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46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346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43.7岁,男女性别之比为1.37:1。从原发部位分析,腮腺、腭部小涎腺、颌下腺占发病部位的前3位;从组织来源分析,上皮源性肿瘤最多;从病理类型分析,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癌分占前3位。结论: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降低,腺样囊性癌位居病理类型的首位,腮腺、腭部小涎腺占发病部位的前两位。  相似文献   

2.
涎腺是口腔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小涎腺肿瘤虽不如大涎腺——腮腺肿瘤常见,但其组织病理类型与其相似.且分布广泛,治疗方法有其特点.我院1970—1986年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小涎腺肿瘤58例.其中腭部44例,唇6例,颊4例,舌3例,牙龈1例.腭部涎腺肿瘤占总数的75.8%.现就腭部44例肿瘤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涎腺肿瘤发病情况、构成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1996~2006年间收治的469例涎腺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恶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是40.2岁和48.7岁,良恶性的男女之比分别是0.7∶1和1.3∶1.腮腺、腭部的小涎腺分别列为涎腺肿瘤原发部位前2位;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与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分别列为良、恶性肿瘤前二位.结论 涎腺肿瘤发病有增加的趋势;男性患者的构成比恶性肿瘤高于良性;女性患者构成比有增加趋势;腮腺和腭部的小涎腺分别是大、小涎腺肿瘤的高发部位;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是最常见的涎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腭部是小涎腺肿瘤的好发部位,约占小涎腺肿瘤的70%以上。以往文献报道侧重多部位多组织来源肿瘤的病理分型,而涉及这一特定解剖区域及单一组织来源的肿瘤较少。现将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78~1990年住院的146例腭部腺上皮肿瘤报  相似文献   

5.
108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璐  柴松岭 《中外医疗》2009,28(16):72-73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1986~2006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经病理确诊的108例涎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9.97,男女性别之比为1.20∶1。从原发部位分析,腮腺、颌下腺、腭部小涎腺占发病部位的前3名;从组织来源分析,上皮源性肿瘤最多,占98.15%;从病理类型分析,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癌分别占前3位。结论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低,腺样囊性癌占首位,腮腺、颌下腺占发病部位的前2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大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多,对于小涎腺肿瘤的研究报道则比较少。我科自1983年~1994年间共收治涎腺上皮性肿瘤426例,其中跨部诞腺上皮性肿瘤54例,占12.6%。本文对54例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4例患者中,男24例,女30例,发病年龄最大78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487岁,45~55岁为跨部诞腺上皮性肿瘤的高发年龄(84.5%)。35~45岁为跨部诞腺上皮性良性肿瘤的高发年龄,50~60岁为跨部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男女之…  相似文献   

7.
165例腭部肿瘤临床分析腭部肿瘤发病率高,种类繁杂 ̄[1]。本文对165例腭部肿瘤的发生、诊断和治疗作一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65例中,男性82例,女性83例。发病年龄9—77岁,40岁以上102例,占61.8%。肿瘤有29种类型,良性103例、恶...  相似文献   

8.
涎腺混合瘤约占全身肿瘤发病率的1%,主要发生于腮腺、颔下腺、舌下腺及腭、唇、舌颊等部位的小涎腺。现将我科近10年来165例涎腺混合瘤的临床及病理予以分析。临床资料 (一)年龄:涎腺混合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组中最小为9岁,最大为78岁,以40  相似文献   

9.
腭部腺源性肿瘤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腭部腺源性肿瘤的病源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收集98例腭部腺源性肿瘤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98例腭部腺源性肿瘤,发病部位以软硬腭交界处最多(46.9%),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发病率分别居良、恶性肿瘤之首,良性肿瘤发病低于恶性肿瘤,嗜酸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样癌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结论:腭部腺源性肿瘤的病原学特征,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腭部小涎腺肿瘤3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3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34例已经病理证实的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34例腭小涎腺肿瘤中,良性17例(13例为多形性腺瘤,2例为肌上皮瘤,乳头状囊腺瘤和黏液囊肿各1例),恶性17例(黏液表皮样癌11例,腺样囊性癌5例,混合瘤恶变1例),除3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仅有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结论:腭部小涎腺肿瘤良恶性各占一半,良性者绝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恶性者多为黏液表皮样癌或腺样囊性癌,手术的彻底性是治疗的关键,对腺样囊性癌应积极的沿可能累及的神经血管束行扩大切除术,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莉  郑新乐 《中原医刊》1999,26(11):57-58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又名淋巴乳头状囊腺瘤,好发于腮腺,男性多见,发病高峰在50~70岁,约占涎腺肿瘤的1-5~8-5%。我科自1981~1998年所收治的31例腮腺淋巴瘤患者,现将其临床与病理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性29例,女性2例,发现肿瘤年龄38~50岁4例,51~60岁18例,61岁以上9例,50岁以上病例占全组病例87-1%。腮腺腺淋巴瘤病程发展缓慢,病变部位:31例均发生于腮腺,左侧16例,右侧15例,其中右侧1例患者腮腺内发现有两…  相似文献   

12.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也称小叶性或终末导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肿瘤。多发于小涎腺,腭部为好发部位,但鼻腔罕见,仅有个别报道。本文结合我院1例进行文献复习,探讨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小涎隙肿瘤多发生在腭部,约占口腔内涎腺肿瘤的一半.我科从1982~1998年共收治39例腭部肿瘤,均经手术治疗,现对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涎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是涎腺组织中常见的肿瘤,我们从1978年3月~1996年3月收治涎腺混合瘤208例,均经病理证实,对其中198例进行了术后随访。现就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于女性妊娠期的患者,因肿瘤长势较快,我们对妊娠分别为5个月、7个月的2例患者,在妇产科医师指导下行腮腺瘤切除术,均未出现流产和早产,可以证实妊娠期妇女可以行肿瘤切除术。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共208例,男119例,女89例,年龄15~79岁,平均42.l岁,以28~55岁为最多。肿瘤原发部位:以腮腺最多,颌下腺次之,跨部小涎腺最少。见表1。表1肿瘤…  相似文献   

15.
多排螺旋CT在腭部解剖及肿瘤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腭部的解剖结构特点,提高对腭部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本组腭部肿瘤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发病年龄7岁~79岁,平均年龄43.8岁,所有病例行MSCT检查。结果:腭部肿瘤好发于软硬腭交界部,有30例,4例发生硬腭,5例位于软腭;其中良性肿瘤27例,涎腺多形性腺瘤17例,乳头状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2例,黏液囊肿2例,肌上皮瘤1例;恶性肿瘤12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鳞癌3例,腺样囊性癌2例。9例腭大管扩大,其中7例为恶性肿瘤,2例见于潜在侵袭性的涎腺混合瘤。结论:MSCT能够立体清晰显示肿瘤病变,腭大孔改变在判断腭部肿瘤良、恶性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春林  单明智  王娜 《黑龙江医学》2004,28(10):804-804
腭部是肿瘤的高发区 ,尤其在硬软腭交界处。腭中线的两侧更是高发部位 ,其原因 ,可能与此区小唾液腺较多及长期在进食过程中的各种刺激有关。在腭部肿瘤中 ,良恶之比约为 1∶1,所以腭部在口腔范围内又是恶性肿瘤的高发区 ,其中以黏液表皮样瘤、腺样囊性癌较多见 ,所以对腭部肿物不可轻视。1 临床资料仅就我们 10余年来治疗过 ,并随访观察的 7例病人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 :7例患者中 ,男性 2例 ,女性 5例。年龄最小者 2 1岁 ,最大者 5 6岁。发病部位均在软硬腭交界、中线两侧。肿物大小 :小者1.0cm× 1.0cm、大者 2 .1cm× 2 .0cm。其中 5例无…  相似文献   

17.
722例口腔颌面部涎腺肿瘤构成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口腔颌面部涎腺肿瘤的构成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722例涎腺肿瘤患者的就诊年龄、性别、部位、组织类型及不同病种间的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颌面部涎腺肿瘤患者722例,男女比例为1.1:1。良性患者430例,占总数59.6%,恶性患者292例,占40.4%,其中,多形性腺瘤(74.4%)与黏液表皮样癌(33.4%)分居良恶性肿瘤首位。结论口腔颌面部涎腺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居首位,且发病率较高,腮腺区及腭部为高发部位,女性患者有增加趋势,30~50岁组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发生部位、形状、大小及与肠管是否相通等病理改变各不相同,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术前难以确诊。现将我院自1992~1998年间收治的19例肠重复畸形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病例中男8例,女11例。年龄1月~11岁。以急腹症就诊13例;以腹部包块就诊5例;腹部手术意外发现1例。病理类型:囊肿型14例,管状型5例。病变部位:回肠(距回盲部20~80cm)9例;回盲部8例;结肠2例。1.2 临床表现1.2.1 急性肠套叠4例,3例经空气灌肠失败,在剖…  相似文献   

19.
<正> 小涎腺混合瘤以腭部为最多。这种临界肿瘤,包膜不完整,处理不当易复发,产生恶变。现将我科1962年5月~1980年12月,18年中收治的90例腭部混合瘤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8年中共收治小涎腺混合瘤98例,其中腭部90例、颊部4例、上唇2例、舌根1例、上颉丹1例。小涎腺混合瘤发生于腭部最多,占91.7%(90/98)。同期收治14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42例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例资料,旨在探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发病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6月~2010年5月在我院口腔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科确诊为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患者42例,按照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TNM临床分类方法 ,对其进行临床分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方法进行病理分类。结果腺样囊性癌多发于腮腺及颌下腺,平均年龄51岁,男女比例4∶3,发生于腭部及小涎腺的SACC复发率和转移率高于腮腺。临床3期和4期较1期和2期复发率高。病理实性型较病理腺样-管状型复发率和转移率高。神经侵犯者较非神经侵犯者复发率和转移率高。结论 SACC是涎腺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SACC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较高,与肿瘤的发病部位、临床TNM分期、病理学分型及有无神经侵犯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