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饲是昏迷或吞咽困难的病人常采用的进食方法。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及家庭病床近5年来曾先后收治18例需要鼻饲的患者。其中因COPD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昏迷1例,脑瘤术后3例,巴金森氏病1例,心肺复苏术后昏迷1例;气管食道漏1例其余为脑血管病后遗症11例。其中发生低钠血症7例,均为长期鼻饲6个月以上的患者。鼻饲饮食多为日长饮食经食品加工机打碎喂食。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我们收治1例老年脑血管病伴有严重的鼻息肉患者,对其实行鼻饲管置管喂养。现将鼻饲管置管操作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总结48例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预防鼻饲液反流和误吸的集束化护理,选择管径相对较细的胃管,增加置管长度,保证胃管位置正确并妥善固定,鼻饲中和鼻饲后给予合适的体位,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鼻饲前检测胃残余量,合理安排鼻饲时间能有效预防鼻饲液的反流和误吸。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我们收治 1 例老年脑血管病伴有严重的鼻息肉患者,对其实行鼻饲管置管喂养.现将鼻饲管置管操作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症脑损伤早期鼻饲胃肠营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脑损伤患者早期鼻饲胃肠营养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992年1月-1999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重症脑损伤(GCS5-7分)病人作前瞻性研究,实验组(47例)采用了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方法,对照组(40例)按常规方法鼻饲流质;实验组开始时间为伤后48小时,对照组为伤后6-8天,结果:病人对早期持续滴注鼻饲胃肠营养有较好的耐受性。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获得较优的氮平衡,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  相似文献   

6.
针对颅内损伤、脑血管病等因素导致的吞咽障碍而胃肠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临床常规使用鼻胃管鼻饲行肠内营养,因鼻胃管长期留置的诸多不利,临床通常应用PEG替代鼻饲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饲管注水实验测定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胃肠功能的效果。方法将96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进食前回抽胃液,确定胃管在胃内后鼻饲;观察组采取注水实验测定胃肠功能确定肠内营养时间后鼻饲。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1)观察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且胃酸p H值高于对照组(P0.05);(2)入院第14天,两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注水实验测定胃肠功能确定肠内营养时间,可明显减轻胃肠负担,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意外昏迷的患者由于不能进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可致营养缺乏,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及时给予合理的肠内营养,对纠正患者的负氮平衡,防止体重过分丢失,及保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性,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昏迷患者30例,既往无营养障碍或吞咽困难病史,入院时肝肾功能正常,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41~7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起病72 h内开始鼻饲,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静脉和鼻饲药物)。试验组选用立适康[西安力邦临床营养有限公司生产,卫生许可证号:陕卫食字(2007)第610112-40015号)],第1、2天每天500 m l,第3天每天1 000 m l,第4天起每天1 500 m l,分6次经鼻饲管灌入。对照组每天500~1 500 m l温开水同样分6次经鼻饲管灌入。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包括降血压、降血糖、脱水及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C等。2结果平均营养支持2~3周,两组3周末的营养指标、临床观察指标分别见表1、表2。表1两组营养指标组别例数血清白蛋白(g/L)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9.
判断胃管是否在痰多患者胃内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3085-3085
呼吸科收治的肺部感染的脑血管病变后遗症的患者,因长期进食后易呛咳,所以一般通过鼻饲管供给营养、药物和水分,须留置胃管。但此类患者一般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有时伴有舌后坠,且痰多,插入胃管难度较大,在患者痰液较多时胃管盘曲在咽部也能抽出似胃液又似痰液的黏液,准确无误地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至关重要。笔者在实践中找到了一种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的简单方法,在临床使用中方便简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早鼻饲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2006~2007年共收治10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有60例及早给予鼻饲并配合静脉药物治疗,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了机体抵抗力,大大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鼻饲术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需要的技术。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常拒食、拒药,尤以女性精神病患者多见。为给患者补充必要的营养,临床对自知力缺失、拒食、拒药的精神病患者需实施鼻饲术,但在插鼻饲管时及鼻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本文对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行鼻饲术后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饲营养护理在喉及下咽癌患者手术后的临床应用,通过有效的观察及护理取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8小时给予鼻饲流质饮食,通过必要的观察护理,观察术后体重、主要并发症、药费和住院日等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体重减轻少、主要并发症少、药费低、住院日缩短。结论:鼻饲营养护理对喉及下咽癌患者手术后营养状态有显著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日.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意外病人山于神经肌肉损伤、意识不清等原因而出现吞咽反射迟钝或丧失,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后3天,如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喂养,通过胃肠道得到营养,对于加速病人的康复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脑血管意外疾病在插胃管以及鼻饲过程中有其特殊性,难度更大。近年来作者结合临床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将脑血管意外病人鼻饲的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愈来愈多的老龄、多病患者最终走向长期卧床。依靠鼻饲营养维持生命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这是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 13例老龄长期卧床鼻饲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临床并发症进行分析,旨在阐明其中的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我科因心、脑、肺等疾病抢救存活后长期卧床、鼻饲时间超过 1年的老龄患者 13例,其中开始鼻饲年龄: 60~ 69岁 1例, 70~ 79岁 8例, 80~ 89岁 4例,平均年龄 84.6岁。鼻饲时间: 1年 2例, 2年 3例, 3年 1例, 4年 2例, 5年 1例, 6年 2例, 9年 1例, 12年 1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47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留置胃管鼻饲的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出脑血管意外患者留置胃管鼻饲存在插管困难、易反流、胃排空慢、呼吸道分泌物多等特点。改进插管方法,并根据患者的情况注意调整鼻饲的速度和量,可有效地减少上述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不同年龄段鼻饲患者每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长期鼻饲老年患者120例,按年龄段61—70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3,71~80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和实验组4,每组30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体位、鼻饲液成分、日鼻饲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4组按照实验方法鼻饲,均观察餐后反流、胃潴留、腹胀、腹泻、便秘情况。结果:4组老年不同年龄段的鼻饲患者在相同鼻饲量及间隔时间下,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消化系统的休息时间得到延长,但实验组2和实验组4的鼻饲日工作量明显减少。结论:老年鼻饲患者每次300~400ml的鼻饲量和间隔3—4h的时间适合61~80岁老年人生理的鼻饲量值。  相似文献   

17.
申琳  马静  崔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49-165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鼻饲方法在高龄冠心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30例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实验,采用持续滴注法及间歇滴注法两种不同鼻饲方法各20d,记录同一患者采用不同鼻饲法鼻饲前后舒适度变化(包括心率、呼吸、鼻饲后恶心呕吐、肺炎、腹胀、心绞痛、血糖、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将两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持续滴注法与间歇滴注法比较,其消化道出血、肺炎、胃潴留以及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滴注营养液的鼻饲模式可有效提高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昏迷患者鼻饲管置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昏迷、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如果长期静脉高营养,没有食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可引起胃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减弱,细菌或内毒素易入血,导致MSOF形成。为维持和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应尽早给予胃肠营养。而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很难配合插鼻饲管操作,按常规方法插鼻饲管很难一次性成功,为提高插鼻饲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我科重症监护室从2005年开始使用导丝胃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危重病人胃管插入的探讨山东煤矿总医院陈丽芳临床上对危重、昏迷病人采取鼻饲法,对维持病人营养、延长生命、配合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操作过程中插胃管有时十分棘手,本文就临床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临床资料例1:患者,中年男性,脑血管病昏迷,经抢救...  相似文献   

20.
正鼻饲是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对于吞咽功能障碍和昏迷的患者,常使用胃管进行鼻饲,给患者提供营养需求。通常在进行鼻饲时,先打开一次性胃管接头,鼻饲结束再关闭胃管接头,按基础护理要求,每个月更换一次胃管,一般每4小时进行一次鼻饲,由于反复开关胃管接头,容易导致接头脱落,密闭性不好,而引起胃内容物返流,本科采用将三通旋塞和胃管开口端连接,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