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 ,常并发正后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为了减少漏诊率 ,除常规 12导联心电图可加作右胸导联(V3R~V5R)及V7~V9。本文旨在进一步评价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时V1~V3 导联ST段改变 ,尤其是V2 导联ST段抬高对诊断和并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价值。1 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的首次发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72例 ,男性 6 2例 ,女性 10例 ,年龄 45~ 6 6(5 6± 10 )岁。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以上病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除常规 12导联心电图外…  相似文献   

2.
谢芳  邢燕 《农垦医学》2002,24(2):120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主要反映在V7-V9导联 ,但因常规 12导联心电图不包括V7-V9导联 ,故正后壁心肌梗死漏诊率较高。虽然如此 ,我们仍然可以通过V7-V9导联的对应导联———V1 V2 导联在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时的对应性改变 ,及早确诊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V1、V2 导联R波振幅及ST段下移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本院 1995~ 2 0 0 1年住院病人 30例 ,男性 1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35~ 77(5 9.5± 10 .2 )岁 ,均为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其中 1例合并心房纤颤 ,1例合并房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时非梗死导联 (远隔导联 )ST段压低及T波倒置的机制尚有争议。现分析我科 5 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导联ST -T的变化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7例均为我科 1997~ 1999年间首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男 45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 5 5±9 15 )岁。急性心肌梗死之诊断符合WHO标准 ,心功能分级采用Killip′s分级。1 2 心电图分组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记录 12导联心电图 ,特殊情况加做V1 ~V9及V3R~V5R导联。其中F壁心肌梗死 (包括合并右心室及正后壁 ) 2 5例 ,前壁心肌…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方田 《浙江医学》2003,25(11):661-663
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上最早期表现之一是ST段抬高 ,其常见的形态有凹面向上形、弓背向上形、单向曲线形、斜直形 ,ST段及T波呈规律性动态演变是诊断AMI重要指标。1993年Wimalaratna[1]首次报道AMI时另一种ST段抬高形态———墓碑形 ,认为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一项独立指标。本文旨在探讨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1.1一般资料138例均系我院1996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的出现异常Q波的AMI患者 ,根据ST段抬高形态分组 ,呈墓碑形抬高者为观察组 ,共28例 (20.3 % )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8例 ;年龄56~78岁 ,平均 (64.8±5.1)岁。…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103例,发生心肌梗死后心绞痛37例,无心肌梗死后心绞痛66例,比较两组血压心率二重乘积,LDH1/LDH2比值,WBC总数与有无心电图ST段墓碑形抬高。统计学处理后发现血压心率二重乘积,WBC总数与心电图ST段墓碑形抬高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初步列为心肌梗死后心绞痛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熊凯宁  涂梅 《中级医刊》1996,31(9):16-18
急性心肌梗死103例,发生心肌梗死后心绞痛37例,无心肌梗死后心绞痛66例,比较两组血压心率二重乘积,LDH1/LDH2比值,WBC总数与有无心电图ST段墓碑形抬高。统计学处理后发现血压心率二重乘积,WBC总数与心电图ST段墓碑形抬高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初步列为心肌梗死后心绞痛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尸检研究表明右室梗死实际上并不少见[1 ] ,但临床诊断极易漏诊 ,其主要原因是对RMI心电图的改变认识不足。本文将右室心肌梗死 8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为我院 1982年~ 1998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 15 6例 ,其中右心室心肌梗死 (RMI) 8例 ,首次心电图均未明确诊断。8例RMI入院后经多次常规心电图、双极导联、头胸导联及酶谱检查后明确诊断为RMI。典型病例 男 ,6 0岁。患者胸闷 12h ,无恶心呕吐 ,血压正常。心电图示 :Ⅱ、Ⅲ、aVF呈Qr型 ,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 0 .1mV ;V1 ~V6 呈rS型 ,ST段下…  相似文献   

8.
随机复习冠脉造影正常的 12 0例患者 ,发现有32例伴有明显的心电图ST T改变 ,为判断这部分病人心肌缺血的确切原因 ,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对象  32例中女 15例 ,男 17例 ,年龄 33~ 6 1岁 (4 0± 3 8岁 )。1.2诊断标准 心肌缺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12导联静息心电图示ST段水平下移≥ 0 0 5mV和/或缺血样T波倒置 ;(2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负荷心电图ST段压低≥ 0 1mV) ;(3)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MV5ST段下移≥ 1mm ,持续 1分钟以上。1 3冠脉造影 Judkins法行多体位选择性。管腔内径光滑 ,无浸润硬化者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0月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分析在有条件的中等级医院开展急诊PTCA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40例AMI患者均符合下列入选标准:①胸痛持续>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无缓解;②心电图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③发病时间<12小时;④年龄<75岁;⑤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CA)TIMI血流≤2级。12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中,男31例,女9例,年龄35~73岁,平均582±87岁。梗死部位:前壁23例,下、后壁12例,下、后壁合并右室梗死5例。PTCA…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V4~ 6导联ST段下移者常有发生 ,据报道这种现象可能是梗塞区ST抬高所致的相对应或镜像作用的结果[1] 。临床病理及冠脉造影[2 ,3] 研究显示 ,下壁心梗伴V4~ 6导联ST段下移是因为心内膜下或前壁缺血所致 ,伴有V4~ 6导联ST段下移者与不伴有V4~ 6导联ST段下移者相比 ,前者并发症多且预后明显较差[4 ,5]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持续V4~ 6导联ST段下移≥ 0 .1mV的患者往往伴随有严重左前降支 (LAD)病变。1 材料与方法30例患者男性 2 1例 ,女性 9例 ,年龄 50~ 73岁。因急性下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电图 (ECG)ST段呈‘墓碑形’改变的意义。方法 动态分析 16 4例AMI早期ECG和心电监护图 ,按ST段抬高形式分“墓碑形”改变组 5 2例 ,通常组 112例 ,并进行多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1)ST段“墓碑形”改变组出现对应导联ST段下移 4 0例 (76 .92 % ) ,通常组 2 8例 (2 5 % ) (P <0 .0 1) ;(2 )室性心律失常“墓碑形”改变组 2 2例 (42 .31% ) ,通常组 19例 (16 .6 9% ) (P <0 .0 1) ;(3)QT离散度和JT离散度“墓碑形”改变组分别为 (72 .6 9± 2 3.5 2 )ms、(6 8.6 5± 2 4 .34)ms,通常组分别为 (5 9.2 0± 16 .39)ms、(5 4 .6 4± 17.13)ms(P <0 .0 1)。结论 “墓碑形”ST段改变是严重的心肌损伤、坏死形式 ,易发生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应早期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常规心电图 (ECG)检查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主要依据之一。 1999— 2 0 0 1年 ,我院结合冠状动脉造影 (CAG)技术 ,对临床诊断下壁、后侧壁心肌梗死 5 6例患者的常规ECG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右冠状动脉 (RCA)阻塞的心电图特征。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5 6例中男 48例 ,女 8例 ,年龄 2 3~ 81岁。临床表现 :典型心前区疼痛 >30min ,ECGⅡ、Ⅲ、aVF导联出现损伤性ST段抬高或θ波 ,心肌酶 (肌酸激酶及同功酶 )超过正常值上限 2倍以上并符合以下条件 :①首次心肌梗死 ;②发病 6h内E…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对描记右胸导联的时间对右室梗塞(RVI)诊断的影响,观察发病5小时内AIMI46例。就诊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及右胸导联V3R-V7R心电图,发现RVI21例(45.65%);发病10小时描记,发现RV19例(42.85%)右胸导联ST段回降到〈0.1mv;发病24小时描记,发现RVI14例(66、66%)右胸导联ST段回降到〈0.1mv。说明要提高RVI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年龄为 70~ 45岁 ,临床常见于 5 0岁以上。 45岁以下的青年型急性心肌梗塞较为罕见。我院心电图室 1999年发现青年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一患者男性 ,37岁。持续胸前区疼痛 2天。经乡镇卫生院治疗无效而就诊于本院。心电图显示为Ⅱ、Ⅲ、avF导联呈rS形 ,R占时极短 ,ST段抬高 ,T波倒置 ,电轴 -46°。心电图诊断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例二患者男性 ,43岁。于晨起突发心绞痛 ,大汗淋漓而就诊本院。心电图显示 :Ⅱ、Ⅲ、avF呈QR形 ,Q >1/4R ,时限 >0 …  相似文献   

15.
右室梗塞的心电图改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研究76例确诊为急性右室梗塞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显示:所有右室梗塞病例右胸导联ST段上抬≥1mm;右胸导联ST-T有动态改变;右胸导联QRS波形态非诊断右室梗塞的可靠指标;急性下壁梗塞ST段抬高程度Ⅲ导联大于Ⅱ导联;急性右室梗塞合并前间壁梗塞V4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大于V1~V3导联;下后壁梗塞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和/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合并右室梗塞。因此,心电图是一种诊断右室梗塞可靠、无创伤性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急性右心室梗死 (ARVI)多并发下壁、后壁心肌梗死 ,基层医院由于受条件限制 ,不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有效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加上临床不重视右胸导联检查 ,易漏诊误诊。因而加强基层医院对ARVI的认识与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对 1997年以来我院收治的 30例ARVI病人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30例病人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4 4~ 81岁 ,平均5 6岁。诊断均符合 :①长时间剧烈胸痛持续时间 1h以上 ;②心电图V3R,V4RST段抬高≥ 1mm ,ST段抬高程度V4R>V3R>V1;③心肌酶增高并…  相似文献   

17.
本组观察9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电图改变,探讨ST段呈“墓碑形”ST段抬高及aVR导联ST段抬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最近研究证实 ,冠状动脉内支架 (ICS)急性期植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安全、有效方法。因此 ,近年来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我们自1999年 4月以来为 4例AMI患者施行了急诊ICS术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5 2 .2 5± 6 .0 2 )岁(47~ 6 0岁 )。胸痛发作时间 >30min ,ECG显示相邻的 2个或 2个以上导联ST抬高 >0 .1mV。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2例 ,下壁心肌梗死 2例。入院时心功能Killip’s分级Ⅰ~Ⅱ级 3例 ,Ⅲ级 1例。发病至行介入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27岁。因抽烟饮酒后驾驶汽车1小时突感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样疼痛近2小时入院。入院时即刻心电图检查显示I、avL、V1、2、3、4、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及宽而深的Q波,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偏心性狭窄达95%。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方法:将166例AMI患者分为两组:(1)ST段呈"墓碑形"抬高组(A组40例);(2)ST段呈常态形抬高组(B组126例).对两组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ST段呈"墓碑形"抬高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及室壁瘤发生率较常态形抬高组显著增高.结论:AMI心电图"墓碑形"ST段抬高是严重的心肌损伤和预后险恶的一种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