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2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18例NIDDM合并高血压的和18例正常人在糖耐量试验期间血胰岛素、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E1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进行了测定。提示NIDDM合并高血压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抑制舒血管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血压正常、多次尿蛋白定性阴性、24小时尿微白蛋白排泄(UAE)<60μg/min、无眼底病变的29例早期NIDDM患者,测定了肾小球滤过率(GFR)、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肾滤过分数(FF)、尿6-keto-PGF1α及TXB2的变化。发现早期NIDDM患者GFR、FF增高,同时尿6-keto-PGF1α也明显增加,而ERPF、尿TXB2无明显变化,提示NIDDM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前列腺素的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浆凝血烷B2(TXB2,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伴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40例高血压病伴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口服糖耐量、胰岛素释放水平测定,在糖耐量过程中进行血压、血浆TXB2及6-keto-PGF1α的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基础及糖刺激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TXB2增高(P<0.01)及6-keto-PGF1α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时,血浆TXB2增高、TXB2/6-keto-PGF1α比值升高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NIDDM肾病尿前列腺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探讨了NIDDM肾病尿前列腺素(PGs)的来源、变化的机制及意义。结果表明其主要来自肾脏;肾病早期尿TXB2和PGE2即显著升高,6-keto-PGF1α无明显变化;TXB2升高与肾功能减退及蛋白质有关,并可提示肾脏早期受损;PGE2升高则属肾病的自身保护反应。这些变化可能与肾小球病损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血小板膜表面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SZ-51,以放射免疫法,检测2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1周内的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血浆凝血烷B_2(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动态变化,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AMI的GMP-140、TXB_2和6-keto-PGF_(1α)在发病早期已明显增高,48h达高峰,以后呈逐渐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这表明AMI早期,血小板高度活化。TXB_2和6-keto-PGF_(1α)与GMP-140正相关。梗塞范围广、病情重时,这三项指标增高更为显著。这提示,检测上述指标对监护病情,以及评估预后可能有辅助参考价值,并为发病早期选用抗血小板活性药物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对12例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NIDDM)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GF-1)受体、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进行了观察,并结合患者的病程、糖尿病肾病分期和肾功能进行了比较。NIDDM肾病患者肾小管上EGF和EGF-R的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部分患者肾小球EGF也呈阳性反应。正常人和NIDDM肾病患者肾小管上IGF-1受体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对12例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NIDDM)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进行了观察,并结合患者的病程、糖尿病肾病分期和肾功能进行了比较。NIDDM肾病患者肾小管上EGF和EGF-R的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部分患者肾小球EGF也呈阳性反应。正常人和NIDDM肾病患者肾小管上IGF-1受体的量则无明显差异。提示肾小管上EGF和EGF-R含量增加可能参与NIDDM肾病的发病过程,而肾小球内EGF的出现与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纤溶系统缺陷在运动所致心肌缺血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定冠脉狭窄≥50%的冠心病(CHD)患者18例,对照组11例,采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急性心肌缺血,同步检测运动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纤维蛋白原(Fg)、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阳性试验亚组(12例)运动前、后的血浆PAI活性、Fg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的阴性试验亚组及对照组,而tPA含量则相反;②运动后血浆TXB_2、PRA及ANGII水平,阳性试验亚组均显著高于阴性试验亚组及对照组,而其运动前水平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与血小板活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密切相关;CHD患者纤溶系统缺陷主要表现为tPA-PAI平衡严重失调,在运动所致心肌缺血时血浆PAI绝对增加,纤溶活性降低,其机理可能与血小板活化及RAS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3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用苯那普利治疗4周,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2(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治疗后患者PRA,AngⅡ,ALD,NE,E,TXB2水平均显著下降,而6-ke-to-PGF1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服药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84.2%。结果提示苯那普利不仅能抑制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而且还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调节前列腺素代谢,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空腹血糖(FBG)水平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发病的预测价值,对1986年638例非糖尿病人群(糖耐量正常341例,糖耐量低减297例)于1992年进行血糖复查。结果发现,随着初访时FBG水平增高,6年后NIDDM发病率逐步增加。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的影响后,在糖耐量低减组FBG仍与NIDDM发病显著正相关(P=0.0001),FBG均值为5.19mmol/L亚组与均值4.61mmol/L亚组相比,NIDDM发病危险已有显著差异(RR2.1,95%可信区间1.19~3.74,P=0.01)。FBG均值为6.50mmol/L组,NIDDM发病危险更高(RR2.9,95%可信区间1.79~4.59,P=0.0001)。认为FBG水平为NID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