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期肺部病变的CT表现及治疗后变化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对近4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受者中发现胸部异常的35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移植后慢性期胸部CT表现:9例旱局限叶或多叶的磨玻璃样改变,同时伴网状或网织结节状影;16例为散在胸膜下肺内团片状或斑点状影.伴支气管气像5例;5例表现为胸膜下肺内多发球形不均匀密度影与厚壁空洞并存;4例表现为下肺间质条索状密度影;1例为肺气囊.治疗过程中累计出现19个空洞,2例纵隔气肿.2例气胸,治疗时间约2~6个月.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期肺部病变以肺间质病变为主,实变病灶好发于胸膜下且易合并真菌感染出现空洞,上肺较下肺好发.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国内外刚刚开展的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的主要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对NAST的概念、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及临床应用等问题作了讨论和介绍。并提出NAST是对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理论和观念的发展及更新,为血液病、恶性肿瘤及免疫、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并建议加强对NAST有关问题的协作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根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疾病,通过临床观察,分析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儿童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5例儿童血液病,其中非血缘脐血移植9例,同胞脐血移植3例,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同胞骨髓移植1例。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或环磷酰胺、全身照射为基础的预处理的方案。结果14例患者植入,1例于移植后15d死亡,未达植入标准。白细胞的植入时间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脐血移植血小板的植入明显较骨髓或外周血延迟(P〈0.05)。主要并发症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复发,11例患者生存;其中10例无病存活,占66.7%,存活最长时间为6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1年生存率为76.6%,预计5年生存率为57.4%。结论脐血移植具有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轻、较容易控制、搜寻时间短等优点,对儿童患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儿童脐血移植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4.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清髓预处理(环胞霉素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5例。5例病人均顺利度过造血抑制期并移植成功。2例例经嵌合性植入转为完全植入,另3例为嵌合性植入。5例中2例发生Ⅱ~Ⅲ度GVHD,经治疗后治愈。5例中4例仍无病存活。结果表明,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疗效较好,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NK细胞是异源反应性免疫细胞,它不仅具有直接的细胞杀伤作用,而且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调节。众多临床移植资料和动物实验证据提示,NK细胞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具有诸多有利影响:通过参与继发细胞免疫应答促进残存宿主细胞的清除,识别和攻击宿主白血病细胞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 versus leukiemia,GVL)效应,调节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 cells,APC)从而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率和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率。由于上述现象的发现,目前NK细胞输注已开始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治疗,初步结果显示NK细胞治疗是安全的。为此我们对NK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心理护理。方法:对22例移植患者运用语言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并通过望、问、触、听、交谈、观察患者移植前、后的心理活动,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2例患者均在1月内迅速恢复,无严重感染及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同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移植起着很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细胞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自体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骨髓重建造血功能的规律与差异。方法:观察了两组1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后骨髓造血重建的细胞学特点,其中,APBSCT6例,allPBSCT7例,结果:两组人在移植后在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下降与回升有一定规律,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建造血的速度与输入单个细胞(MNC)数有一定相关性,移植时病人状态及适时的对症支持治疗也是决定重建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应用无血缘关系供体和HLA不完全相合的同胞供体增加了重度GVHD的发病率。去除T细胞或T细胞亚群可以预防GVHD ,但移植物被排斥和白血病 /淋巴瘤的复发率增高。移植后白血病 /淋巴瘤复发可以通过输注供者T细胞达到再次缓解。如何在降低GVHD发病率的同时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 (GVL)成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热点课题 ,本文对GVL、GVHD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GVL作用1 1 GVL的提出 GVL最早由Barnes等[1] …  相似文献   

9.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飞行人员急性白血病(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例空军飞行人员急性白血病,其中3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方法自1993~2003年4例急性白血病飞行员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例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或自体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CY)/全身照射(TBI),1例接受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为CY/TBI/阿糖胞苷/噻替哌。  相似文献   

10.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期细胞因子IL 12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的关系 ,以探讨IL 12在临床aGVHD发病中的作用。对恶性血液病 2 6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GVHD发生时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IL 12浓度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检测IL 12基因表达 ,并与未发生aGVH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10例发生Ⅰ度GVHD ,5例发生Ⅲ或Ⅳ度GVHD。发生aGVHD患者的IL 12浓度以及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aGVHD患者 ,并且IL 12浓度与aGVHD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提示IL 12在临床aGVHD发生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救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山东"10·21" 60Co 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病例A受照射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射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氟达拉滨预处理,2例分别行HLA半相合及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和骁悉方案(病例A加用CD25单抗和供者间充质干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2例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存活,移植后9~11天白细胞开始恢复,2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骨髓造血重建成功.2例均未发生移植排斥和GVHD.病例A照射后33天死于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B照射后75天死于心衰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联合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对促进供体稳定植入是必要的,环孢霉素A、骁悉和CD25单抗及供者间充质干细胞对预防GVHD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血液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虽然移植前往往会进行预防及抗感染治疗,但由于移植后免疫力低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各种感染),因而移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老年患者自身各脏器功能低下,既往的清髓移植对〉45岁的患者都不敢问津。近年来非清髓移植以其“高效低毒”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开展,更适宜老年体弱患者。我院血液科进行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已有多年的历史,现就5例老年血液病患者移植后的经验举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科在西南地区首次成功应用HLA不全相合非血缘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1例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3) ,现就其移植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病例  5岁 ,女性 ,于 1999- 10经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确诊为AMLm3,经化疗预处理行DA方案化疗 3个疗程 ,骨髓象达完全缓解 ,行股静脉插管后 ,输入 4/ 6位点非血缘异基因脐血干细胞 ,移植有核细胞 (受者体重 ) 14 6× 10 9/kg、CD34 + 细胞 7 2 4× 10 9/kg。GVHD预防采用环胞霉素A加骁悉(CXA +MMF) ,移植后 +6d~ +8d ,外周血白细胞 (WBC)降至 0 ,+2 7dWB…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造血生长因子对使用全身照射(TBI)进行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患者造血重建的影响,进而起到模拟事故性急性放射病,了解细胞因子在急性放射病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1990-2012年75例预处理含TBI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及其供者的造血生长因子应用、植入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细胞因子在造血功能重建、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除1例因预处理不良反应死亡外,其他患者全部恢复造血功能重建。应用rhG-CSF组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自体移植为10 d、异基因移植为12 d。自体移植患者应用rhIL-11组与未应用rhIL-11组血小板植入的时间分别为(11.67±1.53)、(13.70±6.27) d。所有TBI患者中口腔溃疡发生率为48%,腹泻发生率为44%。造血重建过程中细胞因子不良反应不明显,动员过程中半数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细胞因子在TBI后造血功能重建以及移植时的造血干细胞动员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脐血中造血细胞含量丰富,静脉输入脐血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某些疾病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我院自1991年以来开展脐血输注造血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非肿瘤性疾病1152例次,现将临床应用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STR—PCR定量检测供受者嵌合体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利用STRs的高度多态性等特性,用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聚丙烯凝胶电泳、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等技术,建立定量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的方法,用无关个体的DNA混合实验进行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并同时做染色体分带进行对照,以此基础上对2例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植入情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中供受者DNA含量的百分比同扩增前混合样本的比例呈显著直线相关,STR-PCR检测嵌合体方法简单、快速、可靠、敏感性高,所需标本量少且不受性别限制,是检测NAST供受者嵌合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晓军  许兰平 《武警医学》2006,17(8):563-56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和部分非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有时甚至是惟一可以治愈该病的手段,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过去由于供者来源所限,只有少部分患者从中受益,更多患者因为没有配型相合的同胞供者而失去了移植的机会。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使供者来源越趋困难。令人鼓舞的是,随着HSCT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临床用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目前用于HSCT的造血干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47岁,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为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入院.高血脂、高血糖病史多年,药物控制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双肺无挡铅屏蔽的X射线全身照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年至今 ,为配合化学治疗和骨髓移植 (BMT)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我们采用双肺无挡铅屏蔽对 2 1例患者进行X射线全身照射(IBI)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一、病例和方法1 病例 :自身骨髓移植 (ABMT)治疗急性白血病 (AL) 10例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 11例 ,其中骨髓移植(Allo BMT) 5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 6例。 2 1例中 ,男性 15例 ,女性 6例 ;移植年龄 8~ 42岁 ,中位年龄 2 9岁。急淋 (ALL) 7例 ,急非淋 (ANLL) 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移植前、后乙肝病毒 (HBV)感染对其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时植活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1年 5月间 1 8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 ,有HBV感染的 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HBV感染流行率 (未包括单纯HBsAb阳性者)分别为 1 3 / 1 85 ( 7.0 2 %)、48/ 1 85 ( 2 5 .95 %)。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中包括HBsAg( +)组和HBsAb( +)组在内的HBV感染组白细胞恢复到 1× 1 0 9/L所需的平均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 (P >0 .0 5 ) ,乙肝病毒感染组白细胞恢复到 1× 1 0 9/L所需的平均天数为 ( 1 4 .5 4±5 .49)d。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植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