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甲状腺激素及血糖的相关性。方法12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测血压,抽取血样本,检测血糖,甲状腺激素。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脉压指数与甲状腺激素及血糖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指数与血浆T3、T4r、T3、TSH均无关;与空腹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0.211,P=0.018),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脉压指数与空腹血糖独立相关。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中,脉压指数与血糖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不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血压及正常血压人群脉压与胰岛素抵抗(IR)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病人391例,正常血压者98例,收集如下资料: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腹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血脂(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观察两组不同脉压亚组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并分别对两组进行脉压与空腹胰岛素、HOMA-IR、腹围等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随脉压增宽,空腹胰岛素及HOMA-IR显著增高,但高血压组脉压与胰岛素抵抗无独立相关性,脉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主要依赖于收缩压的变化;正常血压组脉压与胰岛素抵抗独立正相关(r=0.20,P<0.05)。结论脉压可能是反映胰岛素抵抗的较好指标,但在高血压人群的这种作用不如收缩压和腹围。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形成与高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C反应蛋白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1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并与高血压病程、脉压、血压、体质指数(BMI)、合并症(包括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年龄、吸烟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与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关,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糖尿病的发病呈正相关。结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要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就应重视早期强化降压及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性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9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按照动态脉压值分为动态脉压<60 mmHg组(112例)和动态脉压≥60mmHg组(117例)。2组均行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血生化检测。结果动态脉压≥60 mmHg组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动态脉压<60 mmHg组(11.5±1.4 m/s比10.3±1.2 m/s,P<0.01);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偶测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呈正相关(r=0.302,0.248,0.224,0.306,0.365,0.466,0.492,0.372,0.552,0.546,0.488,均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24 h脉压、24 h收缩压、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瑞丽  张龙  杜传荣 《山东医药》2008,48(42):54-55
选择106例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测量其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检测血脂、肾功能、空腹血糖、负荷后2h血糖(2hPG)、24h尿微量白蛋白(MA),并分析其与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BMI、腰臀比、血脂、2hPG、尿酸(UA)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肾脏早期损害MA与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脉压(PP)、BMI、腰臀比、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2h PC、UA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认为老年高血压肾损害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SBP、PP、腰臀比、BMI、血脂、2h PG、UA等多种因素相关,应及时评估和干预其危险因素,以延缓肾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血糖水平与动态脉压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糖水平与动态脉压的相关性。方法对455例老年高血压病(EH)病人进行体检,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2hBG)血糖及其他指标,比较不同血糖水平组间脉压大小。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血糖水平与脉压密切相关,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收缩压、舒张压、2hBG与PP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108、0.111、0.097、0.777,P〈0.001)。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应加强脉压的监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关系。方法60岁以上体检者132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99例,健康对照者33例。按脉压指数高低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正常脉压指数组(脉压指数≤0.5)57例和高脉压指数组(脉压指数>0.5)42例。检测各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脉压指数组与低脉压指数组之间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也无显著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脉压指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无关,对照组脉压指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负相关(r=-0.736,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中年龄是脉压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6),对照组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脉压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指数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无关,健康老年人脉压指数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相关因素与脉压(PP)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03~2007年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09例(男185例,女124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按脉压(PP)≤60mmHg、60PP≤100mmHg、PP100mmHg分为三个组,分析各组的脉压与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血脂、左室重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各组BMI、血糖、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明显差异(P0.05);脉压与SBP(r=0.48)、年龄(r=0.25)、高血压病程(r=0.23)、LVMI(r=0.65)、颈动脉斑块(r=0.69)、EF(r=0.31)呈正相关(P均0.01),而与DBP(r=-0.90)、FS(r=-0.35)、高密度脂蛋白(HDL)(r=-0.22)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资料显示脉压与年龄、高血压病程、SBP、DBP、EF、FS、高密度脂蛋白、LVMI、颈动脉斑块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脂、体重指数(BMI)以及脉压与其糖尿病(DM)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MS患者220例按是否合并DM分为DM组(n=125)和DM组(n=95)。分析两组空腹血糖(FPG)、血脂、BMI、脉压差等,并对老年MS患者并发DM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DM组平均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BMI、年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均高于DM组,而DM组的脉压低于DM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MS患者并发DM的危险因素包括TC、TG、年龄、BMI、脉压、高血压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MS患者并发DM的危险因素包括TC、TG、BMI、脉压、高血压等。结论老年MS患者血脂、BMI以及脉压均为其合并DM的危险因素,血脂、BMI以及脉压可用于老年MS患者并发DM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群动脉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病高龄老年患者260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2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133例,并设同期查体或其他原因住院、不伴高血压及糖尿病的54例高龄老人为正常血压组,测定其身高、体重、血压及生化指标,用自动分析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比较患者合并不同疾病时动脉弹性情况,对C1、C2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①同正常血压组相比,单纯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升高,C1和C2降低(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尿酸、收缩压升高,C1和C2降低(P<0.05);同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尿酸升高,C2降低(P<0.05),而C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老年患者的C1与年龄、收缩压、胆固醇负相关(R2=0.507,P<0.05);C2与收缩压、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无糖尿病负相关(R2=0.464,P<0.05).结论:年龄和收缩压与高龄老年患者动脉弹性密切关联,另外C1与胆固醇负相关,C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有无糖尿病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探讨PP及PP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中的作用.方法 218例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PP(≤55 mmHg 或>55 mmHg)和PPI(≤0.45或>0.45)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eGFR的差异,以及与PP、PPI的相关性.结果 与PP≤55 mmHg组或PPI≤0.45组比较,在PP>55 mmHg或PPI>0.45组中eGFR值明显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GFR与PP及PPI呈显著负相关;控制年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血肌酐水平等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eGFR仍与PP(r=-0.230,P<0.01)及PPI(r= -0.250,P<0.01)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与肌酐水平、PPI及PP独立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827、-0.177和-0.170,P<0.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PP及PPI水平的升高,eGFR值明显降低,PP和PPI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变化,分析晨峰现象发生及其与体质指数、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住院的患者,共入选原发性高血压256例,其中男性112例,平均年龄(70.89±2.76)岁;女性144例,平均年龄(69.78±2.67)岁。根据所有研究对象收缩压是否存在晨峰现象分为两组,即晨峰组124例和非晨峰组132例,24h血压进行对比,并分析晨峰血压与体质指数、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性,探讨体质指数、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与晨峰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相比,晨峰组24 h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 h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都高于非晨峰组(t值分别为2.991、2.045、4.441、6.713、2.861、2.281;P值分别为0.004、0.044、0.0001、0.011、0.005、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性性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与晨高血压呈负相关,体质指数、血糖、血脂与晨峰血压呈正相关,与非晨峰组相比,晨峰组的空腹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体质指数均高于非晨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体质指数、血糖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是晨峰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故应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适当减重、降糖、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连云港农村社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脉压水平的分布,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10-2009-07,在连云港市赣榆和东海两县农村社区筛选45~7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血压测量、体格检查等。结果共调查20127人,其中未服用降压药物且无关键变量缺失者共9998人纳入本研究。总人群平均脉压为(73.2±18.5)mmHg[男性(70.1±19.2)mmHg,女性(75.1±17.8)mmHg,P<0.01];脉压过宽者(脉压≥60mmHg)占78.2%,其中男性占70.8%,女性占83.0%(P<0.01)。脉压水平和脉压过宽的比例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并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呈正比。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脉压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心率、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血压值等级和吸烟。结论连云港农村社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脉压水平女性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和高血压等级的上升而增加,脉压增高可能是年龄、性别、高血压、血糖、吸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压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近5年住我院未治疗高血压病患者696例(男387例,女309 例),按平均压<107 mmHg和≥107 mmHg分为二组,再分别以脉压≤60 mmHg, 60<PP≤80 mmHg, 80<PP≤100 mmHg,>100 mmHg分为4个亚组.分析各亚组的脉压与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BUN、Cr、UA、CCr、LVMI、EF、FS及心脑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各亚组的高血压病史、吸烟者、饮酒者、BMI、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明显差别(P>0.05);(2)脉压与BUN、Cr、UA、年龄、SBP、LV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0.60,0.70,0.48,0.59, 0.56,P均<0.05),而与CCr、DBP、FS、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68,-0.52,-0.49,-0.51,P均<0.05).(3)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脑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有关(P均<0.05),统计学分析脉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等因素有关,但脉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肾素前体表达水平及与血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 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1例。采集病史,并进行血压、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及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肾素前体浓度,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均数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肾素前体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各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间年龄、体质指数、舒张压、脉压、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均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肾素前体与原发性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值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脉压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收缩压独立相关(P<0.05)。结论 (1)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肾素前体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差异。(2)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时血管损伤加重,但与肾素前体间未见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对照组87名,测定其空腹血清瘦素、血糖、胰岛素、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体重指数(BMI)、腰臂比(WH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脂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的BMI、WHR、TC、TG、LDL-C、ApoB、HOMA-IR、Leptin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瘦素与甘油三酯(TG)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脂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胡宪清  傅慎文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172-174,177,167
目的:探讨平均脉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岁),按PP水平分为A组(PP<50mmHg)和B组(PP≥50mmHg)。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2型糖尿病病史、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平均脉压(PP),以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血管解剖分布计算Gensini评分。比较两组Gensini评分,对可能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并以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和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B组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1)。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影响Gensini评分的因素包括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年龄、2型糖尿病史、吸烟史、SBP、PP、TC、LDL-C,其中以PP影响最明显(r=0.56,P<0.01)。在校正了年龄、2型糖尿病史、吸烟史、SBP、TC、LDL-C等因素影响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R2=0.52,P<0.01)。结论 :P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老年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老年患者正常体重组45例,超重组42例,肥胖组33例,分别观察体质指数、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测定血清唾液酸、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及尿酸水平,各组与体质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唾液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均与体质指数有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唾液酸与C反应蛋白相关。结论:老年患者存在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有血清唾液酸水平的升高,伴肥胖者更严重,预示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机率增高。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脉压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近 5年住我院未治疗高血压病患者 696例(男 3 87例 ,女 3 0 9例 ) ,按平均压 <10 7mmHg和≥ 10 7mmHg分为二组 ,再分别以脉压≤ 60mmHg ,60 10 0mmHg分为 4个亚组。分析各亚组的脉压与体重指数 (BMI)、血糖、血脂、BUN、Cr、UA、CCr、LVMI、EF、FS及心脑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 1)各亚组的高血压病史、吸烟者、饮酒者、BMI、血糖、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2 )脉压与BUN、Cr、UA、年龄、SBP、LVMI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75,0 60 ,0 70 ,0 48,0 59,0 56,P均 <0 0 5) ,而与CCr、DBP、FS、EF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68,-0 52 ,-0 49,-0 51,P均 <0 0 5)。 ( 3 )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脑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有关 (P均 <0 0 5) ,统计学分析脉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等因素有关 ,但脉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病患者中,TNF-α、瘦素水平及其两者水平在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中是否升高.方法 45例高血压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者常规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TNF-α、瘦素以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结果在TNF-α、瘦素方面,高血压组及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两组中瘦素均与体重指数显著正相关,TNF-α与体重指数无显著性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提示体重指数和性别是影响瘦素水平的独立因素,而空腹血糖则是影响TNF-α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在高血压病患者中,血压与瘦素以及TNF-α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与体重指数密切相关,在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及正常肥胖人,瘦素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