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一直是世界上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炎症。然而NSAIDs又是副作用发生率最高、最严重的药物之一,长期大量服用会诱发严重的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NSAIDs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而发挥抗炎作用。现在已经知道COX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选择性抑制COX-2不但能产生强大的抗炎作用,还可消除传统的非选择性NSAIDs由于抑制COX-1而诱发的毒副作用,因此COX-2是设计新型非甾体抗炎药的靶酶,其中吡唑衍生物类COX-2抑制剂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医药工作者的瞩目,目前主要开发了1,5-二芳基吡唑类、1,3-二芳基吡唑类及稠杂环吡唑类等三类衍生物。本文作者对上述三类抑制剂的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种免疫功能紊乱的炎症性疾病及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笔者通过对FDA关于非甾类抗炎药合理应用警示声明的解读,提示注重该类药物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前言 到20世纪90年代,医学界都已认识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而发挥作用,但此类药物所具有的明显胃肠道副作用却长期困扰着医生与病人。1992年,科学研究发现环氧化酶实际上存在COX-1和COX-2两种异构体,后者是导致疼痛和炎症的主要罪魁祸首,而前者具有保护胃粘膜等正常生理功能。因此,人们开始竞相研制COX-2选择性抑  相似文献   

4.
治疗方案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心理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多种多样。当前国内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草药均不能完全控制关节破坏,而只能缓解疼痛、减轻或延缓炎症的发展。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分为四大类,即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和植物药。  相似文献   

5.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风湿性疾病的炎症反应极其复杂,包括复杂的细胞间、介质间和其他因素间的相互反应,过去一直认为NSAIDs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最近研究已明确,NSAIDs除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外,还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这一认识出发,NSAIDs与DMARDs区别更小了。 由于NSAIDs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减少前列腺素生成而发挥抗炎作用,减轻关节肿胀疼痛,与此同时,由于前列腺素的减少,致使胃酸分泌减少,胃粘膜血流量减少,胃粘膜腺苷酸环化酶合成降低,并抑制了钠泵功能,使水钠潴留,细胞肿胀,以致于造成胃粘膜损伤。老年人或原有心肾疾患病人易造成肾滤过率减少,导致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等。因此用药时间不宜太长,病情缓解后应及时减药或停用,对老年人注意剂量宜小,对原有溃疡病,心肾及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6.
很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用来治疗大量的炎症和疼痛情况,使用NSAIDs的病人有时也接受其他的药物治疗其慢性疾病,故必需了解药物与药物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适当的掌握临床上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兼具消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炎症、发热和轻、中度痛的对症治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活性,干扰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酶(prostaglandins synthetase,PGs)的生物合成,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是NSAIDs抗炎、解热、镇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性疾病,能引起关节破坏、早期致残.传统RA 治疗采用金字塔式治疗方案,在塔底先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然后逐渐进展到塔尖的所谓的控制病情药物(DMARD) .NSAIDs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和炎症,虽然起效快,但它们对疾病本身影响小,不能阻止关节破坏和器官损害进展,而且长期使用会带来许多副反应.由于认识到关节破坏出现在疾病早期以及随着对RA 的病理生理进一步认识,使得传统金字塔治疗方案被重新认识及修正,并且出现了作用于重要炎症细胞因子的药物,从而引起RA 治疗策略出现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s),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已被广泛用于解热、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由于这些药物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NSAIDs又被用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预防。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SAIDs的应用可降低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D)的危险性,目前验证其治疗AD效果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可能对NSAIDs有益于AD治疗的观点提供了新的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很多 肌肉骨骼病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A)、骨关节病(OA)和软组织风湿病。由于NSAIDS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处方药之一。全球每天约有3千万人服用NSAIDs。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门诊处方中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利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华 《重庆医学》2007,36(17):1761-1762
目的 了解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在本所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临床利用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NS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共收集2006年度门诊处方77 290张,含非甾体抗炎药物处方4 884张(占总处方的6.32%)进行分析,调查的内容包括药物在处方出现的频率DDDs及DUI,应用WHO推荐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医生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结果 2006年非甾体抗炎药共使用有15个品种,使用频率前10种的NSAIDs的DUI均<1.结论 本所门诊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合理,其中高效、长效、低毒和使用方便的非甾体抗炎药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廉且疗效确切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仍占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抗风湿药的肾脏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系指一大类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的非类固醇药物,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罗非昔布等。这类药物可减轻或控制由炎症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如关节或软组织的疼痛、肿胀和积液,但不能根本改变疾病本身的性质和进程。有报道指出,20%的血透患者和3%的急性肾衰患者与用非甾类抗炎药  相似文献   

13.
抑制核因子-κB作用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因子-κB(nucleus factor-κB,NF-κB)是1986年Sen和Baltrimore等[1]从B淋巴细胞核抽提物中发现的一种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相应序列(GGGACTTTCC)特异性结合的核蛋白因子。其在细胞生长分化与凋亡、免疫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发生、发展和多药耐药性形成等众多生物学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一直是受人们关注的药物干预靶点。现就抑制NF-κB作用的研究做以下综述。一非特异性抑制NF-κB作用的药物1抗炎剂非固醇类抗炎症药物(NSAIDs)被广泛应用于炎性疾病的治疗,一般认为其抗炎作用源于抑制氧合酶以阻止前列腺素合成。然而,Tegede…  相似文献   

14.
非甾体类消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可出现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因此防治NSAIDs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损伤已成为当今临床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NSAIDs溃疡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NSAIDs胃肠损伤的关系及特异性COX-2抑制剂研制等方面。对于NSAID溃疡的预防及治疗,前列腺素E、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等均有使用,但治疗方案还没有共识。如何选用上述药物及其疗效如何仍存在争议。以下的系统评价对NSAIDs胃肠损伤的药物防治进行了评估。可作为临床治疗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物相关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08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的6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住院前2周服药史、临床症状、出血量、出血时间及胃镜检查结果 Forrest分级做出诊断并进行治疗。依据临床用药指南治疗8周后,对其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8位药物相关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中NSAIDs 70例(64.8%)、糖皮质激素19例(17.6%)、抗菌药12例(11.1%)、抗肿瘤药7例(6.5%),A组治愈率为60.4%、B组治愈率为75%、C组治愈率为79.2%。结论 NSAIDs是引起老年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药物,阿司匹林在引起老年消化道出血中占重要因素,老年人联合应用NSAIDs(A组)更易出现消化道出血且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6.
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环氧合酶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和抗炎的功效,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以阿斯匹林为代表的NSAIDs主要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缓解较小的创伤或头痛发热引起的不适以及减轻各种炎症性和退行性关节病引起的剧烈疼痛。但使用过程中可出现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肾脏毒性。为了减少NSAIDs对胃肠道和肾的副作用并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性疾病,能引起关节破坏、早期致残。传统RA治疗采用金字塔式治疗方案,在塔底先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然后逐渐进展到塔尖的所谓的控制病情药(DMARD)。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和炎症,虽然起效快,但它们对疾病本身影响小,不能阻止关节破坏和器官损害进展,而且长期使  相似文献   

18.
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43年间的国内文献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我国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NSAIDs)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对 196 0 - 2 0 0 2年国内医学期刊文献 ,参照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控中心评判不良反应的指导原则进行筛选 ,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NSAIDs的不良反应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无明显差别 ,不良反应大多在用药 3个月内。不良反应以胃肠道损害最多 ,占 5 7.8% ,其次为皮肤及附件、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肝脏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预后均较好 ,98.3% (2 0 4 8/ 2 0 83)的患者可痊愈或好转 ,只有少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或死亡。结论 NSAIDs临床应用广泛 ,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由于部分药物已作为非处方药使用 ,因此加强临床药物监测和对普通人群的宣教 ,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已有100多年的使用历史,该类药物具有消炎、解热、镇痛、抗风湿、抗凝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种功能紊乱的炎症性疾病及多种疼痛症状的缓解。与其他任何药物一样,NSAIDs在治疗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随着NSAIDs使用的增多,其使用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王潇苓  周毅 《包头医学》2010,34(2):65-67
目的:揭示结肠癌患者长期服用NSAIDs药物与否,其COX-2表达与侵袭力的相关性。方法:NSAIDs组(因心血管疾病或关节疼痛需长期服用NSAIDs药物的结肠癌患者)10例,对照组(未服用或很少服用NSAIDs药物的结肠癌患者)10例,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比较两组COX-2表达强度,用体外模型计数其转移细胞,以比较两组侵袭力。结果:NSAIDs组其COX-2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7);NSAIDs组其转移细胞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结论:长期服用NSAIDs药物的结肠癌患者其COX-2表达强度明显降低,且侵袭力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