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正视眼与高度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CCT)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高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SE≥-6.00D,散光≤-3.00D,共82例164眼,正视眼组裸眼视力≥1.0,屈光度为+1.00D~-0.25D,散光≤-0.50D,共48例96眼.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3)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结果 高度近视组164眼CCT为470.67~630.47(534.03±40.66)μm,正视组96眼CCT446.00~653.28(538.44±40.75)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2,P= 0.401).双眼CCT比较右眼CCT为(534.64±40.52)μm,左眼CCT为(535.68±40.98)μ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 >0.05).高度近视组CCT与屈光度两者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 高度近视眼CCT较正视眼无明显变化,近视形成发展的过程对角膜中央未形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及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量665例(1250只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非接触眼压、角膜地形图、检影验光,按等效球镜原则将665例(1250只眼)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对其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度近视组与中、低度近视组的角膜中央厚度有统计学差异,3组之间的眼压及水平径角膜屈光力K1值无统计学差异,低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的垂直径角膜屈光力K2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角膜厚度随屈光度的增高而变薄,眼压与屈光度之间无相关性,散光是近视发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蒯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6):205-206
目的了解我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及其与屈光度的相互关系,为LASIK手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德国GarL-2eiss公司的超声角膜测厚仪对407例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进行测量,包括角膜中央直径为2mm及角膜中周部上方、颞上、颞侧、颞下与鼻下、鼻侧、鼻上、上方9个直径为2mm的测量区的平均厚度,屈光度由-1.0D ̄-16.5D不等,方位角膜厚度与屈光度作直线相关。结果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的中央区最薄,鼻上方最厚,近视眼患者角膜最薄点多位于颞下方(52.72%),低度、中度、高度三组中,除中度组中的屈光与角膜厚度相关较大外,其他两组相关性较小。结论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改变多位于颞下及颞侧,且角膜厚度随近视度数增加有变薄倾向。高度近视眼角膜偏薄而屈光度高,术前评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正视眼和高度近视眼的角膜中央厚度(CCT)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57例正视眼受试者(0~ 1.5D)和48例高度近视受试者(球面等量屈光度均>-6D)进行研究。用H aag-Streit低度光学相干反射(OLCR)角膜测厚计测量CCT,OLCR测厚计是一种新开发的反复测量后标准差(SD)为1μm的高精  相似文献   

5.
蒯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3):205-206
目的 了解我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及其与屈光度的相互关系,为LASlK手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GarL-2ciss公司的超声角膜测厚仪对407例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进行测量,包括角膜中央直径为2mm及角膜中周部上方、颞上、颞侧、颟下与鼻下、鼻侧、鼻上、上方9个直径为2mm的测量区的平均厚度,屈光度由-1.0D~-16.5D不等,方位角膜厚度与屈光度作直线相关。结果 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的中央区最薄,鼻上方最厚,近视眼患者角膜最薄点多位于颞下方(52.72%),低度、中度、高度三组中,除中度组中的屈光与角膜厚度相关较大外,其他两组相关性较小。结论 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改变多位于颞下及颞侧。且角膜厚度随近视度数增加有变薄倾向。高度近视眼角膜偏薄而屈光度高,术前评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由于角膜偏薄不适合准分子手术近视患者的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CCT)与角膜曲率、眼压的相互关系。方法测量我中心行准分子术前检查角膜偏薄(CCT〈500μm)患者138例(276眼)。按屈光度分为两组,观察不同屈光度角膜中心厚度、角膜曲率、眼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低、中度近视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462±14μm,角膜曲率平均43.93±0.09D,眼压值平均11.1±1.6mmHg。高度近视组:角膜中央厚度为平均469±17μm,角膜曲率平均44.21±1.19D,眼压平均12.4±2.4mmHg。两组间比较角膜中央厚度及眼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角膜曲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呈正相关(P〈0.01),角膜中央厚度、眼压与角膜曲率无关(P〉0.05)。结论不适合准分子手术薄角膜的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眼压随近视度数增加而增大,角膜曲率不随屈光度变化。角膜越厚,测出的眼压值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近视人群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等特征,并与同一地区汉族近视人群进行比较,了解壮族、汉族人群眼部数据有无差异.方法:连续记录测量499例990眼壮族及772例1538眼汉族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屈光度及年龄、性别,并进行分析.结果:壮族人群平均角膜中央厚度(CCT)为(533.23±29.63)μm,男性为(537.04±29.33)μm,女性为(529.56±29.66)μm;平均眼压值(IOP)(15.86±2.45)mmHg,男女分别为(15.94±2.67)mmHg和(15.71±2.45)mmHg;平均角膜曲率(keratometry)为(43.35±1.16)D,男、女性分别为(42 99±1.30)D和(43 91±1.38)D.男性CCT明显较女性厚,父母亲均为壮族者角膜中央厚度较父母亲一方为壮族者要薄.与汉族人群相比,壮族人群CCT较汉族人群薄约10μm(t=5.893,P=0.000).结论:壮族近视人群角膜中央厚度和眼压测量值较汉族人低,临床诊治和行角膜屈光手术时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8.
近视眼的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近视眼的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近视的成因。方法:将204例(348只眼)近视患者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62眼(屈光度<-3.0D);中度近视组159眼(屈光度-3.0D~-6.0D);高度近视组127眼(屈光度>-6.0D)。测量患者眼的屈光度、角膜屈光力及眼轴,与近视程度、角膜屈光力、眼轴的关系。结果:在低度近视组,62只眼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无显著相关性,而屈光度与角膜水平径、垂直径屈光力呈正相关(P<0.05),相关具有显著性;在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屈光度与眼轴长呈正相关(P<0.05),相关具有显著性,且随近视度数的增加,与眼轴长的相关系数呈递增趋势,而中、高度组患者眼屈光度与角膜水平径及垂直径屈光力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中,低度近视眼患者受角膜屈光力的影响相对较大,而眼轴的作用甚微;在中、高度近视眼患者中,眼轴长是影响近视程度的主要因素,而角膜屈光力几乎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改善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出现的屈光回退、眩光及暗适应下降.方法 门诊随机抽取行LASIK手术高度近视172例(320眼)矫正视力≥0.8、屈光度在(-8.00D~-15.00D)者.分A、B两组,每组160眼.A组选择5.7~6.7mm单修边区切削模式.B组选择在相同切削量的基础上采用5.50~6.5mm与6.0~7.0mm相结合的多修边区模式切削.结果 A组:裸眼视力≥0.8者136眼,占85.00%;主诉有眩光者112眼,占70.00%;暗适应下降152眼,占95.00%;角膜厚度(390±30)μm,屈光度±0.75D~-2.50D,地形图均为正常负性形态.B组:裸视≥0.8者156眼,占97.50%;主诉有眩光12眼,占7.50%;暗适应下降44眼,占27.50%;角膜厚度(410±30)μm,屈光度±0.50D~-1.0D,角膜地形图均为正常负性形态.结论 改良式LASIK单中心、旁中央区梯度平缓、多光区切削治疗高度近视,减少了屈光回退,降低了眩光和暗适应差的发生率,提高了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屈光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定不同程度近视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探讨其屈光度数、矫正视力和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 thickness,CCT)对RNFLT可能的影响及相关性,以了解近视眼RNFLT的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2003年7月-200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近视眼患者90例(90眼),根据屈光度数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3.00 D(14眼),中度近视组:-6.00~-3.00 D(47眼),高度近视组:>-6.00 D(29眼,其中5眼>-9.00 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 3000,RNFLT 3.4)测定RNFLT,Pachymeter-SP-3000角膜测厚仪测定CCT,同时进行散瞳验光.结果 3个研究组的年龄、性别、矫正视力、CCT、上下方及鼻侧RNFLT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的颞侧RNFLT有显著性差异(P=0.012).各组RNFLT规律:下方>上方>颞侧>鼻侧.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度近视组的总体平均RNFLT与等效球镜值显著正相关(r=0.372,P=0.047),其余参数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近视眼RNFLT存在独特的变化规律,高度近视的RNFLT受等效球镜值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选取偏高角膜曲率及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偏高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男15例27眼,女14例26眼,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男与女各15例30眼(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测量偏高角膜曲率为46.02~47.82 D,正常角膜曲率为41.35~45.61 D,且角膜地形图均未提示有圆锥角膜的近视眼),对两组资料的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散光、眼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偏高角膜曲率与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的角膜厚度、眼压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两组最大子午线屈光力(Simk1)、与其呈垂直子午线屈光力(Simk2)及最小子午线屈光力(Mink)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屈光度、角膜散光(△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偏高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的角膜厚度及眼压值均低于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稳定性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i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稳定性和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 将 486例 ( 798只眼 )近视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 492只眼 ( - 1 .2 5~- 6.0 0D)和B组 30 6只眼 ( - 6.2 5~ - 2 0 .0 0D)行LASIK ,记录术前、术后视力及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直径 ,应用裂隙灯扫描角膜地形图 /角膜测厚系统 (ObscanⅡ )评估两组术后角膜屈光力改变和屈光度矫正之间的关系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4年。结果  ( 1 )A组 :回退术眼 (术后屈光度数≥ - 1 .0 0D) 5 1只眼 ,占 1 0 .37% ,术后平均角膜厚度 486.5 8± 35 .40 μm ,与正常术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术后平均屈光度数为 - 1 .35± 0 .2 8D。 ( 2 )B组 :回退术眼 1 1 4只眼( 37.2 5 % ) ,术后平均角膜厚度为 441 .38± 2 4 .5 3μm ,与正常术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平均屈光度数为 - 1 .95± 1 .0 5D。结论 LASIK可有效治疗屈光度为 - 1 .2 5~ - 2 0 .0 0D的近视眼。术中激光切削直径小者和高度近视术前角膜厚度薄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量近视眼的角膜屈光力、眼轴和角膜中央厚度 ,分析角膜屈光力、眼轴和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程度的关系。方法 :在进行PRK治疗的患者中 ,根据屈光度将 2 78例 (538只眼 )患者分成低、中、高和超高度四组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定角膜屈光力 ,A型超声波测定眼轴及角膜中央厚度 ,数据用Exce 197软件计算处理。结果 :垂直径角膜屈光力 (4 4 0 1± 1 54D)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 (4 3 10± 1 4 0D) ,P <0 .0 1。 (角膜总屈光力与屈光度的大小无关 ) ;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的大小无关 ,各屈光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眼轴随屈光度的增大而延长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在近视眼中 ,眼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度数越高 ,眼轴越长 ,而角膜屈光力不起作用或作用甚微。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对近视眼圆锥角膜的筛查。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眼科接受角膜塑型术矫正近视的125例患者(共218眼)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系统进行角膜曲率、屈光度、角膜散光度、表面非对称指数(SA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及进行角膜形态学描述。结果通过对125例近视眼患者进行疾病筛查显示,有1例患者表现为亚临床圆锥角膜,右眼-9.5DS∝-2.0DC85°角膜屈光力为48D,最佳矫正视力为0.8,中央角膜厚度为460μm;左眼-6.0DS∝-1.5DC175°,角膜屈光力为46.5D,最佳矫正视力为1.0,中央角膜厚度为410μm;角膜地形图显示于左眼下方出现扇形红色岛状隆,右眼角膜地形图正常;通过对125例近视眼患者进行疾病筛查显示有7例患者表现为可疑。结论角膜地形图在近视眼圆锥角膜的筛查应用中具有积极导向,可用于早期诊断圆锥角膜病变,为临床近视眼的诊治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CCT)、屈光度、角膜曲率、年龄、性别与眼压(IOP)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8例256只眼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检影镜与电脑验光仪及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屈光度及平均中央角膜曲率(K).结果:近视眼的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值具有直线正相关性,角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眼科接受检查的近视眼患者122例(236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眼组(-3.0 D<等效球镜≤-0.5 D)36眼、中度近视眼组(-6.0 D≤等效球镜≤-3.0 D)142眼和高度近视眼组(-13.0D≤等效球镜<-6.0 D)58眼。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等效球镜、眼压、眼轴长度和视野检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眼轴长度[(25.2±0.7)mm、(26.9±0.7)mm]和等效球镜[(-4.7±0.7)D、(-8.2±1.5)D]高于低度近视眼组[(24.2±0.6)mm、(-2.0±0.5)],高度近视眼组高于中度近视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眼组上象限、下象限和鼻侧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138±14)μm、(146±11)μm、(68±6)μm,中度近视眼组分别为(126±14)μm、(130±10)μm、(62±6)μm,高度近视眼组分别为(113±11)μm、(118±10)μm、(50±4)μm,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上象限、下象限和鼻侧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小于低度近视眼组,高度近视眼组小于中度近视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553,-0.672,-0.681;r=-0.616,-0.539,-0.882,均P<0.05)。结论单纯性近视眼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年近视眼角膜非球面参数(Q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63例(326眼)近视者按低、中、高度近视程度分为3组,采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对Q值进行测量。对Q值与角膜散光和曲率、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及6 mm角膜下、上方平均屈光度差值(I-S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成年近视眼平均Q值为-0.088±0.095。3组平均Q值分别为-0.083±0.107,-0.085±0.094和-0.099±0.085。Q值与角膜散光呈负相关性(r=-0.27,P〈0.05)。Q值与角膜曲率、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及6 mm区I-S值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近视眼Q值与角膜散光有弱的负相关性,与屈光度及角膜其它参数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的特点。方法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15例(26只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得到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Diff值、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中央屈光力及角膜模拟镜差值(SimK值),了解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性指标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是0.025mm,角膜后表面Diff值为0.050 mm;角膜最薄点厚度(450.65±35.67)μm;SimK值为(4.55±1.09)D;角膜中央屈光力为(47.1±3.5)D。角膜前表面Diff值与角膜后表面Diff值、角膜中央屈光力呈正相关关系;角膜后表面Diff值与角膜中央屈光力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可为早期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内压之间关系. 方法 2008年8月~10月期间,选取113 名(225 眼)年轻近视患者,年龄25.8±4.1岁,屈光状态等效球镜(MRSE)-6.22±2.43D,其范围-11.62~-1.50D,在相同的时间段利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内压(IOP)及用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结果 IOP值:14.12±2.77mmHg;CCT值:527.24±31.49μm,IOP与CCT成正相关( r=0.43,P<0.01),MRSE与CCT及IOP无关. 结论 近视眼患者IOP与CCT 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4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797只眼)近视患者,按术前屈光度(球镜等量)分为三组:A组:456只眼,-1.00 ̄-6.00D(平均-4.25D±1.23D);B组:309只眼,-6.25 ̄-12.00D(平均-7.86D±1.45D);C组:32只眼,-12.25 ̄-24.75(平均-15.82D±3.05D)。记录视力、眼压、屈光状态、眼前节、眼底、角膜厚度及角膜地形图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裸眼视力≥1.0:A组91.01%,B组76.05,C组15.63;χ2=129.00,P=0.00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残余屈光度≤±0.5D:A组75.22,B组63.43,C组18.75;χ2=49.82,P=0.00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ASIK治疗近视有较好效果,尤其是12.00D以下的近视术后视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