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盒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艾灸盒温灸下腹部,同时配合护理;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止痛药治疗,护理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盒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2例 ,采用隔物灸治疗 ;对照组 40例 ,采用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2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7 5 % ,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不仅疗效显著 ,而且对其发作还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铺药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采用铺药隔姜灸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两组经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9.2%,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治愈率18.7%,总有效率56.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药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对缓解疼痛效果明显且可靠,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这与铺药隔姜灸的药物、灸材、隔灸物的作用和温热效应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阳罐走温罐加温罐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用扶阳罐走温罐加温罐灸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消炎痛25 mg,每天3次。两组均1个月经周期治疗5 d,3个月经周期后评价临床痊愈率、总疗效和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36.96%和11.76%、97.83%和79.41%,均P0.01;治疗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扶阳罐走温罐加温罐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减少复发,方法简单,易被患者接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狗皮膏贴神阙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艾灸联合狗皮膏灸贴神阙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肠溶片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3个月疗效依然存在.结论:艾灸联合狗皮膏灸贴神阙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原发性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按随机方法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在关元、中极、子宫、次髎、三阴交分别进行热敏灸与传统悬灸。观察比较两组的即时疗效。结果通过两组即时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热敏灸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灸结合中药是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技术;对照组口服布洛芬胶囊;采用经期及前后腹痛平均积分等指标,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2组经期及前后腹痛平均积分比较治疗组显效率47.5%,有效率51.3%,总有效率98.8%;对照组显效率7.5%,有效率15.0%,总有效率2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观察期间治疗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3个疗程治疗成本费110.70元。结论: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疗效优良、安全可靠且经济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经灸Ⅰ型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痛经灸Ⅰ型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妇痛型)治疗,连续治疗5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灸Ⅰ型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子宫穴治疗,对照组30例予消炎痛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以及检测各组患者血浆PGE2含量。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GE2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其治疗机理可能与改善前列腺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