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宁疗护护士在经历患者病死事件后的内心感受及悲伤体验。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结合滚雪球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1月—2021年3月选取广州市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所医院的15名安宁疗护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解释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安宁疗护护士经历患者病死事件的职业悲伤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包括职业悲伤的特征(被剥夺的悲伤、悲伤易被唤起)、应对方式(回避、否认、心理脱离、调整对患者病死的认知、寻求支持)和职业悲伤的累积影响(职业倦怠、成长)。结论 安宁疗护护士普遍存在被剥夺的悲伤,且悲伤易被唤起,具有隐匿性、长期性和累积性的特点;调适悲伤的方式消极与积极并存,成长者与职业倦怠者均存在,建议对安宁疗护护士提供职业悲伤的教育和组织支持,引导其正确表达,促进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山西省安宁疗护护士关怀能力及共情能力,为安宁疗护护士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调查表、护士关怀能力量表和护士共情能力量表对参加安宁疗护会议的183名山西省安宁疗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安宁疗护护士关怀能力得分为(188. 44±23. 25)分,共情能力得分为(49. 37±10. 46)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安宁疗护护士关怀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护士的认知、勇气、耐心对共情能力有影响(P0. 01)。[结论]山西省安宁疗护护士关怀能力和共情能力有待提高,应加强其对安宁疗护的认知与理解,为终末期病人提供良好的临终服务。  相似文献   

3.
张颖  罗岚  郝燕萍  邓存清  彭美芳 《护理研究》2023,(22):3981-3989
目的:调查安宁疗护护理质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提高我国安宁疗护质量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7月—11月在广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及2所社区医院选取46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安宁疗护护理质量量表(PNCQS)对护士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及线性回归分析安宁疗护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护士中文版PNCQS总分为(69.16±13.24)分,条目均分为(3.46±0.66)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的年龄和对安宁疗护知识的熟悉程度是安宁疗护护理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接受调查的7所医院的安宁疗护护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护士在家庭主要照顾者、灵性支持以及照护的持续性方面的实践对安宁疗护护理质量的影响较大。为提升我国安宁疗护护理质量水平,应完善安宁疗护课程培训体系,培养护士全面的服务意识,注重照护的可持续性,合理规划安宁疗护护理团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优势分析的急诊科护士的安宁疗护知识、态度、工作环境在预测其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为制订提高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水平的最优培训课程提供实证证据。方法 2021年1—3月, 使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缓和医疗照护自我能力量表、安宁疗护知识问卷、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中文版美国重症护理协会健康工作环境评估量表对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的湖北省22所三级医院415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 并进行优势分析。结果 415名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总分为(225.48 ± 60.61)分, 安宁疗护知识总分为(12.44 ± 3.83)分, 安宁疗护态度总分为(97.35 ± 9.07)分, 健康工作环境总分为(72.00 ± 11.99)分。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与安宁疗护知识、安宁疗护态度、健康工作环境均呈正相关(r=0.181、0.232、0.393, 均P<0.01)。优势分析结果表明, 健康工作环境、安宁疗护态度和安宁疗护知识分别解释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74.15%、14.97%和10.88%的方差。结论健康工作环境对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  相似文献   

5.
宋宇娟  袁玲  方丽 《护理学报》2018,25(7):50-52
目的 对1例下咽癌终末期肿瘤患者的安宁疗护实践进行总结,供临床护理借鉴.方法 充分评估该终末期患者因癌症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借助安宁疗护团队为患者提供生理症状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支持,尊重患者意愿;为家属提供心理、社会支持,使之坦然度过悲伤期.结果 该患者在我院接受了2.5个月的安宁疗护后安然离世,期间家属对医护人员均表示满意.结论 护士科学的动态评估以及以团队为中心的安宁疗护服务,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减轻家属的哀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养老机构安宁疗护护士的专业生活品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25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216名安宁疗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专业生活品质的影响因素。结果养老机构安宁疗护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中同情满足子量表得分为(35.81±6.09)分,倦怠子量表得分为(28.62±5.38)分,二次创伤子量表得分为(24.94±5.06)分。养老机构安宁疗护护士的婚姻状况、接受过安宁疗护培训、接受过团体心理辅导、安宁疗护工作被认可、心理弹性是同情满足的影响因素(R2=0.592,F=22.527,P<0.001);最高学历、婚姻状况、接受过团体心理辅导、工作负荷过重、心理弹性是二次创伤的影响因素(R2=0.257,F=12.066,P<0.001);婚姻状况、工作负荷过重、心理弹性是倦怠的影响因素(R2=0.272,F=8.545,P<0.001)。结论养老机构安宁疗护护士的专业生活品质较低,管理者可通过提升安宁疗护护士心理弹性,减轻其工作负荷,营造团结协作工作氛围,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等措施来改善其专业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的安宁疗护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21所医院577名肿瘤科护士,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安宁疗护态度量表(FATCOD)、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护士安宁疗护态度总得分为(102.60±8.55)分,安宁疗护态度总得分在不同等级医院、年龄、工龄、学历、职称、劳动关系、宗教信仰、以往接受安宁疗护教育情况以及以往照护终末期患者及家属经历的护士间存在差异(P 0.05);安宁疗护态度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和逃离接受的死亡维度呈负相关(P 0.05),与自然接受维度呈正相关(P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接受、死亡逃避、死亡恐惧、逃离接受、护士所在医院等级、劳动关系、工龄、学历以及以往接受安宁疗护教育情况是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安徽省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态度积极性较差,死亡态度是影响安宁疗护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需求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全国176名安宁疗护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死亡教育需求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死亡态度总分为(94.45±10.95)分,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接受(3.99±...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中国首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安宁疗护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运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中文版职业生涯成功量表、中文版护士心理资本量表,对中国首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北京市、长春市、上海市、洛阳市、德阳市)的8家单位共172名安宁疗护护士开展调查,并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安宁疗护护士职业认同得分为(87.76±8.70)分,处于中等水平,职业生涯成功得分为(33.26±5.19)分,心理资本得分为(72.13±14.77)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安宁疗护护士职业认同总分与职业生涯成功总分、心理资本总分均呈正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主动从事本工作、每月薪资、单位类型、职业生涯成功是安宁疗护护士职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中国首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安宁疗护护士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升。开展安宁疗护的机构应积极促进安宁疗护护士职业成功、引导其主动从事安宁疗护工作等,以提高其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浙江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安宁疗护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安宁疗护理念与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 32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4-6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临终关怀态度调查量表、姑息护理知识问卷对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其态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1 322名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的安宁疗护态度得分为(102.7±10.4)分。护士职务、既往接受安宁疗护教育情况、临终护理经历、姑息护理哲理与原则对护士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浙江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安宁疗护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受护士职务、既往接受安宁疗护教育情况、临终护理经历、姑息护理哲理与原则影响。护理管理者应及时为护士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改善护士安宁疗护态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悲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5—7月选取154名经历过患者死亡事件的护理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学硕士研究生职业悲伤症状量表、被剥夺的悲伤量表、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悲伤支持量表、心理脱离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对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悲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悲伤总分为(82.27±17.4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被剥夺的悲伤、对患者死亡的接受度、心理脱离、领导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解释总变异的32.9%。结论 本组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悲伤处于轻度水平。被剥夺的悲伤、对患者死亡的接受度、心理脱离、领导支持是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悲伤的影响因素。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应为护理硕士研究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及空间来表达悲伤,同时研究生的课程可增加职业悲伤相关内容,让护理硕士研究生更好地处理悲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ICU护士临终关怀态度与死亡焦虑、共情能力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探讨共情能力在死亡焦虑与临终关怀态度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ATCOD-B)、中文版死亡焦虑量表(CT-DAS)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对大连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65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临终关怀态度为(97.3±10.4)分,死亡焦虑为(8.5±2.9)分,共情能力为(53.8±10.4)分;临终关怀态度与死亡焦虑呈负相关(r=﹣0.226,P<0.01),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r=0.232,P<0.01);共情能力在死亡焦虑对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ICU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和共情能力偏低,死亡焦虑较高;改善死亡焦虑和提高共情能力能有效的促进临终关怀态度,提升临终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鹏  王敏  刘宇  孙静  韩凤萍 《护理学报》2014,(16):29-32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157名参加继续教育的临床护士对患者死亡所持有的态度现状,评估护士对临终关怀的相关教育需求,为开展临床护士有关临终关怀的相关继续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使用Wong,Reker和Gesse等编制的死亡态度量表、自行设计的临终关怀教育需求调查表,对157名临床护士进行有关死亡态度(包括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5个维度)和临终关怀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死亡态度得分前3位分别为:自然接受(4.00±0.55)分,死亡逃避(2.90±0.68)分,死亡恐惧(2.80±0.59)分。护士的工作年限与趋近接受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s=0.199,P=0.025);护士的年龄(r=0.301,P0.001)、工作年限(rs=0.343,P0.001)与逃离接受维度得分呈正相关,护师及主管护师逃离接受维度得分高于护士(t=3.394,P=0.001),但经多元回归分析后,仅有护士的工作年限对逃离接受维度的得分有影响(t=4.093,P0.001);护士死亡教育需求得分前3位分别为:如何与濒死患者家属进行沟通(4.08±0.66)分,面对濒死或死亡患者护士自身如何进行心理调适(4.08±0.74)分和濒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特点(4.01±0.67)分。护士喜欢的继续教育方式前3位分别为:案例分析(73.3%),视频、录像、多媒体教学(70.5%)和课堂授课(53.4%)。结论多数护士对死亡持正向的自然接受态度,其死亡态度主要受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影响。护士对临终关怀教育的需求较强,临床护理管理者及教育者可以综合多种教育形式,就如何同濒死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与死亡态度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照护临终患者态度量表和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15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总分为(79.78±10.03)分;死亡态度5个分量表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逃离接受(3.15±0.79)分、趋近接受(3.04±0.66)分、死亡恐惧(2.92±0.65)分、死亡逃避(2.88±0.72)分、自然接受(2.16±0.58)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自然接受、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能够独立解释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总变异的27.8%.结论 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水平不高,死亡态度对其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区护士临终关怀知识和态度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临终关怀知识和态度的情况,研究不同背景护士临终关怀知识与态度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对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1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仅19.0%的社区护士对临终关怀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良好;社区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社区护士临终关怀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其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有关(P<0.05),而临终关怀态度则与其学历、工作年限、收入、宗教信仰、民族、职称有关(P<0.05)。结论:通过加强社区护士临终关怀基础教育及继续教育,可帮助其具备更专业的临终关怀知识、技能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进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杜华  吴萌  潘玉芹  丁从兰 《全科护理》2020,18(11):1285-1291
[目的]调查安徽省肿瘤科护士死亡态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17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528人,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eath Attitude Profile-Revised,DAP-R)进行调查。[结果]死亡态度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接受(3.97±0.54)分,死亡逃避(3.27±0.78)分,死亡恐惧(3.11±0.72)分,趋近接受(2.95±0.72)分,逃离接受(2.79±0.8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学历、劳动关系、宗教信仰、照顾临终病人的经历、丧亲经历是影响肿瘤科护士死亡态度的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劳动关系、宗教信仰及丧亲经历是影响肿瘤科护士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安徽省肿瘤科护士死亡态度较消极,年龄、性别、学历、劳动关系、宗教信仰、丧亲经历及婚姻状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死亡态度,并根据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促进护士对死亡态度的正向转变,进而提升对肿瘤病人的照护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入职护士医学叙事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1月选取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422名新入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护士职场适应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新护士医学叙事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新入职护士医学叙事能力总分为(139.06±20.7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关怀度、护士职场适应度和叙事护理开展观点进入回归方程(P<0.01),共解释新入职护士医学叙事能力总变异的43.5%。结论 本组新入职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家庭关怀度、护士职场适应度和叙事护理开展观点是其叙事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实施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其叙事能力水平,助力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我院手术室护士DVT预防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在职手术室护士100名为研究对象,选用基础资料调查问卷获取护士相关信息,借助"手术室护士DVT预防知-信-行调查问卷"评估其DVT预防知-信-行表现,并基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室护士DVT预防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分别为(12.28±0.85)分、(38.48±4.48)分、(54.39±7.63)分;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室护士DVT预防知识影响因素有学历水平、工作年限、职称级别(P<0.05);信念影响因素有工作年限、职称级别、系统化培训(P<0.05);行为影响因素有系统化培训、年手术例数、护理管理监督(P<0.05)。结论我院手术室护士DVT预防知识掌握较好,但预防信念差,预防态度不积极,预防护理规范性、熟练度仍有待提升;影响手术室护士DVT预防的知-信-行因素不同,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需加强对护士DVT危害及预防重要性的宣教,并开展规范化培训,提高其预防DVT的行为水平和态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的临终关怀态度,为开展高职护生临终关怀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市某高职院校713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124.72±9.13)分,个人忧虑态度得分为(53.54±5.76)分,专业忧虑态度得分为(71.18±6.98)分.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实习、照顾临终患者、至亲去世的经历对护生的临终关怀态度有影响.结论 高职护生临终关怀忧虑程度较高,因此有必要加强高职护生临终关怀教育,同时有必要针对高职护生临终关怀教育需求和内涵作更系统、更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