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安全柜的选择与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标本实验室诊断中或作病原体分离培养、制备菌种过程中会因为样品的振荡、摇动、倾注、移液等操作,产生肉眼看不见的直径小于5μm的气溶胶和直径在5~100μm的液滴,这些微粒中含有活性致病微生物,可以被操作者吸入并污染样品。生物安全柜的作用就是有效地降低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机会,减少人与样品或样品之间交叉污染的机会,用于保护操作人员,保护实验室周围环境,保护操作样品的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动态条件下Ⅱ级生物安全柜操作台面不同部位细菌污染情况。方法 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进行监测,设无实验者操作动态组、有实验者操作动态组,选取生物安全柜中5个监测点,在开始测试后30、60 min时间段进行空气沉降菌监测。结果 在生物安全柜无实验操作的动态运行条件下,靠近操作面区域的菌落总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靠近中部和内角区域的菌落总数随时间推移无显著增加。在生物安全柜有实验员进行正常操作的动态运行条件下,靠近操作面区域和左侧内角污染物存放区域的菌落总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靠近中部和内角洁净物品存放区域的菌落总数随时间推移无显著增加。 结论 为避免Ⅱ级生物安全柜中的环境污染样品,要尽可能将实验操作部位设置在靠近生物安全柜内的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对微生物污染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人工染菌和采样检测方法,检测和评价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在交叉污染、产品保护和人员保护测试方面的防护效果。结果交叉污染测试结果,细菌总数分别≤1 cfu/次;产品保护测试结果,细菌总数≤1 cfu/次;人员保护测试结果,撞击式采样器采集到细菌总数为2cfu/次,狭缝式采样器采集到细菌总数均为≤1 cfu/次。结论本次检测的生物安全柜的安全性能指标符合国际通用要求,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Ⅱ级生物安全柜的防护性能。方法采用安德森采样器采样方法和通过相关仪器,以粘质沙雷菌气溶胶为防护对象进行Ⅱ级生物安全柜防护性能评价。结果所评价的36台Ⅱ级生物安全柜下降气流的平均合格率为91.7%,流入气流合格率为43.7%,气流模型合格率为43.9%。人员保护合格率为72.2%,样品保护合格率为88.9%,交叉污染合格率为88.9%。结论所测试的Ⅱ级生物安全柜存在较大的气溶胶泄漏风险,对实验操作人员保护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Ⅱ级生物安全柜的防护性能。方法采用安德森采样器采样方法和通过相关仪器,以粘质沙雷菌气溶胶为防护对象进行Ⅱ级生物安全柜防护性能评价。结果所评价的36台Ⅱ级生物安全柜下降气流的平均合格率为91.7%,流入气流合格率为43.7%,气流模型合格率为43.9%。人员保护合格率为72.2%,样品保护合格率为88.9%,交叉污染合格率为88.9%。结论所测试的Ⅱ级生物安全柜存在较大的气溶胶泄漏风险,对实验操作人员保护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通过一系列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见操作及发生意外情况产生的生物气溶胶污染进行定量研究,为实验室相关操作的风险评估和人员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黏质沙雷菌和大肠杆菌(ATCC 13706)的噬菌体phiX-174代替有传染性的细菌、病毒,在生物安全负压室内进行多种实验操作和意外事故的模拟,通过安德森采样器定量采样法对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各种实验操作中,黏质细菌产生的最大气溶胶风险是冷冻干燥粉掉落,最大浓度是11 696 cfu/m3;噬菌体产生的最大气溶胶风险是高浓度噬菌体液跌落,最大浓度是4 092 PFU/m3,产生的气溶胶粒子大部分都是可入肺即小于5 μm的粒子。结论 生物安全实验室内的各种实验操作和意外事故产生的气溶胶浓度差异较大,气溶胶颗粒多为可入肺粒子。定量的实验室风险研究可以更好的保障人员安全和对危险发生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7.
BSC-1300-Ⅱ-A型生物安全柜故障分析及维护保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所2005年11月购置BSC-1300-Ⅱ-A型生物安全柜(以下简称安全柜),该设备放置于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样本制备区,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提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保护了操作者又防止了样本间的交叉感染.实验室如果形成气溶胶污染而扩散,则可引起整个PCR实验室的污染[1].使用5年来,作者总结了几点故障现象与维修体会,现报道如下. 1 故障分析 1.1 故障分析一安全柜在运行过程中突然断电,设备停止工作.按动各"键"(包括电源、照明、消毒、风机键全部无效).分析原因:设备电源未接通;操作板或控制板线路发生故障.解决办法:打开安全柜后盖,检查保险管有无损坏;电源线路有无松动;检查路板之间的接线或更换电路板.开启后盖后发现,电源接头处有松动,经维修后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8.
BL3实验室防气溶胶扩散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所建BL3实验室中的生物安个操作柜或洁净室内喷洒微生物或荧光素钠气溶胶,并分别在操作柜外与洁净室外采集空气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仅检出极少量的荧光素钠或个别试验菌菌落和噬菌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不使用生物安全柜的根本原因,为提高其使用率提出对策。方法:针对我院血液科病房护士配置化疗药物过程中不使用生物安全柜的现况,采用根源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政策、工作环境、资源环境4个方面。结论:可以通过规范化疗药物操作流程、开展职业防护知识在职培训、加强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管理等方式促进护士使用生物安全柜。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室安全要求 流感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安全Ⅱ级+(BSL-2级+)实验室:特异性H5的RT-PCR病毒核酸检测血清检测中的血凝抑制实验(HI).安全Ⅲ级+(BSL-3级+)实验室:微量中和实验;特异性H5的RT-PCR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采样标本的病毒分离、尸检标本的检测.实验室必须具备生物安全柜、离心机、PCR仪、电泳仪、紫外线检测仪等[1].  相似文献   

11.
正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造成危害,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公众造成伤害,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还有保护被实验因子免受污染~([1])。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或再现病原微生物的出现,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乃至全人类的重要性成为关注的新焦点~([2]),国家因此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使用中生物安全柜及消毒灭菌设备的性能,为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仪器测定法和生物培养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和消毒及灭菌设备进行监测。结果 连续5年共监测179台生物安全柜,总合格率为70.39%,各监测项目中流入气流流速和下降气流流速的合格率最高。共监测96台压力蒸汽灭菌器,总合格率为98.96%;监测2 322支紫外线灯,总合格率为84.75%。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CDC实验室使用中生物安全柜质量合格率偏低,部分压力蒸汽灭菌器有待更新或维修。  相似文献   

13.
空气洁净技术在现代工业和生物医学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医药工业和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空气洁净技术的合理应用尤为重要。1实验室内常见的污染源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实验室空气污染来源主要是人员活动、身体排出、实验器材处理以及污物处理所产生,因此这些污染可能含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常见的污染微生物种类(表1)。表1实验室空气中微生物种类及浓度微生物种类粒径(μm)浓度(个/m3)病毒0.15~0.45…细菌0.30~15.01~100真菌3.00~100.0100~10000藻类0.5010~10000孢子6.00~60.01~100002微生物实验…  相似文献   

14.
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生物安全柜使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浙江省生物安全实验室内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现状,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方法采用资料调查和现场检测的方法对医疗疾控机构实验室使用中生物安全柜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调查42家实验室120台生物安全柜,其中A2型生物安全柜占70%,B2型生物安全柜占30%。这些生物安全柜摆放位置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占67.5%,洁净度合格率为75.8%。生物安全柜内微小气候检测指标多数合格率较低。结论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性能检测合格率较低,存在生物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实验室所采取的避免危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方法近年来,国际上又将生物安全提升到生物安全保障(Biosecurity)的概念,即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以避免因微生物资源的不适当使用而危及公共卫生。结果中国台湾和北京在相继发生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实验室生物安全提上了议事日程。结论为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本院建立了适合重庆市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市医学实验室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实验室安全要求流感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安全Ⅱ级+(BSL-2级+)实验室:特异性H5的RT-PCR病毒核酸检测血清检测中的血凝抑制实验(HI)。安全Ⅲ级+(BSL-3级+)实验室:微量中和实验;特异性H5的RT-PCR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采样标本的病毒分离、尸检标本的检测。实验室必须具备生物安全柜、离心机、PCR仪、电泳仪、紫外线检测仪等犤1犦。流感及禽流感实验室检测内容:1.禽流感标本特异性H5的RT-PCR病毒核酸检测;2.禽流感H5的血清学检测的工作;3.特异性H5的RT-PCR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的病毒分离;4.没有生物安全Ⅲ级+(BSL-3级+)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研究汽化过氧化氢对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内具有内循环功能设备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定性杀菌试验法,观察汽化过氧化氢对Ⅱ级A2型生物安全柜、换笼机、动物饲养隔离器的灭菌效果。结果 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以12 ml/m3的喷雾量(30%过氧化氢),消毒作用120 min,对在密闭空间运行的Ⅱ级A2型生物安全柜、换笼机、动物饲养隔离器内不同部位染菌布片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可达到完全杀灭。结论 汽化过氧化氢对具有内循环功能设备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可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设备的消毒灭菌。  相似文献   

18.
NSF 49是由NSFInternational———一个独立 的、非赢利性的、非政府组织制定的Ⅱ级(层流 式)生物安全柜的标准号。2002年颁布的是最新 版,同年被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指定为美国国家 标准。该标准指出生物安全柜的设计是将从事1 ~4级生物危害因子操作中所产生的危害降至最 低,述及7个方面内容:概述标准使用范围;列出 所有引用的标准;对24个生物性、技术性名词作 定义,其中对生物危害、生物安全级别、生物安全 柜种类作详尽解释;对材料性能结构提出具体要 求;详述生物安全柜的设计制造及性能要求;通过 大量附件和图介绍12种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9.
临床实验室(医院检验科)人员因职业长期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标本,这些标本中含有生物危险因子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1],是造成实验室人员职业感染的主要因素[2].实验室人员在操作中可经呼吸道吸入、经口摄入、针刺或锐器损伤、皮肤粘膜破损污染、蚊虫叮咬等途径发生职业感染或暴露.研究显示在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病原体中占前两位的分别是细菌43%和病毒27%[3].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特殊场所[4],其主要的生物危险因子是从患者的血液、尿液、痰、分泌物、脑脊液、大便等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的各种细菌和真菌,包括经消化道传染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呼吸道传染的脑膜炎奈瑟氏菌、痰涂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分泌物涂片中的淋病奈瑟氏菌及血液标本中携带的具有传染性的HBV、HIV、HCV等病毒,是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级别较高的区域[5].所以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就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静脉用药是临床上普遍的治疗方法,但也是微粒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输液微粒的来源除与配液加药、配液操作、空气环境污染等有关外,还与供应室洗涤的输液器、注射器、针头等灭菌前后受到微粒污染有关。1微粒对人体的危害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世的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只有l~25pm,也可为50~300pm或更大的颗粒[1]。我国1990年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微粒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组织缺血、缺氧,甚至组织坏死;(2)形成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