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E-钙黏附分子(E-cadherin)在人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对牙齿发育的作用及意义。方法:胎龄8~34周胎儿尸体36例,取连牙胚的下颌骨,制成4 μm厚的连续石蜡切片。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β1 和E-cadherin在人牙胚中的分布。结果:TGF-β1和E-cadherin在人牙胚发育的不同时期均有表达。TGF-β1在蕾状期和帽状期的牙蕾上皮、牙板、内釉细胞和外釉细胞均呈阳性表达,钟状期在内釉细胞、釉结、中间层、牙板、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呈强阳性表达,靠近成牙本质细胞的牙乳头细胞和牙囊呈阳性表达。E-cadherin在蕾状期和帽状期的牙蕾上皮、牙板上皮、钟状早期的成釉细胞、外釉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钟状中期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外釉上皮和靠近成牙本质细胞的牙乳头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钟状晚期接近硬组织处的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上皮根鞘呈强阳性表达。结论:TGF-β1是参与牙胚细胞分化及形态发生的重要调节因子,E-cadherin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发育、分泌及矿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鼠切牙牙胚发育晚期Shh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信号分子Shh及其受体Ptc1、Ptc2在小鼠下颌切牙牙胚形态发育晚期的基因表达 ,以探讨Shh信号路径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昆明小鼠下颌切牙形态发育晚期标本 (E18.5~P 1.5 ) ,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以Shh、Ptc1、Ptc2cDNA为模板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 ,原位杂交法分析Shh、Ptc1、Ptc2mRNA在牙胚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Shh与Ptc2mRNA表达方式相近 ,在钟状期切牙唇侧的前成釉细胞和中间层细胞呈阳性表达。Ptc1mRNA在钟状期切牙唇侧的前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及成牙本质细胞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在切牙牙胚形态发育晚期 ,Shh可能通过自分泌途径和旁分泌途径 ,参与了唇侧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在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牙胚发育各阶段(蕾状期E14.5、帽状期E16.5、钟状期E18.5、钟状晚期P1及牙根形成期P7)标本,进行TRPC1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TRPC1在牙胚发育过程中呈动态时空表达。在蕾状期增厚的牙板上皮,帽状期和钟状早期的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钟状晚期的成釉细胞和前成牙本质细胞及牙根形成期的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均可见阳性信号表达,且呈增强趋势。结论 TRPC1可能是一种新的参与调控牙胚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牙齿发育矿化的跨膜信号转导分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D44在小鼠磨牙牙胚发育表达的时空顺序及分布,探讨CD44对牙齿发育的形态发生和细胞分化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D44在牙胚发育的蕾状期、帽状期、钟状形态发生期、分化期、分泌期、成熟期的表达.结果:在牙胚发育的蕾状期、帽状期,CD44在口腔上皮、牙板上皮、成釉器、牙乳头、牙囊呈弱阳性表达或无表达.在钟状期CD44在口腔上皮、牙板上皮强阳性表达;外釉上皮、星网状层、成牙本质细胞弱阳性表达;分泌期的成釉细胞和牙囊阳性表达.钟状分化期、分泌期、成熟期,中间层细胞CD44强阳性表达.结论:CD44参与牙齿形态发生及细胞分化,推测其在釉质矿化以及牙根和牙周组织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牙胚发育钟状期时Frizzled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Wnt/Frizzled信号分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胚胎17 d和19 d的胎鼠,另取生后2 d的幼鼠,分别制作下颌第1磨牙的切片,运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Frizzled蛋白的阳性分布部位,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胚胎17 d时Frizzled蛋白在成釉器的内、外釉上皮有弱阳性分布,胚胎19 d时在前成釉细胞和前成牙本质细胞的顶端有Frizzled蛋白的阳性表达,生后2 d的标本上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顶端Frizzled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Wnt/Frizzled信号分子参与了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釉蛋白在大鼠牙胚釉质发育中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釉蛋白(enamelin,En)在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出生后第1,3,7,10,14天SD大鼠第一磨牙牙胚中釉蛋白的表达特征.结果:大鼠出生后第1~14天釉蛋白在成釉细胞中的表达随细胞的分化、基质分泌而变化.釉蛋白在出生后第1天的成釉器前成釉细胞中表达为阴性,但在沿牙尖斜面的进入分泌期成釉细胞中表达阳性;在出生后3天的分泌期成釉细胞胞浆中表达阳性,在刚分泌形成的釉牙本质界呈强阳性表达;在出生后第7天的分泌期成釉细胞胞浆中表达阳性,在未矿化完全的釉质基质中为强阳性表达,且釉蛋白随矿化的程度不同而表达强弱不同;在出生后第10天的大鼠牙胚中釉蛋白仅在成熟期成釉细胞中有较弱的阳性表达,在矿化变薄的剩余釉质基质中仍有阳性表达;在出生后第14天的大鼠牙胚中,釉蛋白表达阴性.结论:釉蛋白由成釉细胞分泌,最初分布于釉牙本质界,位于发育中的釉质全层,随釉质成熟而逐渐减少,至釉质完全形成后而表达停止,提示釉蛋白在釉质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判断sonic hedgehog(Shh)基因及其受体patched(Ptc)是否在小鼠牙胚钟状晚期有表达.方法:用RT-PCR法研究Shh及其受体Ptc在小鼠牙胚钟状晚期的表达.设计Shh及其受体Ptc的PCR引物;选取新生鼠第1天(P1)、第3天(P3)、第7天(P7)的牙胚为研究对象,提取总RNA.两步法进行RT-PCR反应,10 g*L-1琼脂糖电泳观察.结果:出生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小鼠牙胚RT-PCR产物可见Shh、 Ptc条带.结论:Shh及其受体Ptc在小鼠牙胚钟状晚期有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极性相关蛋白CDC42和PAR3在小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胚发育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13.5、14.5、16.5和18.5d(E13.5、E14.5、E16.5和E18.5)的小鼠胚胎以及出生后1和5d(PN1和PN5)的小鼠,分离头部,固定、脱钙、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牙胚的组织形态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DC42及PAR3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观察,E13.5~E18.5分别为小鼠牙胚发育的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早期和钟状晚期,PN1小鼠的牙胚中可见分化成熟的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PN5小鼠牙胚可见牙冠部发育完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C42在E13.5、E14.5和E16.5小鼠牙胚中有广泛表达,在E18.5小鼠牙胚中表达较E13.5、E14.5和E16.5减少,在PN1和PN5小鼠牙胚中主要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的分泌端;PAR3弱表达于E13.5和E14.5小鼠牙胚,在E16.5和E18.5小鼠牙胚上皮处表达明显增强,在PN1和PN5小鼠牙胚中表达较E18.5减弱。结论:CDC42和PAR3参与小鼠牙发育的过程,在牙胚发育早期可能参与小鼠牙胚的增殖及迁移,在牙胚发育晚期可能参与了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的分化,尤其在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极性的形成与维持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牙发育各阶段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牙发育各阶段中的表达,探讨其作用及意义。方法:以胎龄8~34周人胎儿牙胚、出生1~22 d乳鼠和出生6周~5个月犬牙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性观察bFGF发育各阶段的表达强度。结果:bFGF在牙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表达。胎儿蕾状期和帽状牙蕾上皮、牙板、成釉器、内外釉上皮bFGF呈阳性表达,钟状期内釉细胞、中间层、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呈强阳性,牙乳头及牙囊bFGF呈阳性表达。乳牙萌出前、萌出期的生后乳鼠和生后6周犬牙,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上皮根鞘、牙囊bFGF呈强阳性。犬恒乳牙替换期牙根、牙周膜及靠近牙周膜的成骨细胞bFGF呈阳性表达。结论:bFGF是牙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参与牙胚细胞分化和形态发生、萌出及恒乳牙替换各阶段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β-catenin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冠形成的表达,探讨其在小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孕11天(E11.5)、孕13.5天(E13.5)、孕14.5天(E14.5)、孕16.5天(E16.5)、孕18.5天(E18.5)的ICR胎鼠及出生后24h、出生后3天及出生后7天(PN0、PN3、PN7)的小鼠,常规组织学处理并制备下颌第一磨牙冠状或矢状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法检测β-catenin在下颌第一磨牙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早期发育不同阶段呈现特异性的表达模式。在E11.5,上皮层可检测到β-catenin的表达;在E13.5,β-catenin的表达集中在向下方间充质凹陷的牙蕾上皮;在E14.5,在内釉上皮层及釉结节可以检测到β-catenin的强阳性表达;在E16.5、E18.5,在内外釉上皮、第二釉结节及邻近上皮的成牙本质细胞层可检测到β-catenin的表达。从出生后开始,在冠方的成牙本质细胞层、成釉细胞层,以及根方邻近上皮根鞘和上皮隔的牙乳头中的成牙本质细胞层内,可观察到β-catnein的阳性表达。结论 在牙胚发育过程中,β-catenin在牙源性上皮、釉结节及成牙本质细胞、成釉细胞中强表达,与牙冠形态发育及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Cav 1.2羧基末端水解片段在SD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早期的表达,探讨其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磨牙牙胚各发育阶段标本(胚胎14.5、16.5、18.5d及出生后1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Cav 1.2羧基末端水解片段在牙胚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Cav 1.2羧基末端水解片段在牙胚发育早期的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各异,P1钟状晚期在牙尖部位的成牙本质细胞呈强阳性表达,由牙尖部向根方阳性逐渐减弱。结论 Cav 1.2羧基末端水解片段在牙胚发育过程中呈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推测它可能与牙胚的发育及细胞的分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人牙胚发育的体外器官培养模型。方法 将3.5个月胎龄人胚胎的乳牙牙胚置于微孔滤膜上利用BGJb培养基培养,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 人乳牙牙胚在体外培养期间继续发育,牙齿形成细胞(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程度进—步提高。结论 这种培养条件可以保持人牙胚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转录因子FoxO3a在小鼠牙胚发育中的表达特点及分布情况,探讨其在小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出生0 d和3 d的昆明小鼠各3只,处死解剖下颌骨,放于新鲜配置的10%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过夜,制备小鼠牙胚0d和3d的组织标本,常规石蜡包埋,近远中向5μm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检测FoxO3 a在小鼠不同时期的牙胚表达情况和分布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FoxO3 a在小鼠不同时期的牙胚发育中的分布存在差异,FoxO3a在0d小鼠牙胚中,成牙本质细胞成阴性表达,在3d小鼠牙胚中成牙本质细胞成阳性表达。结论观察FoxO3a在小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以及表达的变化,提示FoxO3a可能参与牙本质的形成和矿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氟区和非高氟区人牙胚成釉细胞形态变化及凋亡相关基因bc l-2及bax的表达。方法经知情同意在高氟区及非高氟区分别取引产胎儿牙胚设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成釉细胞中bc l-2及bax的表达,测定母体尿氟。结果试验组母体尿氟含量高于正常范围(P<0.01),成釉细胞排列不规则,高度变矮,少量细胞发生扭曲,并在细胞质内有空泡产生,TUNEL检测显示有较多凋亡细胞,与对照组相比bc l-2表达减弱,bax表达增强。结论高氟导致人牙胚成釉细胞损伤及凋亡。高氟对成釉细胞的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Bc l-2和Bax表达机制诱导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5.
RANKL在犬乳恒牙替换区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犬乳恒牙替换区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8、12、16和20周龄本地犬各1只,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犬乳恒牙替换区乳牙根吸收区和恒牙胚RANKL的表达情况.结果 RANKL的阳性信号广泛表达于犬乳恒牙替换期破牙细胞、破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牙胚钟状期颈环未分化细胞、成釉细胞及釉质基质中.结论 RANKL可能在乳恒牙替换中起重要作用,吸收牙槽骨的破骨细胞、吸收乳牙根的破牙细胞与其他细胞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乳恒牙替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Axin2、Wnt5a以及Shh基因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发育帽状期的表达,初步探讨Wnt与Shh信号通路在牙胚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小鼠下颌第一磨牙胚帽状期标本,用H-E染色组织学观察磨牙胚帽状期的特点,同时用原位杂交检测Axin2、Wnt5a以及Shh基因的表达部位及强度。结果光镜下可看到磨牙胚帽状期的典型釉结节,周围牙胚间充质细胞聚集,Axin2与Shh基因主要表达于釉结节,而Wnt5a基因主要表达于牙胚间充质。结论经典和非经典的Wnt信号系统以及Shh信号系统在牙胚发育帽状期有各自的表达特点,提示它们可能在牙胚形态发生的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随着大鼠牙胚的发育,釉原蛋白(Am)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方法:以重组、纯化的大鼠釉原蛋白为抗原。混入完全/不完全弗氏佐剂,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用双向免疫扩散法到抗体效价,将获得的多克隆抗血清经硫酸胺初步纯化后,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牙胚Am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结果:Western blot显示:在大鼠牙胚组织总蛋白中有特异性表达,而在肝、脑、肾组织中没有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在成釉细胞和发育早期的釉基质中有Am的表达,而在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熟牙釉质、牙本质中无表达。结论:釉原蛋白的表达具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依赖性,在牙胚发育早期高表达而在发育后期和已矿化期表达低或无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牙胚中间层细胞在釉质分泌与矿化过程中的矿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方法 取出生后1、3、5、7、9、11、13、15 d的BALB/c小鼠,HE染色法进行中间层发育情况的组织学观察,选择出生后7 d和13 d标本免疫组化检测TNSALP、E-cad、OC、BSP、OPN、FM、BGN、DCN在中间层和成釉细胞的表达.结果 在釉质形成的阶段,TNSALP、E-cad、OC、BSP、OPN、DMP1和FM在中间层和成釉细胞中有阳性表达,TNSALP、E-cad在中间层的阳性表达先于成釉细胞,随分泌过程阳性表达由中间层转移到成釉细胞;BSP、OPN、DMP1和FM在中间层和成釉细胞阳性表达仅见于成釉细胞分泌的后期,分泌早期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中间层对成釉细胞的分泌功能发挥起支持或诱导作用,中间层细胞与成釉细胞的上皮间矿化相关分子的表达对成釉细胞的分泌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Notch1受体和EGFR在颌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Notch1信号途径和EGFR在颌骨成釉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9例颌骨成釉细胞瘤和5例人牙胚组织标本中Notch1受体和EGFR的表达。结果在牙胚组织中,Notch1受体和EGFR表达于牙源性上皮。所有颌骨成釉细胞瘤标本中均有Notch1受体和EGFR的表达,阳性染色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高表达的Notch1受体主要分布在外周柱状或立方状肿瘤细胞中,而在中央星网状细胞中Notch1受体低表达。EGFR的表达与Notch1非常相似。结论 Notch1受体和EGFR在牙胚和颌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其表达方式提示Notch1和EGFR在颌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中起作用,且两条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存在着"串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釉质发育中釉器细胞的形态分化与其功能分化的关系,研究成熟期成釉细胞的SA部与RA部的形态在功能上的意义。方法:采用大鼠进行心脏灌流固定、Epon、GMA树脂包埋,半薄切片技术,后进行甲苯氨蓝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切牙发育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牙釉质蛋白的分布规律。结果:大鼠的牙胚发育分为增殖期、分化期、成熟期。在成熟期成釉细胞呈特异的周期性变化,即SA部和RA部交替出现。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在釉质形成期,釉质蛋白大部分留在釉基质层,也有一部分向牙本质内扩散到牙本质、牙本质小管以及造牙本质细胞层内。结论:①大鼠切牙釉器发育的增殖期、分化期、成熟期分别与人牙的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相似。成熟期成釉细胞的RA部与无机质的注入有关系,SA部与水和蛋白质的脱去有关系。②关于牙釉质蛋白向牙本质侧的扩散,可能是起到促进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和诱导牙本质的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