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伤并脑型脂肪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发于创伤、骨折的脑型脂肪栓塞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创伤、骨折并发的脑型脂肪栓塞的治疗经过,股骨干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3例,脊柱骨折并骨盆骨折1例。均无颅脑外伤,于伤后10h~3d出现嗜睡和浅昏迷,1例出现间歇性烦躁,并伴有体温升高(38.2~39.5℃),呼吸、心率加快,贫血,胸部有散在出血点。重点讨论与颅脑外伤的鉴别诊断。治疗采取以激素(地塞米松60mg/d)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1例死亡,8例经3d~28d的治疗,均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创伤骨折病人伤后或术后早期突发的非颅脑损伤引起的嗜睡或昏迷,间歇性烦躁,应高度怀疑脑型脂肪栓塞,与脑外伤颅内出血等鉴别后,应尽早采用以大剂量地塞米松60mg/d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双侧股骨干骨折并脂肪栓塞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骨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在骨折创伤后发生的机制、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对策。结果脂肪栓塞综合征较常见于骨折创伤、髓内手术,虽然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其主要以进行性低氧血症、排除颅脑外伤后的意识障碍、皮下瘀斑、肺部斑点状实变或更典型的“暴风雪”样改变为特征,治疗上以充足供氧及防止并发症为主。结论脂肪栓塞综合征目前无特异性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于长骨骨折及涉及髓内手术的患者应时刻警惕脂肪栓塞的发生,以便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因其发生率较低,进一步加深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需要多中心、多单位之间联合探讨、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长骨干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并发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早期诊断及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3例长骨干骨折行颅脑MRI及动态眼底检查等早期明确诊断合并颅脑损伤、脑型FES,待FES临床表现消失后7 d采用非扩髓髓内钉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无FES复发,骨折于术后10~13周临床愈合,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对于下肢长骨干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并发脑型FES患者通过早期明确诊断及损伤控制干预,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外伤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栓塞综合征指严重创伤,尤其是骨盆长骨骨折后,骨髓腔内脂肪滴在创伤血肿张力的挤压下从破裂的静脉窦进入血循环而造成的肺、脑、皮肤的血管栓塞。出现以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皮肤瘀斑为主要的临床综合征,脂肪栓塞发病率在长骨骨折时为0.5%~2%,严重多发性骨折或合并骨盆骨折时高达5%-10%,此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早期的预防、密切的观察、精心的护理也缺一不可。本文重点介绍了自1997年以来我院成功救治5例外伤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折并发脑型脂肪栓塞临床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并发于骨折的脑型脂肪栓塞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例骨折并发的脑型脂肪栓塞的诊治经过,股骨干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3例,四肢多发骨折1例,均无颅脑外伤,于伤后9h~3d内出现嗜睡或浅昏迷,并伴有体温升高(37.7~39°C),呼吸、心率加快,贫血,胸部有少许散在的出血点。重点讨论与颅脑外伤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采取以激素(地塞米松20mg~80mg/d)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7例经1d~7d的治疗,均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四肢骨折病人伤后或术后早期突发的非颅脑损伤引起的嗜睡或昏迷,应高度怀疑脑型脂肪栓塞,与脑外伤颅内出血等鉴别后,应尽早采用以大剂量地塞米松(地塞米松40mg~80mg/d)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指标,提高该综合征的治愈率,方法:通过观察30例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首发症状、呼吸症状及血氧分压、血红蛋白、尿脂肪滴、出血点、血小板、X线胸片等改变,确定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多发骨折后以无颅脑外伤的意识障碍或以无胸部外伤的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血氧分压下降,血红蛋白减少,尿脂肪滴阳性可作为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指标,结论:通过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而进行的早期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该综合征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院内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我院1985年至1999年骨折合并急性脂肪栓塞综合症病例18例。就其早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脂肪栓塞综合症氧分压(PaO2)进行性降低,实验室检查中血小板计数(Pt)亦呈进行性降低。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做出早期诊断及时救治,均取得满意的效果。脂肪栓塞综合症(FatEmbolismSyndrome)是骨折创伤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严重创伤中,尸检发现脂肪栓塞者占30%~80%,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发展快。国内较完整建立动物模型的是解放军总医院。我们借助其测定项目中的一部分就我院18例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症的血气分…  相似文献   

8.
合并颅脑损伤的肢体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5年-1995年共收治合并颅脑损伤的肢体长骨骨折166例,骨折早期内固定59例,迟延或非手术治疗107例,前者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脂肪栓塞,肺炎及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骨折畸形愈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固定拆除合并脂肪栓塞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同侧股骨、胫腓骨内固定拆除导致脂肪栓塞。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在内固定拆除过程中发生的机制、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对策。结果脂肪栓塞综合征较常见于骨折创伤、髓内手术,其发生率较低,内固定拆除发生率更低,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其主要以进行性低氧血症、排除颅脑外伤后的意识障碍、皮下瘀斑、肺部斑点状实变或更典型的"暴风雪"样改变为特征,治疗上以充足供氧及防止并发症为主。结论脂肪栓塞综合征目前无特异性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于长骨骨折及涉及髓内手术的患者应时刻警惕脂肪栓塞的发生,内固定拆除导致脂肪栓塞极为罕见,以便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因其发生率较低,进一步加深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需要多中心、多单位之间联合探讨、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10.
创伤骨折并发眼脂肪栓塞(Eye Fat Emboli),亦称损伤性视网膜血管病变,多由创伤骨折引起,具有发病早、眼底改变特异,病变持续时间长,便于观察等特征。作者对1976~1987年的5例眼脂肪栓塞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折合并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早期手术固定骨折对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57例,对合并骨折进行早期手术固定。结果 57例四肢骨折中2例死于重型颅脑损伤,3例重残,5例中残,余获痊愈,且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骨折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有利于颅脑损伤治疗及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2.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创伤、四肢骨折特别是长管状骨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常易漏诊或误诊为颅脑损伤。我院自1985~1995年,共发现12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0~52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伤5例,车祸伤7例。骨折部位:单纯股骨骨折5例,合并胫腓骨骨折2例,合并踝关节、腰椎骨折各1例。单纯胫腓骨骨折2例,合并四肢多处骨折1例。以上均为闭合性骨折。 1.2 临床表现 伤后2h至3d内出现发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或嗜睡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小板降低5~万/mm~3,6例出现昏迷,3例出现尿中脂肪滴。5例发现胸背部出血点。8例摄片示:两肺散在斑片状阴影。12例伤时无头及胸部外伤表现。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77~1991年,诊治外伤性脑脂肪栓塞6例。男4例,女2例。年龄在20~64岁。其中双侧胫腓骨骨折2例,双侧股骨干骨折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颅脑损伤1例,小儿麻痹矫形术1例。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3例,骨折非手术治疗中3例。  相似文献   

14.
仿A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报道了281例四肢骨折患者接受仿AO技术的局部内固定的经验,男229例,女52例,平均年龄33.32岁。新鲜骨折182例,陈旧骨折99例。总计352处骨折,其中上肢骨折80处,下肢骨折256处,脊柱、骨盆骨折16处。58例开放骨折合并颅脑、胸腹,脊髓损伤。14例合并休克,3例合并脂肪栓塞。所有新鲜骨折均在伤后3周内应用仿AO内固定术治疗。单纯拉力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3例,股骨干2例,胫骨干与平台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1995年共收治合并颅脑损伤的肢体长骨骨折166例,骨折早期(24h)内固定59例,迟延或非手术治疗107例,前者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脂肪栓塞、肺炎及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骨折畸形愈合率显著降低。35例GCS≤8的严重颅脑伤患者,24h内行骨折内固定12例,死亡1例(8.3%);24h后骨折内固定或非手术23例,死亡11例(47.8%),P<0.05。作者认为对合并颅脑伤患者早期(24h)骨折内固定可降低死亡率,减少严重并发症,促进肢体及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股骨干骨折或合并其它骨折 ,当出现Gurd早期诊断标准中任何 1~ 2项症状并排除原发病及合并症时 ,立即按FES进行治疗 ,15例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中 ,除 1例因肺部感染、心衰死亡 ,其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改善或消失。结论 早期诊治是阻止脂防栓塞综合征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脂肪栓塞综合征 (FES)是创伤骨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急骤 ,病势凶险。一旦发生 ,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 ,将会导致严重肺、脑损伤 ,重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现报告我院创伤骨科及ICU曾收治的 18例FES ,并结合文献复习 ,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8例中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32~ 4 6岁 (平均38 7岁 )。所有病人栓塞前无胸、脑外伤等引起的肺实质及脑实质病变。血SaO2 、PaO2 、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均正常。其中股骨干骨折 4例 ,股骨干骨折合并胫腓骨骨折 8例 ,单纯胫腓骨骨折 2例 ,股骨干骨折合并脊柱骨折…  相似文献   

18.
骨盆骨折的治疗(附96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骨折占所有骨折的3.4%,是创伤中常见的严重损伤,常伴有严重的合并症和多发伤。本文就96例损伤的原因,骨折的类型和治疗结果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骨盆骨折与合并伤、失血性休克、血管损伤、脂肪栓塞综合症、下尿道损伤的诊治情况。对骨折本身的处理,主张按照其类型而异。作者认为髂内血管结扎理论上可行,但是实践中却难以达到目的,故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9.
颅脑外伤     
依达拉奉抗急性颅脑外伤氧化损伤作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伤的救治策略与预后分析;胸腹部损伤伴休克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去骨瓣减压造成继发性脑损伤54例临床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创伤后脑肿胀58例;  相似文献   

20.
应用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治疗骨科严重多发创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伤害控制骨科学(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原则治疗骨科严重多发创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按照DCO原则收治严重多发创伤患者47例,男35例,女12例;年龄17~55岁,平均32.8岁;开放骨折28例,闭合骨折19例;颅脑损伤15例,胸部损伤20例,腹部损伤17例.患者术前损伤严重度评分平均33.4分,系统炎性反应评分平均2.9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平均11.4分.结果 一期手术中骨科处理时间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85 ml;一期术后平均7 d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2±29)min,术中出血量(420±70)ml.一期术后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伴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2例伴严重胸腹部损伤.术后3例出现腹腔内脓肿,经引流冲洗后治愈;2例发生外固定架针道浅表感染和1例深部感染,经治疗后愈合.无一例出现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等其他并发症和与骨科治疗有关的其他系统病情的恶化.3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4个月,未发现畸形愈合及远期并发症.结论 运用DCO原则治疗骨科多发创伤,可减少患者二次打击程度,控制炎性反应水平的增加,降低手术治疗风险,临床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