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子和外治汗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善用汗吐下三法 ,汗法的运用首当其冲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汗法治疗体系。尤善用外治取汗 ,有砭有灸 ,或蒸或浴 ,各视邪之所在而施 ,体之所宜而用。《儒门事亲》卷六至卷八 (“十形三疗”)中录 1 62例病案 ,运用汗法 (包括刺血、针刺 ) 5 1例 ,其中单用或并用外治法发汗达 3 4例。其云 :“灸、蒸、薰、渫、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 ,凡解表者皆汗法也。”现举数法以析之 :1 温室发汗密闭居室、室内生火或床下置火盆 ,提高室内温度 ,“以藉火力出汗”。此法治医案 6则 ,或单独运用 ,或配合治疗 ,广泛地用于泄…  相似文献   

2.
金元四大医家攻邪派代表张子和 ,将汗法的运用置于首当其冲的地位 ,创立了独特的汗法治疗体系。子和认为 ,发散宣疏之目的在于“开玄府而逐邪气” ,流畅通阳意在行郁开滞 ,流行气液。汗法之用“乃所以发腠理 ,致津液 ,通血气”。在这些原则指导下 ,除了内服方药以发汗外 ,尤善用外治取汗 ,有砭有灸 ,或蒸或浴 ,各视邪之所在而施 ,体之所宜而用。《儒门事亲》卷六至卷八 (“十形三疗”)中录 1 62例病案 ,运用汁法 (包括刺血、针刺 ) 51例 ,其中单用或并用外治法发汗达 3 4例。其云 :“灸、蒸、熏、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 ,…  相似文献   

3.
金元四大医家攻邪派代表张子和 ,其祛邪扶正之汗法 ,不拘一格 ,方法多种 ,以发汗之方法 ,以宣散郁滞为目的 ,尤其重视外治汗法。张氏在《儒门事亲》卷二·汗下吐三法赅尽治病诠·十三中指出 :灸、蒸、熏、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 ,凡解表者 ,皆汗法也 ,张氏把外治之法有汗者 ,统归汗法。《儒门事亲》“十形三疗”篇中 ,共录 16 2例病案 ,运用汗法5 1例 ,其中单用或并用外治法发汗达 34例 ,足见外治汗法在张氏汗法中的重要学术地位。现就其颇有特色的外治汗法 ,简析如下。1 砭刺出血张氏认为 :“出血者 ,发汗之一端也。”(…  相似文献   

4.
中药洗浴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外治法追究其源头,可推至上古时期,《山海经》曰:“砭者,以石刺病也。”这可谓是较早的外治方法。之后《黄帝内经》问世,书中除主用针刺外,还记载有灸、砭、熨、蒸、涂、嚏、浴、膏摩、按摩等,并在适应证方面作出了初步的理论阐述:如浴法,提出用以预防疾病。《素问·刺法论》曰:“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相似文献   

5.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 ,以其善用汗吐下三法著称。其汗法虽源于《难》、《素》,禀于华佗、仲景、河间 ,然通过张氏的锻炼磨砺而自成一家。本文试通过张氏医案 ,一窥其汗法之玄机。张氏医案集中在《儒门事亲》卷六至卷八 ,计1 62例 ,1 39案。其中单用汗法者 9例 ,汗吐合施者2例 ,汗下并行者 4例 ,汗吐下联用者 1 7例 ,以外治法发汗者 34例。书中举汗药凡 40味。除用药物外 ,还采用了灸、蒸、熏、洗、熨、烙、针刺、导引、按摩等法取汗 ,并提出了“涌吐取汗”法。张氏用汗法所治病证多达 2 0余种 ,涉及内外妇儿眼等临床各科病证 ,包括外感风…  相似文献   

6.
许志强 《陕西中医》1996,17(2):86-86
<正> 麻黄一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医家临床必不可少和不可多得之要药。笔者临床运用此药,有些独特心得,认为麻黄发汗逊于桂枝,现陈述于下,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麻黄发汗逊于桂枝 麻黄:苦、辛、温、入肺、膀胱经,有发汗、平喘等功用。自《伤寒论》一书中收载麻黄汤方后,历代本草都记述麻黄的发汗作用远较桂枝为强。《伤寒论》各家注释也说:“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历代至今医家均持麻黄为发汗峻药之观点,且认为麻黄汤为发汗之峻剂,有仅用1剂,不用2剂;有畏麻黄,而速之高阁。唯恐其发  相似文献   

7.
《儒门事亲》体现了张氏的学术特点和治疗经验,他认为“灸、熏、蒸、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儒门事亲》卷二),其中砭射即是用针刺络放血的方法。刺络放血法符合“邪去则正安”,“血实宜决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灵枢·小针解》)等中医经典理论,其主治头面、五官及外科病症等属于实证者,刺血大多取多血之太阳、阳明经穴位,刺血量以“逐邪务尽”为度。兹从治验病案谈谈对张氏砭刺法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8.
元颖 《河北中医》2001,23(2):143-144
汗法属于中医八法之一 ,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 ,透过人体的 执水 执水 汗出 ,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金匮要略》中的许多疾病由于外邪侵袭产生 ,或外邪侵袭使病情加重 ,运用发汗解表法可以驱除外邪 ,使疾病向愈。但汗法在具体运用时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疾病的病因病机和个人体质的差异 ,结合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 ,分别加以考虑。1 发汗平喘法1.1 溢饮 “病溢饮者 ,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亦主之。”“饮水流行 ,归于四肢 ,当汗出而不汗出 ,身体疼重 ,谓之溢饮。”故…  相似文献   

9.
(上续“张子和的学说”)张氏所谓汗吐下三法,包括内容很广:引涎、漉涎、嚏气、追泪等凡上行者皆属吐法范围;灸蒸、薰、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属汗法范围;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等凡下行者皆属下法范围。而且张氏“亦未尝以此三法遂众法,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比如说:张氏固然极力反对滥用温朴,主张五谷、五肉、五菜为最好的补养方法,所谓“养生论食补,治病论药攻”,但张氏也认为“病有百变,岂可执方?”“岂有虚不可补,实不可泻之理哉?”掌握或攻或补的前提在于全面地分析“天地寒暑之理,以人  相似文献   

10.
陈凯佳 《中医研究》2005,18(5):13-14
张子和,号戴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儒门事亲>十五卷,主张并擅长用"汗吐下"三法治病.他的汗法囊括范围很广,"凡解表者,皆汗法也",除通常认为的辛散解表药物之外,灸、熏蒸、渫洗、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熨法均属于汗法的范畴.他认为汗法适用于邪气侵袭、尚未深入,风邪诸疾.笔者细读子和<儒门事亲>汗法,并体会其"在表者,皆宜发汗"的含义,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林昌松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2):509-511
《金匮要略》是一部治疗杂病理法方药俱备的专著。汗法通常用于外感热病的治疗,在《伤寒论》一文中论述最详,然其在杂病中的运用亦颇为详尽,可资临床借鉴以启迪思维。1发汗解表法在杂病中的适应病证 《金匮要略》论治杂病达45种之多,运用发汗解表法治疗的病证有:痉病、湿病、疟病、历节病、血痹病、虚劳病、咳嗽上气病、腹满、痰饮病、水气病、黄疸病、下利、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等。其中运用汗法最多的是湿病及水气病,其它则为杂病兼外感证。具有发汗的方药,仲景多在条文中出现“发其汗”、“发汗则愈”、“脉浮者”,或在方后…  相似文献   

12.
陈鼎盛  杨湖 《河北中医》2001,23(2):145-146
《伤寒论》中治法最多的当推发汗法。其发汗法涉及面颇广 ,内容丰富。我们主要探讨发汗法应用范围、分类、运用原则、辅助调控法。现分述如下。1 应用范围发汗法主要用于太阳病 ,也可用于阳明病 (2 32条、2 34条、2 35条、2 4 0条 )、太阴病 (2 76条 )、少阴病(30 1条、30 2条 ) ,以及某些并病、合病 ,如 4 8条、36条、32条等。2 分 类2 .1 辛温解表 ,宣肺发汗 代表方麻黄汤 ,属发汗峻剂 ,适应于太阳伤寒表实证。2 .2 调和营卫 ,解肌发汗 代表方桂枝汤 ,属发汗轻剂 ,适应于太阳中风表虚证。2 .3 温阳微汗 代表方有麻黄附子细辛汤、…  相似文献   

13.
发汗法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汗法治疗黄疸古人早有论述,如《伤寒论》载:“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伤寒发热,身黄,瘀热在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金匮要略》说:“黄疸……脉浮者,当以汗解”。说明治黄疸用汗法早已有之,细思之,发汗退黄,取效迅速,正合重型肝炎变化迅速之病情。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一书中,十分重视汗法的运用,但对发汗不当也非常重视,有大量的条文对发汗不当进行论述,以警示世人。发汗不当主要包括当汗不汗、不当汗而汗、汗出不彻、发汗太过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陈玉书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90-1691
汗法是《伤寒论》中太阳病表证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体现在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的解表诸方的运用中。《伤寒论》有不用表药、不属汗法却可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权称为发汗变法。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治法:化气行水法.利水则气化通利。病邪得以内外分消,不待发汗而自能汗解;和解少阳法,通过和解少阳枢机。使表里阴阳通达.不待发汗而表自解。无须清下而热除;温经散寒法,因风湿留着关节,病邪凝结,汗解难以奏效,通过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使“阳胜而阴自复”;逐瘀泻热法.因表邪不解.蓄血内结,故破瘀泄热,疏通邪热之出路,使表邪不汗而解;泻热通便法,表邪未解,里实已成,“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相似文献   

16.
历代医家多认为淡豆豉是发散风热或涌吐膈热的药物 ,这种说法已相沿成习 ,特别是“发散风热”之说牢固地占着统治地位。实际上 ,淡豆豉是一味滋阴药 ,如《名医别录》称其能治“虚劳喘息”,《药性论》称其“熬末能止盗汗 ,除烦”,《罗氏会约医镜》称其“治骨蒸”,但均未引起重视。葱豉汤之用葱白、淡豆豉 ,原为养阴解表之意 ,如九味羌活汤之用生地 ,桂枝汤之用白芍 ,皆无帮助主药发汗之功 ,反具制约主药发散太过之力。用相反相成之法配方者 ,在古今方剂中比比皆是 ,不独葱豉汤为然。民间常用单味姜葱发汗解表 ,而无单用淡豆豉发汗解表的例子 …  相似文献   

17.
半刺法合隔药灸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孙治东王娟娟*(江苏省姜堰市王石医院225501)图书分类号R246.7关键词神经性皮炎/针刺疗法间接灸刺法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为临床常见病,我们近来运用“半刺法”合“隔药灸”治疗3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  相似文献   

18.
防风,古代名“屏风”(见《名医别录》) ,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为“风药中之润剂”。临床随证配伍,具有不同的作用,兹琐志之。能发汗,又能止汗“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 ,“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 ,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 ;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防风…  相似文献   

19.
滋水作汗经验谈201400上海市奉贤县中医院陈贤平浅水作汗这一治疗法则是清代徐大椿提出的。他指出:“盖发汗有二法:湿邪用香燥之药,发汗即以去湿;燥病则用滋润药,滋水即以作汗”。外感发热用辛温或辛凉治疗为正法,而汗法之变则层出不穷,泼水作汗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尝观《医学衷中参西录》,见张氏之于汗法,说理透辟,经验丰富,学术观颇有独到处,然以有关文字散见各篇,未能清疏,令人不得注重,故特不揣谫陋,撮举大要,冀资鉴证。一、发汗未必汗药张氏基于“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的认识,认为“发汗原无定法。当视其阴阳所虚之处,而调补之,或因其病机而利导之,皆能出汗,非必发汗之药始能发汗也。”故即如补气之黄芪、滋阴之熟地、敛汗之山萸、清火之知母等药,张氏都能用来发汗。例如:1.用黄芪发汗:因汗以阴精为原,赖阳气以运,故胸中大气虚者,若不予补气,即投发汗重剂麻黄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