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慧丽  贾淑亚  赵高明 《河南中医》2019,39(7):1016-1019
目的:观察五苓散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五苓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in,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脾CT比值、中医证候积分及单项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TC、TG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脾CT比值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右胁不适、周身困重、脘腹胀满、倦怠乏力等单项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脘腹胀满、倦怠乏力等积分低于治疗前(P 0. 05),对照组治疗后右胁不适、周身困重2个单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各单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五苓散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脂平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肝脂平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照组口服水飞蓟宾胶囊。疗程24周。结果 2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脂平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针对其肝郁脾虚、湿痰瘀互结之病机,健脾利湿化瘀,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疏肝活血化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在饮食、运动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运用健脾疏肝活血化痰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水飞蓟宾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肝脏酶学(ALT)、肝脏B超及中医证候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42例(93.3%),对照组总有效28例(6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较治疗前血清ALT、AST均降低,治疗后组间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治疗后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胃脘痞满、胁肋胀满、食少纳差、倦怠乏力、大便溏薄等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主要症状积分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疏肝活血化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且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磨积汤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磨积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肝功能、血脂相关指标、内毒素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ALT、GG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L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内毒素、TNF-α、IL-6及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内毒素、TNF-α、IL-6及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胃脘胀满、胁肋疼痛、纳呆少食、倦怠乏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脘胀满及纳呆少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脘胀满、胁肋疼痛、纳呆少食、倦怠乏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各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磨积汤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内毒素肠渗漏的"二次打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荷叶丹参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荷叶丹参饮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对照组予水飞蓟宾胶囊,3粒/次,3次/天。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以及肝脏脂肪变程度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荷叶丹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与留针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2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观察组(113例)及对照组(114例)。两组针刺取穴相同,观察组留针30 min,对照组留针15 min。观察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肝脏脂肪分量值。采用Pearson卡方分析肝脏脂肪分量值与血脂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8%(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蛋白(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肝脏脂肪分量值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脂肪分量值与血清TC、TG、LDL-C均呈正相关(P0.05);肝脏脂肪分量值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且留针30 min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叶小丹  陈剑  朱小区 《新中医》2021,53(9):43-45
目的:观察保肝降脂方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湿浊内停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湿浊内停型M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治疗,配合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控制体质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保肝降脂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AST、ALT、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肝降脂方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湿浊内停型MAFLD,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金化痰汤加味及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的效果.方法:14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3例.两组均用清金化痰汤加味治疗,研究组加用穴位贴敷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痰化瘀饮联合穴位贴敷对清晨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中医证候及尿酸(UA)、血尿素氮(BU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清晨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应用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57例应用清痰化瘀饮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中医证候积分及UA、BUN、Hcy水平的差异。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Glu)、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BUN、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痰化瘀饮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清晨高血压能明显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减少中医证候积分,降低UA、BUN、Hcy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祛湿疗肝法联合刺络泻血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均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刺络泻血疗法治疗(取足三里、阴陵泉,委阳、阳陵泉,丰隆、曲泉3组穴位,每次取双侧1组穴位治疗,每3周1次),观察组给予刺络泻血疗法及疏肝清热祛湿中药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肪肝B超分度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脂肪肝B超分度均明显改善(P均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湿疗肝法联合刺络泻血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患者中医证候及血脂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刺络泻血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痰调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以化痰调脂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辛伐他汀片治疗,疗程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调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血脂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祛瘀化痰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条件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祛瘀化痰方。2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改善肝脏彩超、肝功能、血脂、临床症状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化痰法治疗非酒精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联合常规调脂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炎症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所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调脂治疗(合理运动、低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浊解毒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NF-α、炎症因子IL-6、肝功能指标(AST、ALT)、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TNF-α、IL-6、AST、ALT、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AST、ALT、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IL-6、AST、ALT、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05%,低于观察组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观察组为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联合常规调脂治疗可大幅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清TNF-α与IL-6,改善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疏肝化痰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NAFLD患者96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均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疏肝化痰中药口服治疗。总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在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水平、血脂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ALT、AST、TG、TC均有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埋线与疏肝化痰中药联合应用于NAFLD的治疗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肝功能异常及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前列腺炎(CP)湿热瘀阻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P湿热瘀阻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泽桂癃爽胶囊口服,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疗程均为30d。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CP症状指数评分量表(NIH-CPSI)评分、生活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IEF)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WHOQOL-BRIE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其中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CP湿热瘀阻证患者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汪洁  江必武  郑泉 《四川中医》2020,38(6):188-191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针刺法结合中药穴位贴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证候积分、胃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60例FD患者,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肝和胃针刺法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两组胃部胀痛、两胁胀满的消失时间;测评两组治疗前、后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以及血红蛋白浓度(HGB)水平变化;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情志不畅、痞塞不舒、心烦易怒以及善太息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部胀痛、两胁胀满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A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RBC、MCV和HG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针刺法结合中药穴位贴敷能有效降低FD中医证候积分,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促进胃肠蠕动能力的恢复,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阳化痰穴位贴敷外治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温阳化痰穴贴治疗。用中医症状积分评定法及尼莫地平法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及肺功能指标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年住院费用和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温阳化痰穴位贴敷外治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疗效肯定,能够延长发病的间隔,减少发作的次数,间接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东方肝康口服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东方肝康口服液(每支10 mL)空腹口服,每次1支,3次/d,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58例予强肝胶囊(0.4 g/粒)口服,每次3片,3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B超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GGT、TC、TG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B超肝脏影像学正常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东方肝康口服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阴虚血瘀型糖尿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阴虚血瘀型糖尿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根据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SS)、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及中医证候评分表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CSS、PAC-QOL及中医证候评分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中口干舌燥、口渴喜饮及大便干结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中气短、乏力、神疲、刺痛、肌肤甲错、痛有定处、腰膝酸软及五心烦热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是一种治疗阴虚血瘀型糖尿病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中医补心通脉法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降糖、降脂、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心通脉汤。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肥胖程度、脂肪肝程度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餐后2h血糖(2h P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AST、GGT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中医补心通脉法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