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尿路造影在肾孟输尿管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89例可疑肾盂输尿管肿瘤患者进行CT尿路造影检查,将其结果 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CT尿路造影诊断为肾盂癌62例、榆尿管癌26例、输尿管狭窄1例,其中9例为多中心尿路上皮癌.病理检查显示CT尿路造影对肾盂输尿管癌诊断和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6.6%(86/89)和90.7%(78/86).对邻近组织浸润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23/27)和93.2%(55/59).结论 CT尿路造影可以准确地对肾盂输尿管癌进行诊断和分期,可能成为上尿路上皮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我院自1958~1981年施行肾、输尿管和膀胱结石1,416人次手术中发现伴尿路上皮癌11例,其中肾盂结石伴肾盂癌3例、输尿管结石伴输尿管癌1例、膀胱结石伴膀胱癌7例,占我院同期尿路上皮癌的1.5%。本文就年龄、性别、肿瘤组织类型、结石成分以及预后进行分析。11例均获得随访,大多为鳞状上皮癌(占63.6%),病程长,年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53基因家族成员p63的一种异构体△Np63在膀胱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黏膜、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0例膀胱癌(包括4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9例膀胱鳞状细胞癌)中△Np63的表达,观察其在膀胱良恶性肿瘤中表达的差异,分析△Np63表达与膀胱癌病理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膀胱癌中△Np63的阳性表达率为80.00%(40/50),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10.00%(1/10)、内翻性乳头状瘤37.50%(3/8)2组( P<0.05);(2)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织中△Np6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且其表达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P<0.05);(3)△Np63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P<0.05);(4)△Np63在膀胱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较尿路上皮癌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p63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组织分化、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其可能在膀胱恶性上皮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线粒体促凋亡因子Omi/HtrA2在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膀胱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44例膀胱癌组织,44例癌旁组织及12例膀胱正常粘膜组织Omi/HtrA2的表达。结果:1Omi/HtrA2的阳性表达率为膀胱癌组织81.9%(36/44),癌旁组织31.9%(14/44),正常膀胱粘膜25.0%(3/12);2Omi/Htr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情况为G1级83.3%(10/12),G2级65.2%(15/23),G3级22.2%(2/9);3Omi/HtrA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的关系。结论:1Omi/Htr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织和癌旁组织。2Omi/HtrA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分期无关,与膀胱癌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5.
32例食道鳞癌MDR1及MRP基因表达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1)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在食道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新鲜食道癌组织标本.结果32例食道鳞癌标本MDR1、MRP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75.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1).MDR1、MRP基因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结论MDR1、MRP基因在食道鳞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但与食道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均由尿路上皮衬覆,各部位发生的癌大多有相似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如膀胱恶性肿瘤90%~95%是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而其余5%~10%是间叶性肿瘤和其他罕见型上皮性肿瘤,后者虽罕见但同样起源于尿路上皮,说明尿路上皮细胞具有多能性(pluripotent nature)或异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由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后尿道均被覆移行上皮 ,因此 ,当一个器官发生肿瘤时 ,另外的器官也可能发生肿瘤。当其中 2个以上器官同期或先后发生移行细胞癌时称为上皮多器官癌。经统计 ,尿道癌并发多器官癌的发病率较肾盂、输尿管为高 ,应引起高度警惕。为了解尿道肿瘤的多器官发生情况 ,现将我们所在医院近 10年收治的泌尿系肿瘤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88— 2 0 0 0年共收治移行细胞癌 2 6 7例 ,其中肾盂癌 2 4例 ,输尿管癌 2 3例 ,膀胱癌 2 1例 (不计复发 ) ,尿道癌 9例 ;共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 2 1例 ,男 15例 ,女 6…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联合逆行性尿路造影在肾盂癌术前诊断应用效果,以提高早期诊治肾盂癌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77例肾盂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77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3次,报告找到尿路上皮癌细胞1次及以上者30例.其中64例患者行膀胱镜检逆行输尿管插管收集肾盂尿(用于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后行逆行性尿路造影,肾盂尿中报告找到尿路上皮癌细胞28例,逆行性肾盂造影显示肾盂充盈缺损45例,因输尿管肿瘤堵塞致逆行置管失败2例.结论 肾盂癌是一种少见的尿路细胞癌,术前诊断较困难.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联合膀胱镜检逆行性尿路造影可以提高肾盂癌术前诊断率.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为手术方式提供依据,对决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尿路上皮肿瘤是泌尿外科较常见肿瘤 ,其诊断较困难 ,预后较差 ,上尿路上皮肿瘤可同时或先后伴发膀胱癌 ,本组 4 2例上尿路上皮肿瘤均手术治疗。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本组 4 2例中。男 2 9例 ,女 13例 ;年龄 5 4~ 80岁 ,平均 6 5岁。单侧肿瘤 39例 ,双侧肿瘤 3例。其中肾盂癌 30例 ,输尿管癌 9例 ,肾盂合并输尿管癌 3例。临床表现血尿 30例 ,腰痛 11例 ,无任何症状体检发现 6例。B超CT检查 30例 ,其中 2 0例提示肾占位病变。静脉尿路造影 (IVU)检查 4 2例 ,肾盂变形或充盈缺损、输尿管充盈缺损 2 6例 ,患肾不显影 16例。逆行造…  相似文献   

10.
汤群辉  王禾  陈宝琦  秦荣良  杨力军 《医学争鸣》2000,21(12):1536-1536
0 引言 男性尿道癌非常罕见 ,且以鳞癌占绝大多数 ,移形细胞癌约占 15 % ,且可伴发膀胱、输尿管或肾盂癌 [1 ] .我院1989- 11/1999- 11共收治尿道移行细胞癌 11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1例均为男性 ,年龄 34~ 74(平均6 1.8)岁 .其中 7例系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 1~ 2 a发病 (其中 5例为多发 ,2例位于膀胱颈部 ) ;3例因输尿管癌、1例因肾盂癌行肾 -输尿管 -部分膀胱切除术后 1~ 2 a,继发膀胱癌后又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约 1a发病 . 11例患者术前均经 B超、CT或 MRI和尿道镜检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病理活检证实为…  相似文献   

11.
肾盂输尿管癌p53、nm23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p53、nm23基因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53、nm23的表达。结果:肾盂输尿管癌p53、nm23阳性表达分别为51.1%(23/45)和46.7%(21/45)。p53阳性表达T2-T3为60%(21/35),T1为20%(2/10),P<0.05;G2-G3为59.0%(23/39),G1为0%(0/6)。nm23阳性表达T2-T3为48.6%(17/35),T1为40%(4/10),P>0.05,G2-G3为48.7%(19/39),G1为33.3%(2/6),P>0.05。p53阳性表达术后再发膀胱癌与阴性表达相比较P>0.05。nm23阳性表达术后膀胱癌再发为61.9%(13/21),阴性表达为20.9%(5/24),P<0.05。p53、nm23阳性表达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P<0.05。结论:p53阳性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分级有关,nm23阳性表达与术后再发膀胱癌有关。p53和nm23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TLR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LR4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E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膀胱BUEC组62例标本经病理复检,WHO和ISUP病理分级具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G1) 5例,低度恶性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G2)24例,高度恶性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G3)33例。11例正常膀胱粘膜和13例癌旁膀胱粘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非生物素即用型二步法检测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两对照组TLR4均100%呈强阳性表达,G1中60%强阳性、40%弱阳性,G2中21%弱阳性、79%阴性,G3中3%弱阳性、97%阴性,随肿瘤病理分级上升,TLR4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结论TLR4表达与BUEC分级相关,可成为估计肿瘤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romoter methylation of APO-1/CD95 (Fas) gene in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s promoter methylation and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b...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环氧合酶-2基因(COX-2)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BU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膀胱尿路上皮肿瘤(BUC)患者43例(维吾尔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hTERT和COX-2的表达情况,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hTERT在BU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51%,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BUC的hTERT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2)COX-2在BU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04%,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TERT和COX-2在BU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1)hTERT的表达在BUC的发生和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2)COX-2的表达与BUC的侵袭转移有关;(3)联合检测hTERT和COX-2的表达,对于BUC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控、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TCC) of bladderrepresents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in urinary sys-tem.Topical intravesical therapy has been proved tobe a valuable adjunct in the effective transurethraltreatment of most superficial,noninfiltrating transi-tional cell cancers ( stages Ta and Tis) of the blad-der.However,a large proportion( approximately40% to80 % ) of bladder tumors do not respond tochemotherapy,up to 1 0 % thatshow progression areof higher grade or stage.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80例血尿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177例,非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03例。对7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和7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是90.4%(66 of 73)。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分子信标是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比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有望成为一种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随访的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及肿瘤抑制基因nm23-H1在膀胱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及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16及nm23-H1的表达。结果:p16在正常组织、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16/18)、47.4%(18/38),两者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nm23-H1在正常膀胱组织、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5/18),44.7%(17/38)。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p16、nm23-H1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临床分级、肿瘤大小及是否转移有密切关系。结论:p16、nm23-H1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对抑制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膀胱癌患者预测转移和预后及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ascin和C-erb B-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cin和C-erb B-2在10例膀胱癌旁粘膜及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Fascin和C-erb B-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Fascin、C-erb B-2在10例癌旁粘膜组织中均不表达,在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5%、54.1%。Fascin和C-erb B-2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及肿瘤是否多发无关。Fascin和C-erb B-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为正相关。结论推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Fascin和C-erb B-2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Fascin和C-erb B-2有助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E2F3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3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9例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E2F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E2F3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及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16/34)和0%(0/19).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2F3 mRNA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P<0.005).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2F3 mRNA的表达率随肿瘤分级、分期增高而相应增高(P<0.05).结论:E2F3基因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的表达状况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3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并对62例膀胱癌进行随访,对其随访资料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膀胱尿路上皮癌FHI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1.94%(26/62);正常膀胱组织为97.14%(34/35);FHI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癌组织分级中Ⅰ级癌中为54.05%(20/37),Ⅱ-Ⅲ级癌24.00%(6/25);FHI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病理分期Tis-T1和T2-T4分别是46.15%(18/39)和34.78%(8/23);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5年随访中,FHIT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的存活率分别为47.16%和52.8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蛋白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及5年存活率密切相关,提示FHI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演化和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