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度 《中国科学美容》2011,(12):103-103,105
目的 探讨早期间断短时血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被随机分为ISVVH治疗组(A组,n=18例),对照组(B组,n=18例),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患者在腹痛消失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上明显短于B组(P〈0.05),治疗后第7天的APACHEⅡ评分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ISVVH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有利于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APACHEⅡ、Ranson评分及Balthazar评分在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病情严重度及治疗参考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APACHEⅡ、Ranson及Balthazar评估系统对120例SAP患者的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PACHEⅡ评分在器官障碍组评分明显高于无器官障碍组(P<0.05),高分组器官障碍发生率高于低分组(P<0.05),死亡组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Ranson评分,有、无器官障碍及死亡组三者之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thazar分级及CTIS评分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得分高的病死率显著上升(P<0.01)。结论APACHEⅡ、Ranson评分及Balthazar评分系统对判断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anson价值有局限性,三种评分系统联合使用,对诊治及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1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方法与效果的关系。方法 将119例SAP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的平均APACHEII评分分别为13.5±4.7和13.1±3.9,两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病程分别为(51.4±40.3)d、(34.2±23.4)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8%(20/41)、37.2%(29/78),病死率分别为26.8%(11/41)、11.5%(9/78)。两组比较,平均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伴胆道梗阻的SAP,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早期手术治疗:SAP伴有胆道梗阻者应急诊行EST、ENBD或开腹手术解除梗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短时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short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SVVHD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人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治疗效果。方法:SAP合并AKI的25例病人包括SVVHDF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监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pH值和APACHEⅡ评分的变化,以及SVVHDF组病人在SVVHDF治疗过程中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电解质(K+、Na+及Cl-)、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SVVHDF治疗12 h后,SVVHDF组病人的BUN、Cr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pH值明显升高(P0.05);SVVHDF组病人腹痛消失、腹胀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应用SVVHDF能迅速缓解SAP合并AKI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病情并逆转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5.
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ao EQ  Tang YQ  Li L  Qin S  Wu J  Liu W  Lei RQ  Zhang SD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31-1334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液体治疗策略。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1月将符合研究标准的8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纳人研究。根据人院后扩容达标时间分为早期扩容达标组(I组,21例)、中期扩容达标组(Ⅱ组,35例)和晚期扩容达标组(Ⅲ组,27例)。观察人院日至人院后72h内的液体治疗参数、血清乳酸水平、急性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率及治愈率等指标。结果I组、Ⅱ组、Ⅲ组的扩容达标时间分别为(13±6)h,(38±5)h和(614-8)h,且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达标时的血清乳酸水平较人院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复至正常水平。红细胞压积(HCT):人院后第1天I组(334-6)%,显著低于Ⅱ组(404-6)%和Ⅲ组(424-11)%(P〈0.01),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院日,I组输注晶体(40144-2887)ml、胶体量(12204-705)ml,显著高于Ⅱ组(23664-1959)m1和(8214-600)ml以及Ⅲ组(26154-1574)m1和(7014-585)m1(P〈0.01),Ⅱ组和Ⅲ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院日,III组胶、晶体比值显著低于I组和Ⅱ组(P〈0.05)。4d的液体输注总量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速率人院日I组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4d液体潴留量Ⅱ组显著低于I组和Ⅲ组(P〈0.05)。人院后1~3dI组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I组的机械通气率(85.7%)显著高于Ⅱ组(37.1%)和Ⅲ组(63.0%)(P〈0.05);Ⅱ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率(37.1%)最低(P〈0.05);I组存活率(38.1%)显著低于Ⅱ组(85.7%)和Ⅲ组(66.7%)(P〈0.05)。结论SAP发病72h内控制性血容量扩充和防止体液潴留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4例,其中治疗组2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行CRRT治疗;对照组14例行常规综合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转为正常的天数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评估CRRT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转为正常的天数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RRT治疗老年SAP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并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指标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入院24~48小时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6例)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36例),行营养支持在内的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白细胞(WBC)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间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CT评分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结果 EEN组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清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EEN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淀粉酶、白细胞等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EEN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降低(P0.05);EEN组患者经治疗14天后APACHEⅡ和CT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S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干预7 d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ACHE II、Balthazar CT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ET-1、NO、vWF:Ag、VEGF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1、vWF:A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NO、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干预组患者ET-1、NO、vWF:Ag的改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患者VEGF的改变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MP-140、TXB2等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 II、Balthazar CT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组患者上述评分的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发现,Balthazar CT评分与ET-1、vWF:Ag、GMP-140、TXB2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情况改善可能是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SAP有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静脉导管置管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2002年8月至2004年5月我院共收治SAP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静脉导管腹腔引流组(简称静脉导管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68例),两组常规治疗一致。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APACHEⅡ评分,并监测腹腔引流和腹内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2天和第5天,静脉导管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0)。静脉导管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00),囊肿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0),死亡率(8.9%)与常规治疗组(19.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导管组的腹内压与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748和0.923,P=0.000。结论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微创外科在SAP递升式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住院的43例SAP病例资料,入院经基础治疗后无好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采用递升式外科微创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降钙素原恢复时间、血脂肪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递升式外科微创治疗SAP临床疗效确切,安全、简便、并发症少,是SAP治疗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