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研究清热凉血法治疗血热妄行型过敏性紫癜的配伍关系及其机理.实验分为犀角地黄汤加味全方组、清热凉血活血组、清热凉血止血组和清热凉血组,采用耳肿胀、足肿胀及腹腔渗出等抗炎实验,比较各组抗炎作用强度.结果:各配伍组对各种炎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推测本实验的各个配伍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组胺、5-HT以及PGE的释放和抑制补体系统的激活,从而达到抑制毛细血管扩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渗出和水肿的作用.清热凉血药对抗炎起主要作用,但配伍活血止血药后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
消风散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证明 ,消风散对过敏介质组织胺、慢反应物质引起的豚鼠离体肠管蠕动增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可抑制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拆方研究证明 ,上述作用以消风散原方、疏风药和疏风加祛湿药作用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凉血清营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凉血清营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天花粉蛋白所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及大鼠同种异体被动超敏反应(PCA)观察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用化合物48/80所致小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及大鼠颅骨肥大细胞模型观察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用组织胺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试验观察对组织胺的直接对抗作用.结果:凉血清营颗粒能一定程度拮抗天花粉蛋白所致小鼠过敏性休克及大鼠PCA,并能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及天花粉蛋白所致腹腔或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还能明显对抗组织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结论:凉血清营颗粒具有显著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此作用可能是其能抑制IgE生成、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直接拮抗组织胺作用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4.
泻肺平喘灵颗粒抗过敏及解痉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泻肺平喘灵颗粒对大鼠、豚鼠抗过敏及解痘平喘的作用,从而探讨该药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①天花粉蛋白抗血清致敏大鼠,以异丙肾上腺素作对照,观察泻肺平喘灵颗粒不同剂量对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的影响;②组织胺致豚鼠支气管、回肠、气管痉挛,以氨荼碱、苯海拉明作对照,观察泻肺平喘灵颗粒各刺量对豚鼠支气管痉挛、离体回肠收缩、离体气管收缩的影响.结果:泻肺平喘灵颗粒高、中剂量均能显著抑制天花粉引起的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P<0.001~0.01);明显抑制组织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P<0.001~0.05)、离体回肠收缩((P<0.05)及离体气管收缩(P<0.01~0.05).结论:泻肺平喘灵颗粒可抑制过敏原诱发肥大细胞过敏介质的释放,还可阻抑过敏介质引起的空肠回缩及气管痉挛,提示该药可从哮喘的两个病理环节加以阻断.  相似文献   

5.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拆方抗过敏反应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建  刘敏  王梅  赵国臣 《吉林中医药》2007,27(11):55-56
目的:探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的配伍规律及其抗过敏反应的机制。方法:将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拆为解表散邪组、清热利湿组及调和营卫组。进行拆方实验,观察其对右旋糖酐致小鼠全身瘙痒实验、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及致敏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清热利湿组在3个实验中都不同程度地优于解表散邪组、调和营卫组。说明清热利湿药物在方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提示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湿热毒邪蕴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防风、刺蒺藜单用及二药合用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同种PCA反应模型、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及Schu lz-Dale反应模型进行观察。结果:防风、刺蒺藜、防刺合煎剂均可明显抑制小鼠同种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Schu lz-Dale反应。结论:防风、刺蔟藜、防刺合煎剂均有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防风与刺蔟藜合用的效应较单用为相加。  相似文献   

7.
黄芩甙、枳壳抗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慢反应物质、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反应有关,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就可以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中药黄芩甙、枳壳等有抗过敏作用,但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应用微分干涉差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黄芩甙、枳壳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为临床选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配伍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眈  陈名斌  彭睿  贺又舜 《四川中医》2008,26(11):105-107
活血化瘀是中医临床及研究工作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结合历代名方的制方用药特点,对活血化瘀方刺的制方配伍方法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发现最为常用的配伍有:配理气行气药,配补气益气药,配温经散寒药,配攻下通腑药,配补血养血药,配清热解毒、清热凉血药,配利水药,配化痰药,配止血药,配祛风除湿药.并从理论和临床角度,阐明其配伍理论及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青龙汤抗过敏作用的机理。方法 :分别用形态法和荧光法观察了小青龙汤药物血清冻干粉对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 (PMC)脱颗粒和组织胺释放的影响。结果 :给药 15min、给药 2h后制备的药物血清冻干粉对PMC脱颗粒和组织胺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二者的时效关系基本一致。结论 :小青龙汤抗过敏作用与抑制PMC释放过敏介质———组织胺有关。  相似文献   

10.
麻杏石甘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在体内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体外实验先制备麻杏石甘汤的含药血清,然后将其加入致敏的RBL-2H3细胞中,观察麻杏石甘汤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及其他炎性物质的影响。结果:麻杏石甘汤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因子4。结论:麻杏石甘汤的抗过敏作用与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炎性物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凉血消斑汤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理有两种可能:①速发型变态反应;②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凉血消斑汤是著名老中医段富津教授用以治疗血热风毒型紫癜的检方,据临床对45例患者观察,疗效为97.8%。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该方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明显抑制作用,实验对照组脱颗粒细胞数为83.5%,而用药组则为22.8%,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与正常对照组19.17%接近(P>0.  相似文献   

12.
五味子多糖抗变态反应活性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未脱蛋白和脱蛋白五味子多糖组的药理活性的抗变态反应活性和多糖组成,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Finigen Trace DSQ GC-MS(TR-5MS柱)对五味子粗多糖进行单糖组成测定,通过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小鼠PCA实验)和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观察五味子多糖的抗变态反应药理作用.结果 五味子粗多糖主要是由D-葡萄糖、D-半乳糖及D-半乳糖醛酸组成,其具有稳定肥大细胞、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其中未脱蛋白部位较脱蛋白部位活性更强.结论 五味子多糖提取物具有抗Ⅰ型变态反应的功效,并且未脱蛋白部位较脱蛋白部位抗变态反应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清热解毒药临证应用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清热解毒药药理作用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清热解毒药是以调整机体功能为主,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药物,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实验表明:大部分的清热解毒药在体外均未被证明有较强的抗病原体作用,而只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其抑菌谱与抑菌  相似文献   

14.
凉血清营颗粒的抗菌、解热、泻下和止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凉血清营颗粒与其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炎性疾病相关的作用,如抗菌、解热、泻下、止痒等.方法:抗菌试验用体外试管法,解热试验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法,泻下试验直接观察小鼠排便情况,止痒试验应用化合物48/80导致小鼠抓搔反应.结果:凉血清营颗粒体外抗菌作用以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为敏感;凉血清营颗粒能明显抑制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其对小鼠的泻下作用呈明显的个体差异,凉血清营颗粒还能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所小鼠抓搔反应.结论:凉血清营颗粒有明显抗菌、解热、泻下和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热化瘀药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颖 《国医论坛》1999,14(5):19-20
药对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其中的清热化瘀药对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从清热化瘀药对的源流,机理,组成,应用等方面对其作出分析,清热化瘀药对针对热与瘀两个致病因素,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协同作用。其配伍形式有同类增效及异类增效两种,以活血药及清热药为主,涉及其他类药物。清热化瘀药对不仅在清热凉血及活血化瘀方中应用,而且在清脏腑热,清虚热,理气乃至温通的方剂中都有应用,体现了中医灵活思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CGA-BSA致豚鼠过敏反应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人工合成绿原酸全抗原(CGA-BSA)的过敏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隔日致敏法建立CGA-BSA致豚鼠过敏休克模型并制备抗血清和备检组织样品;HE染色观察致敏豚鼠肺、气管和肝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被动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观察CGA-BSA的免疫原性,并进一步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过敏豚鼠血清中组胺和IgE的含量.结果:成功制作CGA-BSA致豚鼠过敏休克模型,并观察到敛敏豚鼠组织的炎性病变;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中CGA-BSA组致敏豚鼠血清发生阳性反应,脱颗粒率为(63.58±10.23)%;CGA-BSA组豚鼠激发后血清中IgE和组胺显著升高.结论:人工合成的CGA-BSA具有致豚鼠过敏作用,其过敏机制属于I型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三、抗过敏介质剂:变态反应的病理炎症变化主要是由过敏介质或生物活性淋巴因子引起的,如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和慢反应物质等。这些活性介质能引起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渗出、组织的坏死和增生等,因而发生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形成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这些活性物质作用的部位和强度不同,其所导致的病变性质和临床表现也就不同,如作用于皮肤,则引起荨麻疹;作用于呼吸道,则出现支气管哮喘;作用于血管,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青龙汤抗过敏作用的机理。方法 分别形态法和荧光法观察了小青龙汤药物血清冻干粉对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PMC)脱颗粒和组织胺释放的影响。结果 给药15min、给药2h后制备的药物血清冻干粉对PMC脱颗粒和组织胺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二者的时效关系基本一致。结论 小青龙汤抗过敏作用与抑制PMC释放过敏介质-组织胺有关。  相似文献   

19.
抗炎颗粒及夏治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京霞  许家鸾  苗青 《中成药》2005,27(11):I0004-I0005
抗炎颗粒和夏治颗粒均为我院的中药制剂,抗炎颗粒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利湿止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异位性皮炎,湿疹、药物等过敏性皮炎;夏治颗粒具有清热健脾化湿,用于脾气虚性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清热毒方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模型雌鼠于诱导后第4周,随机分为补肾清热毒方组、强的松组、模型组及未诱导的正常对照组,用药8周后处死,观察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血肌酐、尿素氮、血脂及肾脏病理改变等指标.结果:经补肾清热毒方和强的松治疗后,尿蛋白浓度、抗dsDNA抗体、血肌酐、尿素氮均有降低(P<0.05或P<0.01),白蛋白升高(P<0.05),而补肾清热毒方尚有降低胆固醇作用(P<0.05),两药对系膜细胞增生及间质炎细胞浸润有减轻作用(P<0.05).结论:补肾清热毒方对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