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性手法整复治疗脊柱骨折并截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21例经筛选后的脊柱骨折截瘫手法整复的治疗结果.经1~5年随访,达解剖或接近解剖对位者9例;生理对位者5例;好转及轻度滑脱者各3例.13例完全瘫中,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9例,截瘫指数平均下降4.2级;死亡和无变化者各1例.8例不全瘫中,完全和部分恢复各4例.指数平均下降3.1级.认为对单纯间接暴力使脊往后突屈曲压迫脊髓所致的截瘫,姑息择期手术.不如尽快地早期手法整复,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增强对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疾病的认识,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d以内就诊者8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个月~1年者9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肌力恢复至4级.1年以上者3例中仅1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余2例肌力分别恢复至4级和2级.结论: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作者应用Dick椎弓根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10例,其中完全瘫1例,不完全瘫9例,经1年随访疗效满意,X片示脊柱生理曲度恢复,脱位者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无1例发生螺帽脱落或椎弓根螺钉断裂,手术后10例复查CT,其中8例椎管直径已经基本恢复正常,2例未行椎管减压,CT显示椎管内仍有游离碎骨块,手术后3~4周可坐起行功能锻炼,无1例发生褥疮,神经功能恢复也较满意,其中4例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笔者认为Dick椎弓根固定器是经椎弓固定椎体的刚性稳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固定牢靠,能有效地控制脊椎前凸,后凸及旋转畸形,获得“三维”固定,使脊柱力线恢复,同时也认为脊柱骨折经Dick椎弓固定器复位固定后,并不能完全解除椎管内游离骨块的压迫,而应结合采用椎管减压术,清除椎管内骨碎片,达到椎管完全减压,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0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伴全瘫及不全瘫患者.结果 20例平均随访14个月,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其中10例分别提高1~3级,10例A级无改善.椎体高度恢复且稳定,伤椎前后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胸腰椎严重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方法,可有效去除脊髓的骨性压迫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术对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后路减压术治疗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9.5岁。总结手术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获4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行充分后路减压并植骨融合。术后植骨融合良好,脊柱后凸畸形得到纠正,无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伤椎平均高度由术前0.412 cm恢复到0.780 cm;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5.6°恢复到最终随访18.4°;评价椎管占位采用Wolter分型由术前平均47%降低到最终随访15%;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提高l级者有8例,2级者有2例;38例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者中有25例完全恢复,9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无变化。结论后路减压术治疗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不仅重建脊柱序列稳定性,而且使圆锥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增强对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疾病的认识,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d以内就诊者8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个月~1年者9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肌力恢复至4级。1年以上者3例中仅1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余2例肌力分别恢复至4级和2级。结论: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Z”形钛钢板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与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对19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采用胸腰椎前路“Z”形钛钢板内固定系统(Z-plate^TM antetjor thoraco-lumbar fixation system,Z-PLA^TM-ATL)内固定。结果 19例全部随访8个月以上,脊柱畸形得以完全矫正,无内固定失败,全部获得脊柱骨性融合。l例全瘫无改善,不全瘫18例均有恢复,恢复一级者13例,二级者5例。结论 Z-PLA^TM-ATL系统结构合理,固定可靠,操作方便,材料生物相容性好,适用于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后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和评估联接式前路内固定器在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自1994年6月将自行设计的联接式椎体前路内固定器应用于2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前方减压、植骨术后前路内固定。结果 24例全部随访两年以上,脊柱畸形大部分矫正5例,完全矫正19例,无内固定失败,全部获脊柱骨性融合。全瘫3例,1例改善,不全瘫21例均有恢复。22例中恢复一级者11例,二级者8例,三级者3例。结论 联接式内固定器结构合理,固定可靠,操作方便,刺激性小,适用于胸腰段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后脊柱重建。  相似文献   

9.
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6例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4例,非手术治疗22例.结果随访1~4年,手术患者1年存活率22.7%(5例),3年存活率9.1%(2例),4年内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期为6.2个月.疼痛消失或缓解20例;6例不全瘫痪患者,术后神经功能1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3例无改变;完全瘫痪者则无一例恢复;14例无瘫痪患者术后3例发生截瘫,较同期无瘫痪未手术者的截瘫发生率低.结论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预后差,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减轻或缓解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稳定脊柱,减少截瘫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增强对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抽伤疾病的认识,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d以内就诊者8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个月-1年者9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肌力恢复至4级。1年以上者3例中仅1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余2例肌力分别恢复至4级和2级。结论: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AF钢板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发病率在脊柱骨折中占首位,其中相当部分并发不全瘫或全瘫。目前治疗方法多样,主要有前路和后路两种,后路以椎弓根钉系列为主。1995年1月~2000年1月.两院采用AF钢板固定,并对有椎管占位者行椎管探查,椎管内组织复位,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无旋转移位的骨折患者。其中17例获得2年随访,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和评估联接式前路内固定器在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自1994年6月将自行设计的联接式椎体前路内固定器应用于24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前方减压、植骨术后前路内固定。结果 24例全部随访两年以上,脊柱畸形大部分矫正5例,完全矫正19例,无内固定失败,全部获脊柱骨性融合。全瘫3例,1例改善,不全瘫21例均有恢复。22例中恢复一级者11例,二级者8例,三级者3例。结论 联接式内固定器结构合理,固定可靠,操作方便,刺激性小,适用于胸腰段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后脊柱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15例.其中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大于14 d的9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3例,完全麻痹12例.动脉瘤破裂4例,未破裂11例.评价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程度,并评价治疗时间、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以及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术后动眼神经恢复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8例.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完全恢复5例.治疗时间大于14 d的9例,完全恢复2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的3例,术后均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12例,术后完全恢复4例.破裂动脉瘤4例,完全恢复3例.未破裂动脉瘤11例,完全恢复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央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15例.其中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大于14 d的9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3例,完全麻痹12例.动脉瘤破裂4例,未破裂11例.评价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程度,并评价治疗时间、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以及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术后动眼神经恢复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8例.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完全恢复5例.治疗时间大于14 d的9例,完全恢复2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的3例,术后均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12例,术后完全恢复4例.破裂动脉瘤4例,完全恢复3例.未破裂动脉瘤11例,完全恢复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央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15例.其中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大于14 d的9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3例,完全麻痹12例.动脉瘤破裂4例,未破裂11例.评价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程度,并评价治疗时间、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以及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术后动眼神经恢复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8例.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完全恢复5例.治疗时间大于14 d的9例,完全恢复2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的3例,术后均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12例,术后完全恢复4例.破裂动脉瘤4例,完全恢复3例.未破裂动脉瘤11例,完全恢复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央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重要性。方法应用前路或后路手术入路减压、复位.合理的短节段内固定及植骨98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本组98例,男91例,女7例。骨折部位:T10 1例,T11 3例,T12 48例,L1 46例。骨折类型:爆裂型骨折43例。屈曲牵拉型骨折41例,骨折脱位型14例。全部合并脊髓损伤截瘫。Frankel分级A级79例,B级19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损伤至手术时间4~20h,平均9h。结论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满意:神经功能恢复78%,不全瘫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改进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经椎弓根固定器械(C-D)固定,加选择性椎间或椎体内植骨,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82例。结果 术后78例达到解剖复位,3例大部复位,1例严重压缩性骨折,压缩的椎体虽未复原,但恢复了正常的脊柱力线。不全瘫者28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但完全戴瘫者17例功能无恢复。35例经1 ̄3年随访,畸形矫正满意,无轿正角度丢失,取钉后腰背僵硬感消失。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肱骨髁卜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12例。结果:经手法整复后全部病例均达到解剖对位或近解剖对位。临床愈合时间为4~5周,经6个月~1年的随访,完全恢复106例,有6例出现后划肘内翻畸形。经行肱骨髁上截骨术后恢复正常。结论: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有效的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疗效,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Z-plate钢板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plate内固定。结果4例失访,16例经4~30个月随访,按Frankel功能分级:12例术前有神经症状者完全恢复正常,3例部分恢复,1例无任何恢复,无神经功能加重,所有患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Z-plate钢板是一种疗效可靠的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稳定性佳,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观察7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后的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椎体前后凸高度分别由术前的4I.4%和90.0%恢复至术后的82.6%和95.1%;椎体后倾Cobb角由(16.8±4.4)°矫正为术后的(1.3±1.0)°(P<0.01);术前侧凸由(3.6±2.1).矫正为术后的(0.5±O.3)°(P<0.01).Frankel术前A级18例,B级32例,C级14例,D级14例;术后A级4例,B级8例,C级16例,D级30例,E级20例(P<0.001).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早期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能很好的恢复脊柱的解剖序列,减压充分,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