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危险因素,探讨围术期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未继发CVS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围术期医疗因素,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查术后继发CVS的危险因素。两组随访3个月,观察近期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吸烟和酗酒史、高血压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患者预后(prognosison admission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PAASH)分级、既往动脉瘤破裂次数、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Fisher分级、栓塞程度、真假性动脉瘤、术后血压波动范围、介入手术时机、术后使用"3H"疗法为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15 mm、既往动脉瘤破裂2次、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术前Fisher分级≥3级、非致密栓塞、假性动脉瘤、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72 h以内)介入栓塞、术后使用"3H"疗法是其保护因素。两组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量表显示,观察组近期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患者病死率高、总体预后差,针对患者术后继发CVS的可控危险因素实施良好的控制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富组氨酸糖蛋白(HRG)、白细胞介素(IL)-23/IL-17炎症轴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95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aSAH患者,根据术后第4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否发生CVS及严重程度分为无CVS组(126例)、轻度CVS组(18例)、中度CVS组(39例)和重度CVS组(12例)。比较4组术前及术后3 d血清MBL、HRG、IL-23、IL-17水平。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和预后不良组(5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BL、HRG、IL-23、IL-17水平及其联合应用模型对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195例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CVS发生率为35.38%。术后3 d,轻、中、重度CVS组血清MBL、IL-23、IL-17水平高于无CVS组,其中重度CVS组高于中度CVS组,中度CVS组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防治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动脉瘤破裂SAH介入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注q8h,疗程14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为30min;对照组30例,术后采用尼莫地平,1mg/h,静脉泵入,疗程14d,比较两组的Glasgow评分,头部CT及经颅多普勒(TCD)观察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可迅速促进疾病的好转;对CT检查所见脑内低密度灶,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可使其改善;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扩张痉挛脑动脉的作用较好,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瘤破裂SAH介入栓塞术后CVS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6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3~5 d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观察CVS发生情况。观察无CVS和不同程度CVS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1、IL-6变化,分析术后血清SICAM-1、IL-6与脑血管直径减少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SICAM-1、IL-6对CVS的诊断价值。结果 CVS发生率39.53%(34/86),轻度、中度和重度CVS分别11、14和9例。无CVS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1、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VS患者术后3 d血清SICAM-1、IL-6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也显著高于无CV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S患者随CVS程度加重,术后3 d血清SICAM-1、IL-6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CVS患者术后3 d血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短期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期间仍有症状发作的29例MCA中重度狭窄患者31条MCA实施支架成形术,应用TCD系统评价术前、术后1 h及3 d内的MCA狭窄段及狭窄下游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支架成形术后MCA的残余狭窄率均<20%.与术前相比,术后1h及3 d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明显下降[(162±38)cm/s对(273±77)cm/s,P<0.01;(168±45)cm/s对(273±77)cm/s,P<0.01],术后1 h及3 d的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3条动脉)术后第3 d TCD发现狭窄段又出现了狭窄样频谱,CT扫描显示2例颅内出血,1例无异常;至少28.6%(8/28)的患者狭窄下游段出现了PSV的成倍增加.对侧MCA支架成形术前后的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MCA中重度狭窄患者狭窄段及狭窄下游段的血液动力学异常,但存在较高的过度灌注风险.  相似文献   

6.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清FSH LH PRL GH的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泌乳素 (PRL)、生长激素 (GH)的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对 35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 1~ 3、7~ 9、13~ 15d血清FSH、LH、PRL、GH的浓度进行动态观察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结果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清FSH、LH、PRL、GH浓度在发病后 1~3、7~ 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尤以发病后 7~ 9d变化最明显 ;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 (CVS)组和非CVS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清FSH、LH、GH、PRL含量与SAH的病情演变、CVS程度有关 ,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SAH患者中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率、CVS的时间窗及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地对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期间绍兴县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t-SA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并于患者入院7 d内每天和第14天通过TCD观察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MCA平均血流速度(VmMCA)≥120 cm×s-1为CVS的标准,统计t-SAH患者中CVS的发生率、CVS的时间窗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98例t-SAH患者纳入本研究,CVS发生率为41.8%(共41例),其中GCS≤8分患者的M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GCS≥9分患者;t-SAH积血Hijdra法计算6分以下45例(45.9%)中有2例(4.44%),6~13分31例(37.8%)中有9例(29.0%),13分以上22例(20.0%)中有8例(36.4%)发生CVS.手术组中37例(37.8%)中有13例(35.1%)发生重度CVS,通过对症治疗仍出现4例局部脑梗死,并入院3 d后的M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结论 t-SAH患者的原发伤程度、出血量及部位、手术操作等是导致CVS的主要危险因素,对t-SAH的防治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尼莫通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尼莫通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莫通治疗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d、5d、lOd)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判断尼莫通对tSAH后CVS的治疗作用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有效率78.26%,对照组30.4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TCD检查MCA均轻度升高。治疗组第3天峰值明显增高,到第5天开始下降,第10天接近正常。对照组第3天到第10天峰值远比治疗组高。结论:尼莫通能明显缓解tSAH后早期CVS.改善临床症状。TCD对于tSAH后CVS的判断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无创伤、迅速方便、反映客观,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能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血管介入栓塞术后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和尼莫地平对预防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均在脑动脉瘤破裂后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30例术后接受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和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神经功能、脑氧供需平衡以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前1 d,两组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中心性静脉血氧饱和度(CjvO2)、颈静脉球部血氧分压(PjvO2)和动脉血氧(CaO2)含量比较(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SjvO2、CjvO2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PjvO2、CaO2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SjvO2、CjvO2、PjvO2、CaO2含量较术前1 d均降低(P<0.05),观察组SjvO2、CjvO2、PjvO2、CaO2含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随访预后恢复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破裂血管介入栓塞术后应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和尼莫地平治疗可以降低CVS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探究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其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于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入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患者,采用TCD监测患者术前、术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颈内动脉颅外段(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 y,ICAex)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比较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相比于术前,患者术后双侧MCA和ICAex平均流速(Vm)显著提高(P0.01),其中手术侧Vm上升更明显。相比于术前,患者术后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显著下降,且手术侧下降更为明显。患者术后频谱形态改变为高血流低阻力型。结论:应用TCD能很好地检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且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在脑动脉瘤术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对96例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脑血管血流信号及速度进行监测,所得数据加以分析,从而了解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与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时间的关系以及脑动脉瘤夹闭后脑血管痉挛高峰期和持续的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后第8~14天脑血流流速达最高峰,以后脑血流流速逐渐减慢,21天后流速接近正常。术后1~7天脑血流流速达最高峰,14天后流速接近正常。结论:经颅多普勒是脑动脉瘤术前、术后监测脑血管痉挛程度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手术时机及预后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术中、术后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27例CEA患者术前术后病变局部管径、流速及同侧大脑中动脉(MCA)术前、术中、术后流速、搏动指数(PI)和交通支开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CEA术后,颈动脉管径、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患侧的MCA流速及PI升高(P<0.001).侧支循环关闭.术中患侧MCA流速下降幅度<40%与前交通开放相关(P=0.01 5).结论CEA后颅外和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CDFI与TCD结合,可评价CEA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CEA手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并可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脑栓塞病人急性期TCD异常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栓塞病人急性期TCD检测在病人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34例大脑中动脉(MCA)栓塞病人在病后次日行TCD检查,分析TCD参数变化与病人病后30d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侧MCA32%无血流(11例),15%血流不对称(5例),53%血流正常(18例)。梗死侧MCA无血流者9/11(82%)预后差,而MCA血流正常者仅4/18(22%)预后差,两者差异显著。与预后好者比较,预后差者双侧MCA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FV)显著下降,博动扩(PI)显著增高。结论 脑栓塞病人急性期行TCD检测有助于病人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发生规律及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CVS的作用 ,并评价高氧液对脑外伤后CVS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 74例脑外伤后CVS患者分为治疗组 (高氧液治疗组 )3 2例和对照组 42例 ,分别于第 1天、3d、1周、2周通过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及颈内动脉 (ICA)颅外段进行脑血流速度检测 ,分析比较CVS、动脉血氧分压 (PaO2 )、血氧饱和度 (SaO2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生理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最后治疗效果。结果 伤后 1~ 3d已开始出现血管痉挛 ,3~ 7d达峰值 ,14d已明显减轻 ;治疗组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且其血管痉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意识情况和预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管痉挛程度越重 ,病情越重 ,预后越差。结论 TCD是检测外伤后早期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高氧液对纠正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支架成形术和介入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的MCA狭窄病例22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平均随访4.6个月。结果:①术前TCD改变:病变侧大脑中动脉流速显著增高,频谱异常。14例患者病侧大脑前动脉(ACA)流速代偿性增快,6例患者病侧大脑后动脉(PCA)流速代偿性增快。②术后TCD改变:多数患者术后当天及3~14月后TCD示病侧MCA流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例术后2天出现血管痉挛。③平均随诊4.6个月,1例术后11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TCD与复查的血管造影结果相符。结论:TCD是观察MCA狭窄及介入治疗随访的敏感方法,能准确的评价治疗效果并可用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动脉瘤破裂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防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破裂动脉瘤术后患者236例,将2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18例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病人CVS发生率:观察组39.8%,对照组59.3%;CVS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9.9%;Glasgow昏迷评分情况比较:入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院时13~15分实验组64.4%,对照组42.4%。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早期预见、发现脑血管痉挛,有利于提前采取医疗、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了aSAH后的CVS的发生,降低了CVS发生率,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17.
脑池内灌注尼卡地平治疗CVS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脑池内灌注尼卡地平(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破裂脑动物瘤术后CVS(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并探讨脑池内灌注尼卡地平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期手术治疗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术中瘤蒂夹闭后,于视交叉池内管,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不同剂量尼卡地平持续脑池灌注,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所有病例均行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率(MCAVm)来评价CVS,并于术后3月时评价病人的预后,结果脑池内灌注尼卡地平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平均MCAVm值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平均MCAVm值,而12mg组,18mg组的平均MCAVm值低于6mg组,对比各剂量组副反应的发生率,12mg组中头痛,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低于18mg组,术后3个月随访,提示尼卡地平脑池内灌注能改善CVS患者的远期预后,结论:脑池内灌注尼卡地平对CVS有确切的疗效,24小时内脑池持续灌注尼卡地平12mg较为合适,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28-4030
研究分析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40例我院收取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早期介入组(20例)和晚期介入组(20例),早期介入组患者在发病3d以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晚期介入组患者在发病3d后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栓塞效果、并发症情况。早期介入组栓塞效果明显优于晚期介入组;早期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介入组;两组以上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对提高栓塞效果、患者尽早的恢复自理能力、改善生活的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介入治疗时机及继发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治疗的时机及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方法。方法 采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灌注、术后静脉滴注罂粟碱,应用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剂量多巴胺以及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等综合措施。结果 CVS的发病率为24.4%。预后良好72.1%,病死率1、2%。结论 早期介入治疗有利于预防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综合运用上述措施能较好地防治继发CVS,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其在评估早产儿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早产儿174例,根据出生后6个月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评估结果中的发育商分为预后不良组102例(发育商85分)和预后良好组72例(发育商≥85分),应用超声检测并比较两组早产儿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分析MCA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早产儿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早产儿PSV、EDV低于预后良好组,PI、RI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V、EDV、RI与早产儿不良预后相关(列联相关系数=0.28、0.29、0.24),其评估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26.47%、32.35%、52.94%,特异性分别为95.83%、93.06%、72.22%,准确率分别为55.17%、57.47%、60.92%。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早产儿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评估早产儿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