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春前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脊柱侧凸,椎体序列复杂移位而导致的三维脊柱畸形,即冠状面上的侧凸、矢状面上胸后凸减少或加大,胸腰段后凸或腰段前凸消失以及轴状面上的旋转畸形,胸廓、肋骨、骨盆、下肢的长度、双侧肩胛高度也会随之变化,并常伴有骨质疏松,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变位,甚至发生截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肺功能正常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并探讨运动耐力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肺功能正常的AIS患者术前CPET结果,分析侧凸部位、侧凸程度对CPET结果的影响,并探讨肺功能、体重指数(BMI)、年龄与运动耐力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病例46例,其中单胸弯组17例,单胸腰弯组11例,胸弯+胸腰弯组18例。①46例患者中10例(21.74%)患者运动耐力正常,轻、中、重度运动耐力减退者分别有24例(52.17%)、11例(23.92%)、1例(2.17%)。②单胸弯组峰值每分钟通气量(peak VE)为[(43.11±8.47)L/min],显著低于单胸腰弯组的[(50.81±10.11)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弯+胸腰弯组无氧阈值公斤摄氧量(VO2AT/kg)显著低于单胸弯组和单胸腰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胸弯患者中,中度侧凸7例(中度胸弯组)、重度侧凸10例(重度胸弯组),2组CPET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peakVO2%pred与肺功能各指标、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与BMI呈负相关(r=-0.326,P=0.027)。 结论 肺功能正常的AIS患者普遍存在运动耐力下降;胸弯同胸腰弯患者相较,peak VE下降;胸弯+胸腰弯者同单胸弯、单胸腰弯者相较,VO2AT/kg下降;运动耐力同侧凸程度、肺功能、年龄无关,而与BMI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否对患者跑台运动过程中步态运动学及足底压力分布产生影响.方法 共选取1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AIS组,同时选取18例脊柱发育正常的同龄青少年纳入正常组.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及足底压力鞋垫系统采集2组对象在不同跑台速度(包括6 km/h、8 km/h及10km/h)下的步态运动学及足底压力分布数据.结果 AIS患者在三种速度跑台运动中,其两侧下肢关节在矢状面内的运动及躯干在额状面及横截面内的运动均未出现左右不对称现象.与正常组不同,AIS组患者在运动中其足底压力表现出双侧不平衡现象,以主弯凹侧下肢支撑时的足底最大压力[以6 km/h运动时为(0.128±0.01) N/cm2·kg,以8 km/h运动时为(0.168±0.02)N/cm2·kg,以10 km/h运动时为(0.190±0.03) N/cm2·kg]明显高于以主弯凸侧下肢支撑时的足底最大压力[以6 km/h运动时为(0.115±0.01) N/cm2·kg,以8 km/h运动时为(0.152±0.02) N/cm2·kg,以10 km/h运动时为(0.181±0.03)N/cm2·kg](P<0.05).结论 与步态运动学指标比较,足底压力指标对于评估AIS患者运动对称性具有更佳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不同站立位腰腹部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 选取33例AIS患者作为AIS组,15例健康青少年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FlexComp Infiniti十通道表面肌电分析系统测试腰腹部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所有研究对象分别站立在稳定平面和软垫上、去除和不去除视觉听觉干扰时进行测试.比较2组研究对象腰腹部肌群激活率.结果 站立在稳定平面和软垫上、去除和不去除视觉听觉干扰时,AIS组凹侧顶椎水平椎旁肌激活率分别为4.91% MVIC、5.22% MVIC、5.51%MVIC、6.01% MVIC,AIS组凸侧顶椎水平椎旁肌激活分别为6.45% MVIC、7.69% MVIC、8.31% MVIC、8.77% MVIC,AIS组凹侧顶椎水平椎旁肌激活均小于凸侧(P<0.01).AIS组凸侧顶椎水平椎旁肌在稳定静止站立位的激活率小于去除视觉和听觉干扰、不稳定的站立位(P<0.05).结论 AIS患者双侧顶椎水平椎旁肌激活率不对称;在去除视觉和听觉干扰的不稳定站立位下,AIS患者凸侧顶椎水平椎旁肌更易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发展与伏案时长的相关性及足底压力测试在AIS患者康复诊疗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17例AI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17名同年龄健康人为对照组。问卷调查观察组伏案时间等信息数据,分析观察组内不同伏案时长与侧凸角度的相关性;使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测量受试者的静态足底压力、峰值压力(PP)和触地面积(CA)。结果:伏案总时长>5h较1~3h和3~5h的脊柱侧凸角度均明显增大(均P<0.05);连续伏案2~3h较1~2h的脊柱侧凸角度明显增大(P<0.05),且连续伏案>3h较1~2h和2~3h的脊柱侧凸角度均显著显增大(均P<0.05)。观察组在步行周期中足弓、第1跖骨头、第2~5趾骨处较对照组PP值均更大(P<0.01,0.05),且在足弓和足跖的CA均较对照组更大(P<0.01,0.05),而足跟和足趾的CA均小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C”型凸侧足底M2区及前足压力均显著大于凹侧(均P<0.05)。结论:伏案时长会对AIS患者脊柱侧凸角度造成一定影响,脊柱侧凸角度大小会造成足底压力分布的特定性改变,进而引发骨盆以及双下肢各关节力学结构的改变。AIS患者在长期伏案时需重视安排规律的脊柱放松活动,并进行足底压力测试,以便对异常改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与健康人进行比较,明确AIS患者在静态站立及步行时存在的生物力学特征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应用步态分析,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使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检测并获得两组患者的步态参数。 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步频、步幅、步速、患侧摆动相和健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步宽、步态周期、双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健侧支撑相、步长偏差、健侧患侧支撑相比值和患侧健侧摆动相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步宽、步态周期、双支撑相、健侧支撑相、健侧摆动相、步长偏差、健侧患侧支撑相比值和患侧健侧摆动相比值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步态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Cobb角测量是影响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Lenke和PUMC分型一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献报道冠状面Cobb角测量一致性较好.但是,纳入研究的Cobb角范围较大,无法对比研究,亦无曲度大小对Cobb角测量一致性影响的报道.目的: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凸曲度对Cobb角测量一致性的影响.方法:4名骨科医师独立测量5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94个冠状面曲度,包括53个胸弯和41个胸腰弯/腰弯,2周后打乱排序重新测量.应用组间相关系数判定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结果与结论:94个侧凸角度测量误差平均7.3°(2°~27°),一致性极佳,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分别为0.972(95%可信区间0.962~0.980)和0.961~0.977.>45°~70°组41个侧凸,角度测量误差平均6.4°(2°~14°),一致性最佳,可信度0.960(95%可信区间0.935~0.977),可重复性0.914~0.930.20°~45°组31个侧凸,角度测量误差平均6.5.(2°~13°);>70°组31个侧凸,角度测量误差平均10.1°(3°~27°).两组均取得了好到极佳的可信度[0.933和0.926,95%可信区间(0.884~0.965和0.865~0.965)]和可重复性(0.854~0.912和0.864~0.950).提示不同大小冠状面Cobb角的一致性结果相近,且角度越大,测量误差对一致性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1990~1995年间用Cotrel Dubousset装置结合原位自体骨移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对象和方法从1990年5月到1995年12月,25名患者进行了后路脊柱骨融合手术并用Cotrel Dubousset装置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最短的随访时间为5年。脊柱侧凸分为两组:单弯(13例右胸弯,2例右侧胸腰弯,1例左侧胸腰弯)和双弯(9例右侧胸弯和左侧腰弯)。平均融合椎体的数目是10.2个(在6~13个之间)。所有的手术都由同一医生(H.B.)用标准的技术来完成,就像Cotrel和Dubousset所描述的。这些棘突、椎板和脊柱横突进行骨膜剥离。在所有的软组织切除之后,…  相似文献   

10.
正按照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的定义,脊柱侧凸是指全脊柱X线冠状面Cobb角10°~[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儿童10岁至骨骼发育成熟期间不明原因的脊柱侧凸,是小儿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畸形之一,占整个脊柱侧凸的80%~[2]。手术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AIS矫形手术创伤大,疼痛为术后最为常见的问题。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胃肠道功能、睡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步态的时空参数与骨盆的运动学变化特征,从而为其康复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运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步态者进行步态分析,与其基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评价两组间在时-空参数、步态周期方面的差异及偏瘫步态者骨盆运动在矢状面、横断面与冠状面上的运动变化特征。结果:脑卒中偏瘫步态者步行速度减慢,步频降低,步宽加大,步长缩短,且健侧步长缩短更为明显。患侧双支撑期在步态周期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单支撑期所占的比例减少。健侧支撑期、双支撑期在步态周期中所占的比例增加,摆动期所占的比例减少,健侧在步行中起代偿作用。偏瘫步态骨盆运动表现为骨盆横断面上的旋转度增加和矢状面上倾斜度的增加。结论:三维运动解析系统测试可定量评价与分析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定量评价偏瘫患者骨盆运动变化,从而有益于治疗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给予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两组均于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分析两组腰弯Cobb角度数、胸弯Cobb角度数、C7-CSVL(C7中点垂线与骶骨中垂线平均距离)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腰弯Cobb角度数、胸弯Cobb角度数、C7-CSV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Cobb角度数、胸弯Cobb角度数、C7-CSV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吴琼  张通  丛芳  潘钰  吴瑞斌 《中国康复》2021,36(12):712-716
目的:探索脑卒中偏瘫患者水中平板步行过程中步态参数及表面肌电图特征。方法:分别在水中平板步行训练(UWTT)及陆地步行(LW)过程中,采用无线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表面肌电图系统同步采集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空参数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在自感轻松地用力状态下,脑卒中患者UWTT过程中步频、步速、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双侧步长差及患侧下肢摆动相百分比(SP%)均显著降低于LW(均P<0.05),步行周期显著高于LW(P<0.05);健侧摆动相百分比及双侧摆动相百分比之差未见显著差异。在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面,UWTT过程中健侧下肢股二头肌(BF)、股直肌(RF)、胫骨前肌(TA)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显著低于LW(均P<0.05),腓肠肌外侧头(LGA)iEMG值未见差异;患侧下肢BF、RF、TA的iEMG值均显著低于LW(均P<0.05),LGA未见差异;UWTT过程中双侧下肢iEMG差值在BF、RF、TA、LGA均显著低于LW(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UWTT步行时空参数与LW差异显著,UWTT显著影响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关键肌激活程度,有助于改善步行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临床上评估和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椎体侧凸角度的可行性;通过与磁共振成像(MRI)的测量方法比较,评价三维超声测量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方法:16例AIS女性患者在同一上午进行三维超声和MRI的全脊柱扫描。将三维超声和MRI的图像进行随机分配,两位评测者随机抽取图像进行测量;所有图像均需进行3次测量,每次测量间隔1周,且测量过程中对两位评测者采取盲法。在冠状面上,三维超声成像采用椎板中心法(COL)测量AIS的椎体侧凸角度;而MRI成像采用Cobb方法。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2,k])评价三维超声测量方法的信度;通过与MRI测量结果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三维超声测量方法的效度。结果:在冠状面上,三维超声成像COL测量方法评估AIS患者椎体侧凸角度具有较高的评测者内和评测者间信度(ICC[2,K]0.9,P0.05)。三维超声成像COL测量方法和MRI成像Cobb测量方法评估AIS椎体侧凸角度的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9)。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AIS患者椎体在冠状面上的侧凸角度,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人体扫描仪和足底扫描仪评估矫形鞋垫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体位调整的影响。 方法 选取AIS患者15例,均采用矫形鞋垫进行干预。采用人体扫描仪和足底扫描仪分别测量AIS患者穿戴矫形鞋垫前、后的骨盆冠状面倾斜度和双侧足底压力分布百分比,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后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 结果 AIS患者穿戴矫形鞋垫前、后骨盆冠状面倾斜度差值为(2.79±1.09)°,穿戴前、后骨盆冠状面倾斜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患者穿戴矫形鞋垫前、后双侧足底压力百分比差值为(6.43±3.85)%,穿戴前、后双侧足底压力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矫形鞋垫可通过调整体位来改善AIS患者骨盆冠状面的倾斜度和双侧足底压力分布,进而改善AIS患者两侧不对称受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未经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62例未经治疗的女性AIS患者采用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表(SRS-22)进行问卷评估。根据Cobb角大小分为轻度脊柱侧凸组14例(Cobb角<30°)、中度脊柱侧凸组42例(Cobb角30°~50°)、重度脊柱侧凸组6例(Cobb角>50°)。 结果重度脊柱侧凸组自我形象维度得分均低于轻度脊柱侧凸组和中度脊柱侧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功能活动、疼痛、心理健康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中文版SRS-22问卷可提供AIS患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信息。Cobb角>50°的AIS患者自我形象维度得分较低。  相似文献   

17.
脊柱侧凸矫形预测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传统评价脊柱侧凸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仰卧位像、牵引像、俯卧位推压像以及侧方弯曲像等.近年来,支点弯曲像已成为术前评价脊柱柔韧度的新方法.目的比较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对脊柱侧凸矫形的预测作用与价值.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该科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27例,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15.4岁.干预全部病例术前行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检查,采用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融合术,第3代节段性内固定系统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以及术后正位像的Cobb角.结果①术后平均Cobb角为31°,较术前胸弯(平均Cobb角为61°)明显改善(t=1.706,P<0.01),平均矫正率为51.6%.②3种检查方法均与术后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P<0.01).③Fulcrum像与术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两种方法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Fulcrum像可以用于评价胸弯的柔韧度,其效果优于站立位Bending像和悬吊牵引像.②分析脊柱侧凸畸形及预测脊柱侧凸的矫形需联合应用3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步态分析,观察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组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给予患侧下肢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根据患者踝关节背伸、内翻程度调节正负电极片位置及具体适应的刺激量30min/次,1次/d,每周6次,共3周.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给予任何电刺激.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检测并获取两组患者步态参数.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步速、步幅、步频、健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均提高(P<0.05),步态周期、步宽、双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健侧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步行速度、步幅、步频、步行周期、步宽、双支撑相、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称性步态参数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速、步频、步行周期等时空参数,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正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侧方弯曲,常伴有横断面上椎体旋转和矢状面上生理弧度改变,是一种三维畸形[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一种发生于10岁以上至发育成熟前的青少年的病因不明的脊柱侧凸,发病率高。AIS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侧方弯曲~([1—2])。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即病因不明的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类型,好发于10—16岁青少年,又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3])。IS通常无临床症状~([4]),但脊柱侧凸造成的身体外表畸形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降低生存质量~([5—6]),当侧凸进展到一定角度(通常是Cobb角30°),则患者成人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