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26-1427
文章系统总结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经验。作者认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相当于中医的消渴并骨痿,并从脾肾亏虚对其进行论治。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提供相应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IX)P)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统出现的严重慢性并发瘟,并成为长期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中医药对DOP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标本兼治,副反应小,价格低廉,且适于长期服用,本文就中医药对DOP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降糖补肾方对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患者骨密度(BMD)。方法:选择从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两方面来使用中药防治DOP。结果:糖尿病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50%左右。结论:补肾降糖方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且与降低CRP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是一种渐进性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肝脾肾的亏虚和血瘀均可诱发骨质疏松。其最主要病因是肾虚累及肝脾导致气血不足而血瘀,加上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致使筋脉失养骨枯髓减而致骨痿。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中医对骨质疏松病因病机的认识,探索了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药的药食同源性和骨质疏松病程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科学研究中医药,合理评价其安全性,是中医药发挥其临床治疗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国内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进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邹艳红,王春丽,郭美珠导师李冀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c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共同构成了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且发病率有日渐增高之趋势。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较为...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病因病机在于机体肝脾肾亏虚和气虚血瘀,诱发机体水谷精微等代谢异常,骨骼失养,骨强度减弱,骨脆性增加。临床治疗应以调补肝脾肾,行气化瘀为主。临床研究也表明具有补肾滋阴、益气活血的中药复方在预防和治疗DOP时有一定的作用。分析DOP的处方组成,发现比较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丹参、地黄、淫羊藿等。探索治疗DOP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将有助于揭示中医药治疗DOP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DO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诊断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予以降糖和碳酸钙D3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活血方,疗程6个月.结果 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DOP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中医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清热类中药从不同途径、不同环节起到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发挥多靶点的治疗效果。本综述从理论、临床、实验3个方面探讨清热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的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高效、低毒等优势。使用动物模型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对于指导临床用药、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所采用的动物模型、中药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借鉴。但是同时应注意到,实验采用的动物模型均为疾病模型,没有显示出中医证候特征,与中医临床实际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引起的并发症几乎累及机体各个组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已成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治疗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中医学并无"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糖尿病"可归于中医"消渴"范畴,而"骨质疏松症"则可归属于中医"骨痿"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展示了美好的前景.笔者就目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思路与方法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骨骼疾病,对患者及社会均产生巨大的医疗负担。药物治疗是抗骨质疏松的主要干预措施,但客观存在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的服用依从性从而影响用药效果。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但其作用机制需深入研究。通路调控骨质疏松的进展,是进行骨质疏松病理机制和药理学研究的主要靶点之一。近几年,针对中药有效成分对骨质疏松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作了大量研究。综述近年来有关中药有效成分干预生物学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开发、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当前中医对慢性肾脏病临床、基础以及复方研究的现状,提出类药研究的概念和研究必要性。探讨根据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常用方法的需要将有效中药从新分类,以提高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效果。类药的成功研究可能是提高中医药对慢性肾脏病疗效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骼微结构改变和骨质脆弱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由于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重,OP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中药在预防和治疗OP中表现出极好的前景和临床效果,然而传统动物模型具有耗时长、费用昂贵、无法准确概括骨疾病复杂性等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前OP疾病的研究进程。而斑马鱼模型可有效模拟人类骨质减少和OP表型,通过对斑马鱼模型在治疗OP研究中的优势和适用性及该模型在中药抗O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斑马鱼模型的广泛使用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曹辉琴 《光明中医》2016,(15):2269-2270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消渴症(糖尿病)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的患者136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对症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8.5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渴症(糖尿病)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水平,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在中医学上被称为"消渴目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探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一直是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的研究热点及重点.因此,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中医药治疗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限为2017年8月—2018年11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1例)、中药组(21例),分别开展常规治疗、中药穴位敷贴+中药汤剂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TCSS(多伦多临床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以上评分均较常规组具鲜明优势(P<0.05);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与中药组0.0%相比,未见鲜明差异(P>0.05)。结论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与评价安全、有效、可长期口服的防治骨质疏松(OP)药物。方法:分别用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钙尔奇D治疗105例绝经后OP患者,选择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等为观察指标。结果:中药治疗后BMD及血清CT、E2较治疗前升高,西药治疗后BMD、BGP、E2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中药治疗后较治疗前BMD平均上升5.42%,而西药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3.07%。血AKP、Ca、P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Ⅲ度OP患者的BMD明显低于Ⅰ、Ⅱ度。中药治疗后Ⅱ、Ⅲ度OP患者的BMD低于Ⅰ度;60岁年龄组的BMD显著低于40岁年龄组。结论: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钙尔奇D对绝经后OP治疗均有效,前者疗效似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拟药物敷贴涌泉穴联合中医综合护理对肾阳虚衰型糖尿病足的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0例肾阳虚衰型糖尿病足患者,均予以自拟药物敷贴涌泉穴,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阳虚衰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自拟药物敷贴涌泉穴联合中医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医养结合”的新时代下,中医健康管理已深入人心。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理念的提出,为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整体上动态把握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给予个性化干预方案,并对疗效进行动态评价,体现“整体、动态、个性”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钙尔奇D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经过评价,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治疗后两组骨密度都有明显增加(P<0.05),但治疗组患者骨密度增加幅度更大(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体现中医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能提高骨密度,从而提高治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