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牟重临 《养生月刊》2004,25(6):550-552
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耨草、金簪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生于路旁、田野、山坡,晚秋种子成熟后似一白色绒伞,随风飞散。蒲公英可治许多疾病,药用价值已被广泛认  相似文献   

2.
蒲公英系菊科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多年生本草的干燥全草[1] ,别名蒲公草、金簪草、婆婆丁等[2] ,我国资源十分丰富,且对其研究已达数千年.蒲公英很多种属有医疗保健及食用价值,其最早载于《新修本草》[3] ,古书记载蒲公英为"解热凉血之要药""至贱而有大功"[4] ,《医林纂要》称之:"补脾和胃,泻火"[5] ,...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几年重用蒲公英治疗痤疮收到了良好的去疮止痒疗效。方法 :取蒲公英 (鲜品 ) 1 0 0 g,洗净 ;苍耳草 (鲜品 ) 50 g,洗净。或加水 2 0 0 0 ml煎 ,水沸后 5分钟停止加热 ;或用沸水 2 0 0 0 ml浸泡 ,放至一旁待用。患处用清水洗净。待药液温度降至 40℃左右时 ,遍洗患处 ,每次 1 0~ 1 5分钟 ,中途药液凉可再热 ,每天 2次。在外洗的同时 ,以蒲公英 (鲜品 ) 30 g,苍耳草 (鲜品 )1 0 g,水煎内服 ,每日 2次。 2周为 1疗程。方中蒲公英清热散结利湿 ,内服有缓泻作用 ,以泻胃肠湿热 ;苍耳草祛风清热止痒。如治杨某 ,女 ,1 5岁。于 2 0 0 1年 6…  相似文献   

4.
张利敏  张雪宁  张雪荣  高亚玲  崔健 《河北中医》2012,34(2):221-221,263
蒲公英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中药之一,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善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1].最早记载于《唐本草》"蒲公英,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此药属菊科植物蒲公英、华蒲公英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全草[2],又有黄花地丁、普公丁、尿床草、奶汁草等名称.  相似文献   

5.
我等目睹无数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死于非命,几十年来,拜师求医,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总结钻研,得此治疗头颈恶性肿瘤的秘方。经临床实践,确信此秘方对治疗恶性头颈肿瘤有独特的疗效。现将此方公开于世,企盼普济众生,留芳千古。1、诊断方法1.1 自觉症状:眼睑或面部或头顶生小核如豆大小,坚硬如石,不红、不肿、不痛,但偶有剧痒。重症时颈项相继会长出如梅如胡桃大的硬如石的瘤子,患者表现为畏寒,头昏目眩,四肢麻痹无力,步行艰难,饮食难下,直至肿瘤开花,不断涌出淡血或清水。1.2 必须求助现代化的正规医院凭 CT 扫描、病理切片、化验单报告确诊。2、治疗方法2.1 分两步治疗:先扶正因本,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2.2 扶正固本用熟地、茯苓、大枣、枸杞等几味药。2.3 活血化瘀:用虎杖、丹参、野葡萄根、甘草等十几味药。2.4 清热解毒:用车前草、夏枯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金银藤、金刚藤、防风藤等十几味药。2.5 根据患者体质状况,两方可交替煎服。3、治疗效果 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到正规医院化验为正常;好转:经治疗,局部症状明显消失,大小便正常,食量增加,精力充沛,但劳动后,有疲乏、灼热之感。 有四例患者,有一例只...  相似文献   

6.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又名黄花地丁,奶汁草。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增强巨噬细胞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护肝、利胆、健胃肠作用。从诸家认识及现代药理中,笔者认为紧紧抓住其清热解毒并入肝胃,善清肝胃这一要点即可灵活运用。蒲公英善清肝热,故可治眼疾红肿疼痛。近代临床大家张锡纯对此倍加赞赏,并重用单味蒲公英称蒲公英汤(鲜蒲公英120g或干者60g)以治眼疾肿疼,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热之证。张氏称:“此方得之姻兄于俊卿。言其令堂尝患…  相似文献   

7.
药蒲公英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药蒲公英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蒲公英甾醇、木犀草素、蒲公英内酯、蒲公英酸、蒲公英黄质,以及挥发油等。药蒲公英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抗高血糖等药理作用,是有开发前景的植物药。  相似文献   

8.
蒲公英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不仅是治疗外科疔疮肿疡的妙药,而且也是治疗内科蒲公英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不仅是治疗外科疗疮肿疡的妙药,而且也是治疗内科1的2年第6期(总3邓》·S胃肠道疾病的佳品,现简介于下。 1.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发病暴急,极易形成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尽快控制吐泻,避免机体水份继续丢失。一般急性发病者,用蒲公英60克,水煎3次,每次15分钟(不宜久煎),取汁1000毫升,加少量红糖或白糖矫味,频频饮服。如呕吐者,可兑入生姜汁少许。如湿热邪毒内盛,可酌配葛根、黄琴、黄连、木香、槟榔等。我在胃肠道疾病专科用此法治疗200多例患者,均不需另加其他解痉镇痛药或止泻药,也未加静脉补液,疗效可靠、, 2.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蒲公英有较好的健胃功效和消炎作用,但其苦寒之性甚微,无伤阳败胃之弊,可用于多种证型的胃病,尤其是通过适当的配伍,更有利于发挥其健胃、消炎的特殊功效。如证属肝胃不和者,可用蒲公英30克,配柴胡、积壳等;如证属胃热者,用蒲公英60克,配黄苹、黄连、赤芍等;如证属阴虚者,用蒲公英15~30克,配沙参、麦冬、乌梅等。经常服思,其效颇佳。 3.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属馒性反复发作性疾病,除寒凝与癖血之证型外,其他证候均可配用蒲公英治疗,有助于消炎抗菌,以促进溃疡愈合。《医林纂要》认为蒲公英能“补脾和胃”。  相似文献   

9.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碱地蒲公英T.borealisinense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根据生长栽培模式不同,蒲公英药材可分为野生品和栽培品2种。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1批蒲公英野生品和9批蒲公英栽培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蒲公英药材的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9个共有峰。各批蒲公英样品相似度均在0.960之上,所建立的蒲公英化学指纹图谱专属性良好,可用于蒲公英药材的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中的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异绿原酸A、木犀草素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药材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表明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化学成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异绿原酸A和木犀草素是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差异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二者的质量控制指标。通过以上研究,为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区分提供了分析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HPLC同时测定蒲公英中咖啡酸和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1],其品种繁杂.目前药用的蒲公英来源于蒲公英属植物至少27种.蒲公英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有广谱抗菌作用,其主要抗菌成分为咖啡酸和绿原酸,不同品种不同产地蒲公英其含量差异很大,目前中国药典[2]仅用HPLC法对咖啡酸单一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而没有测定另一抗菌成分绿原酸,为此本实验采用RP-HPLC法[3]对蒲公英中的咖啡酸、绿原酸两个有效成分同时进行定量检测,从而建立一种更好的控制蒲公英药材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内主要中文文献数据库,搜集近20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文献,经相关标准筛选后,采集相关方剂用药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数分析等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探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主要药物及药对、药组规律。结果 (1)"一方通治"文献中,高频中药依次为柴胡、蒲公英、赤芍等,最常用清热解毒药及寒凉药;置信度较高的药对有"麻黄-熟地黄""瓜蒌-金银花"等,药组有"丹参-赤芍-蒲公英"等;可信度较高的药对有"柴胡-赤芍""柴胡-蒲公英"等,药组有"赤芍-蒲公英-当归"。(2)"分期论治"文献中,高频中药依次为柴胡、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肿块期),或金银花、蒲公英、当归等(脓肿期),或当归、黄芪、丹参等(瘘管期),或当归、赤芍、柴胡等(围手术期);所有分期最常用均为寒凉药,肿块、脓肿、瘘管期最常用清热解毒药,而围手术期最常用补血药。置信度较高的药对肿块期为"郁金-柴胡"等,脓肿期为"蒲公英-赤芍"等,瘘管期为"白芥子-炮姜"等,围手术期为"赤芍-当归"等;药组肿块期为"延胡索-蒲公英-柴胡"等,脓肿期为"丹参-赤芍-蒲公英"等,瘘管期为"白花蛇舌草-丹参-当归"等,围手术期为"柴胡-赤芍-当归"等。可信度较高的药对肿块期为"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脓肿期为"瓜蒌-皂荚刺"等,瘘管期为"丹参-当归"等,围手术期为"当归-赤芍""柴胡-赤芍"等;药组肿块期为"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柴胡"等,脓肿期"赤芍-蒲公英-丹参"等、瘘管期"白花蛇舌草-丹参-当归"等,围手术期为"柴胡-赤芍-当归"等。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常用治法为疏肝凉血、清热解毒,柴胡和清热解毒类中药是治疗本病必不可少的药物;数据挖掘在宏观层次上探索中药复方配伍特点,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组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新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方简介解放以来,治疗慢性肾炎的新方很多,其来源多是民间验方或医家经验总结。兹选择介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新方11首。 1.清利方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蝉衣9克,七叶一枝花15克,蒲公英、板蓝根,玉米须、  相似文献   

13.
四倍体蒲公英活性成分比较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比较四倍体蒲公英与野生蒲公英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和体外抑菌作用,为四倍体蒲公英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蒲公英中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用K-B纸片扩散法测量不同浓度两种蒲公英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四倍体蒲公英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均高于野生蒲公英.两种蒲公英对以上四种细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作用强度相似.结论四倍体蒲公英与野生蒲公英抑菌强度相当,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高于野生蒲公英.  相似文献   

14.
步入6月,气温走高。近期清平药材市场上部分品种小批量或零星交投趋于活跃,销价多坚挺或趋于缓升。如银花、生地、连翘、地丁草、蒲公英、白头翁、鱼腥草、莪术、白鲜皮、白薇、白蔹、青天葵、白花蛇舌草、前胡、川贝母、瓜蒌皮、紫菀、桑白皮、西洋参、石斛、黄芩、夏枯球、黄连、谷精草等品种为夏季适销清热凉药。但从整体来看,  相似文献   

15.
春食蒲公英     
正每年4~9月是蒲公英的花期。蒲公英开花时,一眼望去,黄黄的一片,煞是喜人。其实,蒲公英是一种药材,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也是一种食材,我们老家就经常有人把蒲公英当菜吃。蒲公英最简单的吃法是生吃。鲜鲜嫩嫩的蒲公英挖回来后,洗干净,去掉根茎,留下叶子,卷在大饼里就可以直接吃了。保留着淡淡的苦涩味和若有似无的青草香,不失原有的医用价值。小时候喉咙发炎,妈妈总是给我做大饼卷蒲公英。当时,我因为蒲公英味道有点儿苦涩而不爱吃,现  相似文献   

16.
马健  马群 《中医杂志》2007,48(2):156-156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是治疗各种热毒的常用药,用于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癌肿、湿热黄疸、热淋等。家父马山教授临床常用白花蛇舌草配蒲公英、生地黄、麻黄,治急、慢性糜烂性胃炎或痘疹性胃炎,取得明显疗效。白花蛇舌草甘、苦,寒,蒲公英苦、甘,寒,均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三味药均为甘、寒药,配麻黄辛温发散,治各种急、慢性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渗出、隆起结节等炎性病变,能在短期内(15天左右)吸收,上腹胀痛、暖气、嘈杂缓解,复发也减少。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甘、苦,寒,久服也不伤胃,而黄芩、黄连、黄柏等久服易伤脾胃,只能短期(3~7天)服用,尤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虽有烧心、嘈杂、腹痛症状,亦不宜用“三黄”治疗。因胆汁酸呈弱碱性,再用苦寒碱性(小檗碱)药治,能增加胃腔内碱性浓度,加重刺激胃黏膜,即苦寒伤胃之理。我们用白花蛇舌草配伍治急、慢性糜烂性胃炎多例,绝大多数患者症状改善或消失。  相似文献   

17.
据贾汉卿氏等报道:用市售银花、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制成100%的煎剂;并选择2.5~3.5公斤的健康家兔,随机分组,灌胃给药,银花、连翘4ml/kg体重,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2ml/kg体重,2次/d连灌7d。由一侧耳静脉注射稀释4倍的印度墨汁1ml/kg体重,  相似文献   

18.
中药洗润经验谈叶云龙(湖南省邵东县人民医院邵东422800)传统洗前净选去杂或分档,应视药物而定,如白花蛇舌草、香薷、荆芥、鹅不食草等,洗后净选可少损穗叶,又不污染空气。洗药要用捞洗,如用滤水的丝箩,将药入箩,一并搬入水池,然用双手洗搓捞出,一次不净换水再洗。捞洗能使泥沙沉底,利于去净,如洗蝉蜕、僵蚕、元胡、香附等。蒲公英、紫菀、威灵仙、白前等药不易洗净泥沙,切片后必须重复捞洗,以利洁净。枳壳去瓤:将枳壳晒或烘,使....  相似文献   

19.
栝蒌     
栝蒌 ,我们常写为瓜蒌。它与大贝母、蒲公英二味 ,均为临床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必用药。故有“瓜蒌、大贝、奶浆草 (蒲公英茎中有白色稍稠的液汁 ,一如乳汁 ,故土名奶浆草 ) ,治疗奶疮三件宝”之说。的确 ,言之不谬。但三者的功用并不相同 ,大体上是 :蒲公英 :散结 ,解热毒 ,排乳汁 ,发汗。大贝母 :通乳 ,抑制化脓 ,排脓 ,消肿。全瓜蒌 :开郁解结 ,舒肝气 ,清胃热 ,荡涤痰浊。把三味药的作用合并起来 ,确是针对性特强的治疗急性乳腺炎之良药。栝蒌药力作用的重点 ,在于皮和仁。皮是以其质地空松 ,故能疏通胸膈阻塞 ;仁则多油 ,故能荡涤痰垢粘腻…  相似文献   

20.
马玲玲 《吉林中医药》2011,31(6):510-511
周正华主任在临床中根据病情运用蒲公英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痢疾等,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每每加用蒲公英,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蒲公英中有效成分蒲公英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具有显著的促胃肠动力药理活性,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