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章宗武  梁朝朝 《安徽医学》2007,28(3):198-199,202
目的探讨低剂量丝裂霉素C(MMC)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63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用MMC10mg加生理盐水100ml(0.10g/L)行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术后用MMC20mg加生理盐水50ml(0.40g/L)行定期膀胱内灌注;B组31例,仅用MMC20mg加生理盐水50ml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结果随访6个月~5年,A组复发3例,复发率9.38%;B组复发10例,复发率32.2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04,P<0.05)。结论低剂量MMC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MC膀胱内灌注,尤其对低分期(T1~2)和低分级(G1~2)膀胱肿瘤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A组患者用丝裂霉素C40mg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6次,再序联用BCG 150mg加IL-21.0×10^5 U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6次,此后用BCG 150mg加IL-21.0×10^5U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月1次,共2年。B组患者用丝裂霉素C40mg溶于无菌牛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6次,改为每月灌注1次,共2年。结果随访24~30个月,A组平均27个月,有效率93.3%B组平均28个月,有效率43.2%。结论MMC序联BCG加IL-2膀胱内灌注较单用MMC更有效地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74例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1)卡介苗(BCG)加丝裂霉素C(MMC)组(35例),MMC4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BCG12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1个月1次维持至2年。(2)BCG组(39例),BCG12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1个月1次维持至2年。结果随访6~36个月,BCG加MMC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8%,BCG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CG加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BCG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膀胱癌切除术后预防肿瘤复发的治疗方案。方法:切除肿瘤缝合后,将丝裂霉素C 20mg稀释后进行膀胱粘膜下局部浸润注射,术后用丝裂霉素C 10mg定期膀胱内灌注。结果:52例中47例获5年内随访,其中:3年以上29例,占61.7%;2年以上8例,占17%;1年以上10例,占21.3%。总有效率91.49%,仅有4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8.51%。结论:膀胱肿瘤切除缝合后,应用丝裂霉素C稀释后行粘膜下注射和术后定期行膀胱内灌注,方法简便,费用低,疗效可靠,可增强防止膀胱癌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更佳膀胱内灌注方案。方法:将4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浅表性膀胱癌分为两组:A组(21例)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加卡介苗素,B组(21例)膀胱内单纯灌注丝裂霉素。两组均在术后1周内开始灌注,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月1次,共2年。结果:随访12-28个月,A组复发1例,复发率4.8%,B组复发7例,复发率33.3%,两组复发率的并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加卡介苗素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膀胱癌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加异搏定序联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4例行开放性手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病人,定期应用异搏定20mg MMC40mg 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化疗,每次膀胱内保留2小时,每周1次,共6次。序联用BCG75mg 生理盐水40ml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此后用BCG150mg 生理盐水40ml每月一次,连续2年。并每隔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一次;2年以上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所有发现的可见病变均进行活检。结果:64例术后患者随访18~74个月,平均52个月,5例复发,21例灌注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2例出现较严重膀胱刺激症状,未见其它毒副反应。结论:丝裂霉素C加异搏定序联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张涛  周祥福  王林  周琦  高新 《广东医学》2008,29(7):1145-1147
目的 评价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表浅膀胱癌的疗效以及探讨减少术后肿瘤复发的方法。方法 本组41例,男31例,女10例,Ta期12例,T1期29例;G1 24例, G2 16例, G3 1例。7例肿瘤位于膀胱前壁,11例位于膀胱后壁,9例位于膀胱顶, 14例位于膀胱两侧壁。全部患者手术前1~2小时应用丝裂霉素C40mg+注射用水40ml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经尿道电切术后立即用丝裂霉素C40mg+注射用水40ml行灌注化疗1~2小时。全部患者术后定期行膀胱灌注化疗,方案为:丝裂霉素C或吡柔比星40mg,每周一次共8次,再改为每月1次,持续一年。 结果 本组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出现膀胱穿孔、尿路感染、膀胱破裂等并发症。膀胱灌注化疗后未出现发热、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9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复发8例,复发率19.5%。 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表浅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单纯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MMC)和膀胱灌注法、定期粘膜下注射MMC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 :3 7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接受单纯膀胱灌注MMC和膀胱灌注及定期粘膜下注射MMC治疗 ;结果 :随访 (2 4~ 3 4)个月 ,单纯膀胱灌注组 1 5例 ,复发 6例 ,占 40 % ;膀胱灌注、定期粘膜下注射组 2 2例 ,复发 4例 ,占1 8.1 8% ,两组对比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膀胱灌注、定期粘膜下注射MMC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满意 ,优于单纯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9.
李永廉 《中国医刊》2001,36(12):30-31
目的:总结和评价噻替哌、丝裂霉素行膀胱肿瘤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交替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膀胱部分切除后,术中行膀胱周围粘膜下多点注射,膀胱内术后每周1次,灌注8周后改每月1次。结果:随访5年,术后复发率为16.4%。结论:噻替哌,丝裂霉素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交替灌注可提高治愈率,预防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术后药物灌注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分为3组,第1组用丝裂毒素C40mg,每2组用卡介苗(BCG)120mg,第3组用BCG60mg加白细胞介素-2(IL-2)10000^11行膀胱灌注。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肿瘤复发率第1组为26.3%(5/19),第2组为23.5%(4/17),第3组为10.0%(2/20)。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丝裂霉素C、BCG及BCG加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疗效肯定,其中BCG加用IL-2灌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兔右后肢缺血预处理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含量的变化 ,探讨IL - 2与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机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健康白兔 2 4只 ,分为缺血 /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三组 ,每组 8只 ,分别测定各组兔血清中IL - 2的含量。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IL - 2含量高于缺血 /再灌注组 (P <0 .0 1 ) ,缺血 /再灌注组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缺血预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IL - 2可能参与了缺血预处理的内源性保护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 (ATP)及其联合阿托品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PSVT患者共 49例 ,随机分为A组 (2 2例 )和B组 (2 7例 ) ,A组静脉注射ATP0 .2mg/kg ,B组静脉注射ATP0 .3mg/kg及阿托品 0 .5mg。间隔 1 0min后A组无效患者改用B组方案治疗 ,B组无效患者改用A组方案治疗。结果 A组有效率为 62 .8% ,B组为 92 .6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A组无效 7例患者改用B组方案治疗后 5例有效 ,B组无效 2例患者改用A组方案治疗后无 1例有效。A组全身性副作用发生率为 77.2 7% ;B组为 37.0 3 %。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72 .73 % ,B组为 44 .44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结论 应用ATP0 .3mg/kg加小剂量阿托品静脉注射治疗PS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将 6 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胆道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组 (n =30 ) ,硬膜外单次注药(EPI)组 (n =30 )。手术结束时 ,PCEA组硬膜外导管接自控镇痛泵 (简称PCA) ,药液用 0 .0 0 6 %吗啡加 0 .15 %布比卡因 ,由病人自行给药镇痛。EPI组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注入吗啡 2mg。在术后 4、8、12、2 4h进行随访并记录 :①疼痛评分 (用VAS法 ) ;②平均动脉压 (MAP)和呼吸频率 (RR) ;③副作用发生率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结果显示 :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MAP及术后 4hRR两组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术后 8、12、2 4h两组RR变化都在正常范围但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1或P <0 .0 5 ) ,2 4h副作用发生率两组差异亦无显著性 ( P >0 .0 5 )。认为PCEA和EPI两种方法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但PCEA更能满足机体的个体差异 ,使术后镇痛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格拉司琼预防颅脑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70例ASAI~Ⅱ择期开颅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格拉司琼组和对照组 ,两组病人在缝合头皮时分别静脉注射格拉司琼 3mg或生理盐水 ,观察术后 2 4h、4 8h和 72h恶心呕吐的次数和程度。结果 :格拉司琼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低于对照组 (2 5 7%vs5 7.1% ,P <0 .0 1) ,严重恶心伴呕吐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 (17 2 %vs4 8.6 % ,P <0 .0 1) ,且不影响病人神志的恢复。结论 :格拉司琼可安全用于预防和治疗颅脑手术后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5.
果糖二磷酸钠与葛根素治疗冠心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果糖二磷酸钠与葛根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并进行比较。随机将 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成 3组 ,果糖二磷酸钠 (FD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10g溶于 10 0ml注射用水中静滴 ,葛根素组加用葛根素 3 0 0mg加入 10 %葡萄糖 (G·S) 5 0 0ml静滴 ,对照组用普通胰岛素 8~ 12U加入含氯化钾 1.0 g的 10 %G·S5 0 0ml中静滴。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 %、96%和 2 7% ;(FDP组和葛根素组比较P >0 .0 5 ,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均为P <0 .0 1)。心电图有改善分别为66%、73 %、15 % ,(前二者相比P >0 .0 5 ,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心肌耗氧指标 (RPP =心率×收缩压 )治疗前后FDP组和葛根素组均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改善非常显著 (P <0 .0 1)。心电图中心肌缺氧程度指标 (NST和ΣST即 12导联中ST段下移导联数和ST段下移mm数之和 )各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 ,唯组间差别不大。提示葛根素治疗冠心病优于果糖二磷酸钠及对照组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蓝灌注染色在膀胱镜下膀胱癌电切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术前1h膀胱内注入0.1%美蓝溶液50mL,保留至术中,膀胱镜下用生理盐水冲洗多遍,然后在电切肉眼大体肿瘤的同时,对蓝染的部位黏膜取活检,并全部予以电灼。同时随机钳取非蓝染黏膜1~2处作对照。结果:10例中共取蓝染区活检16处,非蓝染区活检11处。病理报告:蓝染区,慢性炎症6例,肉芽组织增生2例,纤维结缔组织水肿1例,坏死细胞2例,钙化斑1例,移行细胞上皮乳头状瘤2例,腺性膀胱炎1例,细胞非典型增生1例。非蓝染区病理均为正常黏膜。结论:美蓝着色试验对异常膀胱黏膜细胞有指示作用。膀胱镜下对蓝染区观察更清楚,对提高膀胱癌的疗效,预防复发有积极作用。在泌尿外科向微创及腔镜发展的趋势下,应将美蓝染色作为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一项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赵雷  陈昕  关志忱 《吉林医学》2004,25(4):45-47
目的探讨辣椒辣素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切除术后不稳定膀胱的作用。方法选择诊断为BPH,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A组和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组(B组),对照C组和硬膜外注入辣椒辣素组(D组),A、B两组分别在术前灌注生理盐水和含1mmol/L辣椒辣素的盐溶液100ml,30min后排空。C、D两组分别在硬膜外末次给药后30min注入生理盐水10ml(C组)、1mmol/L辣椒辣素10ml(D组),比较4组病人术前与术后的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差异、膀胱痉挛的情况。结果辣椒辣素灌注组(B组)和硬膜外注入辣椒辣素组(D组)患者的膀胱稳定性明显增强,膀胱痉挛例数和持续时间、冲洗液转清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均分别少于对照A、C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来看,辣椒辣素灌注组(B组)和硬膜外注入辣椒辣素组(D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较术前的改变分别和对照组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中,膀胱容量和最大逼尿肌压力的改变较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膀胱灌注辣椒辣素和硬膜外注入低浓度辣椒辣素可以预防尿道梗阻引起的逼尿肌不稳定和膀胱痉挛,有效地预防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的不稳定膀胱和膀胱痉挛性疼痛,改善膀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双侧髂内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2 9例DukesB、C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术后灌注化疗组 (A组 ) 69例 ,术后全身化疗组 (B组 ) 60例 ,均行 5 -FU加MMC化疗方案。结果 术后 1年内两组在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术后 3年在肝转移率、生存率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 (P <0 .0 5 )。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双重介入灌注化疗优于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9.
柳建军  李建昌 《医学争鸣》2009,(20):2146-2149
目的:建立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UN)膀胱灌注诱发的SD大鼠膀胱肿瘤动物模型,检测其肿瘤HER-2表达情况.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实验组膀胱灌注MNU,3wk/次,共4次,MNU总量为10mg;于第1次灌注后第11周切开膀胱取标本,以光镜、免疫组化及RT—PCR为观察手段,对其诱发的膀胱肿瘤进行检测.结果:第11周对照组无肿瘤,实验组诱发膀胱肿瘤率95%,其组织学形态及病理特征与人膀胱肿瘤相似,免疫组化显示部分肿瘤HER-2蛋白阳性表达,RT-PCR显示其HER-2mRNA阳性.结论:MNU膀胱灌注可成功建立HER-2阳性表达的膀胱肿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