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玲  聂绪兰  冯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1):1161-1162
报告60例开胸病人术后安置了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就其应用和护理情况做全面介绍。方法:为术毕保留硬膜外腔麻醉置管,并连结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泵内麻醉镇痛药以每小时0.8mL的速度持续注入72h。结果:按照视觉模拟评分的方法,镇痛优良(<3分)者56例,占93.3%。全部病人均无呼吸抑制、血压降低、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出现,并顺利康复。结论:认为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对开胸病人术后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术后行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将同期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传统方法镇痛作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镇痛效果;采用布氏舒适评分法(BCS)评定舒适程度;观察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种镇痛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镇痛方法组(P<0.05).但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尿潴留发生率高于传统镇痛方法(P<0.05).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组镇痛效果良好.VR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镇痛方法组,BCS评级和Rame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镇痛组(P<0.05).结论 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不影响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镇痛效果优于传统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芬太尼按体重个体化用药公式配置静脉镇痛泵的可行性.方法 60例不同手术术后镇痛患者分为2组:30例按公式配泵为公式组,30例按20μg/kg配泵为对照组,观察其镇痛满意率.结果 公式组全麻、椎管内麻醉术后带泵镇痛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中全麻比椎管内麻醉术后带泵镇痛满意率高、调泵率低,不同麻醉方法中公式组镇痛满意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调泵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按公式配泵镇痛满意率显著提高,需调泵的很少,无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两种配泵方法都有恶心呕吐.结论 在静脉镇痛泵中芬太尼按公式配置,提前给负荷量后,静脉恒速输注镇痛,更符合个体化镇痛.  相似文献   

4.
麻醉镇痛泵的临床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患者术后疼痛的问题[1,2],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60例开胸患者术后安置了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均收到了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现将该泵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次性持续输注泵(机械止痛泵)用于不同麻醉方式和手术部位的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660例,全麻病例220例,椎管内阻滞麻醉120例,术后均采用皮下自控镇痛方法,在术后6、12、24、36、48小时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临床镇痛效果,镇痛效果与不同麻醉方式及手术部位有一定的关系,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一次性持续输注泵用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采用皮下自控镇痛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后静脉镇痛对学龄儿童术后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及差异.方法 择期小儿骨科手术患儿2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S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两组患儿麻醉方法及用药相同,手术结束后S组予以芬太尼20~30 μg/kg、昂丹司琼0.1 mg/kg加0.9%生理盐水至100 mL镇痛泵,2 mL/h持续泵入;C组手术后回病房不使用任何镇痛措施.所有患儿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3d及7d给予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1d与手术前1d比较,C组术后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2例(20%),S组为3例(30%);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认知功能评分均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术后3d出现1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组术后第3天认知功能评分恢复正常,C组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评分恢复正常.结论 术后静脉镇痛不增加学龄儿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 ,不仅影响产妇术后活动及按需哺乳 ,而且还影响产妇术后康复及乳汁的分泌 ,甚至发生术后并发症。麻醉镇痛泵的临床应用 ,有效的解决剖宫产术后的疼痛问题。自 2 0 0 2年以来 ,我院开展了剖宫产术后安置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 ,本文对镇痛泵止痛和被动止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发现镇痛泵止痛对于促进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有重要意义。1 材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对 1 5 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分两种方法止痛效果进行观察 ,均为妊娠 37~ 4 2周的产妇 ,无心肝肾等妊娠并发症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下经腹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方法 对 1 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次性持续输注泵(机械止痛泵)用于不同麻醉方式和手术部位的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660例,全麻病例220例,椎管内阻滞麻醉120例,术后均采用皮下自控镇痛方法,在术后6、12、24、36、48小时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临床镇痛效果,镇痛效果与不同麻醉方式及手术部位有一定的关系,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一次性持续输注泵用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采用皮下自控镇痛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耿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865-286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10例剖宫产手术后产妇使用一次性持续自控微量麻醉镇痛泵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97%的产妇达到了满意的镇痛效果。结论正确护理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产妇,及早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铭  叶刚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14-114,121
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泵镇痛脑脊液外流极为少见,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既往体健,脊柱无畸形,麻醉穿刺顺利,无腰麻征象,术后接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术后2~3d,脊柱麻醉穿刺部位渗漏无色透明液体,实验室证明为脑脊液。患者无不适,经加压包扎后大约6d痊愈,分析为留置硬膜外管损伤硬脊膜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治疗的方法。方法300例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施行硬膜外腔芬太尼PCEA和术毕硬膜外腔单次给予负荷量。结果采用镇痛泵持续镇痛,效果佳者占96%,一般者占2.67%,欠佳者占1.33%,无效者0;采用硬膜外腔一次注药的镇痛时间最短12h,最长72h。结论采用镇痛泵持续给药或术毕一次给予负荷量,都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采用镇痛泵给药法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胸腹术后采取麻醉泵镇痛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以期为提高麻醉镇痛泵的临床护理疗效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胸腹手术治疗的患者51例,对其进行麻醉镇痛泵和临床护理,收集整理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完善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工作.结果: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后,采取麻醉镇痛泵进行镇痛治疗的患者均取得极高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显著提高麻醉镇痛泵的临床使用效果,对提高镇痛效率、减少不良反应有显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影响,我院将硬膜外麻醉微量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按给药方法不同,观察其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12月,我院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选择性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联合自控镇痛泵应用于儿童漏斗胸Nuss术的效果。方法 纳入择期行漏斗胸 Nuss手术的患儿70例,患儿年龄4~18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全麻组(E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案,E组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ESPB,术后均应用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泵。记录患儿术后1、12、24及48h的疼痛评分,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药情况,手术开始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镇痛情况(患儿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总用药量)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G组比较,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12h内疼痛评分降低,术后1~12h及12~24h内PCA泵按压次数及自控静脉镇痛泵总用药量减少 (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泵应用于儿童Nuss术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可以减少全身麻醉静脉药物用量和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应用持续硬膜外镇痛泵对产妇早期泌乳影响。方法:选择采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的初产妇480例,剖宫产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连接,一次给药80ml,随身携带,镇痛泵2ml/h匀速硬膜外腔给药,术后30小时拔管,观察术后72小时的镇痛效果及产妇泌乳量。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确切;镇痛组产妇术后24小时内开始母乳例数及母乳喂养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镇痛组乳汁不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复合液配制的镇痛泵,镇痛效果好,能够利于乳汁分泌,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硬膜外镇痛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对120例硬膜外腔镇病患者,术毕将已配制好的硬外镇痛泵,从硬外导管注入首剂量,保留硬外导管,连接一次性自控镇痛泵,并固定好。然后向病区护士作好交接班工作,同时向家属讲解注意事项,留下联系电话。术后第1,2天由麻醉护士随访自控镇痛泵患者,观察镇痛效果,均于48 h拔除硬外导管,做好记录。结果本组120例患者镇压效果优良者114例(95%),镇痛效果差者6例(5%)。结论由麻醉护士管理术后自控镇疼泵能提高患者对自控止痛泵的正确使用能力,提高止痛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40-494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85例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使用一次性持续自控微量麻醉镇痛泵,并予以针对性护理。结果97.2%的产妇达到了满意的镇痛效果。结论正确护理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产妇,及早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剖宫产术后产妇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提升了产妇的舒适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 麻醉镇痛泵的临床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病人术后疼痛的问题。2001年4月~2001年12月我院为78例病人术后安置了一次性微量麻醉镇痛泵,均收到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的副反应出现。现将应用该泵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8例病人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18~73岁,其中胸部15例,上腹部38例,下腹部25例。1.2 治疗效果 术后镇痛效果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及病人的主诉,经评定和询问,95%的病人镇痛效果优良。其间全部病人均无异常情况出现,呼吸、脉搏、血压平稳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的自控镇痛及对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剖宫产妇2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硬膜外麻醉留置自控镇痛泵)及对照组(肌注盐酸哌替啶),研究自控镇痛对术后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研究组24h内哺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效果两组差异的显著性(P﹤0.05~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能促进乳汁分泌,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晓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71-72,76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镇痛的疗效。方法 262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后根据自愿选择镇痛方式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采用硬膜外腔自动镇痛泵,对照组术后采用被动止痛法。术后两组产妇随访72h。结果 实验组镇痛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