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 要 目的:通过欧洲医药保健网(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PCNE)分类系统在临床病例中的实践,探讨PCNE分类系统在肿瘤科药物相关问题的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8.0版PCNE分类系统对肿瘤科两例病例进行药学监护,对发生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 related problems, DRPs)的类型、原因、干预、干预接受程度及DRPs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PCNE分类系统的梳理,从性质上明确DRPs,能科学、系统地对其分析及干预,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学监护,同时更全面地记录了临床药师工作。结论: 临床药师以PCNE分类系统为依托,建立完善的药学监护系统,精确分析DRPs,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提高临床药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药师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将该院内分泌科2022年1—6月住院的T2DM合并CK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医-护团队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药师基于欧洲医药保健网(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 PCNE)分类系统参与临床诊疗,记录干预组患者药物相关问题(drug related problems, DRPs)的类别、原因、干预及解决情况。对比2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用药依从性、血糖水平和CKD危险分层的变化。结果:共纳入病例195例,其中干预组97例、对照组98例。干预组共发现80个DRPs,其中治疗效果问题49个(61.3%)、治疗安全性问题27个(33.8%)。DRPs的原因共89个,其中剂量选择原因38个(42.7%)、药物选择原因33个(37.1%),总体干预成功率为76.3%。出院3个月后2组患者的HbA1c达标率、用药依从性、CKD危险分层差异...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运用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PCNE)分类体系,点评分析癌痛患者麻醉药品处方使用现状,以促进麻醉镇痛药物处方的合理使用。方法: 分析2017年1~12月入住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的处方数据,对麻醉镇痛药物处方中药物相关问题(DRPs)进行分类汇总。结果:2017年1~12月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住院患者115人次,麻醉镇痛药物处方共321张,其中DRPs发生数为55例。问题类型主要集中在“治疗安全性”,占所有DRPs的72.3%。按原因分类统计,“药物选择”导致DRPs的比率最高,占63.2%,其次为“剂量选择”,占20.6%。结论:麻醉镇痛处方规范合理仍有待提升。根据PCNE分类体系的解析,需要加强与临床医生反馈现有的医嘱问题;开展癌痛患者的宣教;进一步对调剂药学人员进行麻、精药品知识培训,强化对麻醉镇痛药处方用药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应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对内科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方法 采用PCNE(9.0)分类系统对某院5个典型的内科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中药物相关性问题(DRPs)进行分析.结果 5个病例发生DRPs6个,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药物剂量过高是导致DRPs的主要原因,临床药师引入PCNE分类法进行药物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欧洲药学监护联盟(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 PCNE)分类系统识别并分类骨科住院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related problems, DRPs),以促进骨科患者合理用药。方法 分析2021年1月1日~2021年2月28日我院骨科住院患者的病历及医嘱信息,基于PCNE分类系统对DRPs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09名骨科住院患者,识别出253个DRPs问题,平均DRPs发生率为1.21次/人。主要为治疗安全性问题,共192个(75.89%),其次为61个(24.11%)治疗有效性问题。DRPs原因分析中最主要的为剂型选择问题,共182例次(71.93),其次有36例次(14.23%)为药物选择问题。结论 通过PCNE分类系统发现我院DRPs发生率较高,药师需针对剂型选择和药物选择等问题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以促进骨科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摘 要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识别、预防和解决,是药学监护的核心过程,这些DRPs包括但不限于实际和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记录DRPs的潜在原因并对DRPs进行分类是药学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欧洲药学监护联盟(PCNE)于1999年提出的PCNE分类系统经不断验证更新,已经在全球范围得以应用。对临床药师而言,PCNE分类系统能成为一个相对全面、规范、清晰的划分标准,推动药学监护朝有效负责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PCNE分类系统也能全面记录临床药师工作流程,可作为临床药师日常工作量化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王双艳  黄德红  徐静逍  段红福 《中国药事》2022,36(11):1315-1321
目的:基于Granada-Ⅱ分类法,探讨临床使用丹红注射液的药物相关问题(DRPs),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丹红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医院HIS信息系统,收集并整理从2021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日,襄阳市中医医院应用丹红注射液的所有住院患者病历。以丹红注射液说明书、相关指南、专家共识、指导原则等为评价依据,应用Granada-Ⅱ分类法,从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三方面对住院患者使用丹红注射液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1158 例患者使用了丹红注射液,其中201例(21.76%)患者发生 DRPs,累计发生 252 药次,包括 143药次DRP4(疗程过短),61药次DRP6(重复用药),32药次DRP2(适应症不适宜),16药次DRP5(溶媒选择不适);发生DRPs的科室分布以心病科居多。结论:医生在使用丹红注射液时,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含有丹参、红花的药物联用。临床药师应参照基于 Granada-Ⅱ分类法的药物临床应用的 DRPs 分类标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专项点评,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曹凤  吴方建 《中国药师》2018,(2):268-272
摘 要 目的:调查某院住院患者中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探讨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药物相关问题(DRPs),为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院2016年使用抗癫痫药物的878份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抗癫痫药物应用方案、使用情况、联合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国际通用的西班牙药物相关问题研究法(Granada Ⅱ分类法)对抗癫痫药物的DRPs进行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结果:878例中,男性患者居多(60.71%),50岁以上患者占比为69.02%,患者病因以脑血管疾病最多(323例,36.79%),共涉及7种抗癫痫药物,其中应用丙戊酸钠的病例数最多(489例,占51.75%);涉及DRPs具体问题分类有DRP2、DRP5、DRP6,分别为49例、22例及8例。结论:针对某院抗癫痫药物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应用DRPs具体问题,临床药师需加强对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的DRPs的干预,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欧洲药学监护联盟(PCNE)分类系统在儿科用药相关问题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 2021 年 11 月-2022 年 10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专职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查房并进行医嘱审核,采用 PCNE 分类系统(9. 1 版)评估患儿出现的药物相关问题(DRPs),并对发生 DRPs 的类型、原因、干预方案、干预方案的接受程度及 DRPs 状态等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1 184 例患儿,其中专职临床药师发现 304 例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 DRPs,总计 336 例。 DRPs 类型中与治疗有效性相关的问题 175 例(52. 08%),与治疗安全性相关的问题 117 例(34. 82%);药物剂量过低和药物疗程过长为 DRPs 发生的主要原因;实际干预 292 例,干预成功率为 86. 90%。 结论:PCNE 分类体系的引入能够提升临床药师发现和解决 DRPs 的能力,将 PCNE 分类系统作为契机,建立完善的药学监护系统,精确分析 DRPs,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对儿童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PCNE分类法联合回授法分析和解决住院患儿雾化吸入药物相关问题(DRPs),为临床合理和规范地使用雾化吸入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2年6至11月使用雾化吸入药物的住院患儿,参考药品说明书、专家共识等相关资料,运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识别和分析住院患儿雾化吸入药物的DRPs问题类别、原因类别,干预类别和接受情况,使用回授法对患儿家属进行用药教育并对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166例患儿,其中49例(29.44%)患儿中发现了DRPs,累计共发生58例次DRPs,依据PCNE分类系统,问题类别包括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和其他方面,占总DRPs例次数分别为50%、24.14%和25.86%;原因分类中“剂量选择”和“药物选择”分别占总DRPs例数的48.28%和32.76%;临床药师对医师、患者和药物层面共进行了75次干预,总体接受干预并执行率为88%,其中对患儿家属回授法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评估分别为(3.17±0.21)分和(7.34±0.1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出院1个月后对接受干预的患儿再次评估用药依从性为(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是中国临床药师首次将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PCNE)应用于COPD和脑卒中患者的药学监护,探索解决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闭环管理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结果)。方法:前瞻性收集某院2017年8月1日-2017年11月11日诊断为COPD或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简单反馈组和药师主导的信息干预组(简称信息干预组),依据PCNE分类,分析DRPs的数量、问题类别、原因、干预、转归和涉及药物等因素的差异。结果:(1)纳入病例791例(简单反馈组379例,信息干预组412例);(2)DRPs发生数:信息干预组125例,简单反馈组25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RPs易发生于肝、肾功能不全(41.6%)及住院天数>15 d(26.5%)患者;(3)DRPs问题主要涉及治疗安全性(71个)和治疗有效性(46个);原因主要为药物选择错误(80个);药师干预中:医生层面147个(118个为药师主动干预);药物层面131个;患者层面30个。干预接受率92.6%,其中88.1%干预完全执行。(4)DRPs涉及药物主要为质子泵抑制剂和辅助用药。结论:建立在信息系统基础上的PCNE分类系统可帮助临床药师更有效地发现COPD和脑卒中患者的DRPs,实现药学服务数据系统化的收集、分类、归纳和评估,有助于药学监护记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将为DRPs数据库建设提供模块化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欧洲医药保键网(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PCNE)分类系统对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 related problems,DRPs)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为药师对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2019年在呼吸科住院且年龄≥65岁,服用5种药物以上的老年患者,对发生的药物相关问题的类型、原因、干预、干预接受程度及DRPs解决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发现DRPs共300个。平均年龄77.3岁,每人合并疾病的平均种类数3.4个,其中DRPs发生的次数1.97次/人。治疗安全性是主要问题,表现为药物不良事件,占54%。主要原因为药物相互作用,占39.7%。DRPs的干预类型中,针对医生方面占84%。DRPs问题最终解决65%。结论通过PCNE分类能及时发现和解决DRPs,同时有助于对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的药学监护记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患者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评价心脏内科医药联合门诊中药师识别与解决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我院心脏内科病区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且术后到我院“冠脉介入+药物治疗管理联合门诊”复诊的患者,分析DRPs的问题类型、原因分型、干预类型、干预的接受度、解决状态。结果:纳入患者67例,共发现116个DRPs,平均每例患者1.73个DRPs。问题类型主要是有效性(82个,70.7%);主要的原因分型是药物选择(65个,56.0%);主要的干预类型是药物层面(104个,44.8%);药师为医师和患者提供116个干预措施,医师和患者接受111个,总体接受度为95.7%;最终,90个(77.6%)DRPs被解决。结论:医药联合门诊中药师借助PCNE分类系统对DRPs进行标准化闭环管理,能够提高DRPs的识别与解决效率,保障患者合理用药,同时也体现了药师在合理用药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探讨欧洲药学监护联盟(PCNE)分类系统在抗凝门诊药物相关问题(DRPs)中的作用。采用PCNE分类系统9.0版对抗凝门诊每一个病例进行药学监护,分析其中的DRPs,并且对存在的DRPs进行系统而标准的分析、归类及干预,实现连贯的药学监护模式。PCNE可提高临床药师在抗凝门诊药学监护中的效率,实现药学监护模式的精准化与标准化。  相似文献   

16.
It is challenging to characterize the drug-related problems (DRPs) of patients treated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TCWM), both locally and globall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assess DRPs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ir occurrence among inpatients of the ITCWM department in China. We retrospectively examined medication use in the ITCWM department, documented in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Software for Critical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 Various types of DRPs classification were performed based on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 (PCNE) classification tool V9.0, and associations of patient’s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A total of 1606 DRPs were identified in 687 inpatients in this study. Problems and causes of DRPs, intervention, acceptance, and outcome of that were classified. PPI (21.7%), endogenous supplements (15.4%),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8.7%) con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drug categories associated with DRPs.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patients (47.6%) had at least one DRP. The top four categories of causes were "drug administered via the wrong route" (18.4%), "inappropriate combination" (16.7%), "too long duration of the treatment" (13.0%), and "inappropriate drug form" (12.1%). Total 63.6% of intervention was accepted and fully implemented. "EPP" and "hospital stay days ≥ 10 d" characteristics were most likely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RPs. As a necessary review item, DRP was highly performed among inpatients of the ITCWM department. The work provided a benchmark for this population through the PCNE strategy.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将欧洲医药保健网(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PCNE)分类系统应用于重症医学科患者的药学监护,探索解决重症医学科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 related problem,DRP)的闭环管理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结果)。方法:收集某中医医院刚开始实施PCNE分类系统(2018年)、实施1年后(2019年)重症医学科患者的DRP,对DRP数量、问题类别、原因、临床药师的干预情况、转归和涉及药物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8年共对216例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发现DRP 101例次;2019年度共对245例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发现DRP 50例次,DRP数量明显少于2018年。DRP问题类别方面,2018年、2019年均以治疗安全性问题为主;出现DRP的原因方面,2018年主要为其他说明(包括不良反应、注射剂配伍禁忌)、选药不适宜(使用禁忌)和无指征用药,2019年主要为无指征用药、选药不适宜(未依据指南)和其他说明;2018年与2019年药师对医师层面、药物层面和其他层面(主要体现在对护士层面的干预)的干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接受率由2018年的90.10%(91/101)提升至2019年的98.00%(49/50),问题全部解决的比例由2018年的79.21%(80/101)提升至2019年的94.00%(4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医学科DRP涉及的药物种类较多,以抗菌药物为主。结论:PCNE分类系统可以对重症医学科的DRP实现有效的药学监护闭环管理,并且有助于形成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药学监护,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Drug-related problems (DRPs) interfere with patient optimal therapeutic outcomes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orbidity, mortality and healthcare expenditures.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DRPs and their causes in a Turkish hospital. Setting Bakirkoy Dr. Sadi Konuk Teaching and Research Hospital, Internal Medicine Ward, Istanbul, Turkey. Method Cross-sectional study included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Patient demographics, medications, and history were evaluated. Data regarding recent medications were analyzed by two clinical pharmacists and an Internal Medicine physician. The DRPs were identified via V7.0 PCNE classification. Lexicomp®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rug–drug interactions. UpToDate® recommendations and national guidelines were applied in the assessment of compliance with approved medication procedures. Main outcome measures Number and causes of the potential DRPs. Results At least one potential DRP was seen in 80% of the patients and 163 potential DRPs were identified (average = 1.6 DRPs/patient).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DRPs were errors in drug selection (44.78%), dose selection (27.61%) and medication procedures (21.47%).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p < 0.05) between DRPs and age (r = 0.4), number of drugs used (r = 0.32),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r = 0.25), renal impairment (r = ? 0.34) and inflammation (r = 0.31). 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had DRPs. Patients with renal impairment, inflammation, polypharmacy or an extended hospital stay had a much higher chance of developing DR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