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病机多以肾精亏虚为本,血瘀、痰浊雍盛为标,据此确立补肾活血化痰法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基本治法。根椐补肾活血化痰法自拟方药对证治疗,多年运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对于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值得深入探讨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 ,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治疗后观察药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 ,海马CAI区锥体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 1)统计学结果表明 ,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2 )组织形态学研究表明 :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有减轻缺血对海马CAI区锥体细胞损伤的作用。结论 中药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有效方法 ,其中活血祛瘀法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补肾化痰汤治疗血管性痴呆5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汤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珐将12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用补肾化痰汤进行治疗,疗程均为60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HDS、DAD、BehaveAD、GBS量表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HDS、DAD、BehaveAD、GBS改善明显,临床疗效满意,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补肾化痰汤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清毒活血化痰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法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瘀血、痰浊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瘀血阻脑、痰浊蒙窍是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痰瘀互结,久滞不化,酿毒损髓,败坏脑络则是本病发生及演变的核心环节,提出痰瘀互结,痹阻脑络,当活血化痰兼施,痰瘀互结,化毒损髓,当清毒洁流护脑,认为清毒活血化痰治疗血管性痴呆行之有效,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肾方、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观察补肾方、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各组小鼠水迷宫法行为学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游全程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学习成绩和记忆成绩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补肾活血组的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优于其它治疗组(P〈0.01)。补肾组在记忆成绩优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在学习成绩优于补肾组(P〈0.05)。结论补肾中药、活血中药、补肾活血中药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均有提高作用,对于长期记忆的改善作用补肾中药优于活血中药,对于短期学习能力的改善作用活血中药优于补肾中药,补肾中药与活血中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用药规律。方法:在Meta-分析确定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VCI有效性的基础上,建立合格文献方药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对复方进行统计。结果:在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VCI 84个方剂中,涉及94味药物,使用频次为896次;使用频次最多的前10位的药物可聚为五类。结论:从药物频次来看,补肾化痰祛瘀为VCI的治疗大法;活血、补肾益精、化痰三法并举,其中活血为治疗所必需;补肾活血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改善脑循环,脑代谢活化剂,抗血小板聚集及支持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予中医益肾活血化痰法治疗,1个月为1疗程,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明显优于对照(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益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原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提出了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变化——气虚精亏、血瘀痰阻。正气不足、肾精亏虚是病之本,瘀血、痰浊阻滞是病之标。故对于本病的治疗,以益气补肾填精、活血化痰开窍为大法。临床观察发现,精神心理因素是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故而在益气补肾、活血化痰同时,必须注重调摄情志,并配合智力训练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D)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合科研成果及中医药诊治VD的文献,分析汇总VD在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面的进展。脏腑虚损、气血失调、痰瘀阻窍为V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络损髓是VD发生发展的关键。中医分期治疗包括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治疗及分为平台期、波动期和下滑期治疗。中医专法专药治疗主要以补肾活血化痰、补肾益气活血、活血通络、活血化痰为主。中医针灸治疗主要包括体针、针药结合以及眼针、耳穴按压配合艾灸、中药穴位敷贴等。今后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除加强对VD的诊治研究外,还应对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VD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赵建军教授基于"脑髓理论"采用补肾益髓,活血化痰解毒法对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损害防治的有效性。方法:180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髓海不足,痰瘀阻窍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益髓,活血化痰解毒法拟中药汤剂(石菖蒲、郁金、山药、山茱萸、龟板胶、川芎、红花)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MoCA评分(21.8±2.28);MMSE评分治疗组(27.80±0.54),对照组(25.27±0.76),2组比较,P<0.05。结论:补肾益髓,活血化痰解毒法对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损害防治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D)临床处方的治法及成方规律。[方法] 检索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构建血管性痴呆的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及SPSS 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对最终纳入的276个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频数>100次的中药有石菖蒲、川芎、丹参、黄芪、远志、熟地黄,治法上以补肾、活血、化瘀、化痰、益气、开窍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药对18条、药-证组合36条,聚类分析得到具有关联性的类方组合4组。[结论]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以补虚、活血、化痰为基本治法,注重虚、痰、瘀共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补肾化痰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痰浊蒙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给予补肾化痰颗粒和都可喜,连续服用1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其血流变指标、血Hcy水平.结果 2组均能较好的改善患者认知、记忆、日常生活能力、血流变指标及血Hcy水平,且治疗组在认知的改善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化痰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痰浊蒙窍证)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Hcy水平,尤其对于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组方原则不同,按照补肾填精、活血通络、祛瘀化痰、益气活血、平肝熄风等不同组方原则对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整群选取的68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方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MMSE、ADL、HDS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3个量表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杨成林 《中外医疗》2013,(22):17+19-17,19
目的探讨采用补肾活血验方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服用脑复康进行治疗与在服用脑复康基础上实施补肾活血化瘀验方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的一种方法。该文采用这种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0例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脑复康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服用脑复康基础上实施补肾活血化瘀验方进行治疗,每组患者各30例。结果采用补肾活血化瘀验方治疗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瘀验方能够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相关症状,且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中医辩证为脾肾亏虚、痰瘀内阻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给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痰的中药汤荆,同时静滴葛根素注射液500mg加0.9%NS 250ml,7日为一疗程;对照组80例,静滴葛根素注射液500mg加0.9%NS 250ml,7日为一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性。[结论]健脾补肾活血化痰法配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中西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中西结合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益智活血汤治疗,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量表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中西结合治疗组患者智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法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8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无显著差异的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治疗1个疗程,其中治疗组通过中药方剂治疗,对照组则常规性治疗。通过SDSVD各证型计分、修定长谷川痴呆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和精神认识能力量表积分评定以及日常生活力量表(ADL)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治疗情况。结果:1个疗程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达到65.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55%;SDSVD评分、长谷川量表、MMSE量表、认知能力量表的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等数据治疗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并未出现安全问题,患者各主要指标未见异常。结论:诸药合用,补肾化痰法对于血管性痴呆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虢周科教授以中医"先后天之本"理论为基础,认为"脾肾亏虚,痰瘀阻络"为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病机,脾肾亏虚为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发病之本,痰瘀阻络为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发病之标,其治疗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痰"为法,拟定脑髓康方(由黄芪、葛根、酒女贞子、川芎、丹参、天麻、墨旱莲、桑寄生、补骨脂、远志、白术、全蝎、酸枣仁等组成)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提出通过早期中医药干预,可有效防止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进展及恶化。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VD)由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已成为威胁高龄人群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中医药在VD的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探讨中医药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将为血管性痴呆的有效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笔者结合长期的临床经验,用自拟的补肾活血汤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进行治疗。并采用目前经典的大鼠行为学检测方法Morris水迷宫对大鼠的行为学进行了考察,相关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