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该院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48例、开腹组46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盆底功能变化。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7、3.841、4.723、6.08,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05);腹腔镜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3.314、3.011、4.671,均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33%,开腹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7.39%,两组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1,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的尿失禁发生率8.33%,开腹组的尿失禁发生率17.39%,两组尿失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1,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的优势,不会增加盆底功能障碍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于灌云县中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9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4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2.19±3.27)h]、下床活动时间[(51.45±6.76)h]、住院时间[(9.89±2.17)d]、术中出血量[(307.82±87.96)m L]、术后盆腹腔引流量[(478.94±65.43)m L]及并发症发生率(6.67%)均少于对照组[(52.34±5.47)h、(92.29±12.34)h、(13.23±2.89)d、(594.37±125.68)m L、(795.66±78.32)m L、26.67%],(P0.05)。两组患者术前性功能评分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功能评分与术前相近(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功能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TLRH+LPL)的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Ⅰb~Ⅱa宫颈癌LRH+LPL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总中转开腹率1.71%(2/117),术中并发症发生率7.69%(9/117),其中髂血管损伤4例,除1例镜下处理髂总静脉的营养支失败中转开腹外,其余3例髂血管损伤均在镜下完成修补。术中膀胱损伤5例,除1例膀胱损伤中转开腹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尿潴留38例,淋巴囊肿4例,输尿管瘘、肠梗阻、膀胱阴道瘘各1例。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熟练和并发症防治技巧的掌握,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有望成为一种代替开腹手术极具潜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胡志芳  郑建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821-382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及阴式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126例择期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和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和传统阴式子宫切除组的临床指标及再手术率。结果: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治疗组(t=10.961,P<0.05;t=36.298,P<0.05;t=4.323,P<0.05),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阴式子宫切除治疗组(t=-25.949,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组患者再手术率(4.76%)明显低于阴式子宫切除组(19.05%)(χ2=3.889,P<0.05)。两组患者阴道残端愈合良好,未见阴道残端漏,患者无大小便困难或不适。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良性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进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4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71例。给予开腹组患者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给予腹腔镜组患者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中治疗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患者发生率5.6%较开腹组患者发生率24.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各项,腹腔镜组患者均较开腹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良性病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A组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B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的E2水平均低于术前,FSH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的E2、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FSF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FSF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均会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损伤,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四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320例行腹腔镜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150例,开腹170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82±52.3)min]、术中出血量[(377±91.9)m 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9±0.3)d]均少于开腹手术组[(220±69.5)min、(865±147.5)m L、(2.8±1.2)d](P0.05);两组切除的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临床效果肯定,与开腹手术治愈率相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阴式子宫切除术(组1)、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组2)、腹腔镜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组3),对比分析3组一般临床特征、手术情况、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阴道分娩次数、体质指数、POP-Q分期、合并阴道壁脱垂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明显少于组2及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1中的所有患者在行阴式子宫切除的同时均行阴道壁修补术,组2中有87.9%及组3中有66.0%的患者需同时行阴道壁修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2、组3的阴道深度均明显长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2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组1及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3组患者术后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组2、组3术后的评分明显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组术后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评分均高于术前,以组3改善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组2、组3复发率分别为6.9%,6.0%,低于组1的1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结论对于子宫脱垂患者,相比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采用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残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及腹腔镜子宫切除+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治疗效果显著,其中腹腔镜子宫切除+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邓映岚 《中国妇幼保健》2014,(32):5342-534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TLH)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TAH)各4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阵痛次数、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P<0.05);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的功能影响明显小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P<0.05);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种类以及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临床疗效很好,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率及碱性成纤维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IL-10)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20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开腹组(80例)、腹腔镜组(12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情况,观察患者bFGF、IL-10及CRP水平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组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5.83%,显著低于开腹组的发生率17.50%(χ~2=6.952,P=0.008);术后不同时间点,腹腔镜组bFGF和CRP水平均低于开腹组,IL-10水平均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14/120),低于开腹组的22.50%(18/80)(χ~2=4.191,P=0.041)。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术后直肠癌患者感染率较低,可有效减少手术应激性创伤,并改善相关的血清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开腹手术下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开腹手术治疗者16例为开腹组,行腹腔镜治疗的20例患者为腹腔镜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1年癌症总体评价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摘除数、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评分量表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比较,腹腔镜疗效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12.
吕晓娟  陈鲁  俞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1489-1492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术中常规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手术治疗IBI-IIA2期宫颈鳞癌患者24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两组,A组120例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同时予以肠系膜下动脉(IMA)以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B组为进行宫颈癌根治术中若探查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加做IMA以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盆腔、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盆腔、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及盆腔感染率高于B组(P〈0.01),A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B组(8.3%VS2.5%,P〈0.05)。结论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常规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可发现较多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对术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且增加手术并发症及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对子宫脱垂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LSC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LS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盆底功能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的PEDI-20、PFIQ-7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的PEDI-20、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FSFI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可显著改善子宫脱垂患者的盆底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保留子宫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效果,为最佳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阴道前后壁膨出合并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患者31例,其中行经阴道全盆腔悬吊术(添加网片)14例(研究组),行阴式子宫全切+阴道前后壁修补术1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排尿异常、腹胀感[14%(2/14)、14%(2/14)]明显少于对照组[53%(9/17)、24%(4/17)](P<0.05),性生活满意率[71%(10/14)]明显高于对照组[47%(8/17)](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盆腔检查各指示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各指示点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盆底重建手术中保留子宫对维持盆底结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近期效果与切除子宫患者相似,有利于降低高龄妇女围手术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及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行子宫全切除术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TAH组(23例)、TVH组(23例)和LTH组(14例).根据年龄是否≥48岁,每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术后随访1年,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检测患者的性功能评分,比较TAH、TVH及LTH对不同年龄段女性性功能的影响.结果不同手术组中同一年龄段的生育和卵巢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但TAH组、TVH组、LTH组中≥48岁组的孕次、产次及卵巢功能自我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48岁组患者(t值分别为13.22、14.57、22.53,均P<0.05).在<48岁的年龄段中,TAH组、TVH组和LTH组的性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48岁的年龄段中,TAH组的FSFI总分明显低于TVH组及LTH组(t值分别为14.39、18.21,均P<0.05),TVH组与LTH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中,与≥48岁患者相比,同组<48岁患者的术后性功能评分明显较高(t值分别为9.76、10.21、13.25,均P<0.05).结论 TAH、TVH和LTH对年龄<48岁患者的性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异;而TAH可能降低年龄≥48岁患者的性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会阴超声观察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5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给予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产后保健操,运用会阴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在静息、缩肛时、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和耻骨直肠肌宽度的变化;检测静息到瓦氏动作患者膀胱颈位置变化.结果 康复组治疗后静息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3.189、4.024、4.385,均P<0.05),而常规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075、0.816、0.139,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 =3.001~4.365,均P<0.05),康复组耻骨直肠肌宽度显著高于治疗前(t=3.257,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耻骨直肠肌宽度无显著性差异(f=0.012,P>0.05).治疗后康复组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和BND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值分别为3.871、4.582、5.347、3.562,均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0.871、0.492、0.323、0.435,均P>0.05),且康复组治疗后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和BND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后(t值分别为3.281、4.134、4.762、3.511,均P<0.05).结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经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盆底结构和功能,会阴超声能有效地评估康复治疗的疗效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减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发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至12月汉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45例,A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B组在A组基础上行肌电刺激治疗,并对比两组治疗后其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 B组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及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3.95、2.86、2.86,均P<0.05);B组治疗后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法(POP-Q)0度比例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P<0.05),而Ⅰ度、Ⅱ度比例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5、5.89,均P<0.05),B组尿失禁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P<0.05);治疗3个月、9个月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法(PFDI-20)评分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96,均P<0.05).结论 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进而有助于提高其生活水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对中青年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未绝经的子宫良性疾病并需行子宫切除术的中青年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性激素水平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27和3.11,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9、0.95、0.67、-0.33,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FSH、LH、E2、P水平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8、-0.21、1.65、0.20,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对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与传统子宫切除术相比不会增加对卵巢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分期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江油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13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7例患者采取腹腔镜分期手术治疗(腹腔镜组)、63例患者采取开腹分期手术治疗(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前后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的长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32,P<0.001),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2.981、9.083、2.279、5.182,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1,P=0.073>0.05);术后3d,腹腔镜组患者的CD4+/CD8+显著的高于开腹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降钙素原( PCT)、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17、17.982、5.352、7.880,均P<0.001);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6.42%与开腹组患者的19.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473,P=0.491>0.05)。结论腹腔镜分期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免疫水平及炎症水平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与次全切两种手术方式对女性术后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绵阳市人民医院2007~2008年收治的245例因非子宫脱垂的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及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实际随访200例:子宫全切组125例(62.5%)、子宫次全切除组75例(37.5%)。从阴道顶端脱垂、膀胱直肠膨出、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对盆底及性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及性生活质量子宫次全切除组优于子宫全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来看,在可以保留宫颈的情况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