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报告从海南地区111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检测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的结果,用乳鼠灌胃法检出耐热性肠毒素(ST)9例11株,病例阳性率8.11%;用DNA基因探针技术检测不耐热性肠毒素(LT),阳性24例30株,病例阳性率为21.62%,ST和LT均阳性的1例,ETEC病例阳性率(ST和LT阳性合计)为28.8%,证实了本地区存在ETEC引起急性腹泻。同时对检出的ETEC菌株做了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2.
产肠毒素大肠肝菌(ETEC)是人类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腹泻病原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ETEC所产生的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与腹泻密切相关。多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LT和ST的检测,但对编码LT和ST的Ent质粒研究较少。为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在腹泻的病原研究中发现,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感染率最高.ETEC菌产生LT(不耐热)和ST(耐热)两种肠毒素,可引起腹泻.目前检测LT的方法很多,有动物试验、免疫学方法、基因探针技术等,1994年本室对常用的平板免疫溶血试验法、家兔肠袢试验法和Biken’s试验法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试验菌株系近几年我省从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共256株,其中34株LT阳性株经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证实.6株标准菌株:LT阳性2株,LT—ST阳性2株,LT阴性2株,由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市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下称 ETEC)的流行状况,对市区内部份腹泻病人进行了该病原菌的调查,检测了不耐热肠毒素(简称 LT),对 LT 阳性株进行生化和药敏试验。结果如下:标本来源本次调查系金华市中心医院小儿科门诊病例,采因腹泻就诊的婴幼儿粪便,作为分离培养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正> 自一九五六年De等发现了肠毒性大肠菌(ETEC)后,很多国家相继有ETEC引起儿童、成人和旅行者急性腹泻的报导,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由于本菌产生的不耐热和耐热肠毒素(LT/ST)可引起霍乱样腹泻,近十年来对LT测定的  相似文献   

6.
延平区2010—2012年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延平区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DEC)检出情况及菌株特征。方法用多重和单重PCR方法检测DEC的EPEC/EHECeaeA基因、EHECstx基因、EAEC aggR基因、EIECipaH和virA基因、ETEC ST和LT基因,对阳性菌株进行API20E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凝集试验和PFGE试验。结果 2010—2012年DEC监测点共检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504份,检出DEC 39株(7.7%),其中EPEC 23株(59.0%,以aEPEC为主,18株),ETEC 14株(35.9%),EAEC 2株(5.1%)。ETEC中ST基因阳性9株,LT基因阳性3株,均阳性2株。不同类型的DEC生化反应特性不同;对18株aEPEC进行PFGE,DNA片段得到较好分离。DEC检出率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C是该监测点腹泻患者重要病原菌,以EPEC为主,建立健全基层疾控机构对DEC的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肠毒素大肠埃希菌定时定量PCR法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产毒素菌大肠埃希菌(ETEC)是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患者除腹泻也可呈轻度水泻或严重的霍乱样症状。ETEC中的肠毒素可分为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目前检测肠毒素ETEC的方法主要有动物试验、组织培养和免疫学方法等,这些方法检测周期长,操作繁杂,灵敏度不高。一般PCR方法虽然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较强,但存在假阳性、灵敏度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导致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腹泻和旅行者腹泻最主要的病因~([1])。ETEC可以同时或单独分泌两种肠毒素:热敏肠毒素(heat-labileenterotoxin,LT)和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enterotoxin,ST),ST根据其是否溶于甲醇可分为STI(又称STa)和STII(又称STb)两类,STI又根据其来源和核苷酸差异,分为STIa和STIb,STIa由牛、猪或人源ETEC产生,又称Stp~([2-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滕州市致泻性大肠杆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10年滕州市级索、西岗镇腹泻病监测点及市财贸医院、市中心人民医院腹泻病门诊腹泻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2 756份,检出致泻性大肠杆菌482株,检出率为17.49%。其中ETEC占61.20%,EPEC占22.20%,EIEC占16.60%。病原菌检出率,男性为55.37%,女性为44.63%(P>0.05);0~4岁为26.64%,5~19岁为20.32%,ETEC肠毒素类型呈以ST为主(LT>ST>ST/LT)。[结论]致泻性大肠杆菌在引起婴幼儿腹泻病中占有一定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常见的腹泻病原菌之一,有关其致病性、毒力等方面已有一些文献报道。ETEC不耐热肠毒素(LT)的产生受质粒控制,目前测定LT肠毒素的主要方法是平板免疫溶血试验和LT基因DNA—DNA分子杂交试验。为了解ETEC质粒携带情况与其平板免疫溶血试验结果的关系,我们对本省腹泻病人粪便分离得到的33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7-2011年上海市青浦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的发生、病原构成、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7-2011年12月期间青浦区监测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7268份,对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腹泻病患者,采集肛拭子标本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在以下5种培养基(双洗碱性蛋白胨水、WS琼脂、麦康凯琼脂(MAC)和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钠(XLD)、山梨醇麦康凯琼脂)中作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以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疑似0157的检验。结果在7268份标本中,共分离到83株菌,检出率为1.14%。其中副溶血弧菌位居阳性检出菌的首位,占86.75%(72/83);志贺菌和沙门菌分别占7.23%(6/83)和6.02%(5/83)。将每年的阳性监测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43,P〈0.01)。结论青浦区感染性腹泻病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腹泻病原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对分离的腹泻病原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K—B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461株分离的腹泻病原菌中有9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12.6%;阳性菌不仅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高,对其他抗生素也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美洛培南敏感。结论 腹泻病原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较高,阳性菌呈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闽东农村腹泻病原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索闽东农村腹泻病原的现状,了解感染性腹泻的菌群分布与变迁。方法:收集临床门诊急性腹泻患者909例的粪便标本,进行ETEC,EPEC,EIEC,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非O1群弧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的常规分离鉴定,LT,ST应用平板免疫溶血实验和乳鼠灌胃实验检测。结果:检出致泻菌416株,检出阳性率45.76%,其中ETEC133株(14.63%)占病原谱之首,志贺氏菌118株(12.98%)次之,其他依次为EPEC,EIEC,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亲水性气单胞菌,非O1群弧菌,耶氏菌,发现混合感染患者52例。结论:闽东农村引起腹泻的病原菌谱广泛,菌群型分布复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了解山东东营胜利油田地区重点人群腹泻病原谱,获取该油区重点人群腹泻病流行病学数据,为临床用药和疾病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油区腹泻粪便标本,提取标本中的细菌DNA,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检测。芯片检测结果以PCR方法进行验证。用SPSS对腹泻感染率进行地区、年龄、性别因素分析。[结果]腹泻致病菌阳性24份,总阳性率为70.58%。检出腹泻致病菌8种,其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阳性5份,阳性率14.70%;小肠结肠炎耶氏杆菌阳性4份,阳性率11.76%;空肠弯曲菌阳性4份,阳性率11.76%。各因素的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胜利油区腹泻病原谱分布较广,基地和外围感染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肠道病原菌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北京市西城区感染性腹泻发病情况,分析主要病原菌种类变化及耐药趋势,为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87-2008、WS 271-2007、WS 289-2008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的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监测结果显示,8—10月份为腹泻病高发期,308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9株,检出阳性率为12.66%。以弧菌属为优势菌群,其次为沙门菌和志贺菌,志贺菌以宋内血清型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各菌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病原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较普遍,但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较敏感。结论该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并且有年龄、季节的分布特点,有些流行菌型也出现明显变化,应加强日常监测,并根据病原菌的菌型变化和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日照市儿童腹泻的流行规律,探讨腹泻与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7~2009年在日照市县级以上医院就诊的997例5岁以下感染性腹泻患儿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测997例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353例,阳性率为35.41%。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男性为35.27%,女性为35.61%(P〉0.05);〈6个月的为20.69%,6个月至2岁的为48.11%,〉2岁的为10.16%(P〈0.01);2007年为36.71%,2008年为34.31%,2009年为35.05%(P〉0.05);流行高峰期为53.10%,散发期为13.81%(P〈0.01);1年内有轮状病毒口服液免疫史者为8.89%,无免疫史者为28.98%(P〈0.01);脱水者为35.76%,未脱水者为33.87%(P〉0.05);水样大便为71.74%,蛋花样大便为76.24%,稀糊状大便为49.24%,带少许黏液大便为14.81%(P〈0.01);发热的为37.85%,体温正常者为30.00%(P〈0.01)。[结论]轮状病毒是日照市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7.
18.
A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to survey the possible presence of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 in the stools of diarrheal chicks.We analyzed two outbreaks of diarrhea in broiler chicks at two independent farms in the Philippines, from which no pathogens other than Escherichia coli were found. In one outbreak at Farm # 1, all 42 isolates produced heat-labile enterotoxin (LT), with 3 of these isolates also producing heat-stable enterotoxin (ST). The 0 serotypes of 15 strains tested randomly could not be identified as any known serotype (0-antigen; 1–170). In another outbreak at Farm #2, 7 out of 52 isolates produced only LT, their subtypes being identified as O-149 or O-8, common serotypes in pig ETEC. Strains from Farm #1 did not produce any pili usually found in human ETEC. We believe this to be the first isolation of ETEC from diarrheal chicks.Corresponding autho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临床医院开展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人群监测,探讨公共卫生实验室对临床实验室需求的直接技术指导的实践模式。方法 设立哨点医院,以标准化方法筛选和鉴定DEC菌型;构建DEC流行特征基线;对疑似暴发病例开展基于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2-2013年选择上海地区4家哨点医院检测7 204份腹泻标本确认的712例DEC感染病例,阳性率为9.9%。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感染351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感染292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感染32例;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EHEC)感染6例;DEC混合感染31例。EPEC感染以1~5岁儿童最多见,菌型均为aEPEC;ETEC流行峰值在8月,阳性率>20%,感染病例2012年聚集于1~28日龄和2013年的20~60岁人群(P< 0.05),菌型以耐热肠毒素(ST)型最多(59.6%),其次为不耐热肠毒素(LT)型(27.8%)和ST/LT型(12.6%);2013年儿童感染EIEC病例明显增加(P< 0.01);未监测到EHEC O157 : H7,但确认2例EHEC O26 : H11(eae-hlyA-stx1a)儿童病例;调查确认2012年上海地区15例新生儿ETEC聚集性感染病例与四川省自贡市新生儿病例属于同一克隆(STh-CS21-CFA/I-ClyA-EatA-ST2332- SHNL0005)。结论 上海地区DEC型谱特征已发生改变,ETEC对新生儿院内感染和食源性感染性腹泻构成潜在暴发风险,需加强实验室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丰台区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病原谱和流行特征,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1年4-12月丰台区4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675份,按照WS287-2008、WS/T9-1996、GB17012-1997和WS289-2008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非O1、O139群霍乱弧菌4种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并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从收集到的675份标本中共分离到196株致病菌,阳性率为29.04%。阳性菌中居首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占40.31%(39/196),其次为志贺菌,占18.37%(36/196)。检出的志贺菌以宋内志贺菌为优势血清型。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丰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有针对性的主动加强监测,尤其是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