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歼击机座舱噪声对飞行员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定量地描述飞机噪声对飞行员听力损伤程度,测量了歼击机座舱内的噪声,均在110dBA左右,研究了飞机噪声引起的暂时性听力阈移(TTS),发现TTS2下降明显,有的频率高达13dB。其恢复过程的特点是低频和语频部分较快,而高频部分较慢,检查了166名歼击机飞行员的听力,有轻度以上高频听力损失者达53.6%,而且是随着飞行时间增加而加重的。由此说明飞机座舱噪声可以引起飞行员的永久性听力阈值,其损伤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歼击机噪声对人听力及工效的影响.方法 ①检查103名歼击机飞行员和62名地勤人员的听力.②测试18名歼-8D飞行员在飞机噪声暴露前、噪声暴露(40 min)后0.5 h、1.5 h和15 h的听力.③用汉语话音短语作为工效学指标,测试30名受试者在3种条件下,识听56个歼击机座舱显示信息汉语话音短语的成绩.结果①103名飞行员中,50名有高频听力损失(占48.5%),16名有语频听力损失(占15.5%);62名地勤人员中,43名有高频听力损失(占69.4%),13名有语频听力损失(占21.0%).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V”型凹陷在6000 Hz.②飞机噪声对飞行员的暂时性听阈偏移有明显作用,噪声暴露后1.5 h,飞行员的暂时性听阈偏移有恢复的趋势,噪声暴露后15 h,飞行员的暂时性听阈偏移已有很大程度的恢复,但大部分频率的听力还未恢复至噪声暴露前水平.③30名受试者在3种条件下识听56个汉语话音短语的成绩:安静环境中佩戴无源耳罩最高,模拟飞机噪声环境中佩戴无源耳罩最低,模拟飞机噪声环境中佩戴有源耳罩居中,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歼击机噪声大,能引起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听力损伤,并导致工作绩效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西飞公司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及损伤情况,为噪声作业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飞公司1197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一般情况、内科检查、心电图检查、听力检查、化验等,按照GB16152-1996《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诊断。结果:听力损失率为43.52%;听力损伤率为1.92%。结论:航空制造业噪声危害严重,应该加强噪声治理及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分析噪声对飞行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1724名有噪声接触史的飞行人员,飞行时间3~11560h,设为接触组,另选取1658名健康体检且无噪声作业史的地方人员设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听力、血压、心电图、内科及耳鼻喉科等常规检查,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接触组的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9.6%,与对照组(3.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听力损伤检出率与飞行时间有关;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14.0%)显著高于对照组(5.5%,P<0.01),高血压检出率(24.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3.5%,P<0.01);接触组有54.5%的飞行人员出现耳鸣、头晕、失眠等神经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21.0%,P<0.01).结论 噪声对飞行人员最明显的危害为听觉系统损害,听力损伤检出率随飞行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噪声同时可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应把听力、血压、心电图和神经系统检查作为飞行人员必检项目,对其进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5.
向华  王纯巍  杨忠 《武警医学》2014,(5):462-464,467
目的 了解噪声对飞行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以便及早发现听力损失,为空军卫生勤务保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纯音听力计和耳声发射测试仪,对30名低年龄段飞行员、7名高年龄段飞行员及30名健康青年分别进行纯音听阈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结果 飞行员听力损失主要在3 ~8 kHz,可以出现单耳高频听力损失.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出现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低年龄段飞行员和健康青年两组受试者0.5~8 kHz平均纯音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飞行员1 kHz和6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低于健康青年,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t =2.41,P<0.05).低年龄段飞行人员2、3、4、8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与健康青年类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军事飞行员高频纯音听阈异常率(13.3%)和健康青年(6.7%)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飞行人员高频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异常率(33.3%)高于健康青年(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10,P<0.05).结论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受噪声的影响较纯音听阈敏感,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可早期发现飞行员的噪声性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无自觉听力减退症状的飞行员进行听力学检查,以期发现飞行员的早期噪声性听力损伤,从而加强防护措施。方法采用纯音测听观察无听力减退症状飞行员的纯音听阈。(0.25kHz、0.5kHz、1kHz、2kHz、3kHz、4kHz、6kHz、8kHz)结果与听力正常且无噪声暴露史的对照组(60例120耳)相比,飞行员组(60例120耳)各频率的平均纯音听阈提高10dB以上,以4kHz听力损伤尤为明显(P〈0.01)。结论无自觉听力减退的飞行员存在早期噪声性听力损伤,早期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飞机座舱噪声与飞行学员听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弄清教练机座舱噪声与飞行学员听力的关系,笔者对初教-6和歼教-5飞机飞行中座舱内的噪声和飞行学员飞行前的基础听力,以及在这两种飞机上各飞行一年后的听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飞机座舱噪声都在98dB(A)左右,学员在其中各飞行一年后,听力无明显变化。原有轻度甚至中度高额听力损失的学员,飞行两年后高频听力未见恶亿。这项结果为“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听力标准”中放宽高频部分的听力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噪声是海军舰艇环境中主要有害因素之一。航母飞行甲板最大噪声可达150dB,两栖攻击舰甲板的噪声可达96dB,这都大大高出了美海军84dB的噪声暴露标准。听力问题在海军人员中广泛存在。1995年,经对美军大西洋舰队人员的12492份听力敏度图调查发现,听阈偏移的发生率为29.0%,由此可见一斑。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不仅影响舰员的作战能力和身心健康,还会导致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外军十分重视海军人员噪声防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轶 《民航医学》2006,16(4):14-14
飞行员常常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这种级别的噪音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实际后果尚未证实。我们根据驾龄和机种建立飞行员的听力曲线,并寻找飞行人群中除噪声以外的其它致聋危险因素。我们在每年一度的体检期间对521名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法国空军飞行员进行了检查。对飞行员进行一个标准问卷的调查,并收集飞行员双耳音调听力敏度图的数据。根据年龄和飞行机种的不同分组比较听力水平。在飞行员的听力敏度图中可以发现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在本质上届于高频率的6kHz处图像被标出了一个凹槽。值得关注的是左耳的听力衷现普遍低于右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飞行员的听力损失状况,探讨飞行对飞行员听觉功能的影响. 方法 飞行员116名,男性,年龄23~56岁,飞行时间120~6000 h.根据年龄分为4组:飞行员A组61名,年龄23~29岁,平均(24.6±1.7)岁,飞行时间(354.0±200.8)h;飞行员B组20名,年龄30~39岁,平均(34.1±2.6)岁,飞行时间(1866.3±785.9)h;飞行员C组28名,年龄40~49岁,平均(44.0±2.4)岁,飞行时间(2913.6±1085.6)h;飞行员D组7名,年龄50~56岁,平均(52.6±1.9)岁,飞行时间(4528.6±799.4)h.同时选择同年龄的无噪声暴露史的74名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照A组17名;对照B组21名;对照C组24名;对照D组12名.对受试者进行纯音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检测. 结果 ①飞行员的听力损失主要发生在3000~8000 Hz;飞行员A组和B组中,单耳高频听力损失率高于双耳;随着年龄和飞行时间的增加,飞行员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率逐渐增加,在飞行员C组中,单耳和双耳听力损失率相近;在飞行员D组中,单耳高频听力损失率为14.30%,双耳达85.70%.②飞行员组表现为以6000 Hz为中心的听力曲线切迹,在6000 Hz处听力最先下降且最显著;对照A组、B组、C组各频率听阈都在正常范围;对照D组为坡型听力曲线,在8000 Hz处听力下降最显著.③飞行员A组与对照A组纯音听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飞行员B组听阈值在4000、6000、8000 Hz频率处高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3.428,P<0.05);飞行员C组听阈值在2000、3000、4000、6000、8000 Hz频率处高于对照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0~5.524,P<0.05);飞行员D组听阈值在500、1000、2000、3000、4000、6000 Hz频率处高于对照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4.121,P<0.05).④飞行员组DPOAE引出率在3000、4000、6000 Hz频率处低于对照组;随着年龄和飞行时间的增加,DPOAE引出率逐渐下降;DPOAE引出率6000 Hz处低于4000 Hz处,4000 Hz处低于3000 Hz处. 结论 长时间的飞行可损伤飞行员的听觉功能,听力损失以6000 Hz发生最早且最显著;DPOAE监测噪声性听力损失更敏感;人耳对噪声的易感性存在着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1.
西航公司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及损失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西航公司噪声作业工人吸力损伤及损伤情况,为噪声作业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1998年3月~12月间,按照GB16152-1996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西航集团公司噪声超过90dB的作业现场及312名工人进行听力损伤、损失调查。结果:听力损失及损伤80人,占被调查兴数的25.6%;自觉耳鸣、耳痛、耳聋等听觉系统症状者117人,占总检人数的37.5%;锻工、钣金产生的脉冲噪声对  相似文献   

12.
YN—5飞机座舱为无防噪声环境。为了弄清YN—5座舱内的噪声强度与飞行人员听力的关系,我们在中国民用航空医学研究室的帮助下,对两驾YN—5飞机座舱内的噪声进行了实地监测,对60名飞行人员的听力进行了电测听检查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目的是调查职业噪声暴露对听觉的影响和确定噪声引起飞行人员听力损失(NIHL)的个人因素。这项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的研究是在韩国一个大城市255名全日制高噪声暴露男性工作人员中进行的。应用了四种测量:①自填职业听力问卷调查;②血压;③听力学评价(耳镜检查和纯音听力测定);④工作人员平时工作所在场所噪声水平。初步结果表明普通航空港工作人员表现一种特异的6kHz处有急降的两侧噪声  相似文献   

14.
飞行学员的医学选拔是由专业医务人员按照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实施的全面医学检查,旨在通过科学的选拔手段从地方招收飞行员.飞行员是一类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是空军战斗力的主体,经常暴露于高空缺氧、加速度、气压改变、噪音、振动等特殊环境中.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性能战斗机及航天设备的精密化,尤其现代高性能战斗机各种飞行数据的显示多使用荧光屏,造成飞行员日趋复杂的工作环境对视觉功能的影响与其视觉功能的保持成为飞行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之一[1].在长时间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中,飞行员的瞬目运动会减少,加速了眼球表面的泪液蒸发,易造成干眼[2].针对这一问题,美军在招飞医学标准中制定了干眼症的选拔标准及特许飞行标准.然而,我军在招飞医学标准中并未制定相关内容.笔者就干眼症与飞行,以及美军关于干眼症的选拔标准等进行综述,并对干眼症纳入我军招飞医学标准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远洋测量船噪声强度对作业人员听力的影响。方法对远洋测量船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对l663名接触噪声人员的听力进行分析,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测量船作业环境共测96个噪声作业点,噪声强度为52.0~102.5dB(A),其中有32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33.3%;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发生率为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P〈0.01);听力损伤程度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加重,特别是工龄在10年以上的更明显。结论远洋测量船作业人员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可有一定程度的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飞行人员体检鉴定中纯音听阈测试、耳语与飞行噪声下的实测听力等检测手段的关联和意义,探讨民航飞行人员体检听力标准放宽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民航飞行人员体检标准(GB16408.1-1996)第4.13.1.1和4.13.1.2规定,将1997年度华北地区飞行人员中15例听力低于标准,经空中实测后放飞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实测表明15名飞行人员在飞机驾驶舱噪声环境中,能胜任飞行工作,空地联络及机组之间通信正常,经体检鉴定部门放飞后无一例因听力原因影响飞行联络和操作。结论纯音电测听与空中言语对话存在差异,在保证飞行安全、维护飞行人员健康的前提下,应适当放宽标准,完善检测手段,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基础改装合格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飞行前的健康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适应空军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一些低机种飞行员将改装为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1,2 ] 。这些飞行员经过改装体检、飞行理论学习和模拟飞行改装 ,已准备进入实际飞行训练。为了保障飞行安全 ,我们对某部基础改装完成的飞行员进行实际飞行前的健康调查 ,结果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某部驾驶高性能战斗机的飞行员 ,男性 ,平均年龄 31.9岁 ,原机种平均飞行时间 1180h。2 .方法 :空军体检队组织空军总医院有关专家对该部队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采取追踪病史、系统检查和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医学评价。(1)追踪病史 :通过对飞行员的询…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前庭训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前庭适应性训练是飞行职业训练的一部分,它对提高飞行质量,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分析了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前庭训练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健康疗养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34人,平均年龄34岁,平均总飞行时间1463h,现机种平均飞行时间284h。拟改装高性能战斗机的歼-7飞行员33人,平均年龄30岁,平均总飞行时间  相似文献   

19.
噪声性耳聋是一种职业病 ,防治噪声对人类机体的损害是预防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船舶噪声污染也日趋严重。而各种防护措施没有得到完善 ,所以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也就增加。为了观察船舶噪声对船员听力的影响 ,笔者对 386名船员的听力损伤状况进行了调查 ,为进一步治理船舶噪声以及制定船舶噪声卫生标准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 :选择接触噪声强度在 85~ 10 0 d B的船舶机舱船员 2 0 0例 (机舱组 )及甲板船员 186例 (甲板组 )为调查对象。船上工作 3~ 32年 ,年龄 2 3~ 5 5岁 ,均为男性。检查前停止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军校学员接触军事噪声后听力损伤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军校学员发生听力损伤提供参考和建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军队院校中149名在最近一次接触军事噪声前听力正常的军校学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49名军校学员在最近一次接触军事噪声后有32名学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耳痛、耳鸣或耳闷,占比21.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打电话时长(OR =9.982,P =0.007)、累积射击次数(OR =1.061,P =0.020)是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射击时有听力保护措施(OR =7.993,P =0.025)和愿意主动采取听力保护措施(OR =6.131,P =0.004)是听力损伤的保护因素。结论 军校学员是接触军事噪声后听力损伤的重要群体,应贯彻三级预防概念,保障其听力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