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研究认为,创面愈合的核心是生长因子的调控。随着对中医药深入的研究,发现许多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具有促进创面细胞分泌生长因子作用。笔者就近几年来中药促进创面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分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药在促进创面愈合中有显著疗效,且对临床经久不愈的创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中药对促进创面愈合、新生血管的生成及细胞因子的分泌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基于现代医学对中药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及取得的一些突破,笔者针对中药促进创面愈合及现代医学理论对中药的作用机理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综述此研究领域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3.
足溃疡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是临床治疗难点。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外用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时可提高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综合分析近5年文献,总结外用中药干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外用促进创面愈合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玲 《江苏中医药》2006,27(12):71-72
创面愈合一直是外科领域的重点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与基因水平。中药外用促进创面愈合历史悠久,近年来有关此方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大量研究已证明外用中药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长,有助于创面生长因子及细胞凋亡的调控等。  相似文献   

5.
徐向  王琛  陆金根 《中医药导报》2020,26(12):167-170
为了解中药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机制的进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中药如何影响肛瘘术后感染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过程。分析研究发现中药可激活不同信号通路,调节多种生长因子发挥协同作用,主要有抑制感染、促血管新生、抑制瘢痕形成等几个方面,表明中药可以多靶点、多环节的参与到肛瘘术后的创面愈合中,在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疼痛、促进肉芽生长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GM-CSF是一多效能的细胞因子,具有促愈合的重要功能。本文总结了GM-CSF促愈合的相关研究,阐明了其可安全、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能有效启动创面愈合,并对愈合过程的每个阶段均有促进作用。具体为:趋化并活化中性粒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提高创面抗感染能力、利于坏死组织脱落;趋化、激活角质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加速新生血管化、肉芽组织形成及再上皮化;有助于促愈合因子的分泌、创面缩小及组织重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促进感染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搜集近年的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如何控制感染和修复创面是创伤外科的重要问题。临床上运用中医中药促进创面愈合或为二期植皮做好准备有肯定的疗效,外用中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感染创面的临床和实验及机理研究有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概述中医疗法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医疗法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中医疗法多样,能有效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结论:中医疗法能有效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但目前的研究报道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对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98-1501
创面愈合是创伤后的病理过程,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体调节功能使伤口愈合。但是临床上也常会出现因感染、血运不畅等多种原因导致伤口经久不愈的病例。外用中药在治疗难愈创面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中医药理论将外用中药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总结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煨脓长肉及祛腐生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外用中药可以通过创面多种细胞及细胞生长因子间的交互调节作用;加强创面免疫活性细胞氧化代谢功能;改善创面微循环;调节创面p H值等诸多途径促进伤口愈合。文章将从这两个方面对近年来中药干预伤口愈合的作用机理研究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肌红粉膏对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含量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 制作实验兔背部皮肤缺损感染模型,采用自体对照,将家兔背部两侧的创面分别给予生肌红粉纱条换药(治疗组)和凡士林纱条换药(对照组).观察创面组织的显微结构,并测定创面 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 第7天时,生肌红粉膏组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胶原、血管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bFGF的含量在第3、7天均商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肌红粉青对创面组织中bFGF含量有提高作用,可能就是生肌红粉膏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肌红粉膏对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含量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 制作实验兔背部皮肤缺损感染模型,采用自体对照,将家兔背部两侧的创面分别给予生肌红粉纱条换药(治疗组)和凡士林纱条换药(对照组).观察创面组织的显微结构,并测定创面 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 第7天时,生肌红粉膏组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胶原、血管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bFGF的含量在第3、7天均商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肌红粉青对创面组织中bFGF含量有提高作用,可能就是生肌红粉膏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肌红粉膏对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含量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 制作实验兔背部皮肤缺损感染模型,采用自体对照,将家兔背部两侧的创面分别给予生肌红粉纱条换药(治疗组)和凡士林纱条换药(对照组).观察创面组织的显微结构,并测定创面 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 第7天时,生肌红粉膏组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胶原、血管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bFGF的含量在第3、7天均商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肌红粉青对创面组织中bFGF含量有提高作用,可能就是生肌红粉膏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外用对开放感染性创面促愈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感染创面是指处于开放状态且合并细菌感染的一类创面,此类创面一般愈合时间漫长。中药外用促进此类创面愈合的机理表现在抗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以及上皮细胞增殖方面。中药外用是促进此类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中药"蚓黄散"外治糖尿病足溃疡,观察其对创面组织愈合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探讨大鼠糖尿病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后设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各10只,另设空白组10只,空白组及模型组创面不予干预,西药组予甲硝唑注射液外敷,中药组予"蚓黄散"外敷,治疗10天后检测大鼠血清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炎性因子及生长因子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CD34染色分别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新生毛细血管数;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后大鼠血清中AGEs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C-反应蛋白均可降低,碱性成纤维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均有所提高,创面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均增多(P0.05),而中药组均作用显著(P0.05)。结论 "蚓黄散"可明显促进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的炎性状态,提高大鼠血清中生长因子含量,降低AGEs水平,促进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龙血竭在小鼠触须创面修复中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4周龄雄性昆明小鼠,无菌条件下去除双侧触须部表皮,将小鼠分为实验对照组,表皮生长因子(EGF)阳性药物对照组,龙血竭内服+外用组,术后1,3,5,7 d取材,常规病理切片及VEGF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创面修复1~3 d,龙血竭有显著的抗炎作用,5~7 d龙血竭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分泌.3 d时VEGF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龙血竭在小鼠触须创面愈合过程中具有祛淤生肌,促进VEGF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中药合九华膏对PPH术后创面促愈作用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P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解毒活血中药合九华膏治疗,观察2组创口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G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水平及创面毛细血管含量,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疼痛、水肿、渗液、创面面积及肉芽组织形成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PGFG、VEGF、b FGF水平及创面毛细血管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活血中药合九华膏治疗PPH术后患者可加快创面愈合进程,缓解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肉芽组织毛细血管生成,并有助于上调PGFG、VEGF、b FGF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龙血竭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60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观察组术后采用龙血竭无菌油纱条换药,对照组行无菌油纱条换药。比较两组创面分泌物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组织EGFR及VEGF表达和创面愈合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6.67%(29/30) vs 86.69%(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创面分泌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4 d观察组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4 d观察组创面组织EGFR、VEGF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龙血竭能有效减少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分泌物,促进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EGFR、VEGF表达促进创面毛细...  相似文献   

18.
<正>皮肤创伤是指在各种损伤因素如外科手术、外伤、高热、低温、化学物质和各类疾病等作用下,所造成的皮肤完整性的损害,同时伴随着皮肤和组织正常功能的破坏。创面愈合过程精密复杂,受多种细胞及生长因子的调控,大面积及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愈合一直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研究者们也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研究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中医药治疗各类皮肤创面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随着现代医学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9.
对中药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生长因子的调控机制进行了概括,从中药刺激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合成、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活性的影响、刺激转化生长因子-β的分泌、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作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常用于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等。古籍记载及现代临床发现白及具有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功效,为深入研究白及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活性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及机制,因此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白及的报道进行了综述。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白及具有止血、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免疫调节、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增殖、分泌胶原蛋白等药理作用,可以通过调节伤口的微环境来促进慢性难愈性伤口的愈合。同时提出了白及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展望了白及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前景,为合理开发白及资源用于临床伤口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