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腹壁切口疝IPOM法修补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腹腔内网片植入法(IPOM法)修补术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06-03/2008-06应用钩针对18例腹壁切口疝IPOM法修补。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9-14 d(平均12d)出院,随访6个月-3 a,无肠梗阻、窦道形成和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无疝复发。结论:IPOM法修补是开放式腹壁切口疝的理想修补方法,钩针可完成补片的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四氟乙烯双面材料网片修补腹壁切口疝23例,网片采用双圈间断缝合固定术式,外圈网片固定部位距缺损边缘4cm以上。结果:术后23例患者随访4~3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补片修补切口疝安全,可靠,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工补片容易与腹部肠管粘连,甚至出现肠梗阻,为肿瘤复发的再次手术切除带来了巨大困难.目的:观察腹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应用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所带来的远期临床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腹部肿瘤切除致腹部缺损患者26例,补片修复腹壁组16例应用聚丙烯类网片、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和复合补片修复;直接拉拢缝合组10例未用人工补片修复,直接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比较两组患者的腹壁疝、肠梗阻、再次手术开腹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2~10年,补片修复腹壁组16例均未出现腹部疝,6例出现肠梗阻(聚丙烯类网片3例,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1例,复合补片2例),7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补片(聚丙烯类网片4例,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1例,复合补片2例)与肠粘连严重,入腹困难.直接拉拢缝合组10例均出现腹壁疝,4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肠粘连轻,入腹顺利.提示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能预防切口疝的发生,但容易导致腹腔粘连,严重影响腹部肿瘤复发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18例腹股沟疝腹腔镜下腹腔腹膜前补片三点固定法修补术的体会。方法 采用经腹腔腹膜前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结果 18例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全部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少,随访3~1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补片三点固定法固定牢靠,经济实用,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病因及预防。方法:对35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后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是易绞窄,术前很少确诊,本组病例均有肠管血液循环障碍,肠坏死18例,穿孔1例,除1例因中毒性休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余病例均痊愈。结论:腹部手术后腹内疝所致肠梗阻临床少见,常按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术时多数出现肠绞窄、肠坏死改变。腹部手术后引起腹内疝主要原因是腹内粘连物粘连后局部有裂隙形成,或腹部手术后局部遗漏未修复的裂隙致腹内疝发生。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分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目前临床上应用于成人腹外疝的腹腔镜手术方法主要有腹腔内补片平铺术(IPOM)、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1]。TEP手术由美国Mc Kernan于1992年首先报道,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而不进入腹腔,是一种腹膜前修补方法,相当于开放式前入路的Kugel手术,在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丙烯网片修补腹壁切口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聚丙烯网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体会。方法 应用聚丙烯网片修补11例切口疝及3例复发性切口疝。14例切口疝的缺损先丝线缝合腹膜及疝环周边的筋膜、肌层及腱膜,固定网片于筋膜浅面,加强切口腹壁。结果 均治愈,无近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3~54月无复发。结论 应用聚丙烯网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简便易行,可以降低切口缝合张力,加强腹壁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经手术证实的36例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腹内疝患者均有急性肠梗阻的“痛、吐、胀、闭”症状,27例有明显压痛,9例有明显腹膜刺激征,6例有发热,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腹盆腔平扫CT检查,其中26例影像学征象考虑腹内疝(72.2%).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粘连性腹内疝29例(80.6%),有15例(41.7%)出现肠坏死,肠坏死组与无肠坏死组相比除年龄外,在术前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腹盆部CT有助于协助诊断,其中粘连性腹内疝最为常见,多与腹盆部手术相关,肠坏死早期难以识别,应积极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9.
无张力疝修补为当前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该方式具有创伤小、切口无张力、操作简便、解剖分离少、患者疼痛轻、修补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尤其是经前路的腹膜前修补,目前被认为最符合生理解剖的修补方法.关于补片的材质对疝修补手术后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话题,但近期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补片的质量和网孔孔径的大小对腹壁的修补和重建关系重大.聚丙烯补片以其稳定性强、强度高、生物惰性好以及易操作等特性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人工合成材料的疝补片,但聚丙烯补片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会引起较强的组织异物反应,引起一些潜在的危害如慢性炎症,腹壁顺应性减低等.因此应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轻质量、材质柔软、大孔径的补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超薄轻质补片更柔软、更透明、操作容易,透过网片能清楚地观察到网片后方的神经和韧带等组织,可预防误伤,提高了修补中的易操作性,并且便于网片的正确放置,减少了修补后疼痛的发生率,而且网片的结构更有利于成纤维组织的长入,能很好地适应患者修补后因体位变动和肌肉收缩而产生的纵向和横向移动,患者修补后的不适感也极大地降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周静  徐杰 《现代护理》2008,14(3):350-35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老年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护理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科17例行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切口疝修补术老年切口疝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腹腔镜下老年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术前强调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加强心肺功能监测、作好腹腔扩容及腹肌顺应性训练等护理;术后要注意活动、避免腹内压增高、并发症护理等。结论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缝合器和缝线贯穿腹壁固定补片来修补老年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要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2年8月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1 78例各类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45 min;术后住院时间5~8 d,平均6.5d;术后发生尿潴留16例,阴囊水肿7例;无切口感染、发热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无疝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A 73-year-old woman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 because of painful bulging in the right lower abdomen, and developed a 17 × 12 cm incisional hernia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using right oblique incision. Laparoscopic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IPOM) repair was performed. Since a transplanted kidney is close to the abdominal wall defect, the space between the transplanted kidney and the abdominal wall was peeled off to secure enough space for the mesh to be place. After that the fascial defect was detected precisely, and the polypropylene-polyglycolic acid composite mesh was fixed with 3 cm overlapping of the hernia ring by non-absorbable tacks.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9 days after surgery. In general, abdominal incisional hernia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re relatively large with boundary defect of abdominal wall ensuing between the abdominal and allograft. However, laparoscopic IPOM repair of incisional hernia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can be performed safely and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熊勤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1254-1255,1257
目的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住院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组80例: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伤口无感染、成功率较高、复发率低等优点,符合腹股沟解剖和生理结构,为目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龚艳萍  ;雷文章 《华西医学》2009,(7):1658-1660
目的:探讨腹股沟马鞍疝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调查206例腹股沟马鞍疝患者,其中行巴德网塞充填式修补术57例,普里灵疝装置腹膜前间隙修补术149例,观察两种修补方式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及要点、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平均住院日及复发率。结果:两种方式修补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死亡。手术时间、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和并发症两种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平均随访分别为(2.3±0.5)和(2.2±0.7)年,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普里灵疝装置修补组的费用较巴德网塞组低。57例巴德网塞修补术后有2例复发,149例普里灵疝装置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后无复发。结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腹股沟马鞍疝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腹股沟疝患者159例,随机分为2组,I组89例/114侧,采用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II组70例/93侧,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1组患者与2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住院总费用上比较1组明显少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肯定,但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法费用低廉,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疝的病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后复发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9年开展疝环充填式网塞及网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疝以来,收治的7例术后复发患者的病因及对策。复发时间7d~26个月,平均9个月。结果:7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老龄,腹内压增高及手术方法及材料选择不当。恰当的手术方法和材料选择是避免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6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涛  石刚  陈开  王崇树 《华西医学》2009,(7):1653-1656
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年4月至2008年8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569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方法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和更宽的手术指征等优点。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贺小俭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342-1343
【目的】探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4年来因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1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原因,探讨预防的方法及对复发疝的治疗。【结果】15例患者,复发原因为无张力修补术后疝内环口与充填之网塞间隙过大2例;充填之网塞未能固定在疝环口周围的致密坚韧组织上复发3例;网塞缝合固定,但网片未固定3例;因网片过小复发2例;网片卷曲移位3例;网片精索孔过大2例。【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疝的原因主要是术中对网片和网塞的置入和固定不当所致,治疗仍采取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9.
背景:尽管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中是否应该使用生物补片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生物补片修补腹腔镜食管裂孔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1/2009-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施手术的57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膈肌脚缝合+Nissen胃底折叠24例(对照组),单纯膈肌脚缝合+Nissen胃底折叠同时行补片加强33例(实验组)。对比分析使用补片和未使用补片的治疗结果。结果与结论: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症状控制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并未增加,同时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未明显延长(P>0.05)。短期随访结果说明补片加强修补食管裂孔疝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sis,TEP)术中经腹壁外穿刺带线结扎固定补片与疝钉枪固定补片的效果。方法将56例择期行TEP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28例。2组均行TEP手术治疗,A组采用经腹壁外穿刺带线结扎固定补片;B组采用疝钉枪固定补片。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血清肿、切口感染、疼痛、阴囊气肿、复发)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发现有疝气复发病例。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TEP术中经腹壁外穿刺带线结扎固定补片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仅能有效防止补片移位和卷曲,避免疝复发,而且治疗费用低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