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内膜下血流分型及子宫血流动力学参数等特征,观察马氏补胞汤联合针刺对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方法:将90例育龄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另外,纳入同期正常育龄妇女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治疗组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马氏补胞汤及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经期暂停治疗),观察各组阴道超声下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及子宫血流分型、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试验期间,治疗组脱落3例(因中断治疗),对照组脱落2例(失访),正常对照组无脱落;最终完成试验者115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43例,正常对照组30例。②在黄体中期,薄型子宫内膜组的内膜厚度、内膜容积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血流S/D及子宫动脉血流mPI、mRI、mS/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黄体中期,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血流S/D、子宫动脉血流mPI、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动脉血流m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内膜厚度、内膜血流S/D、子宫动脉m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黄体中期子宫血流阻力较正常育龄妇女显著增加,内膜厚度及容积显著下降。②在口服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马氏补胞汤联合针刺能更好地改善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内膜厚度和内膜容积,增强子宫血流灌注,有利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瑾  赵虎斌  陈琳  张星星  滑玮 《陕西中医》2022,(8):1106-110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透药疗法在薄型子宫内膜(TE)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06例TE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加阴道用雌二醇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透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性、血液流变学、转化日性激素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 治疗组PI、RI、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移植周期所占比例、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透药疗法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内膜容受性和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及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和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同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分型中A型比例较治疗前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PI、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为33.3%,对照组临床妊娠率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能改善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李群 《河北中医》2016,(3):378-380
目的观察养膜汤对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30例予中药养膜汤治疗,对照组30例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3个周期后统计妊娠结局,并比较未妊娠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下的血流参数[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 2组未妊娠患者治疗后内膜厚度较用药前均增加(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中药组未妊娠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PI、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中药组临床妊娠率及生化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膜汤能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改善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有利于胚胎着床,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薄型子宫内膜排卵障碍患者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薄型子宫内膜排卵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对照组予戊酸雌二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方。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经周期,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观察临床妊娠率,比较排卵日子宫动脉厚度及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对子宫内膜厚度、A型子宫内膜比例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I、RI降低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3)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3.3%、26.7%;组间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中,补肾活血方联合戊酸雌二醇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复方玄驹胶囊对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促排卵周期卵巢血流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对比2组临床总有效率、卵泡发育情况、促排卵周期卵巢血流及子宫内膜厚度,并记录2组用药安全性,随访12个月,记录2组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1%(54/65),对照组为61.5%(40/6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卵泡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窦卵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在卵泡成熟日、排卵后7 d均分别厚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卵巢RI、PI在卵泡成熟日、排卵后7 d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用药后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46.2%(30/65)、生化妊娠率为16.9%(11/65),对照组分别为29.2%(19/65),7.7%(5/65),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辅治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疗效确切,在促排卵周期中,有助于改善卵巢血流及子宫内膜厚度,增强子宫内膜容受性,继而有利于提高妊娠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张迎春  刘伟娜  朱艳菊 《新中医》2022,54(1):119-12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辅助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相关激素指标及内膜血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芬吗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内膜血流参数,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P)、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黄体中期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S/D)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卵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辅助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通过促进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22-125
目的探究益宫养胞汤对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EMT)和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苁蓉益肾颗粒+金匮肾气丸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益宫养胞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EMT、子宫内膜血流参数,随访1年患者的妊娠率,并监测用药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MT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血流搏动指数(PI)和血流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随访1年,研究组患者妊娠率分别为[53.33%(32/60)],显著高于对照组[35.00%(21/60)](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应用益宫养胞汤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增加患者EMT及提高其容受性,且有效提升患者的妊娠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198-200
目的研究针灸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对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0月诊治的在该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60例,封闭信封方式单盲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整合素αvβ3水平、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成熟时间,并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LIF和整合素αvβ3水平均明显上升,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R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成熟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可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因子水平以及血流参数水平,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易晨笛  孙云  李婷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3,(5):909-911+1037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片口服联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指标(PI、RI、S/D、血流分型)改善情况,统计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84±1.17)mm VS(7.62±1.06)mm]、[(5.79±1.22)mm VS(9.48±1.13)mm]、卵泡直径[(16.15±1.02)mm VS(18.02±1.13)mm]、[(16.09±1.05)mm VS(19.54±1.21)mm]、子宫体积[(78.63±6.51)cm3 VS(86.71±6.82)cm3]、[(79.25±6.36)cm3 VS(95.36±6.74)cm3]均增加(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和子宫体积增加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暖宫消癥散结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痛经、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且中医证型为寒凝血瘀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口服优思明片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暖宫消癥散结汤,两组均治疗21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子宫压触痛、血清CA125。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68.57%(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各主症及次症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子宫压触痛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A125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益母逐瘀汤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肾虚血瘀证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90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人工周期组(45例)和中西结合组(45例)。人工周期组采用人工周期治疗,中西结合组在人工周期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母逐瘀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统计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纤细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宫腔粘连评分、肾虚血瘀证评分、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人工周期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PDGF、PAI-1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宫腔粘连、肾虚血瘀证评分降低,中西结合组低于人工周期组(P<0.05); 两组血清MMP-9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积升高,中西结合组高于人工周期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经量正常、周期正常、经期正常患者占比升高,中西结合组高于人工周期组(P<0.05)。结论:益母逐瘀汤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纤维化,改善患者子宫情况,促进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对小卵泡排卵(SFO)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卵巢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80例SFO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枸橼酸氯米芬口服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排卵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性激素与卵巢动脉血流。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成熟卵泡排卵率和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LUFS发生率、早期自然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LH、E2水平、卵巢动脉PSV、EDV均明显增加(P<0.05),血清FSH、RI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可明显促进SFO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增加成熟卵泡排卵率与妊娠率,并改善性激素与卵巢动脉血流循环。  相似文献   

14.
陈绵  陈燕娥  吴颖 《陕西中医》2020,(4):453-455
目的:探讨固崩止漏汤联合妈富隆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妈富隆治疗,观察组接受固崩止漏汤联合妈富隆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变化、血清性激素及复发率状况。结果: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及雌二醇激素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1个月后,两组性激素相关因子指标都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且随访半年中,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P<0.05)。结论:应用固崩止漏汤联合妈富隆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降低子宫内膜厚度,促使性激素恢复,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5.
刘枚 《陕西中医》2020,(3):342-345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保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诊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孕三稀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速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外周血糖类抗原125(CA125)含量,并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腰骶肛门坠胀、月经周期、经期、形寒肢冷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痛经、腰骶肛门坠胀、月经周期、经期、形寒肢冷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外周血CA125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少腹逐瘀汤联合孕三稀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归肾丸加减联合T管用于宫腔粘连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并行宫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的患者,根据术后预防粘连措施的不同分为三组。观察组31例,T管治疗术后予以归肾丸; 西药组30例,T管治疗术后予以雌孕激素序贯治疗; 球囊组31例,术后予以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联合Cook球囊。三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宫腔粘连评分、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ER变化情况、妊娠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0%、西药组83.33%,球囊组80.65%,三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宫腔粘连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月经量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ER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西药组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方面均优于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在提升月经量积分、子宫内膜ER水平、降低宫腔粘连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未出现药物过敏、子宫穿孔、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归肾丸加减联合T管治疗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可有效预防粘连复发,增加月经量,促进子宫内膜增厚,提高子宫内膜ER水平,其总体疗效与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联合球囊方案相当,且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隐白穴麦粒灸与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降调节后月经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进入IVF-ET助孕周期,降调节后出现月经经期延长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在患者出现经期超过7d,于就诊日开始进行隐白穴麦粒灸治疗,每日1次,每治疗3d后休息1 d,至经血干净后继续促排卵及启动取卵;对照组在经期超过7 d,于就诊日开始服用地屈孕酮片治疗,每日2次,每次10mg,至经血干净后继续促排卵及启动取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血干净所需天数、宫腔积血面积变化、子宫内膜形态、内膜血流供应、获卵数、冷冻胚胎评级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经血干净所需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宫腔积血面积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形态、内膜血流供应较对照组良好(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获卵数、可用冷冻胚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100.0%(27/27),高于对照组的33.3%(9/27,P<0.05)。结论:隐白穴麦粒灸更能有效治疗IVF-ET降调节后月经经期延长,有利于后续子宫内膜的准备,且对取卵及胚胎培养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娜  孙峰山 《陕西中医》2021,(8):1032-1036
目的:探讨葛根汤联合定眩汤及地芬尼多片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16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给予葛根汤联合定眩汤及地芬尼多片治疗)和对照组(58例,给予地芬尼多片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程度、血流动力学[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及左侧椎动脉(LVA)]、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ET)。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部活动受限或疼痛,涉及肩背部,向外上肢放射,身重而痛,四肢拘挛,手指麻木,肌肉萎缩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颈部活动障碍或疼痛,累及肩膀胸疼痛,向外上肢放射,身重而痛,四肢拘挛,手指麻木,肌肉萎缩评分均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更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BA、RVA、LV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A、RVA、LVA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ET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CGRP水平及眩晕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T水平更低,CGRP水平及眩晕程度评分更高(均P<0.05)。结论:葛根汤联合定眩汤及地芬尼多片能够有效改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9.
贾旺  陶丽丹 《陕西中医》2021,(8):1080-1083
目的:分析益肾活血方对全麻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子宫恢复和宫腔粘连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166例全麻人工流产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戊酸雌二醇片/戊酸雌二醇环丙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肾活血方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月经复潮时间和临床症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子宫内膜阻力指数(RI)、血流参数(PI)及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评分。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月经量少患者占比(2.41%)显著低于对照组(13.2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两周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两周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厚,且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RI、PI降低,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两周后,两组月经情况、粘连范围、粘连类型评分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可有效促进全麻人工流产术后患者月经恢复和子宫恢复,促进子宫血清MMP-2、MMP-3、MMP-9水平升高,有效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的风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