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与心律平(普罗帕酮)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早搏、心肌缺血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早搏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心肌缺血ST段下降幅度及下降时间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优于心律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室性心律失常及其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随机分为3组,步长稳心颗粒组41例,胺碘酮组39例,普罗帕酮组45例,比较3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并观察3组用药前及用药2周后的QTed。结果:总有效率比较:步长稳心颗粒组、胺碘酮组、普罗帕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9%、87.18%和82.22%,步长稳心颗粒组与胺碘酮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停药后1月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步长稳心颗粒组、胺碘酮组、普罗帕酮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7.27%、23.53%和45.95%;步长稳心颗粒组与胺碘酮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步长稳心颗粒组和普罗帕酮组用药前后QTed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胺碘酮组用药前后QTc、QTc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普罗帕酮组复发者较未复发者的QTed明显延长,2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步长稳心颗粒组复发者较未复发者的QTed无明显延长,2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尤其适用于伴有心率过缓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美托洛尔,6.25mg/次,2次/d,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步长稳心颗粒,1袋/次,3次/d,口服。2组均于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心律的变化情况。结果:显效率观察组为62.22%,,对照组为44.44%,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对照组为77.78%,2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次数2组治疗后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更显著(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择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药比索洛尔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连用1个月,观察前后症状、心电图情况。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效果。方法将90例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高剂量(治疗I组)、常规剂量(治疗Ⅱ组)和丹参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疗程14天。观察各组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治疗I组和治疗Ⅱ组冠状动脉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一氧化氮(NO)浓度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均有显著提高(P〈0.05,P〈0.01),且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Ⅰ组治疗后NO浓度和FMD功能与治疗Ⅱ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降低冠心病介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以高剂量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复方丹参及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联合复方丹参及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溶栓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cK-MB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联合复方丹参及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可抑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轻心肌损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心肌梗死病人86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对照组,46例)和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治疗组,40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支架再狭窄、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0%比5.0%、32.6%比12.5%、21.7%比15.0%、6.5%比2.5%,P〈0.05);而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和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从而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旱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9例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8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步长稳心颗粒,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同时服用心律平,4周后观察其症状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态心电图检测室性旱搏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到2011年12月心律失常患者9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对照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片,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对心律失常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89.8%)显著高于对照组(75.5%)(x2=6.725,P〈0.05);心电图情况观察组各类心律失常总有效率(91.8%)显著高于对照组(77.6%)(x2=7.036,P〈0.05)。结论:稳心颗粒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及心电图表现:临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关托洛尔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9例确诊为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组)共61例,给予口服美托洛尔12.5mg/次,每日2次;稳心颗粒9g/次,每日3次。对照组分为B组和C组:B组58例,口服美托洛尔12.5mg/次,每日2次;C组60例,口服稳心颗粒9g/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均做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判断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步长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单用美托洛尔及单用步长稳心颗粒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发病时间在72h内、病情呈进展性加重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临床疗效。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50.0%和83.3%,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30.0%和66.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组(治疗组)60例。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变,观察临床疗效,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浆TNF—α及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中TNF-α及IL-6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及对照组(79例),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随时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61.7%和84.0%,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44.3%和6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安全性指标检测在正常范围。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合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副反应少,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抗感染、吸氧、祛痰、平喘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血液流变学和全血 NT proBNP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肺动脉高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 NT pro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和 NT pro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动脉压和 NT 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和血液黏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及通心络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70例。按照随机设计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静脉输注,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5.6%,对照组为26.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19.4%,对照组为38.2%;治疗组病死率8.3%,对照组为20.6%。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及通心络胶囊配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作用机制。方法: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参附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参附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评价,并测定血浆脑钠肽(BNP)、超敏CRP(hs-CRP)、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两组均有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心功能均有改善,BNP、hs-CRP和TNF-α等的血浆水平均有下降,NO水平升高。与治疗组相比,参附组的各项参数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左心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D13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影响。方法纳入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红治疗组,每组63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l/次。检测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10 d时血清CD137、hs-CRP和Hcy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CD137、hs-CRP、Hcy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t值分别为12.393、17.408、9.458,丹红治疗组t值分别为16.110、17.573和13.481,P均<0.01),丹红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t值分别为2.815、3.224和3.157,P均<0.01)。126例患者术前CD137、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20和0.562,P均<0.01)。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D137、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相关,静脉滴注丹红可能通过降低CD137、hs-CRP对冠状动脉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129例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67例,并与同期单纯西药常规综合治疗的62例作对比观察,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工作能力,总有效率达89.5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观察显示该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血粘度,且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心输出量)、CI(心脏指数)及LVEF(左心射血分数)的变化以及两组存活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衰严重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比较2组患者14天内生存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中存活患者治疗前后CO(心输出量)、CI(心脏指数)及LVEF(左心射血分数)的变化以及两组存活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衰严重程度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