3为9眼,0.3~0.5为4眼,0.5~0.8为2眼,经配对t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视力恢复的情况与角膜穿通伤及眼后段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该手术具有安全性高、术后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伴有其它眼部损伤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 EPO )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retinal ischema-reperfusion,RIR)的保护作用。方法以24只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组8只。 A组大鼠为正常健康大鼠;B、C两组大鼠均为经前房灌注加压法制作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建模后B组不作任何处理,C组同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三组大鼠3 d后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统计各组不同时间段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 Apotosis index ,AI)和视网膜神经元中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72,HSP72)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未见视网膜凋亡细胞,视网膜神经元中HSP表达微弱,视网膜细胞结构正常,排列整齐。缺血再灌注1 d后, B、C组AI值和HSP表达显著升高( P<0.05);缺血再灌注后3 d,C组AI值(13.66±0.84)显著低于B组(36.52±2.54),HSP表达(0.432±0.038)显著高于B组(0.203±0.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均有明显改变, C组变化较B组轻微。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视网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山萘酚(Kaempferol,KA)、杨梅素(Myricetin,MY)、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槲皮素(Quercetin,Qu)、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DQU)5种黄酮醇类化合物对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的影响。方法采用Fluo-3/AM同时加入PluronicF-127作为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荧光探针,负载H9C2心肌细胞系,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测定5种黄酮醇类化合物(50μmol/L)在静息状态和加入60mmol/L氯化钾(KCl)时心肌细胞胞浆内游离钙离子的荧光强度(FI)。结果静息状态下,KA和Qu能够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内[Ca^2+]i(P〈0.05),MY能够短暂而明显升高[Ca^2+]i(P〈0.05),而DMY和DQU对心肌细胞内[Ca2+li无明显影响(P〉0.05);KA、MY、DMY、Qu和DQU对KCl介导的高钙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5种黄酮醇类化合物对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产生药理活性机制之一.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和探讨其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硅油眼硅油取出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Ⅰ-OL)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无晶状体硅油眼行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0只眼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26只眼行非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缝线同定术,分别对术前术后的视力、散光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观察,所有术眼切口完全闭合,未发现晶状体移位,术后出血及眼压升高均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无晶状体硅油眼硅油取出与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7岁,因左眼视力下降、视物眼前遮挡4个月入院。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胸部X线检查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视力: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0.12。眼压:右眼13 mmHg,左眼12 mmHg。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45例45眼复杂多样的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病例,对于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角膜穿通伤均在显微镜下予以清创缝合,并采用前房穿刺、注入粘弹剂等辅助措施。一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8例;外伤缝合后经抗炎治疗,稳定3个月后,再行二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7例。结果:45例匀获得良好的疗效。外伤缝合均使创口达到水密状态、维持正常的前房深度及眼压。并成功地进行了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体于后房,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1以下3例,0.1-0.3为19例,0.3-0.5为17例,0.5-0.8为5例,1.0为1例。结论:角膜穿通伤的缝合是本病治疗的基础;而外伤性白内障的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对病人术后视力的恢复程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2例(58眼)。术后随访6~18月,对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前患者眼压(33.22±3.17)mmHg,术后1天、2周、6月眼压分别为(18.29±6.13) mmHg、(16.16±2.91) mmHg、(15.95±2.41) mmHg。术后各时间段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55眼(94.83%)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前房深度(2.15±0.26)mm,术后前房深度为(2.89±0.15)mm,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加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UBM及房角镜下显示房角开放。结论超声乳化联合软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