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以减少误诊。方法:对24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病15例(62.5%),脑血栓形成5例(20.8%),糖尿病2例(8.3%),心脏病8例(33.3%)。一侧小脑半球梗死16例,两侧小脑半球梗死3例,小脑蚓部梗死1例,小脑半球和蚓部梗死2例,合并大脑枕叶梗死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结论:小脑梗死极易误诊,头颅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颅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小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小脑梗死的易患因素为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及吸烟饮酒等。小脑梗死临床表现无独特症状,临床易误诊,预后良好。结论:对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的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眩晕、恶心呕吐、站立不稳、构音障碍或者是查体有小脑征者要考虑小脑梗死的可能。尽早做头颅CT或MRI确诊,尤其首选头颅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9年9月-2006年9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9例,女性7例。45-79岁为高发年龄,病因及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结论小脑梗死极易误诊,通过详细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小脑梗死的关键。且头颅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颅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病情严重者应外科手术,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的意义。方法: 18例小脑梗死患者均行头颅CT、MRI检查,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清除自由基及保护脑细胞;大面积小脑梗死予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治疗。结果: 小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18例中,治愈11例,好转5例,余2例病情较重,自动出院。结论: 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早期确诊比较困难。头颅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小脑梗死的重要方法,且头颅MRI优于头颅CT的检查。  相似文献   

5.
刘艳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785-786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0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主要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此外常常伴发或单独出现头痛症状。头颅CT、MRI对小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帮助。3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7.5%,病死率2.5%。结论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头晕或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颅MRI对小脑梗死的确诊优于头颅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病情严重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53例小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本组38例(71.69%)患者临床表现为眩晕,17例(32.07%)缺乏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头颅CT诊断阳性率为22.64%,而头颅MRI诊断阳性率为100.00%。35例(71.69%)小脑梗死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49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患者中有35例(71.42%)存在椎基底动脉(VBA)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本组小脑梗死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约30%的患者缺乏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临床易误诊,头颅MRI对于小脑梗死早期诊断优于头颅CT,梗死区域最常累及PICA供血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急性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及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临床特征复杂,多数主要以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为主,少数以昏迷、头痛、肢体偏瘫、应激性溃疡等起病,头颅CT首次发现病灶10例,复查后均发现病灶,有条件的查头颅MRI。颈部超声发现相关侧斑块17例,不稳定斑块7例。结论: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主,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误诊原因较多,头颅CT、MRI检查有助诊断,颈部斑块性质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闫玉芬 《中国医刊》2003,38(3):32-33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例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脑梗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头颅CT早期诊断有假阴性,头颅MRI检出率高。结论:对早期出现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有梗阻性脑积水者预后不良,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小脑梗死的CT、MRI与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面积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头部CT后颅窝薄扫和MRI的变化。方法 对13例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CT及MRI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小脑梗死的常见症状眩晕占61.5%,头痛占69.2%,急性呼吸困难起病的占23.1%。结论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特别是占位性小脑梗死致使第四脑室、脑干受压而形成急生呼吸困难起病者,临床极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小脑梗死的C T诊断水平。方法:对经确诊的96例小脑梗死C T 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 T检查96例,确诊70例,M RI检查26例,确诊26例。小脑半球梗死46例,小脑半球伴蚓部梗死21例,小脑半球伴脑干梗死12例,小脑扁桃体梗死9例,扁桃体伴蚓部梗死8例。内科保守治疗89例,外科治疗7例。治愈56例,好转32例,死亡8例。结论:小脑梗死主要原因是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与共济失调,影像学检查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头部CT常为重要检查手段,以发病后48~72h检查或复查较佳,后颅窝薄层扫描更利于观察,有条件者应尽早做M RI检查。只有及早检出病灶,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都具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精神分裂症为首发和突出表现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头颅CT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症状发作时,患者出现语无伦次、夸大妄想、幻觉及行为异常等各种精神症状,经常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延误了治疗时机.经CT确诊,额叶梗死灶16例,颞叶梗死灶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深入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小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病49~62岁为高发年龄段,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及心脏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此外,头痛重要又易被忽视,占本组患者的39.7%.头部CT 48h内阳性率33.1%.头部MRI确诊事100%.5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总治愈率48.1%,死亡率58%,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 中老年人持续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干头部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病情严重者应外科手术,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深入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小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病49~62岁为高发年龄段,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及心脏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此外,头痛重要又易被忽视,占本组患者的39.7%.头部CT 48h内阳性率33.1%.头部MRI确诊事100%.5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总治愈率48.1%,死亡率58%,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 中老年人持续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干头部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病情严重者应外科手术,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小脑梗死患者53例,结合其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危险因素、主要症状,影像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小脑梗死的主要症状包括: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头颅CT 24 h后诊断阳性率为91.7%,而头颅MRI诊断阳性率为100.0%。全部患者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94.3%,病死率5.7%。死因为脑疝。结论:当患者出现持续性眩晕和共济失调等症状时,要考虑小脑梗死;在诊断时,可采用头颅CT及MRI检查,而且MRI检查更容易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及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最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及小脑性共济失调.头部CT 48 h内阳性率为35.6%,头部MRI阳性率为100%.内科保守治疗的治愈率为40.0%,病死率为12%,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患者持续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部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注意防治脑疝.治疗50例小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小脑梗死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经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小脑梗死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脑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小脑梗死发生率不高,其症状各异,缺乏特异性,头颅CT未发现异常者行头颅MRI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从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结论:小脑梗死表现各异,头颅MRI检查早应用,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姚淅浦 《中外医疗》2009,28(27):77-77
目的探究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与预后。方法对30例小脑梗死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的首发症状以眩晕、呕吐、共济失调为多见,高血压、高血脂、椎-基底动脉系TIA、大量吸烟、大量饮酒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本病预后较好。结论患者持续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部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注意防治脑疝。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18.
小脑梗死的MRI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MRI之间的相关性,探讨MRI对小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MRI证实的小脑梗死,从其病因、临床特点、MRI改变及治疗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小脑梗死的主要原因。病变部位以小脑半球最为多见,梗死灶以直径<3cm者为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较多无小脑定位体征。结论无定位体征的小脑梗死发病率高,MRI对小脑梗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有些症状轻微,仅有头晕,诊断较困难,且易漏诊。近年来由于CT及MRI的广泛使用.小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为了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我们将1996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68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红梅 《中外医疗》2009,27(9):57-58
目的探究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与预后。方法对30例小脑梗死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的首发症状以眩晕、呕吐、共济失调为多见,高血压、高血脂、推-基底动脉系TIA、大量吸烟、大量饮酒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本病预后较好。结论患者持续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部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注意防治脑疝。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