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例1,男,48岁,平素体健。反复右肩疼痛活动受限1个月。查体:右肩周软组织压痛,以喙肱韧带和肱骨大结节处最明显。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自然下垂0°中立位法,外展70°、内收15°、前屈60°、后伸30°、上举70°,X线照片右肩关节未见异常。诊断:肩周炎。予醋酸泼尼松龙25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7具新鲜尸体,通过施加1.5N·m的纯扭矩,测量颈椎屈伸和侧弯运动。摹拟“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C_2~C_6节段前屈和侧弯运动幅度较正常增大0.8°~0.2°和0.5°~0.8°,增大的幅度分别占14.3%和23.5%。表明一侧黄韧带切断使限制颈椎过度前屈的控制作用减弱所致“单开门”后前屈和侧弯运动幅度增大。其后伸运动基本上与正常接近。“单开门”后其运动幅度较正常差异较小,对颈椎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来用7具新鲜尸体,通过施加1.5N.m的纯扭矩,测量上颈椎屈伸和侧弯运动。摹拟“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掀开C_3~C_2椎板10.0mm,O_c~C_3节段前屈和侧弯运动幅度较正常增大分别为0.2°~0.9°、0.6°~0.2°、0.5°~0.4°、2.8°~0.3°增大的运动幅度分别占正常前屈和侧弯的22.5%、7.1%、9.8%、52.8%。表明掀开枢椎和切断一侧黄韧带使限制上颈椎前屈的控制作用减弱,致使C_3~C_2“单开门”后前屈和侧弯运动幅度增大。其后伸运动幅度与正常接近。C_3~C_2“单开门”后,其增大的运动幅度较正常差异还较小,对上颈椎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歼-8Ⅱ飞行员,男,39岁,飞行总时间1 720 h。既往身体健康,飞行耐力良好。2000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疼痛,无活动受限及双下肢放射痛。疼痛晨起严重,活动后稍缓解。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脊柱略侧弯,胸6~8节段压痛(+),叩击痛(+),腰4~5节段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4”字试验(±),病理反射未引出。初步诊  相似文献   

5.
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定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力位片在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提出影像学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陆军士兵40人共42侧患踝,正常对照组40人共80侧踝。拍摄前抽屉试验侧位片及内翻应力正位片,分别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及距骨斜角(TT)。结果患侧ATT平均7.8mm,TT平均9.1°,而健侧分别为5.4mm及5.4°,对照组为6.1mm及4.9°,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患侧与健侧距骨前移距离差值(△ATT)平均2.4mm,距骨斜角差值(△TT)平均3.7°,而对照组分别为0.9mm及1.1°,与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40例比较差异显著(P<0.01)。118例正常踝关节ATT、TT的P95分别为8mm及9°。结论前抽屉试验侧位片及内翻应力正位片对于慢性外踝不稳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前抽屉试验侧位片中ATT≥8mm、△ATT≥2mm,内翻应力正位片中TT≥9°、△ATT≥3°可作为衡量踝关节不稳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4年6月,对28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进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平均随访2.1年,并应用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进行评估,包括术后疼痛、主动活动范围和日常行动功能。结果28例患者ASES评分平均87.9(67~96)分,其中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主动前屈上举132°,外旋40°,内旋T10水平,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平均2.6分。术后6个月,23例患者患侧肌力和功能达到正常的80%,术后1年基本达到正常的90%水平。82%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只有重建肱骨正常长度、确切固定大小结节和持之以恒的康复锻炼才能使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1病历资料患者男,42岁。因泥土塌方砸伤腹部、骨盆部疼痛逐渐加重2 h入院。体检:体温38℃,呼吸22次/m in,脉搏101次/m in,血压75/6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烦躁,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肝脾区无叩痛,肝浊音界缩小,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骨盆挤压试验(+),分离试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混浊血性液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7×109/L,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11,血红蛋白7 g/L。骨盆平片示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右骶髂关节分离。入院诊断: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腹腔内脏损伤(肠破裂),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中国健康青年踝关节距骨斜角正常值范围 ,从影像学方面提供急性外踝韧带损伤导致外踝不稳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无外踝韧带损伤史的健康青年学生 2 2 4人(男 1 1 8人 ,女 1 0 6人 ) ,年龄 2 0~2 3岁 ,共计 445例踝关节。在髋、膝屈曲 90°、踝跖屈 3 0°位 ,采用踝关节加压内翻拍片架拍踝跖屈内翻应力正位X线片。结果 :445例踝关节中 ,距骨斜角最小 0°,最大 1 1°,男性踝关节 2 3 5例距骨斜角 x±s为 3 99°± 1 91°,M±Q为 4°± 2°,P95为 7°;女性踝关节2 1 0例距骨斜角 x±s为 4 3 9°± 2 2 3°,M±Q为 4°±3°,P95为 8°。结论 :中国健康青年踝关节距骨斜角正常值范围为 0°~8°,急性外踝韧带损伤患者距骨斜角 >4°而≤ 8°时 ,结合临床严重的体征可考虑韧带断裂 ,距骨斜角 >8°时 ,可认为至少有一条外踝韧带断裂  相似文献   

9.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Thomp-son入路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61~73岁,平均67岁。按Neer分型:三部分4例,四部分16例。采用Neer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疼痛、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42个月,平均26个月,16例无肩痛,4例偶有肩痛,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工作。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102.5°,后伸37.5°,外展85.5°,内收30°,外旋35°,内旋45°。全组无血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及脱位。按Neer评分:优6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5%,患者主观满意率90%。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精确的假体安置,假体周围软组织重建与平衡技术,术后系统、持久的康复训练是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4年7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术后远期并发后凸畸形患者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4~52岁,平均34岁。患者初期均在伤后3~11d内接受后路手术;就诊时后凸畸形Cobb角32°~72°,平均46°。17例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结果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因素为初次后路手术未行植骨融合12例,初次手术没有满意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9例,初次手术没有满意重建脊柱正常矢状面形态而残留部分后凸畸形9例,内固定失败和假关节形成7例及固定节段过度撑开3例。本组术前胸腰椎后凸Cobb角46°,术后8°,纠正率为83%(38/46)。随访6个月~4.5年,平均2年4个月,Cobb角11°,纠正丢失率8%(3/38)。无死亡、深部感染患者,其中12例腰痛消失。结论初次后路手术未行植骨融合、没有满意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没有满意重建脊柱正常矢状面形态、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是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可以一次后路手术完成内固定取出和矫形内固定,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毒蛇咬伤致指骨破坏并畸形生长较少见,我院见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8岁,4月前被毒蛇咬伤左中指近指关节,当时肿胀疼痛明显,赤脚医生行局部结扎,针扎放血治疗后肿胀疼痛缓解。2月后到我院就诊,左中指仍肿胀明显,但无疼痛、发热等症状,当时未行特殊治疗。4月后复查时发现左中指中远节脂骨尺偏畸形,关节不能伸直。专科情况:左中指近指关节轻度肿胀,呈屈曲30°,中远节指骨尺偏畸形。屈伸活动主动伸150°屈90°,被动伸170°屈90°,中指近指关节侧翻试验尺侧阳性。X线表现:左中指近节指骨骨骺损伤、骨质破坏并畸形生长,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左…  相似文献   

12.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49岁 ,B747- 2 0 0机驾驶员 ,飞行 140 0 0 h。1998年 6月间自觉左髋关节呈间断性疼痛 ,但能忍耐 ,贴伤湿止痛膏能缓解 ,仍继续飞行。 1999年 2月疼痛加剧 ,逐渐出现跛行 ,经检查初步诊断为髋关节炎。同年 3月 16日住积水潭医院 ,确诊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4月2日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暴露可见股骨颈部短粗 ,均为增生骨质 ,臼缘也为增生骨质 ,截除骨性关节后 ,置换人工全髋关节成功 ,19d后出院。术后 3个月复查 ,左下肢屈 12 0°,伸0°,展 30°,收 15°,内旋 15°,外旋 30°,坐 5h无疼痛。术后 6个月年度体检 ,内收外…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9岁。 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后颈部偏左有一蚕豆大小肿物 ,无疼痛及不适感 ,质硬 ,活动度差 ,但颈部活动不受限。近半年来肿物生长加速 ,约 9.0cm× 6.5cm×5 .0cm ,轻度压痛 ,质硬 ,活动度差 ,颈椎前屈、后仰均明显受限。X线检查 :颈椎第 5、6棘突上见约 5 .5cm× 4.5cm× 5 .0cm椭圆形肿块影 ,瘤体内可见较多的斑点状、小斑片状透亮区 ,并见数量不等的斑点状、环状钙化影 ,钙化环残缺不全 ,密度较淡、模糊。X线诊断 :颈椎棘突骨软骨瘤 (恶变可能性大 ) (附图 )。手术所见 :瘤体表面光滑 ,色乳白 ,质较硬 ,似软骨性…  相似文献   

14.
林荣莉  姜晓渊 《人民军医》2006,49(2):120-120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19岁.因双前臂及双手肿痛、麻木无力就诊.军事训练时出现双前臂及双手麻木、疼痛无力,逐渐出现双手持续性肿胀,手指青紫、指端发凉.查体:体温36.5℃,血压120/80 mmHg,颈椎曲度正常,无叩压痛,活动度正常,双上肢肌力约Ⅳ级,肌张力正常,肘关节以远皮肤感觉减退,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桡骨膜反射正常.Adson's 代试验(±),挺胸试验(+),上肢外展上举试验(+),双手指末梢血液循环正常,双手略肿胀,各手指屈伸活动正常.X 线检查提示 C7 双侧横突肥大.双锁骨下动脉、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 Adson's 试验阳性,诊断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给予口服地塞米松、吲哚美辛、颈椎牵引及理疗,症状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15.
慢性外踝不稳定的距骨斜角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翻应力位片在慢性外踝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提出影像学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外踝不稳的陆军士兵40例,共42侧患踝;正常对照组40人,共80侧踝。拍摄内翻应力正位片,测量距骨斜角。结果:患侧距骨斜角(TT)平均9.1°,而健侧为5.4°,对照组为4.9°。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相比,P均0<0.01;健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与健侧距骨斜角差值(△TT)平均3.7°,对照组△TT平均1.1°,P<0.01,差异显著。结论:内翻应力正位片对于慢性外踝不稳诊断具有重要意义。TT≥9°,△TT≥3°可作为衡量我国青年踝关节不稳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作者自1985年4月至1987年10月应用脊柱多节段截骨术配合Luque棒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12例。其中胸腰后凸11例,腰后凸1例。后凸55~110°(cobb法),平均81°截骨数量为3~7节,平均5.4节。最高截骨平面为T_7,最低L_5。矫正30~80°,平均49.5°,平均矫正率61%。本手术以畸形弧顶为中心分散矫正畸形,具有以下优点:(1)直接矫形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可最有效地矫正。(2)可恢复脊柱生理曲线。(3)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多勿须外固定。(4)减少每椎间隙张开,避免血管和内脏过度牵拉。(5)可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改进的脊柱楔形截骨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附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重点介绍了应用自行研制的脊柱截骨器械,并一次性多平面椎弓、椎体楔形截骨的手术方法。与传统的脊柱截骨术比较,具有矫形后椎体间接触面积大、稳定性强、愈合快等特点。由于相邻椎体前缘不张开,可避免大血管损伤。本组35例,手术矫正30~100°,平均矫正55.5°,平均矫正率76.8%,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椎体缘离断症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分析了4例新鲜胸腰段脊柱标本分别处在直立、前屈20°、后伸20°状态,受到静载荷作用时胸腰椎前缘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腰椎后伸时椎体前缘的应力水平明显上升。这提示腰椎过度背伸是运动员椎体缘离断症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张XX,女,16岁,国家体操队运动员,于2004年5月3日下午2∶30在平衡木训练时,转体900°落在约60cm厚的海绵包上,双膝屈90°~110°位损伤,当时教练闻听“咔”一响声。患者即感右膝疼痛剧烈,不能行走。现场检查:右膝关节肿胀明显,皮下血肿,右胫骨结节处皮肤凸起,压痛(+++),浮髌试验(+),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立即给予右膝屈曲约45°位加压包扎、冰敷、制动、抬高患肢,送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查体:右膝关节、右侧小腿下1/3外侧肿胀明显,右侧胫骨结节凸起,压痛(+++),右足主动背伸差,伸趾肌力弱,右侧小腿和足皮肤感觉正常。MRI示:(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国产器械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例疼痛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19个。在 X 线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受累椎体,置人可扩张球囊,推注对比剂扩张球囊,使塌陷椎体复位,并在椎体内形成空腔,应用骨水泥在牙膏期时向空腔内填充。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状况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1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48 h 内疼痛均完全缓解,无临床并发症。术前受累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分别压缩(14.8±4.1)mm 和(10.4±4.4)mm,术后分别压缩(10.7±3.5)mm 和(5.4±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3.96、5.37,P 值均<0.01)。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22.4±5.8)°,矫正至术后(12.1±5.3)°,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P<0.01)。术后 CT 检查发现1例患者在椎体前侧缘有少量骨水泥外溢。结论用国产器械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