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频电刀行牙龈成形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在治疗牙龈增生中的应用。方法:用高频电刀治疗牙龈增生18例,术中重塑牙龈外形。结果:18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出血,牙龈外形正常。结论:高频电刀切除牙龈组织时,具有速度快、出血少、易于愈合的特点,为一种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腭裂整复术创面大,术后并发症多,如呼吸道梗阻、出血、复裂、腭瘘等,所以围手术期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自1992年~2005年,对732例腭裂患者进行修复术,现将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568例腭裂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总结568例腭裂手术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对568例不同年龄、性别的腭裂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式均以两瓣法为主.术中配合使用高频电刀,两侧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或可吸收性止血纱布.观察其术后的饮食、体温变化、创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出血、复裂或穿孔等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无明显感染征象,其中出现发热24例,多为术创填塞碘仿纱条者,而且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亦较迟;并发术后出血8例,复裂或穿孔13例.结论:腭裂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可明显减少手术出血量,一般无需输血;两侧松弛切口填塞止血纱布,更有利于创口愈合及术后康复;术中应尽量减少硬腭裸露骨面和手术创伤,以降低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组织补片在腭裂修复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软腭有效延长的新方法。方法:7例腭裂患者应用口腔组织补片植入鼻腔侧菱形创面,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7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3d及63d鼻咽显微镜检查可见口腔组织补片全部成活,未见明显挛缩。结论:口腔组织补片的植入可去除或减少腭裂修复术中产生的鼻腔侧菱形创面愈合后的瘢痕,保证软腭延长的效果,有利于恢复语音功能。  相似文献   

5.
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腭裂手术中的出血至为重要。本文就经治的102例腭裂手术总结中分析了四种麻醉方法,经过统计认为静脉麻醉中复合使用氟哌啶芬太尼合剂可加深麻醉及控制性降低血压,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利于手术操作及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婴儿期腭裂整复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良好的语音效果,对82例出生3至12个月的先天性腭裂进行了整复术,并观察术中后的相关情况,临床结果显示:(1)气体-静脉复合麻醉是安全的;(2)手术平均失血量为41.2ml手术平均操作时间53分钟(3)术后3-7天出院,随访伤口愈合良好;(4)本组病例5例术后出血,4例发生梗阻性呼吸困难,1例腭部裂孔,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备的麻醉,监护条件下,广泛开展婴儿期腭裂修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就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如何有效减少失血及合理输液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为小儿手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8~14岁“微笑列车”矫治腭裂患儿80例,术中不输血,输注5%葡萄糖、平衡液、血浆代用品—贺斯,分别记录手术开始10、20、30min和术后30min的血压、心率、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并与术前基础值作比较;收集并统计术中失血量,比较用与不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的失血量,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围手术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值均有下降,但术后红细胞压积值均大于30%。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比不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的失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合理的输液组合可替代输血,能保证生命征基本平稳,既节约血源,又避免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及电凝止血,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三种处理方法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裸露疗法、填塞碘仿纱条与术后松弛切口内放置生物蛋白胶三种方法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近三年来300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松弛切口直接暴露于口腔;B组,松弛切口内放碘仿纱条;C组;松弛切口内放置生物蛋白胶。观察术后创口出血、体温、创口愈合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证实A、C组各项指标均无统汁学差异,A、C组与B组在术后出血和伤口愈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体温变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腭裂修复术裸露疗法与填塞碘仿纱条和放置生物蛋白胶比较具有相同的疗效,并且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腭裂手术松弛切口,传统以碘仿纱条填塞,防止出血、食物嵌塞、减少组织张力、促进肉芽生长,以利于创面愈合[1]。但术后患者常有持续较长时间的发热,且伤口愈合时间较长。本科用医用吻合胶黏贴代替传统的碘仿纱条填塞,并与传统方法对照,观察术后体温变化、创口愈合、饮食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在宽大腭裂的治疗中,既可以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又可尽量减少对上颌骨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软腭后退+双颊肌粘膜瓣整复方法应用于5例宽大腭裂整复手术。结果所有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腭裂语音明显减轻,并发症少。结论从软腭后退和对上颌骨创伤两方面来看,该术式在宽大腭裂的治疗中是一种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腭裂术后继发的严重上颌骨后缩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0例腭裂术后继发严重上颌骨后缩畸形的患者,术前常规行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设计;手术采用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术,4例使用颅骨支抗外置式牵张器,其余患者采用内置式牵张器进行骨牵张术;术后延迟期为7d,牵张节律为0.8—1mm/d,2—4次/d,牵张结束后固定8-12周。结果:术后伤口一期愈合,牵张过程顺利,最大牵张距离为22mm,最小距离为15mm;患者的面形得到明显改善,未出现畸形愈合或骨不连接等并发症。结论:牵张成骨技术应用于腭裂术后继发的严重上颌骨后缩畸形,不需要植骨,可有效地达到上颌骨前徙、明显改善面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生物蛋白胶在腭裂整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生物蛋白胶在腭裂整复术创口中的应用对伤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已配制的生物蛋白胶涂在腭裂双侧松驰切口及裸露创面,达到完全封闭状态。结果 30例腭裂术后28例伤口愈合良好,无出现糜烂,2例于软硬腭交界处口腔粘膜侧有糜烂,但肌层及鼻腔侧粘膜层无裂开,未出现穿孔。结论 生物蛋白胶可通过封闭创口促进伤口愈合,在腭裂整复术中应用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3.
腭裂术后出血与止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25例腭裂整复术后出血的病例进行了分析,并从腭裂病人鼻后孔的解剖特点出发,提出了全鼻腔填塞止血法,经实践证明此法具有方法简单,止血效果确切,对伤口愈合无不良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施行拔牙术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700例并存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控制血糖后施行拔牙手术,并对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70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注射局麻至离开椅位)10-40分钟,平均15分钟,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未出现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施行拔牙手术,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治疗,减少心、脑血管等意外事件和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拔牙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ull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在腭裂整复术中和术后使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例腭裂患儿,腭裂整复术中和术后使用rb-bFGF(试验组),另外选取20例腭裂患儿,术中和术后未使用rb-bFGF(对照组),对2组患儿术后手术创口渗血的时间、肉芽组织生长的时间分别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儿术后出血时间平均缩短1.5 h,渗血时间平均缩短1.7 h,渗血量明显减少,创面肉芽组织增生时间提前1.3 d,手术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rb-bFGF具有减少手术创面出血和促进手术创口愈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手术的安全性和修复效果,促进幼儿期腭裂手术的推广。方法根据不同腭裂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对950例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修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2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术后伤口二期愈合,16例术后穿孔。随访556例,术后发音效果优良439例(78.9%),发音效果中等91例(16.4%),发音效果差26例(4.7%)。结论先天性腭裂早期修复,可尽早恢复患儿腭部的正常形态,为早期语音训练提供条件,使患儿语音明显改善或恢复。掌握好适应证,腭裂幼儿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腭裂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儿的围术期预防性血液替代治疗方法,为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1年11月—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收治的38例腭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9例腭裂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异常组),19例腭裂未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对照组)。异常组中,6例确诊为血友病(甲型3例,乙型2例,丙型1例),另13例患儿术前常规检查首次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围术期通过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及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替代疗法纠正凝血功能后,行腭裂修补术。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2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围术期预防性血液替代治疗,异常组18例患儿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改善,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手术并发症。1例患儿术中出血约250 mL,术中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血浆及红细胞悬液,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后恢复顺利,未出现术后并发症。2组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围术期正确实施预防性血液替代治疗,可有效降低腭裂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儿术中、术后出血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腭裂手术同期行咽成形术改善成人腭裂患者术后语音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6例年龄18~32岁的先天性腭裂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8例)采用单纯腭裂手术方法,试验组(18例)采用腭裂手术同期行咽成形手术方法。术后1周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语音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周,试验组出现1例软腭部分裂开,其余所有患者伤口均达到良好的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裂开。术后3个月通过语音评估,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构音、鼻漏气方面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对鼻腔共鸣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成人腭裂手术同期行咽成形术可改善患者的构音清晰和鼻漏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探讨预防复裂的方法。方法:通过105例腭裂术后复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导致复裂的原因。结果: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病人自身因素,有手术医师的技术操作,还有术前、术后的护理等因素。充分认识这些因素并加以预防,腭裂术后复裂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结论:腭裂术后复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要加以重视,复裂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相似文献   

20.
腭裂手术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手术,术后,创缘出血,常以局部压迫并辅以止血药物,本文应用后鼻孔水囊压迫治疗腭裂术后鼻腔创面出血,获得良好效果,特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20岁,农民,先天性腭裂Ⅲ入院。术前各项检查均为正常。1984年12月17日在全麻插管下行腭裂两大瓣修补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戴腭护板,术后当晚腭部伤口缝合处渗血,经口腔内局部压迫止血后,未再出血。术后第5天,上腭伤口及前后鼻孔大量出血,经上腭伤口处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