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38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126例和B组112例.A组给予超声乳化术治疗,B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7、30d视力恢复(裸眼视力>0.5)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7、30d,A组视力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效果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双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和白内障,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改变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78眼),将双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病例32例(40眼)作为观察组,另外28例(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并随访3~6个月。结果 2组患者手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眼压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更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前房出现不同的炎症反应,有2例发生前房渗出,对照组前房炎症反应稍轻;2组患者无前房出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发生。结论采用双切口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视力恢复好,眼压控制满意;虽然术后前房反应稍重,但用药后很快缓解,减少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但要严格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劈核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实施小切口非超乳手法劈核手术210例和超声乳化手术161例,同期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共371例,比较术后视力、术后散光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周和3个月,患者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和散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在术后1周均消退。结论:小切口非超乳手法劈核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较超声乳化方法更易掌握。与超声乳化相比,远期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4.
黄晓玲 《医学信息》2006,19(4):660-66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的白内障摘除术后虹膜瞳孔变化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自2002年3月~2003年3月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55例57眼虹膜瞳孔近期变化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的虹膜及瞳孔变化的并发症占33%。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引起虹膜,瞳孔近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术中瞳孔缩小,器械反复进入前房过多刺激损伤虹膜,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人工晶体襻未植入囊袋内,术后虹膜炎等。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和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9例PDR,共105眼,随机分2组,术式1组56只眼,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行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9只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联合晶体切除术,保留前囊、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3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6只眼,占82.1%;术式2组视力改善31只眼,占63.2%,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显著(χ^2=4.762,P〈0.05)。术式1组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NV)1只眼,占1.8%;术式2组术后发生INV 7只眼,占14.3%,两组术后INV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5.835,P〈0.05)。结论在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中,术式1组优于术式2组,其术后并发症和INV的发生率也明显低,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合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眼压水平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CC)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收治的行白内障合并APACG患者117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n=39),分别予以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6 m视力、术后3 m、6 m及12 m眼压水平、mGCC厚度变化及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m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比例A组>B组>C组(P<0.05).术后3 m、6 m及12 m三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A组>B组>C组(P<0.05).A组手术前、后mGCC平均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B组术后6 m、C组术后3 m出现mGCC厚度下降(P<0.05),术后6 m及12 m患者mGCC平均厚度A组>B组>C组(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APACG眼压水平改善明显、mGCC厚度变化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饶丽娜 《医学信息》2018,(22):110-112
目的 探究在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中复合式小梁手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以及超声乳化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76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抗青光眼组(20例28眼)、超声乳化组(15例25眼)和青白联合手术组(23例23眼)。单纯抗青光眼组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青白联合手术组行小梁切除术+周边虹膜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三组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超声乳化组及青白联合组视力均有提高[(0.22±0.05)D vs(0.77±0.11)D,(0.23±0.05)D vs (0.55±0.09)D](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眼压水平均有所改善[(49.40±8.25)mmHg vs(16.25±2.34)mmHg,(49.31±8.20)mmHg vs (17.15±2.42)mmHg,(50.51±8.30)mmHg vs (17.25±2.53)mmHg](P<0.05);单纯抗青光眼组前房深度加深幅度较小[(1.65±0.22)mm vs(2.96±0.50)mm](P<0.05),超声乳化组及青白联合组前房深度加深[(1.64±0.20)mm vs(3.68±0.70)mm,(1.66±0.24)mm vs (3.53±0.67)mm](P<0.05)。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青白联合组及单纯抗青光眼组(0 vs 17.39% vs 17.86%)(P<0.05)。结论 临床上需要根据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不同的房角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方法。方法将217例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例分为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A组)114例,非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B组)103例,其中A组放置腹腔引流79例,未放置引流35例;B组放置腹腔引流42例,未放置引流61例,分析统计两组切口感染率。结果本组病例切口感染率为(10/217)4.61%,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9/114)7.89%,B组切口感染率(1/103)0.79%(P〈0.05)。A组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8/79)10.13%,未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1/35)2.86%(P〈0.05)。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A组(10.13%)与B组(3.2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与腹膜炎严重程度有关,早诊断、早手术、避免误诊,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可减少切口感染几率,放置引流与否应视病人个体而定。  相似文献   

9.
黄立梅 《医学信息》2010,23(15):2884-288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表面麻醉[1]下行透明角膜切口,对138例(168眼)老年性、并发性、发育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一天裸视力0.4以上者157眼(93.45%);术后第一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2(90.48%);术后第一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6眼(93.48%)。结论透明角膜切口具有切口小、术程短、术后散光小、裸眼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在表面麻醉下安全操作,可门诊手术的优点[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分为:A组(40例)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联合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ng/mL);B组(26例)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C组(24例)静脉泵入丙泊酚0.2-0.6mg·kg^-1·h^-1。比较各组患者麻醉前(哟)、诱导成功后(T1)、气腹后30min(T2)、术毕时(33)、术后24h(T4)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反应机体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血清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结果A组、B组患者HR、MAP、SpO2、PET CO2在麻醉过程中无显著改变(P〉0.05)。C组HR在麻醉后呈升高趋势,MAP呈下降趋势,SpO2在T1、T2时相均显著低于阳(P〈0.05);PET CO2在麻醉后各时相较T0显著增高(P〈0.05)。A组HR、MAP在T1-T4各时相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SpO2在T1、T12均显著高于C组(P〈0.05);PET CO2在T1-T3均显著低于C组(P〈0.05)。COR、IL-6、CRP、GLU在A组各时相均无显著差异,B组在T2、T3、T4各时相较T0显著增高(P〈0.05);C组在T1-T4各时相较11D均显著增高(P〈0.05);A组IL-6、CRP、GLU在T2、T3均分别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比例(12.50%)显著低于B组(23.08%)和C组(33.33%),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能够维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CO2气腹造成的损伤,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ET中促性腺激素(Gn)用药前最佳降调节天数。方法将2006年3月~2008年8月在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46例,按照Gn用药前垂体降调节天数的不同分为3组:A组≤10d,B组11~14d,C组≥15d。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垂体降调节天数对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OHSS发生率的影响。结果3组患者年龄、基础内分泌水平(E2、FSH、LH、P)、hCG注射日E2、LH、P水平及内膜厚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C组Gn用药天数、剂量明显高于A组、B组,(P〈0.05);3组获卵数、OHSS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受精率、优质胚胎率、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B组与A组差异明显(P〈0.05)。临床妊娠率B组高于C组,C组高于A组但三者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n用药前垂体降调节天数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降调节天数≥15d时需增大Gn用量及天数,降调节天数11~14d时可得到较高的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母源性胃灌BDE-209 1500mg/kg,观察对子代大鼠甲状软骨细胞上IGF-1及IGF-1R的表达影响。方法将成年Wista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实验组A(孕前期)、实验组B(孕期组)、实验组C组(孕前&孕期组)、对照组D组(对照组)。将子鼠断乳后处死取甲状软骨,固定、包埋、切片后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细胞上IGF-1、IGF-1R的表达。结果母源性BDE-209胃灌可以引起子代甲状软骨细胞中IGF-1实验组A组和B组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孕前&孕期干预比单纯孕期干预子代大鼠的甲状软骨IGF-1表达有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子代甲状软骨细胞中IGF-1R的表达与对照组对比有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源性BDE-209胃灌可以引起子代大鼠甲状软骨IGF-1、IGF-1R的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抗病毒药物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5例生长发育正常且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更昔洛韦(GCV)﹢IVIG、B组给予α-干扰素(IFN-α)﹢IVIG和C组给予利巴韦林﹢IVIG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有效率为97.62%与B(有效率为85.00%)、C组(有效率为74.4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丙种球蛋白治疗能明显提高IM患儿的临床效率,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孕哺期铅暴露及补充铁和钙对子代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细胞中生长抑素(SS)表达的影响。方法母鼠从孕期第1天至仔鼠出生第30天哺乳期间给以下干预:对照组(A):饮用去离子水;染铅组(B):饮用浓度为0.1%醋酸铅去离子水;铁+铅组(C):饮用浓度为0.1%醋酸铅的去离子水同时每天灌胃3.0mg/kg铁;铁+钙+铅组(D):饮用浓度为0.1%醋酸铅的去离子水同时每天灌胃3.0mg/kg铁和250mg/kg钙。Y-迷宫试验用于检测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仔鼠海马细胞中生长抑素(SS)阳性神经元。结果B组与A组比较,仔鼠Y-迷宫试验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5),海马CA1、CA3区SS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D组Y-迷宫试验的错误次数比B组明显减少(P〈0.05),海马CAI区SS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则未表现上述变化。结论孕哺期母体铅暴露会损害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补充钙剂可有所改善,而补充铁则没有明显改变,并能从海马组织中SS表达的改变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来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植物神经病(AD)的疗效,从而优选出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治疗尿毒症AD的血液净化方式。方法:将长期血液透析的115例患者,包括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组51例(A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30例(B组),血液透析+灌流治疗组22例(C组),腹膜透析治疗组12例(D组),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行SSR检测,并检测同期的血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比较这四种血液净化方法对尿毒症AD的疗效。结果:此115例患者仅有1例PTH在正常水平,占0.9%,余114例(99.1%)皆异常且PTH水平与SSR的各检测值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A组治疗前后血磷、PTH、SSR上、下肢起始潜伏期(OL)及峰-峰波幅值(Amp)无明显差异(P〉0.05);B组治疗前后血磷无明显改变(P〉0.05),PTH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SSR上、下肢OL明显缩短(P〈0.01),SSR上、下肢峰-峰波幅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C组和D组治疗后血磷、PT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SSR上下肢OL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上下肢峰-峰波幅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经两两比较得出:经治疗C组和D组血磷、PTH下降程度较A组、B组明显(P〈0.01),其中C组、D组两组间血磷、PTH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B组PTH下降程度较A组明显(P〈0.01);C组、D组SSR上、下肢OL的缩短程度及峰-峰波幅值的增高程度较B组、A组明显(P〈0.91),B组SSR上、下肢OL的缩短程度及峰-峰波幅值的增高程度较A组明显(P〈0.01),其中C组、D组两组间上、下肢OL的缩短程度及峰-峰波幅值的增高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灌流、腹膜透析可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对尿毒症AD的治疗疗效显著;血液透析滤过可部分清除中大分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单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各30例,分别设为A、B和C组,分别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lightcycle基因荧光定量分析仪检测HBV DNA,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总胆红素水平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t=4.725、3.292、3.012;A组与C组比较t=4.568、3.126、3.217,P均<0.05);A组HBV DNA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16,P<0.05).A组外周血IFN-γ、TFN-α表达水平较B组、C组增加,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52、3.413,P均<0.05).A组外周血IL-4、IL-13表达水平高于B组,低于C组,但与B组和C组之间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t=0.721、0.452、A组与C组比较t=0.625、0.632,P均>0.05).结论 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Th1类细胞因子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与正常青少年的人格特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修订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88例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与88例正常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适应障碍组的因素A(乐群性)、C(稳定性)、F(兴奋性)、Q 2(独立性)、H(敢为性)均分别低于正常人组(P〈0.001或P〈0.05),因素O(忧虑性)、Q 4(紧张性)、I(敏感性)、L(怀疑性)均分别高于正常人组(P〈0.001或P〈0.05) 适应障碍组的心理健康因素、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因素均分低于正常人组(P〈0.001) 适应障碍组适应与焦虑型均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01),适应障碍组内向与外向型、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怯懦与果断型均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人格特质与正常青少年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不全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麻醉及管理。方法126例伴有呼吸功能不全的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其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4组。A组42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B组28例,采用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C组36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D组20例,采用静脉泵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各组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25min、术毕时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肺通气功能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B组和D组的HR和MAP在气腹5min和25min后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和C组气腹后的HR和MAP较B组和D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PCO,和PETCO2在气腹后均逐渐升高,与气腹前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其他各组(P〈0.05),C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和D组(P〈0.05);A组术后入住PACU及出现恶心、呕吐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顿抑发生情况,为急性期心功能的维护提供依据。方法筛选62例首次急性前壁及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19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8.76岁。3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30例为内科保守治疗患者(药物治疗组),于术后或入院后0(即刻)~2d及10~14d静息状态下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内径(舒张末前后径)、心输出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时监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找出酶峰值。结果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术后0(即刻)-2d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加(P〈0.01),心输出量明显减少(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1),心肌酶峰值提前出现,且低于药物治疗组酶峰值(P〈0.05);治疗前后比较,PCI组术后10。14d较前左心室内径明显减小(P〈0.01),心输出量增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1),而药物治疗组入院后10-14d较治疗前左心室内径、心输出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可有效减少心肌坏死面积,但存在心肌顿抑,因此术后心功能的维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