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对47例经辨证为阴虚阳亢证的高血压患者(阴虚组)和32例辨证为阳虚证的低血压患者(阳虚组)分别进行了启元气功锻炼前后的血压测定、症状学观察、劳宫穴温度测定和甲皱、舌尖微循环动态观察。发现气功锻炼不仅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劳宫穴温度降低和微循环障碍得到明显改善,还可以使低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及症状消失,劳宫穴温度升高和微循环障碍改善。提示气功对虚证(阴虚、阳虚)及血压(高、低)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作用,认为气功对机体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失衡状态所起的动态调整平衡作用,是通过机体"自我锻炼"来主动调整和控制达到的。  相似文献   

2.
手法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导了手法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的研究结果。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发现:临床中某些血压异常与颈椎病有关,其患病率约占颈椎病的6.7%,占人群高血压的15~21.9%,而低血压约占高血压的1/10。观察认为:颈椎性血压异常的发病机制有中枢性与外周性的区别,手法治疗是通过纠正颈椎轻度移位、解除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而奏效的。从而在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治方面,开拓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刺不同腧穴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血压、高血压及低血压状态下,针刺"耳甲"、"曲池"、"内关"、"足三里"4穴对大鼠平均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动物麻醉下分离颈静脉、颈总动脉,颈静脉插管给药造模(高、低血压),颈总动脉插管连接血压检测装置,各组依次针刺以上4穴,记录平均动脉压。结果:在高血压状态下,针刺"耳甲"、"曲池"、"足三里"均能显著降低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或P<0.01);在正常血压状态下,针刺"耳甲"、"曲池"均能显著降低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或P<0.01),针刺"内关"却能显著升高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在低血压状态下,针刺"内关"、"足三里"均能显著升高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结论:不同穴位对血压的调节效应有一定差异,部分单穴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效应,而有些穴位需配合才能发挥双向调节效应,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体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压异常的临床意义,是指血压于正常范围 Bp12.0~22.6/8.0~10.6kpa之外,或有或无临床症状,均视为血压异常,即高血压和低血压。通常按摩、推拿等疗法均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不稳固。加上依赖药物或复诊率高,成为医生的一块心病。笔者用臂穴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低血压, 揉以自拟常规按摩之法,取得好效果,继而摸索揉拿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200例24h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血压逐渐应用与临床,它能反应人体真实的24h血压水平,它不仅补充了偶测血压的不足,克服了传统测压的测量误差及白大衣性效应,而且为诊断血压异常、判断高血压危险程度和指导降压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笔者对我院2004年6月一2005年6月门诊及住院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的受损程度以及白大衣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针刺合谷对家兔血压调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家兔为实验研究对象,人工造成失血性低血压模型及用去甲肾上腺素造成急性实验性高血压模型,采用针刺双侧合谷,以观察实验家兔的动脉血压的变化,探讨针灸对血压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波动性高血压相对于稳定性高血压(平均动脉压增高)更能加重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增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波动性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防治,已成为全球高血压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高血压病患者较常见血栓栓塞性靶器官损害,血小板活化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笔者通过对近三年来有关波动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与血小板活化、中医血瘀证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波动性高血压状态下,机体已经出现了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即以血小板活化为突出特征、易致血栓形成、伴随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血瘀证可能在波动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占有重要地位,活血化瘀方药可能具有广泛的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血压诊疗误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及防治策略与2005版《指南》基本相同。为能从人们长期以来应对高血压的怪圈中跳出,我们试图将人体血压状态个体化划分为病态高血压、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健康状态血压、亚健康状态低血压和病态低血压等五种状态,并运用大卫生的观念来应对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及病态高血压。通过长期的实验分析及临床观察,我们体会到:高血压是高血压相关性疾病的结果,而不是病因;以大卫生的观念应对亚健康状态高血压的患者,大部分可恢复健康状态血压;按照现行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来应对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将会给这些患者套上需长期或终身服药控制血压的枷锁;病态高血压的治疗应针对高血压相关性疾病为主,同时给予个体化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9.
耳穴贴压对异常动脉血压的即时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与方法 观察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对异常动脉血压(高血压与低血压)及心血管功能的即时影响。结论 高血压即时有效率为89.6%,低血压即时有效率为88.0%。耳穴贴压可改善心血管功能。结论 耳穴贴压对血压具有较明显的即时疗效,通过改变心泵力引起其他心血管功能的改变而调整异常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10.
李菡 《中医药研究》2011,(6):752-753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 入选的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年对照组(年龄〈60岁).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情况,动态血压昼夜异常发生率及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结果 平均舒张压老年组均低于中年组(P〈0.05);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老年组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状态下有舒张压过低、脉压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住院病人中筛选出无心、脑、肾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164例,节律正常者292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及阴阳两虚型,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与阴虚阳亢分型关系密切(P<0.01)。结论: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的主要病机。提示中医辨证治疗。需抓住阴虚为本,阳亢为标,以调整阴阳为主。  相似文献   

12.
沈娟  王正  商秀洋  杜柏  宋庆桥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708-709,737
目的比较缺血性心力衰竭阳虚证患者与非阳虚证临床特征差异,探寻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96例,比较阳虚证与非阳虚证患者病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阳虚证组病程、血肌酐、间接胆红素、血尿酸及左室内径均显著优于非阳虚证组。结论阳虚是心衰的中后期阶段,其重构明显、脏器功能与代谢能力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方法:对101例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昼夜血压监测,将血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结果: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血压变化峰值出现在18时。结论: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化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夜间动态血压水平差异,及其与各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6例,其中阴虚阳亢组32例,脾肾阻虚组20例,痰瘀互阻组38例,气阴两虚组54例,气虚血瘀组22例。比较每两组间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参数情况。结果与其他各组患者比较,脾肾阳虚组患者尿酸水平最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最低,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水平最低,其他参数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阳虚证与夜间血压水平关系密切,夜问血压水平较低或许可以成为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脾肾阳虚证的客观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阴虚阳亢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提出阴虚阳亢是高血压形成的病理基础并分析其导致高血压的机制,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扶阳思想是蕴于《伤寒杂病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这一观点体现在张仲景对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各个方面。阳气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人体气血的运行、躯体的运动、疾病的防护等都离不开阳气的温煦、推动和卫外等功能。抑郁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点,这也是阳气不足或阳气运行障碍的外在表现之一。五脏之阳气是人体阳气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五脏阳气虚衰可直接或间接引发抑郁的相关表现。《伤寒杂病论》中有多种临床症状符合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综合其治疗方案,张仲景多从扶固阳气着手进行治疗。文章从《伤寒杂病论》的扶阳思想入手,探析五脏阳虚与抑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气为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气化是气的一种运动形式,气化又可分为阴化、阳化两个过程,其中阳化偏重于功能变化方面,气阳两虚实质为气化中阳化作用的衰弱即阳化不及。阳化不及则生命活动失去应有的动力,机体功能减弱,失于温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机体功能低下,呈现出脏腑功能低下的病理变化,如心气虚则推无动力,不能输送血液到全身;气虚则运化无能,水谷不化。二是机体没有足够的热能来维持生理需要则机体表现出寒相。这与功能层面的气阳两虚理论不谋而合,亦为气阳两虚理论提供了佐证。气阳两虚概念,着重于气与阳的功能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论,指出功能层面上气与阳各自独立,属并列关系。在厘清中医理论中气虚、阳虚关系的同时,对气阳两虚存在的合理性作扼要表述,提出气化作用中阳化不及为气阳两虚证的成因。为气阳两虚证的辨证提供理论依据,以求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熊伟  李浩 《中医药研究》2011,(9):1025-102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压负荷的差异。方法入选符合老年高血压1级、2级诊断标准的阴虚阳亢证、痰瘀阻络证及肾虚证的患者共133例,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24h血压变化水平,比较分析三个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血压均值与血压负荷。结果肾虚证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组(P〈0.05),肾虚证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较其他两组均显著增高(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较阴虚阳亢证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肾虚证组血压负荷明显高于痰瘀阻络、阴虚阳亢组,预示着老年高血压肾虚证血压波动更加明显,临床应重视老年肾虚证高血压的稳定性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理论十分注重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在中医文献学考察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层层递进,探索性分析了阳虚证畏寒肢冷的实质,并比较了中、西医学对此问题的认识,为阳虚证实质研究提供思考。首先回顾了《黄帝内经》有关"阳虚"的概念,梳理了"阳虚—外寒—冬季"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阳虚证患者的畏寒肢冷与冬季时健康机体在外之阳气不足的表现非常相似;接着,参考健康机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改变原理,以体表组织血流量(热量)的减少类比冬季时的机体"外寒"状态;进一步,分析归纳造成体表组织血流量(热量)减少的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得出结论:阳虚证畏寒肢冷的可能实质是疾病造成的体表组织血流量(热量)减少,已知的病理性因素有心衰、循环功能障碍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后,"以方测证",发现许多温里药及补阳药具有或强心、或扩张外周血管、或升高体表温度的药理作用,验证本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