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徐丽  邹留河  李航  郭宁 《眼科研究》2007,25(4):295-298
目的评价共焦显微镜在圆锥角膜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圆锥角膜患者32例(48眼)及正常对照组17例(28眼),分别比较早、中、晚期圆锥角膜与正常对照组的图像特点。结果早期圆锥角膜出现激活状态的角膜细胞、浅基质层的细小皱褶、深基质层的暗纹、部分内皮细胞异形性明显,中、晚期圆锥角膜出现角膜上皮细胞拉伸、细胞核皱缩;基质细胞排列紊乱、基质层暗纹;而对照组未发现上述表现。各期圆锥角膜的角膜基质层厚度、不同深度角膜基质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密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焦显微镜对早期圆锥角膜的发现以及圆锥角膜病理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早期圆锥角膜的地形图特点,寻找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地形图指标。方法前瞻性应用OrbscanⅡ研究评价37例临床早期圆锥角膜患者、62例中高度近视(以下简称近视组)和43例中高度近视角膜接触镜佩戴者(以下简称接触镜组),了解早期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的参数改变特点,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早期圆锥角膜组和近视组及接触镜组比较,年龄、近视度数、散光度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角膜地形图参数中,Im-Sm值、I-S值、中央角膜曲率、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前表面高度、角膜后表面高度、模拟散光度数(SimK'sAstig)、最大模拟曲率(SimK'sMax)、3.0mm区不规则性(3.0mmZoneIrreg)、3.0mm区平均度数(3.0mmZoneMeanPwr)、3.0mm区散光度数(3.0mmZoneAstigPwr)、5.0mm区不规则性(5.0mmZoneIrreg)等在早期圆锥角膜与近视组及接触镜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角膜厚度指数(CTI)、5.0mm区平均度数(5.0MMZoneMeanPwr)、5.0mm区散光度数(5.0MMZoneAstigPwr)在早期圆锥角膜与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判别分析显示Im-Sm、中央角膜曲率、角膜最薄点厚度(Thinnestcornealthickness)、3.0mmZoneIrreg、3.0mmZoneAstigPwr均是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指标。典则判别函数为:D=-6.560 0.274X1 0.177X2-0.005X3 0.182X4 0.224X5(X1=Im-Sm;X2=中央角膜曲率;X3=角膜最薄点厚度;X4=3.0mmZoneIrreg;X5=3.0mmZoneAstigPwr),判别符合率为90.1%。结论Im-Sm、中央角膜曲率、角膜最薄点厚度、3.0mmZoneIrreg、3.0mmZoneAstigPwr等参数有助于区分早期圆锥角膜和中高度近视/角膜接触镜佩戴者,是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地形图指标。  相似文献   

3.
佩戴角膜接触镜后角膜变化的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长期佩戴角膜软性接触镜的患者活体角膜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观察.方法 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长期佩戴角膜软性接触镜的15例患者进行检查,并选择未戴角膜接触镜者11例进行对照,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佩戴角膜软性接触镜组与对照组相比,基底上皮细胞密度减少,为3705.00±447.62个/mm2(P<0.05),角膜上皮层厚度变薄,为54.3±8.44μm(P<0.05),并有部分剥脱.2.佩戴角膜软性接触镜组角膜内出现白色点状物,朗汉氏细胞数目多,成树枝状改变.3.角膜软性接触镜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纤维数量及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但曲折度增加,有分支出现(P<0.05).结论 佩戴角膜软性接触镜,角膜组织可发生一系列改变,激光共焦显微镜与传统光学共焦显微镜相比,图象清晰,深度定位准确,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共焦显微镜检查在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其中6例单眼患病,2例双眼患病)常规检查无法确诊的疑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病例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层病变结构.结果 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均偏大而且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反光明显增高,可见散在双核、多核、偏位核及分叶核等改变,7例细胞边界模糊,部分病例有局灶内皮细胞缺失、胞内环形暗区、分裂状细胞等改变.此外,3例单眼患病病例的对侧眼在共焦显微镜下发现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大小不均等改变.最后确诊为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型2例、Chandler综合征4例、Cogan-Reese综合征2例.结论 共焦显微镜可以在细胞水平上无创、高分辨率地观察到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患眼角膜内皮层特征性的显微结构改变,且不受角膜水肿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圆锥角膜的共焦显微镜表现临床分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临床上不同阶段圆锥角膜的共焦显微镜图像,推测圆锥角膜的病理发展过程,并进行圆锥角膜的共焦显微镜分级。方法 采用共焦显微镜(Confoscan 2.0),观察24例24眼不同发展阶段(lawless分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共焦显微镜图像,进行分析并提出焦显微镜下的临床分分期。结果 共焦显微镜下圆锥角膜首先出现了排列规则的裂隙状暗纹,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病变逐渐由角膜后弹力层向前发展,逐渐累及角膜的后基质和前基质,同时角膜基质细胞核拉长、排列出现紊乱,前后基质细胞失去了原有特征。急性圆锥角膜的患者角膜基质细胞出现水肿,角膜瘢痕在共焦显微镜下呈强反光的无细胞样结构。讨论 共焦显微镜下圆锥角膜的病理发展过程,是从角膜后弹力层开始,由后向前发展,逐渐累及角膜的后基质、前期基质,最后角膜破裂引起急性圆锥角膜,角膜出现水肿,愈合后遗留瘢痕。据此提出圆锥角膜共焦显微镜分期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角膜裂隙样暗纹累及角膜后弹力层;第二阶段、角膜裂隙样暗纹累及角膜后后基质;第三阶段、角膜裂隙样暗纹累及角膜前基质;第四阶段、出现角膜基质水肿或者瘢痕。  相似文献   

6.
Ⅱ型糖尿病患者角膜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I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在共焦显微镜下各层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Confoscan3.0共焦显微镜对120例(146只眼)II型糖尿病患者和36例(36只眼)同年龄对照组的中央角膜进行检查,依据双目间接眼底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糖尿病无眼底改变(NDRP)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记录角膜各层细胞的图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糖尿病引起的角膜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和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丛神经分支密度减少,神经纤维的密度在PDR组明显减少,NPDR组、NDRP组的减少不明显。角膜基质中形态异常的神经纤维在糖尿病组中出现的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角膜前基质细胞密度在PDR组有明显减少,后基质细胞在NPDR组和PDR组均明显降低,NDRP组减少不明显;糖尿病组的后弹力膜层病变表现为特征性的皱折形成;糖尿病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糖尿病各组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高于对照组,六角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在糖尿病各组均较对照组减少,且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比亦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共焦显微镜检查是一种有效、无创的角膜检查方法,糖尿病对角膜每一层结构均有重要影响,角膜上皮层、角膜神经、基质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均存在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在细胞水平观察术后远期角膜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变化。方法选择我院门诊行LASIK手术患者68例68眼,根据术前球镜度数,分为高度近视眼组(36例36眼)和低、中度近视眼组(32例32眼),术后随访6~44月,同时选择门诊行屈光检查的近视患者61例122眼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共焦显微镜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LASIK手术对角膜基质及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LASIK术后,高度近视眼组角膜前、后基质角膜细胞密度均减少,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内皮细胞多形性百分比增加,异型性百分比下降,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077,P=0.000)。LASIK术后界面下基质角膜细胞密度明显减少(562个·mm-2±86个·mm-2),“无细胞区”长期存在;含“无细胞区”的基质深度与激光能量、削切深度、手术时间、年龄均无相关性。结论术后远期,适量激光切削对低、中度近视眼的角膜深层组织影响较小,对高度近视眼影响较大,所以高度近视眼应慎行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和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对角膜组织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高度近视患者60例,30例配戴RGPCL,30例配戴SCL.在配戴3、6、12个月后,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两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和周边角膜上皮层、上皮下Langerhans细胞、神经纤维、角膜基质层、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的变化.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戴镜1年后,SCL组中央角膜表层细胞密度低于RGPCL组(F=4.262,P<0.05),上皮层可见微小囊泡及类似角膜营养不良的角膜小滴,上皮下Langerhans细胞密度及神经纤维曲折度均大于RGPCL组(F=5.362,P<0.05;F=-14.910,P<0.05).SCL组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细胞密度低于RGPCL组(P<0.05),基质层中各层白色点状物密度均高于RGPCL组(P<0.05).SCL组内皮细胞形态变化较RGPCL组明显,但两组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L组中央角膜上皮层厚度小于RGPCL组(F=-2.061,P<0.05).同一戴镜组内各个观察指标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GPCL配戴者角膜上皮细胞、前基质细胞、内皮细胞、Langerhans细胞及神经纤维的变化均轻于SCL配戴者,提示RGPCL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配戴不同时间软性接触镜( SCL)后对患者角膜组织的病理变化。
  方法:应用共焦显微镜分别检查中低度近视SCL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戴镜1,3,5,8,10a以上的中央角膜和周边角膜的变化。
  结果:戴镜5 a后SCL组中央角膜基底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上皮层可见微小囊泡及类似角膜营养不良的角膜小滴,上皮下Langerhans细胞密度及神经纤维曲折度大于对照组( P<0.05)。 SCL组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基质层中白色点状物密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 SCL组内皮细胞形态变化明显,但两组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 P>0.05)。 SCL组中央角膜上皮层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SCL引起角膜组织的改变随戴镜时间的延长逐渐明显,且这种改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基质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 应用Confoscan3.0共焦显微镜对120例(146眼)2型糖尿病患者和36例(36眼)同年龄对照组的中央角膜进行检查,依据双目间接眼底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无眼底改变(NDR)组、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记录角膜基质细胞和基质神经的图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各组角膜的中基质细胞密度均较对照组降低,而前基质细胞的密度只在PDR组有明显的减少,后基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均明显降低。角膜基质中形态异常的神经纤维在糖尿病组中出现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6.450,P=0.000)。结论 共焦显微镜是一种有效无创的角膜检查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基质细胞密度减少,基质细胞、基质神经均存在形态学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石尧  吴艳 《国际眼科杂志》2009,9(3):489-491
目的:利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正常人的中央角膜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方法:对54例(68眼)患者进行激光共焦显微镜连续扫描,使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其角膜中央区进行检查,拍摄各层角膜图像,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对细胞密度进行计数并分析。结果:角膜组织学结构:上皮细胞较其它细胞的体积小,数量多,随深度增加细胞逐渐变小。Bowman膜较薄,无明显细胞结构,层间有神经走形。基质层的细胞核围成"网眼"状结构,随深度加深,"网眼"变大,排列变松。Descemet膜表现为一个与后基质层和内皮层交织的移行带。内皮细胞为六边形结构,排列规则。角膜细胞密度:在各年龄组间,上皮细胞表层与基底层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基质层细胞密度与中、后基质层密度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D组的内皮细胞密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年龄段的角膜各层细胞密度,随年龄的增加,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共焦显微镜可以在实时、活体和三维空间从细胞水平对角膜各层结构进行无创的定性定量分析,较传统光学共焦显微镜能获得更清晰、更密集的角膜图像,对角膜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体角膜移植内皮排斥反应的共焦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探讨活体角膜内皮排斥反应的早期形态学特征和变化。方法:19例(19只眼)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内皮排斥反应的人群根据角膜内皮排斥反应轻重的不同分为轻、中、重三组。应用共焦显微镜(Confoscan2.0)对角膜植片进行检查,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活体角膜内皮排斥反应特有的共焦显微镜改变主要包括:①早期发现在KP及其附近的内皮细胞面有少量的免疫细胞附着,紧靠KP处的角膜基质细胞出现轻度水肿,细胞排列较混乱,胞浆中出现少量空泡状暗区。②中期发现在内皮细胞表面可见较多的免疫细胞聚集并被完全激活,基质细胞明显水肿,细胞核不清楚,基质中有免疫细胞进入;可见由高反光的免疫细胞和不明成份的组织碎片混合组成内皮排斥线。③在晚期排斥的患者中可见大量“激活”的免疫细胞在角膜内皮细胞面聚集,内皮细胞几乎完全破坏;基质细胞明显水肿,部分被“激活”且伴有大量免疫细胞聚集。结论:①内皮排斥反应的早期能够发现角膜内皮面有免疫细胞沉积;②角膜内皮面的免疫细胞沉积与角膜内皮排斥反应的轻重成正相关;③角膜内皮排斥反应实际上是一个混合排斥反应的过程;④共焦显微镜对角膜内皮排斥反应具有实时、无创、敏感、准确以及可莺蒽、可比较、可活体观察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Rong B  Yan XM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6):514-518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角膜缘改变的情况。方法2004年10至11月及2006年5至10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接受屈光手术术前检查者和常规体检者中选取22例有屈光不正并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10年以上者(22只眼,年龄23~50岁)作为长期戴镜组;另选取38例有屈光不正但未配戴角膜接触镜者(38只眼,年龄18~52岁)作为未戴镜对照组。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后,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受检眼上、下方角膜缘进行检查,各层角膜缘图像均被记录,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对细胞密度进行计数并分析。结果全部受检眼所获角膜缘各层图像均比较清晰。长期戴镜组角膜缘上皮细胞排列欠整齐,大小欠一致:22只眼中均有细胞间强反光点或强反光线出现,其中16只眼可见细胞间微囊形成。而未戴镜组角膜缘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大小一致;38只眼中均未见细胞间强反光点或强反光线及微囊形成。长期戴镜组上方和下方角膜缘上皮下郎格罕细胞平均密度均分别高于未戴镜组(P〈0.05)。长期戴镜组22只眼的角膜缘基质中均可见圆形高反光点,未戴镜组38只眼中均未见此改变。长期戴镜组上方和下方角膜缘前基质细胞、后基质细胞平均密度及角膜缘基质层平均厚度均分别低于未戴镜组(P〈0.05)。结论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导致角膜缘上皮细胞间微囊形成、上皮下郎格罕细胞平均密度增高、基质内沉积物微粒出现及基质细胞密度减少等角膜缘系列改变。(中华腰科杂志,2007,43:514-518)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检查探讨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 8例(8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行共焦显微镜下双眼检查;描述角膜内皮的病变结构特点,分析双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及中央角膜厚度,并对6例继发性青光眼中的5例施行手术治疗。结果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呈风筝样或上皮细胞样改变;细胞排列紊乱,大小不均;细胞内可见高反光的细胞核,部分可见双核。患眼和对侧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789.7±75.8个/mm^2、2223.7±80.6个/mm^2;1106.9±89.4μm^2、379.8±20.6μm^2;17.2±1.2%、56.3±1.7%,下降明显。二者的中央角膜厚度相当。4例继发性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控制正常,另1例手术无效。结论共焦显微镜能够发现ICE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的特征性改变;对该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并发继发性青光眼要及时手术治疗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对活体正常角膜各层组织与屈光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门诊进行屈光检查的患者107例(107只眼).所有患者均经散瞳检影验光检查進行确诊,且矫正视力为0.8以上(屈光度≥-0.75D),检查各层角膜图像均被记录,并对各层细胞形态、细胞密度、角膜全厚、基质厚度、上皮厚度等进行分析.结果上皮基底細胞密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呈负性相关性.前基质角膜细胞密度与等效球镜度屈光度呈正相关性.后基质角膜细胞密度与等效球镜度屈光度呈正相关性.内皮细胞密度与等效球镜度呈负性相关性.内皮细胞的多型性与等效球镜度正相关性. 内皮细胞的异型性与等效球镜度无相关性.上皮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之间无相关性.角膜全厚、基质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呈负性相关.结论 随着屈光度增加,角膜上皮基底膜细胞、角膜基质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下降,角膜全层、角膜基质厚度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共焦显微镜观察进展期圆锥角膜行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6-02/2017-02于我院行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11例15眼,分别于手术前后行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微结构变化。

结果:术后早期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显著减少或消失; 角膜前基质呈蜂窝状,几乎无典型的角膜基质细胞,术后3mo基质细胞开始出现,术后12mo基质细胞数量几乎恢复到术前水平,但角膜上皮下神经仍稀疏,未达到术前水平; 术后后部角膜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大小及形态未受影响。

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微结构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上皮下神经纤维和前基质细胞,但随着随诊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呈逐渐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7.
马聪慧  王丽娅  王静 《眼科研究》2011,29(7):656-659
背景三叉神经眼支是角膜的主要感觉神经和营养神经,三叉神经痛是否会影响患侧眼角膜的功能和形态尚未见报道。共焦显微镜是角膜无创性活体检测的主要手段。目的观察和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角膜的共焦显微镜下表现及角膜神经在共焦显微镜下形态和密度的改变。方法收集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的3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对所有受检眼应用角膜知觉敏感度测量计测定角膜知觉,并进行泪液分泌功能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和共焦显微镜观察,对侧眼作为对照组。结果三叉神经痛组角膜知觉测试的纤维长度为(54.348±6.793)mm,正常对照组的角膜知觉平均值为(55.217±6.480)hi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1,P=0.528);三叉神经痛组SchiemerI试验的滤纸浸湿长度平均值为(9.390±6.583)mm,正常对照组为(9.300±5.29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0,P=0.945);2组的BUT平均值分别为(6.09±4.177)S和(6.13±4.799)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5,P=0.933)。角膜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和中央区上皮下神经丛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40、0.459、0.268、0.120、0.607)。共焦显微镜下三叉神经痛组角膜上皮下神经丛神经纤维数量减少、扭曲;角膜基质中神经丛纤细、盘旋、弯曲;正常对照组上皮下神经纤维分布较密集,平行分布;角膜基质中神经纤维笔直走行,较上皮下神经纤维粗大且分支较多。结论共焦显微镜结果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患侧眼较正常眼角膜神经扭曲,但眼表功能和角膜神经密度计数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赵骏  赵华  强军  刘敏  刘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6):1118-1120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炎的共焦显微镜下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Confoscan 4.0共焦显微镜对24例24眼角膜内皮炎患者的角膜进行扫描检查,记录并分析各层角膜图像。结果:所有患者前部基质混浊,角膜深基质层可见基质细胞排列紊乱及条索状高反光结构,深基质层中还可见低反光带为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内皮细胞前可见斑片状大小不等的高反光结构,病变区角膜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呈无结构暗区,内皮细胞呈多形性改变。4眼角膜上皮细胞边界不清,排列疏松,细胞较大,细胞核呈高反光结构,其中可见泡状暗区。结论: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角膜内皮炎患者角膜组织各层结构,起到类似病理组织切片的作用;角膜内皮炎以深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层损害为特征;共焦显微镜检查对角膜内皮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活体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各层角膜组织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激光断层扫描仪Ⅱ/Rostock角膜模块(HRTⅡ)对20例20眼穿透角膜移植术后40天~2年的患者进行检查,记录并分析其各层角膜图像。结果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早期角膜上皮细胞排列欠规则;Bowman膜和Descemet膜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无细胞结构;所有患者浅基质层细胞均较深基质层密集;稳定角膜植片其内皮细胞排列紧密,形态为均一六边形结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上皮下神经丛及基质神经;术后植片排斥者有其特殊形态学表现。结论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各层组织结构和细胞的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并在跟踪随访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共焦显微镜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学显微镜已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 ,使得活体正常人角膜各层结构得以显示。各种屈光矫正方法 (角膜接触镜、PRK、LASIK)、角膜营养不良、角膜炎症、角膜移植手术后及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等引起的角膜病理变化均可通过共焦显微镜三维、实时、断层无损伤的检查 ,得以明确。共焦显微镜在角膜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上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