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深圳计划免疫信息网络工程的开发采用了一系列网络、数据库新技术,构建成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具有儿童免疫接种管理、疫苗管理、报表自动生成和传递、相关疾病的监测和分析、大众计划免疫接种信息查询和接种通知电话自动接拨服务等功能,实现了计划免疫信息的自动化、网络化、科学化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证明该系统实用、经济、易操作,特别是疫情监测和报表处理是根据需求新增的功能,完全满足日常监测和管理要求。1 需求设计11 疫情监测 疫情监测模块是根据目前工作需求而设计的,主要功能包括急性弛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计划免疫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法:根据国家计划免疫管理技术规范入本地实际情况,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对计划免疫和计免保偿进行网络管理。结果:提高了计划免疫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了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实现了异地建卡异地接种,实现了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防疫机构对计划免疫的现场监督监测。结论:该系统的成功运用,为计划免疫工作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化、规范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健康体检资料管理系统的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本地区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掌握学生常见病动态和发病规律,并为制定疾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实现学生健康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方法:运用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本系统编程环境为FoxBasic2.0。结果:系统 结构按编辑模块、查询与打印模拟、设置模块与库存信息修改模块完成各自的功能。结论:该系统改变了工作模式;方便了信息查询和快捷的资料统计,能及时将体检结果反馈给学校、家长;完善了学生健康资料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学校卫生体检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面向患者的触摸屏查询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医院信息查询系统。方法从触摸屏系统的基本概念、用途、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特点、主要内容、设计思想及其实施的方式几个方面论述了面向患者的触摸屏查询系统。结果为医院如何实现透明化服务以满足患者咨询需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结论信息网络化、管理科学化以及服务系统化的要求催生触摸屏系统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宜昌市城区免疫接种门诊优化与调整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出一条在新形势下免疫接种门诊的管理模式。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利用2个月时间,对城区接种门诊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结果表明,城区传统计划免疫网络与新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工作上的交叉和邓质问健段接种门诊设置不合理,一些企业因效益不佳,计划免疫网络已名存实亡等,根据调查结果,我市结合区域隆重规划对接种门诊进行了优化和调整,理顺了接种门诊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关系。对接种门诊和接种人员实施了资格认证制度,并利用计算机对接种门诊进行管理,促进了城区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根据目前计划免疫工作发展现状,按照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建立了本市计划免疫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由社区接种点、街道(镇)级接种点、区卫生防疫站、市卫生防疫站四级网络化管理,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基层社区到市卫生防疫站的计划免疫信息网络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系统设计合理,功能完备,能够满足计划免疫工作的要求,现报告如下。1 开发需求1.1 计划免疫业务工作对网络的需求 我市于1996年在所有的基层接种点应用卫生部推荐的单机版“金卡系统”,对计划免疫工作实施计算机管理,建立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福建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情况,实现预防接种全省联网,解决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C/S结构和B/S结构结合的网络构架,开发和建立福建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结果 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开发与建立后,实现预防接种日常信息管理、医院产科建卡、一地建卡,异地接种、多部门多系统数据共享、自动统计和分析、数据存储备份、短信通知等功能,系统运行使用情况良好.结论 该系统目前在国内免疫规划管理方面具有率先引入使用社会保障卡作为儿童的识别介质、与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对新生儿在产科建卡、发送短信通知提醒接种、便于对流出、流入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等先进性,有助于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药品信息咨询软件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发《药品信息咨询系统》并应用于门诊与临床等相关科室,以便实现对本院药品基本信息的快速查询。方法:利用疗养院现有的网络资源,使用Oracle7.3建立标准和实用的药品信息资料关系表.以PowerBuider9.0为基本的开发工具。结果:系统完成的功能有维护药品信息、检索和打印药品信息、新药信息、医院信息、不良反应通告、药学教育等。这套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仅为医院药学部门提供了收集、整理和分类药学资料的工具.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及时、准确地咨询医院药学信息的工具。结论:系统采用网络化信息服务的模式,具有快速、准确、自适应、可扩充的特点,适用于开展药学信息服务.并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武汉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案。方法对武汉市CIIMS的现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武汉市CIIMS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数据共享,解决了流动儿童异地接种问题,可提供及时的短息预约服务,满足百姓的网络查询与咨询,实现了在线互动服务,扩大了国家CIIMS系统的功能;能为各级免疫预防专业人员提供一个在线交流与培训的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及时、准确的数据查询平台,为科学制定免疫预防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结论提出市级CIIMS平台建设的模式,并探讨其进一步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0.
内镜图文工作站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捷  何达峰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6):57-57,59
目的:建立一种内镜图文工作站网络信息网络系统,集中管理医院内镜图文信息,帮助医生实现远程查询、远程诊断等功能。方法:利用局域网将医院所有内镜图文工作站与服务器链接,服务器负责收集所有工作站的信息,医生利用服务器完成远程查询、远程诊断等功能。结果:医院实现了内镜图文信息的统一管理,医生利用系统实现了远程病例查询和远程诊断。结论:该系统可视为医院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金牛区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情况,家长的接受程度,对金牛区计划免疫事业发挥的作用。方法:对各接种点的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及城区,农村的部分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以及对相关的计划免疫资料分析。结果:经χ^2检验分析对比建立该系统前后完成1名儿童接种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而统计报表的时间差异有显著性,90%以上的城市和农村家长认为信息卡价格合适。结论:该系统的建立提高了金牛区计划免疫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接种点的工作效率。为儿童接种服务提供了方便。其收费能被城市和农村的绝大多数儿童家长所接受;取得的经济效益增加了接种点和防疫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计免经 费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2006年免疫规划工作综合审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6年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所辖9个地区(州、市)9个县免疫规划工作的有关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免疫规划管理、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监测及接种率等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费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措施不到位仍然是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水平低下的症结。结论加大免疫规划工作相关法规的宣传以及免疫规划配套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建立免疫规划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是解决症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吉林省乡级接种单位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现况,为开展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所有乡级接种单位填写预防接种信息化现况调查表,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免疫规划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相关的免疫服务、人员、设备、经费、信息化状况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吉林省预防接种周期按月接种占75.85%,预防接种形式村级定点占46.77%,入户接种占40.41%;乡级防保组织人员年龄〈45岁占77.31%,从事预防接种〉3年占86.98%,但计算机操作不会的占39.15%,初级占46.93%;乡级接种单位7.23%有用于预防接种管理的计算机,5.53%使用光纤或ADSL上网,所有乡级接种单位均无用于免疫规划信息建设和管理的专项经费。结论乡级防保组织应尽快配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加强计算机操作培训;加大信息系统建设经费的投入,选择试点县开展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试点,以期摸索经验,完善系统,为最终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吉林省乡级预防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hoo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的客户端建设情况,为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乡级预防接种单位提供参考。方法所有乡级预防接种单位填写CIIMS客户端现况调查表和用户档案表,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免疫规划和CIIMS客户端建设相关的免疫服务、人员、设备、经费、管理系统运转状况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预防接种方式中的日接种、周接种、旬接种比例明显高于2007年,从事预防接种〉3年和不会使用计算机的人员比例明显低于2007年,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人员比例明显高于2007年;卫生部要求乡级预防接种单位CIIMS客户端使用的设备除拨号上网一项外,其他各项2012年均比2007年有显著变化;乡级预防接种单位使用CIIMS客户端收集的2005年以后出生儿童个案数已达1697098份。结论预防接种周期在缩短,人户接种的形式已不存在;从事预防接种〉3年的人数有所减少,参与CIIMS客户端管理的乡级预防接种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水平明显提高;吉林省2012年乡级预防接种单位CIIMS客户端管理的儿童个案数明显高于2007年,乡级预防接种单位用于CIIMS客户端的设备,达到了卫生部对乡级预防接种单位CIIMS客户端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湖南省基层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状况,促进安全注射,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62个基层预防接种点安全注射现状进行了调查。接种点以一次性注射器和玻璃注射器为主,安全注射率为46.30%,村级和使用玻璃注射器的接种点安全注射率相对较低。只有35.18%的基层预防接种人员能够正确认识不安全注射的危害。对如何提高基层预防接种点安全注射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的共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HepB)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工作质量 ,对福建省 2 0 0 2年和 2 0 0 3年 1~ 6月HepB常规免疫监测报表、2 0 0 3年福建省计划免疫工作检查结果、2 0 0 3年福建省 1~ 10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与抗体监测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HepB纳入计划免疫后 ,规范了HepB的使用和管理 ,三联单的使用使建卡率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这项措施的宣传和HepB的免费 ,全省HepB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建议把新生儿出生后 12h内及时接种HepB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纳入控制乙肝策略 ,使用转移卡四联单 ,从控制人群乙肝发病的高度全盘考虑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瑞安市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全市7个乡镇的2001年以后出生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调查503名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93.06%;家庭年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68.98%,5000元以下的占31.02%。流动儿童建证率为89.26%,四苗全程接种率仅为70.78%。家长对目前乡镇预防接种门诊提供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中。认为接种对象多、等候时间长和没地方候诊的问题占了42.75%。结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已成为制约我市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后要加大免疫规划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意识;开展流动儿童的调查和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作用,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提高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和接种率;搞好免疫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以及争取政府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促使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科学化,使实施工作更具体、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广州市黄浦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情况,探讨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在黄埔区随机抽取4条街为调查现场,采用现场询问及查对疫苗接种记录情况的方法,获得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情况,开展家长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认识和影响。开展计免工作人员和基层管理单位人员相关工作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的服务情况。结果父母为打工者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比父母为司机、职员或其他职业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低(p均<0.05);农村来源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较城镇来源的儿童免疫接种率低(p<0.05);父母对计免知识知晓情况好的,儿童的免疫接种率高(p<0.05);基层免疫接种点的服务状况对儿童免疫接种率也有影响;多数村、居委会能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结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制定流动人口儿童等特殊人群计免管理办法;对流动儿童的父母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多部门的合作;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减少相应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贫困地区目标人群计划免疫知识、态度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目标人群乡村医生、儿童母亲及儿童监护人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制定信息传播策略、提出合适的信息传播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黑龙江、河北两省随机抽取两个国家扶贫开发县的目标人群,共10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当地群众计划免疫知识匮乏,对麻疹、卡介苗和百白破3种疫苗可预防5种疾病的知晓率均在35%以下.乡村医生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缺乏,只有10.00%的人能完全正确回答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结论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向当地群众普及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或维持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0.
Oral polio vaccine was introduced into India's 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in 1979-80. Coverage with this vaccine has increased rapidly from 0.67 million in 1979-80 to 9.63 million in 1984-85. 3 doses of the vaccine are recommended at age 3-12 months, followed by a booster dose 12-18 months later. The vaccine is administered along with the DPT vaccine. The vaccines are provided as a package of services under the 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 (EPI). India's government initiated the EPI in 1978 with the goal of reducing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due to diphtheria, pertussis, tetanus, poliomyelitis, tuberculosis, and typhoid fever by making vaccination services available to all eligible children and pregnant women by 1990. In 1985-86, measles vaccination was included in the program. Another objective was to achieve self-sufficiency in the production of vaccines required for the program. Immunization services are provided through the existing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 hospitals, dispensaries, and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MCH) clinics in the urban areas primary health centers in rural areas. The aim of universal immunization for all India has been set for 1989-90; some areas may achieve this goal earlier. 30 districts and catchment areas of 50 medical colleges have been taken up in the universal immunization program for 1985-86. The objectives of the universal immunization program include: to provide universal immunization coverage to pregnant women and to infants; to document a reduction in the 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s; to develop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nd to streamline logistics; and to encourage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 medical faculty, interns, and students from the planning to the evaluation stages.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provides the vaccines required under the 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to the state health authorities. Over 50 million doses of oral polio vaccine are expected to be utilized during 1985-86. The annual requirements are likely to exceed 80 million doses by 1989-90. The planned targets of vaccination coverage are linked close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d chain system. Since 1984 field samples of oral polio vaccine have been collected for potency tests in order to monitor the quality of the cold chain for vacc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measures will be evaluated by determining the vaccination coverage of the eligible population and by recording the reduction in incidence of poliomyelitis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