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总结手术适应证并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3-12于济南军区总医院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455例(533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假体均为Biomet OxfordⅢ代膝关节内侧单髁系统。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股胫角、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HSS评分。结果 45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5.3(48~120)个月。随访期间18膝(3.4%)聚乙烯衬垫脱位,6膝(1.1%)假体无菌性松动,10例(1.9%)胫骨平台下沉,6膝(1.1%)膝关节长期活动疼痛;术后25膝(4.7%)行翻修手术,假体生存率95.3%。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26.3±10.9)°,股胫角为(177.5±14.7)°,KSS临床评分为(92.1±11.1)分,KSS功能评分为(89.6±9.0)分,膝关节HSS评分为(89.6±9.0)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患者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膝关节功能,减缓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进展,但衬垫滑脱及胫骨平台下沉发生率仍较高,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xford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OA)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1例膝关节内侧间室OA患者(22膝)行内侧间室UKA。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采用KSS进行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采用WOMAC对膝关节进行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对侧间室病变等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ROM为99.6°±16.6°、119.2°±10.2°,VAS评分为2.8分±1.0分、0.7分±0.8分,膝关节KSS临床评分为67.1分±6.6分、84.9分±5.2分,KSS功能评分为57.3分±8.1分、87.0分±5.1分,关节WOMAC评分为46.8分±6.3分、12.1分±3.2分,各项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UKA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OA的有效方法,近期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固定平台与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关节骨病专科门诊就诊并收治住院手术的86例(92膝)膝关节单间室(内侧)骨性关节炎病例,分成两组:一组为固定平台(Link)组,共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选用固定平台假体行单髁置换手术;另一组为活动平台(Oxford)组,共44例,其中男20例,女24例,选用活动平台假体行单髁置换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手术,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与末次随访的膝关节活动度,进行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并完成临床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8~26(18.20±4.23)个月。临床随访过程发现在固定平台组术后1年出现1例假体周围骨折,活动平台组发现1例垫片脱位。所有患者未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及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固定平台组手术耗时(90.05±6.59) min,失血量(53.76±6.04) ml;活动平台组手术耗时(90.73±6.74) min,失血量(54.34±6.27) ml。固定平台组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94.52±4.54)°提高至术后(104.64±4.42)°,活动平台组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95.05±4.87)°提高至术后(105.07±4.33)°。固定平台组KSS评分由术前(48.69±5.68)分提高至术后(83.55±5.37)分,活动平台组KSS评分由术前(49.39±5.68)分提高至术后(84.11±6.14)分;固定平台组HSS评分由术前(45.45±3.62)分提高至术后(84.55±6.08)分,活动平台组HSS评分由术前(45.93±4.01)分提高至术后(85.16±6.30)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单髁假体在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的中远期并发症和翻修率还有待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6采用LINK Sled固定平台假体单髁置换术治疗的35例(40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术后2周内摄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股胫角、髋-膝-踝角,评估下肢力线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膝关节疼痛缓解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2(5~30)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假体松动、关节间隙变窄,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术后2周摄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股胫角为(175.3±2.7)°,较术前减小;髋-膝-踝角为(178.6±3.3)°,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1.1±0.4)分,较术前明显降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22.4±10.7)°,较术前明显增加;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5.5±7.6)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本体感觉好、骨量保留多、易于翻修、膝关节生物力学更接近于自然状态等优点,同时使用固定平台单髁假体操作相对容易,并发症较少,初学者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6):1450-1454
[目的]研究固定平台单髁假体系统行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5月,79例(91膝)膝内侧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本科行固定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32例,女47例,平均年龄(57.39±4.64)岁。[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25±5.42)min,失血量(86.25±6.32) ml。术中无患者出现神经、血管损伤,1例患者术中胫骨开槽时,出现胫骨内侧平台斜形骨折,术中即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良好。79例中2例失访,其余77例平均随访(14.36±7.58)个月。KSS评分由术前(65.44±5.48)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97.31±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ROM由术前(108.41±2.63)°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124.2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末次随访时患者股胫角、关节线匹配角和机械轴偏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未见假体松动、移位,外侧室均无明显退变加重。[结论]应用固定平台单髁假体系统进行单髁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与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87例(94膝)经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关节力线等进行评估分析,分析单髁关节置换临床效果、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4年(6个月~7年),返修2例,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等,HSS评分由术前61.05分增至92.67分,优良率达92%。VAS评分由术前6.46分降至2.80分。术后疼痛缓解率94%。膝屈曲度平均达127.53°。术后力线平均内翻2°。[结论]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中短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术后功能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关节镜辅助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03—2011-01行手术治疗的18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以膝关节内侧间室病损为主。术前进行MR及X线片评估;术中采用关节镜进行检查和清理。并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平均21(18~36)个月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迹象。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由术前71.3分提高至87.2分,优15膝,良3膝;平均关节活动范围(ROM)127°(112~141°)。结论关节镜下准确评估、清理关节病损为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提供临床依据,提高了疗效,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3—01使用Oxford Phase Ⅲ移动平台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47例(50膝).观察术后下肢力线、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采用Oxford及AKS评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4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6~21)个月。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2例出现内衬脱位,行翻修术,无感染。术后测量下肢力线平均内翻1.2°。Oxford评分:术前平均(24.6±1.9)分,术后平均(41.3±3.5)分。AK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50.5±3.9)分,术后平均(86.9±4.9)分。AK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7.0±6.6)分,术后平均(86.4±9.4)分。术后Oxford、AK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伸直受限,最大屈曲度平均(121.0±6.7)°。结论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短期效果良好,但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矫形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9-09诊治的9例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先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股骨畸形截骨矫形,然后一期行单髁置换术。结果 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6(12~1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度满意,无下肢肌肉萎缩。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股骨截骨处均骨愈合,下肢力线矫正精确,单髁假体位置良好且无脱位迹象。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1~2(1.44±0.53)分,HSS评分83~90(85.44±2.19)分。术后12个月KSS临床评分(88.33±2.87)分,KSS功能评分(86.66±3.54)分,OKS评分(17.33±1.50)分,WOMAC评分(20.56±1.94)分。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一期截骨矫形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是可行的,术后下肢力线矫正精确,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初步疗效与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8年12月采用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45例(48膝)膝关节内侧问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法),测量术后膝关节力线并与术前测量结果比较,分析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技术.[结果]40例(43膝)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2~40个月),关节内侧间室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膝关节活动度达到平均120°(0°~135°),术后力线为平均内翻2°(0°~内翻6°),HSS评分由术前70分(60~82分)增至90分(75~95分),优良率达92%.[结论]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