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体会200085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存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本病中医辨证属“虚劳血虚”、“虚劳亡血”的范畴。今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从虚论治再障主要表现为血虚的证候...  相似文献   

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系统常见疾病。再障属于中医学“虚劳”、“髓劳”、“血证”等范畴。笔者从事再障治疗10年,期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深受博士生导师周永明教授、上海市名中医黄振翘教授学术思想的影响.周师认为再障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脾肾亏损为本,瘀血内停为标,重视再障发生发展中“因虚致瘀、因瘀致虚”矛盾变化,主张健脾补肾以生血、活血化瘀以生新。黄师从“脾肾亏损、肝火伏热”立论.强调肝火伏热在病程中的作用,主张“泻肝清火,寓泻于补”。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再障初期阶段肝火伏热征象较为明显,治宜“泻肝清火、寓泻于补”;而随着病情迁延,瘀血征象越来越明显,在健脾补肾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再障的治疗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病因治疗、分期治疗、兼证治疗、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脏腑辨证与气血辨证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3.
蒋占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63-1163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贫血性疾病,临床以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依据其发病急缓、病情轻重及骨髓受损程度等情况,临床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急性再障属于中医学“急劳”、“髓枯”、“发热”等范畴,而慢性再障则属于中医学“虚劳”、“血虚”、“虚损”、“血证”等范畴。  相似文献   

4.
中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孙振香邯郸县医院(056001)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由于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造血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病症。临床主要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为其特征。按其症状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虚...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小明  梁静 《陕西中医》1999,20(3):141-142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血液病,属祖国医学“虚劳”、“血证”、“温病”等范畴。中医治疗再障始于50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治疗方法层出不穷。现就近年来较有特色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健脾补肾活血法 该法治疗再障,是在单纯补脾肾的基础上,又一新的发展。临床应用较多,适用于慢性再障或急性再障的慢性期。其根据脾肾亏虚是导致气血不足,生血障碍的根本原因;瘀血内停是脾肾亏虚的病理  相似文献   

6.
内外合治慢性再障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 ,是多种病因引起造血组织显著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以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及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的贫血性疾病。依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缓急将再障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现代医学治疗再障以雄激素 (Adr)为主要药物 ,辅以免疫抑制剂、神经兴奋药、脾切除、骨髓移植、脐血输注等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再障属“虚劳”、“虚损”、“血枯”、“血证”的范畴。 6 0年代以前对再障的认识多从气血亏虚而论 ,以补益心脾为主要治法。 70年代重点从肾论治 ,兼顾脾肾。 80年代中期从毒入骨髓…  相似文献   

7.
梁冰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清池 《中医杂志》2000,41(10):590-591
梁冰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临床和科研工作30余年,以“急劳髓枯”、“凉血解毒”为主认识和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再障),现介绍于下。1 关于急性再障的中医病名根据急性再障发病急骤及所呈现的显著贫血、严重出血、伴有高热等特点,多将其归为“急劳”、“热劳”、“血证”等范畴。急性再障以进行性髓枯精亏为根本矛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脾肾不足为主,故治疗以补益脾肾为主并结合西医治疗成为了当今治疗再障的主要方法。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治以活血化瘀与补益脾肾并重,并结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治疗过程中重视活血化瘀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蒋惠钧从事血液学专业43年,中西医结合专业38年,lop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蒋老擅长于血液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试将蒋老诊治慢性再障的学术特点归纳如下。1辨清与辩证相结合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中医“虚瘠”“血证”的范畴,以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是研究再障开展最为广泛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方式。西医对再障的认识是建立在血液细胞学的基础之上,对造血组织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认识比较深刻细致,对人的整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联系重视不够。中医诊…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红骨髓总容量显著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以贫血、出血、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髓枯”、“虚劳”、“血证”范畴,多因脏腑虚损、功能失常,复加致病理因素的干扰而发病。多年来中医治疗本病临床报道甚多,疗效尚可,但有关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资料甚少。粗略统计,近7年来治疗再障的报道68篇,总计3471例,绝大多数为临床报道,专题讨论再障病因病机的资料几乎是空白。为了探研本病的治疗规律,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现就本病的病因病机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王成章辽宁省兴城市中医院(兴城125100)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虚劳”、“血虚”、“血证”等范畴,是临床比较常见的血液病。笔者自1987~1997年通过中医辨证为主治疗“再障”30例,取得...  相似文献   

12.
浅谈清热解毒法在慢性再障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多属中医学的“虚劳”、“虚损”及“血证”范畴。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因,以毒邪为外因,热毒伤阴,阴损及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痰瘀阻滞、热毒留伏的复杂病机。从临床角度分析慢性再障的病因病机,认为热毒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慢性再障常以热毒为发病诱因,且毒邪往往贯穿本病的整个过程。热毒为慢性再障病因病机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清热解毒法为本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主要导致青少、壮年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征,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及全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病死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因而成为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我院通过对1137例再障患者的治疗,对中医治疗再障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再障病人分为三种类型,采用5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分型1.呈阴虚型:该种类型的患者约占再障患者的15%,绝大多数为青少年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高热、出血、血象急速下降。主要用药:黑元参、黄柏、知母、麦冬等,并需配合输血治疗。1.2阳虚型:此种类型的患者约占患者总数的2…  相似文献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与辨病治疗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根据疾病“证”的不同阶段 ,采用补肾阴、补肾阳或补肾健脾兼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 ,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再障的发病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治病与治证相互兼顾 ,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名老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荟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是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分急、慢性2型,以进行性贫血及出血,甚或反复感染为其临床特点,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血证"等范畴.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开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研究工作,最初多以气血辨证分型,分为气虚、血虚、气血亏虚、气虚血瘀诸型,但疗效欠佳.到60年代按脏腑辨证,分为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肝阴虚、脾肾亏虚、肾虚血瘀、心肾阴虚等型.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血液病座谈会上将再障分为4型:急痨髓枯型、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1989年在大连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座谈会,又将再障的分型与肾联系起来,提出再障分型以肾为主的原则,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3型.此后的医家治疗再障基本上都是在"肾虚"的基础上进行变通.现将各老中医治疗再障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至今通常用雄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等方法。笔者自1990~1998年期间试用中医益肾活血化瘀方配合小剂量雄激素治疗再障,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所观察的对象均为我院住院或专科门诊病例。诊断及疗效判定按1987年全国第四届再障学术会议制定标准(1)’,中医辨证分型及血瘀证诊断参照国内标准(2,3)。所有患者均采用半随机配伍的方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简称中药组)及西药治疗组(简称西药组)。治疗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机能发生障碍的一组综合病症,中医属“虚劳”,“血症”范围,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慢性再障脾肾本虚、治疗以补为本,尤以温补肾阳为本,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关键是调补脾肾,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病情保持稳定。1 精神护理,树立信心 慢性再障病人一般病程较长,病势缠绵,病人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有些病人由于经济状况不好而忧虑。中医认为:“忧思伤脾,惊恐伤肾”这两种情绪可导致病情加重,特别是正在出血的病人,由于紧张会加重出血,所以,要保持一个安静、舒适的…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缺陷为主所致的造血障碍,临床上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传统观念认为再障以虚为主,治法重在补脾’肾。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毒、瘀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其中对“毒”在再障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本文就此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华  徐树楠  李庆升 《陕西中医》2004,25(10):959-960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统称血虚,属于“虚劳”、“血证”、“黄胖病”等范畴,再障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贫血、出血、感染。治疗也从这三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20.
环孢菌素A合中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贫血 )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伴有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 ,中医属于“虚劳”、“血虚”、“血证”范畴。其发病机理复杂 ,随着近年来对再障贫血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治疗方法也有所改进 ,尤其是应用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再障贫血起到了一定疗效。笔者采用环孢菌素 A( CSA)加中药治疗再障贫血 ,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994年 10月~ 1999年 12月 ,笔者收治了再障贫血 58例 ,其中资料完整 32例。 CSA与中药联合组 18例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68岁 ,平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