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拿腹部穴位治疗内科腹痛38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推拿腹部穴位治疗内科腹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内科腹痛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推拿组38例及山莨菪碱注射组58例,分别行推拿腹部穴位及肌内注射山莨菪碱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揶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推拿组在实施措施后2min、5min疗效优于山莨菪碱注射组(P<0.01).结论:推拿大横穴治疗内科腹痛,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山莨菪碱穴位注射对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80例术后顽固性呃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肌肉注射;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加山莨菪碱穴位注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山莨菪碱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术后顽固性呃逆明显优于肌肉注射山莨菪碱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脾可欣颗粒口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20例,随机分为对照A组、B组、C组与观察组(D组),A组(165例)给予常规治疗,B组(17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脾可欣颗粒口服,C组(16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D组(21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脾可欣颗粒口服。[结果]治疗3d后总有效率D组与A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B组、C组病程及轮状病毒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脾可欣颗粒口服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4.
推拿大横穴治疗内科腹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小琦 《护理学报》2003,10(2):53-54
目的观察推拿大横穴治疗内科腹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将96例内科腹痛患者分为两组,穴位推拿组38例,采用推拿大横穴方法;654-2注射组58例,采用肌内注射654-210mg,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种不同方法疗效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种方法都能起到同样的止痛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2min以内、2~5min和5min以上3个时间内的有效人数,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推拿组在2min、5min内有效人数为30例,明显多于654-2注射组,说明推拿大横穴治疗内科腹痛在此时间内疗效优于肌内注射654-2。结论推拿大横穴治疗内科腹痛,护士易于实施,显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冯金莉 《护理研究》2008,22(7):613-613
[目的]评估山莨菪碱穴位注射对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80例术后顽固性呃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肌肉注射;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加山莨菪碱穴位注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山莨菪碱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术后顽固性呃逆明显优于肌肉注射山莨菪碱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并脾可欣颗粒口服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别分为ABCD4组,A组(n=165)进行常规治疗,B组(n=17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可欣口服,C组(n=16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穴位注射,D组(n=21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并脾可欣颗粒口服,比较4组患儿腹泻症状好转及消失情况。结果:D组治疗3d的显效率、轮状病毒转阴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治疗时间以及病情的反复率均明显低于其它3组。结论: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并脾可欣颗粒口服对轮状病毒的治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电针治疗组各30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浆ET、CGRP的含量。结果:颈夹脊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6.7%,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ET水平降低、CGRP水平有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夹脊穴穴位注射和电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良性调节患者血浆ET、CG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腹痛100例广东省番禺市人民医院内科(511400)张富生,叶进元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我们采用足三里穴位药物注射方法治疗各种腹痛100例,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内科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9.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穴位注射,推拿按摩,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小儿性瘫痪(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356例0-9岁小儿脑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组另选窍门季术针刺,穴位注射,推拿按摩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整休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穴注,按摩,运动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家瑞 《中国康复》2006,21(3):198-198
目的:观察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磁疗、运动训练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训练组采用骨肽穴位注射结合磁疗、运动训练等治疗;制动组采用床上制动结合床边牵引及药物(密盖息)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训练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制动组(96.7%、83.4%,P〈0.01)。结论:骨肽穴位注射结合物理疗法能显著促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修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天枢穴穴位指压配合腹部轻推缓解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后中重度腹胀的效果。方法将电子结肠镜检查后腹胀程度评估为中、重度腹胀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的方法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天枢穴穴位指压配合腹部轻推缓解患者腹胀,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胀缓解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9,P<0.01);治疗组患者腹胀症状完全缓解的时间为(48.6±14.1)min,对照组为(112.5±44.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P<0.01)。结论天枢穴穴位指压配合腹部轻推能有效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后患者中、重度腹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54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27例和注射组27例,分别进行浮针治疗和注射治疗,治疗前、治疗15min后、治疗2周后应用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2周后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浮针治疗15min后疼痛开始显著减轻(P〈0.05),注射组在治疗2周后疼痛显著减轻(P〈0.05);与注射组比较,浮针组在治疗后15min止痛效果显著(P〈0.05);浮针和注射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均有疗效,浮针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注射组(P〈0.05)。结论浮针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显著疗效,即时止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背景:单纯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效果不够显著,水针由于作用穴位时间长且有药物的协同作用,理论上疗效较佳。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水针结合频谱照射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干预效果,并与单纯针刺治疗进行比较。 设计:病例对比观察。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卫生所。 对象:选择2001-05/2004-11在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卫生所门诊就诊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94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将94例患者分为2组,结合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各47例。 方法:①结合治疗组:穴位注射选取风池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阿是穴、背俞穴、夹脊穴。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每个穴位注射二三厘米。每个患病部位取穴2个/次,隔日1次。30d为1个疗程。频谱照射在穴位注射后,用频谱仪对注射部位进行照射。30min/次,隔日1次。30d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及频谱照射均治疗1个疗程。②针刺对照组选取上述穴位进行单纯针刺治疗,30min/次,3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并根据评分进行疗效比较。显效: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80%;有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在20%~80%;无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20%。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 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针刺对照组和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30&;#177;0.90,0.50&;#177;0.40;6.57&;#177;1.21,6.64&;#177;1.13(t=23.958,35.116,P〈0.01)].结合治疗组患者评分下降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93.14&;#177;10.12)%,(80.13&;#177;11.08)%(t=8.764,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93.6%,78.7%(x^2=4.644,P〈0.05)]。 结论: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频谱照射能显著缓解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疼痛,而且干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酰四氢叶酸钙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对放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万例,治疗组采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行甲酰四氢叶酸钙肌肉注射;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0%,有效率80.0%,对照组显效率16.0%,有效率48.0%,2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讨论:甲酰四氢叶酸钙足三里穴位注射疗效优于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5.
徐炳国  王晶  戴丽娟 《中国康复》2011,18(6):430-431
目的:观察丹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重度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程〉1个月的中重度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进行针刺疗法,起针后,注射组选取肩髑、肩腥、肩贞、肩内陵穴交替注射丹香注射液,每穴0.5~1ml。针刺组局部拔罐5min,均每日1次。结果:治疗10d后,注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46.7%与20.0%,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病程较长、疼痛症状较剧及功能活动受限严重的肩周炎患者,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穴位注射,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胆囊切除术后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于术后30min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照组保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呜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问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非器质性腹胀的疗效明显好于保守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运动组增加运动疗法。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或0.05),运动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推拿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能显示提高腰椎管狭窄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西方现代促通技术与中国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偏瘫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痉挛缓解时间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治疗偏瘫上肢屈肌痉挛效果。 方法:①选择2002-12/2004-12上海几家医院及社区(奉贤中医院、龙华医院、长寿路地段医院、静安老年医院、市一医院宝山分院、市六医院、瑞金医院、华山医院以及田林社区)中的28例上肢屈肌痉挛的偏瘫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31-85岁;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2~4级。均对干预方案知情同意。②抑制患侧上肢屈肌痉挛统一采用的现代促通技术:Rood易化技术中的快速刷擦、叩击等方法刺激患侧上肢伸肌;抑制技术中的持续缓慢牵伸方法,沿上肢长轴挤压肘、腕关节,在肘、腕关节伸展位时让患者将身体的重心移到患侧使之负重,必要时用分指板辅助伸指。中医推拿手法:刺激性手法中的滚法、揉法、捏拿等治疗手法施于患侧上肢伸肌。根据患者的情况每天或隔天做1次抗痉挛治疗。6次治疗分别是:第1次:促通技术5min;第2次:促通技术20min;第3次:推拿手法5min;第4次:推拿手法20min;第5次:结合治疗10min(先用促通技术结合推拿手法将肘、腕关节伸展,再负重保持至10min);第6次:结合治疗20min(先用促通技术结合推拿手法将肘、腕关节伸展,再负重保持至20min)。6次治疗在一两周内完成。③疗效评价: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标准(0~5级: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5级:受累部分僵直)评估患者每次治疗前后上肢屈肌痉挛的程度,将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下降1级以上视为痉挛缓解;从治疗结束后痉挛缓解开始计算时间,到痉挛再次回到原来的级数所经过的时间视为痉挛缓解时间,将该时间作为疗效判定依据。④应用配对的秩和检验分析,用中位数表示均数,用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均数的范围。结果:上肢屈肌痉挛的偏瘫患者2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相同治疗时间下,治疗效果比较:治疗时间为5min时,促通技术治疗与推拿手法疗效相同,痉挛缓解的时间分别是9.5和10.0min(P〉0.05)。治疗时间为20min时,促通技术治疗后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长于推拿手法(37.5和26.0min,P〈0.05),两种方法结合治疗10min与推拿手法单独治疗20min痉挛缓解时间相近(P〉0.05)。两种方法结合治疗20min与促通技术单独治疗20min痉挛缓解时间相近(P〉0.05),促通技术和两种方法结合治疗明显优于推拿手法(P〈0.01)。②相同治疗方法,不同作用时间治疗效果比较:促通技术治疗20min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长于促通技术治疗15min(37.5和9.5min,P〈0.01);推拿手法治疗20min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长于推拿手法治疗5min(26.0和10(min,P〈0.01);两种方法结合治疗20min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长于两种方法结合治疗10min(41.0和24.5min,P〈0.01)。 结论:促通技术和推拿手法在对偏瘫患者的抗痉挛治疗方面都有效,相同的治疗方法下,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在相同治疗时间下,治疗时间为5min时,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相同。治疗时间为20min时,促通技术显优势,与两种方法结合治疗效果相近,疗效均优于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时效性的临床研究。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注射组及综合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颈夹脊、风池、曲池、肩髑等穴,注射组取复方当归注射液及葡萄糖注射以上穴位。综合组联合2种方法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MPQ疼痛询问量表(MPQ)评分。结果:治疗后0.5、2及6h时3组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缓解,MPQ评分明显下降(P〈0.05)。综合组及时缜痛时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及注射组,针刺组与注射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临床实用性强、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分为2组,综合组40例51膝,采用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38例50膝,接受单纯推拿按摩治疗。治疗前后参照日本三大医学院制订的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20次治疗后2组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综合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结合肌力训练能显著提高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